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中的实施效果

张小艳;曾俊喜;杨璐;班海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耳鼻喉科,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实施优质护理前和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间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住院患者各120例,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9.38%,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95.25%)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明显提高。结论耳鼻喉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无差异性,>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1;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郭延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研究进展

    为了避免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危险,传统医学不主张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治疗方法。伴随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剖宫产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文章就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展开研究,同时对其临床护理及安全性加以探讨。

    作者:黄丽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6层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04例,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均为疑似脑血管性疾病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16层螺旋CT容积成像检查,同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者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04例患者中,66例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患者16例,烟雾病2例。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性病变的检查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关注和推广。

    作者:张帆;刘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窒息后临床护理是现在医院常见遇到的一种问题,通过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包春柳;秦爱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费休氏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利用费休氏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中水分含量,对检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费休氏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水分含量,分析检验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为0.08417%,扩展不确定度为0.1683%。结论采用费休氏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中水分含量,实验过程快速,结果准确,测量不确定度主要由费休氏液滴定强度和消耗费休氏液体积产生。

    作者:房远珍;刘毅;邓红艳;刘烈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留观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解决的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院急诊室留观老年患者50例,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终确定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到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分为患者和护理人员,30例(60%)护理风险因患者的自身原因造成,20例(40%)因护理人员的疏忽,患者因素中的不遵医嘱、病情分别占据20%和40%,护理人员因素中的技能水平、法律意识以及疲劳疏忽等分别为20%、12%和8%。结论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值班表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重视道德思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树立风险意识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的风险。

    作者:莫月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CT及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18例,从中选取同时作超声、CT及MRCP检查的82例患者,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2.31%、73.91%、86.96%,特异度分别为53.85%、76.92%、84.6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98%、74.39%、86.59%。2检验显示诊断符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MRCP、CT及超声。结论超声和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和CT,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朱广军;单征珊;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烧伤患者入院早期处置及护理

    总结急诊烧伤患者的早期入院处置及护理要点。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各种原因烧伤的患者加强入院早期处置及护理,建立早期救治处置流程,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护士救治及专科护理能力,提高烧伤早期救治的成功率,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规范的早期救治处置流程、专业的护理,有效缩短住院周期,降低烧伤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了急诊烧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秀华;陈瑶;郭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期饮酒患者血液白细胞数目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长期过量饮酒者戒酒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方法50例饮酒者均为男性,30~55岁,饮酒时间均>5年,平均饮白酒量≥250ml/d,白酒酒精度(42%~56%);强制戒酒3个月,分别于戒酒前及戒酒后1个月末、3个月末采集血样测定血常规;同时收集50例年龄匹配男性非饮酒者的血样测定血常规作为对照;分析长期过量饮酒者戒酒前后的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 count)变化。结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rophil count )、单核细胞数(Monocyte count)均低于非饮酒者(<0.05),戒酒1个月时即有WBC(包括neu、Mon)上升,3个月时WBC(包括neu、Mon)明显上升(<0.05)。观察组红细胞数(Red blood cel count)、血红蛋白数(Hemoglobin count)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小板数(Platelet coun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戒酒1个月末RBC、HGB较前上升,3个月末RBC、HGB明显上升,PLT变化不明显。结论长期过量饮酒者WBC(包括neu、Mon)、RBC、HGB明显低于非饮酒者,戒酒后血常规异常明显改善。

