学术投稿

腹腔镜用于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

周啟萍

关键词:腹腔镜, 不孕症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术,对不孕病因进行诊断,同时根据所查病因在腹腔镜下作出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盆腔疾患。78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和各种疾病的治疗。结论腹腔镜技术能早期、迅速明确不孕症输卵管及盆、腹腔病因,融诊断、治疗于一体,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增加术后妊娠率,避免了治疗中的盲目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人十二导联Tp-Te间期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十二导联心电图Tp-Te间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患者Tp-Te间期的改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从体检中心抽取102名健康体检者均正常的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16~80岁,记录同步十二导联标准心电图,测量各个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汇总。结果本实验中,有88.56%的正常人其大的Tp-Te间期分布在胸前导联,其中V2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0.20%;有89.01%的正常人其小的Tp-Te间期分布在肢体导联,其中AVL导联所占比例大,为34.10%。十二导联中V2导联的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27,0.138)ms,AVL导联的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其95%的可信区间为(0.081,0.090)ms。在肢导联分布中I 导联Tp-Te间期长,为(0.079±0.015)m泽,AVL导联Tp-Te间期短为(0.061±0.014)m泽;在胸导联分布中,V2导联Tp-Te间期长,为(0.102±0.018)m泽,V6导联p-Te间期短,为(0.085±0.017)m泽。结论心电图Tp-Te间期在十二导联上有不同的值,其中大的Tp-Te间期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胸导联中又以V2导联Tp-Te间期值大。测量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值时应首选V2导联,其具有代表性。

    作者:张敏;任琳;吕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程序镇静;B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两组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结果A组程序镇静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程序镇静过程中,A组心率及MAP均高于B组(<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程序镇静优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可以作为程序镇静的新选择。

    作者:单可记;段慧;顾珊珊;朱晓琳;许汪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健康护理指导

    目的:介绍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健康护理指导方法。方法随机选出100例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心理健康教育、运动护理等综合性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进食情况等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产生的情况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进食情况不及实验组患者。结论在常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护理能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胃代食管患者的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产生,有助于患者顺利进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前服叶酸的重要性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孕前服叶酸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来我院进行健康咨询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5.6%的孕妇了解服用叶酸的重要性,27.4%的孕妇有部分了解,而57.1%的孕妇不了解叶酸的重要性。而服用(包括部分服用)叶酸的孕妇占32.2%,而且文化程度不同的孕妇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不同。结论孕前服用叶酸可以有效预防婴儿神经管缺陷,因此建议所有计划怀孕的妇女应该在怀孕前每日补充叶酸。

    作者:李娟;陈瑞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吞咽障碍理疗仪和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并辅助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措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定标准。结果20例功能恢复,无不良后果,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患者一般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探讨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HBV-DNA转阴情况,观察组转阴28例,转阴率为80%,对照组转阴18例,占51.4%。对比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观察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损伤9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前尿道损伤患者,按伤后入院时间分成实验组90例,对照组60例,对实验组进行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开放性尿道吻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3%和50.0%,实验组总并发率为6.7%,对照组为40.0%,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置管术治疗前尿道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390例乙肝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并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结果护理干预后390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除了心理障碍,积极地接受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对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选取3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相比,后者明显要优于前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改善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症状。

    作者:马钰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子宫内膜炎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24例老年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诊患者有16例,病房患者有8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的采用西药抗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7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药抗炎治疗加上中药调理的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个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的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庭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RI与CT在临床中检查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影像特征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25个病灶,包括幕上24个与幕下1个,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螺旋CT诊断的深度病灶阳性率为91.07%,表层病灶阳性率为48.21%,MRI诊断的深度病灶阳性率为83.93%,表层病灶阳性率为37.50%,螺旋CT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MR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表现具有其特点,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胡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中毒昏迷患者洗胃的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急性中毒昏迷患者洗胃的研究进展,从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洗胃方法,以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国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富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25%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6.25%(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25%(<0.01)。结论科学的优质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

    作者:孙淑贞;韩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产科手术护理的风险管理分析

    目的:对产科手术护理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实施手术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式灌肠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探讨与使用

    目的:探讨实际应用中妇科手术前灌肠的佳体位和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需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使用改良方法,即头低臀部抬高20~30cm,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18~20cm,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即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7~10cm,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一次性耐受灌肠入液量(以下简称灌肠液量)、腹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灌肠入液量及腹部疼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增加肠道清洁度、易于患者一次性接受较多灌肠液、减轻甚至消除患者腹部疼痛,且操作方便、简易、安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陈海红;谈素梅;王林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探查并修补腹股沟嵌顿疝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分析2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后如无肠管坏死行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体会,探讨腹腔镜探查及修补的应用技巧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2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全部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修补方式,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6例经腹腔镜探查后发现肠颜色发暗或坏死,随中转开腹,余22例行腹膜前疝修补术成功,术后腹腔镜1例发生阴囊血清肿,1例发生皮下气肿,开腹2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探查及修补嵌顿疝的手术技巧,掌握好适应征,腹腔镜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

    作者:王江;秦伟;李晓峰;杨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d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2%、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杨远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60例我院2013年2月~8月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患者,观察组为应用腹腔镜手术患者。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进行药物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后结果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恶性卵巢肿瘤中可做诊断分期,对患者后期治疗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宋双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拇外翻微创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拇外翻微创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90例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优点,而且围术期系统性的护理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