    作者:金凤;赵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情况,使患者得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型超市员工妇科体检宫颈刮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1190例超市已婚女性员工妇科体检中宫颈检查和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通过筛查宫颈病变,了解超市女性员工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掌握发病率,为今后的预防保健和健康宣教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早期发现宫颈炎症和癌前病变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体检的1190例超市已婚女性妇科体检宫颈刮片的细胞学资料。结果1190例中,838例未见异常,细胞学诊断宫颈细胞炎性改变者344例(29%),不能明确意义的异常细胞(ASC-US)7例(5.9%),低度上皮内瘤变者1例LSIL1例(0.08%)。发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原位癌1例(0.08%),已及时去专科进一步确诊并治疗,同时定期复查,达到了妇科体检筛查的目的。结论本次妇科体检数据分析中,宫颈炎的患病率为29%,由于宫颈炎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素,应引起超市女员工的高度重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健康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宫颈感染的途径。已婚女性平时要特别注意妇科方面的体检,并积极进行宫颈涂片检查,能够做到宫颈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宫颈刮片用于妇科体检中的宫颈病变筛查,检查方便、简单易行、成本经济,可作为筛选的首要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李靖;任苏苇;胡春萍;朱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我院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院锻炼组41例,康复器组39例,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43例。锻炼组按照凯格尔法进行盆底肌训练;康复器组应用盆底康复器进行阴道肌肉收缩锻炼;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采用法国产PHENIXUSB4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盆底康复器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三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阴道动态压力、疲劳度调查。结果治疗3个月后,锻炼组盆底肌力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动态压力、疲劳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跃0.05);康复器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疲劳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跃0.05);康复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及疲劳度均比未治疗前明显好转(<0.05)。结论康复器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萍;李景会;李红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究长期住院患者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共30例进行探讨,结合他们的病情以及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患者在治疗期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结果30例老年患者在护士的悉心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改善,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病房护理的质量,患者对各方面的满意度都提高了。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在优质的护理下各方面都得到改善,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情进行合适的护理,使到老年患者在身心愉快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坤芳;罗廷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幽门螺旋菌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78%,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50%,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做好加强药物指导、消毒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等护理措施,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的关键事项。

    作者:陈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从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166例进行研究。结果女性脑梗死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有脑梗死病程、病情程度、高龄、女性、低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抽烟。结论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脑梗死病程、病情程度、高龄、女性、低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吸烟,临床要注意积极的予以针对性预防。

    作者:陈炜;张之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钬激光+TUV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78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钬激光联合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伴膀胱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78例80岁以上高龄高危BPH伴膀胱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TUVP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62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术前明显下降,未出现TURS、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钬激光+TUVP是高龄高危BPH伴膀胱结石的佳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严格监护、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陆进;朱文海;诸伟;管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原位二次插管手术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双腔带涤纶环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需要更换导管进行二次插管时探索原位再插管手术方法。方法在我科20例需要拔除导管再次插入导管的患者应用新的手术方法即把导管从涤纶环处剪断,将钢丝沿体内段管腔导入,退出体内段的导管,然后把新导管经钢丝插入,退出钢丝,涤纶环缝合于皮下固定。结果20例患者应用此种手术方法均成功地在原位进行导管更换,成功率100%。术后伤口无感染和首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另外再找血管,并且不需要使用扩管器;保护了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孙智梅;邹正平;李名波;李冬;海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管理进程的不断加快,医学药房现代化管理模式运用而生,成为了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化管理思维以其科学性为导向,强化管理水平上的效率,为医院药房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经济、安全的保障。本文对医院药房现代化管理主要从药剂人员管理、药品管理以及药品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其具体的相关问题。具体而言,在对药剂人员管理上,细化分为了药师职能转变、药师行为、绩效三个管理方面,药品的管理也从药品质量、数量及金额、效期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医学药房现代化管理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糖峰值时间与胰岛β细胞功能

    目的:探讨糖负荷后血糖峰值时间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2014年首次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者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值,根据糖负荷后血糖峰值时间分3组院30min组(T30)、60min组(T60)和120min组(T120),分析各组间血糖、血糖波动(AGF)、HbA1c、胰岛素、HOMA-IR、rI30/rG30、HOMA-β及AUC-i的差别。结果糖耐量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GT/IFG)和糖尿病(DM)组患者T30比例逐渐减少,T60和T120比例逐渐增多;随着血糖峰值时间后延,OGTT各点血糖和HbA1c水平逐渐升高,AGF逐渐增大;rI30/rG30、HOMA-β及AUC-i逐渐降低,HOMA-IR逐渐增加。结论随着OGTT后血糖峰值时间后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抵抗逐渐增加,糖负荷后血糖峰值时间可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

    作者:王寒敏;陈卫文;陈珺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护理分析

    目的:筛查老年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筛查之后,结果显示院142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2.39豫,营养不足检出率为13.38豫(19例),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类型分别是消化道出血(52.94豫)、消化道恶性肿瘤(41.18豫)、肝硬化(36.33豫)。结论老年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医院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解决营养风险问题。

    作者:邵静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