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手背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

王晓红

关键词:静脉输液, 患者, 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上手背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90例次手背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结论通过对手背静脉输液患者的正确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格列卫耐药性的研究

    格列卫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因其良好效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中。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开展,其耐药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加速期及急变期的慢粒患者。因此格列卫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为当前研究热点,现就该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高琳滢;段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2月~2014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80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护理等),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减少早产率,提高围生儿存活率。结果80例前置胎盘孕妇孕周延长,终止妊娠时平均孕周36.5 w,平均延长1.8 w,新生儿均存活,平均出生体重2532 g,产后出血少,无产褥感染,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进行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延长孕周,提高围生儿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作者:董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试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中应用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别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疗效比较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效果的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能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的规范化,以满足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知识的需求,有效地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外部形象。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救治与护理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称多器官衰竭(MOF),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一般肺先受累,次为肾、肝、心血管、中枢系统、胃肠、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的特点是继发性、顺序性、和进行性。病情发展快,病势凶险,病死率高,感染是常见的诱因。

    作者:董蒂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目的:通过对我院卵巢肿瘤120例患者进行调查,评价整体护理干预在卵巢肿瘤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手术的卵巢肿瘤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整体护理干预,为实验组;另一组行普通护理干预,为对照组。待患者完成治疗后,统计患者术后2d及出院前的下床活动能力、患者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花费的总金额,同时在患者离院前请患者填写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2d及离院前下床活动能力都强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总金额较少,<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且<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肿瘤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患者花销和住院时间,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满意度。

    作者:华肖红;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护理

    通过分析导致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生理和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及其影响,针对更年期妇女不同的病症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切实改善妇女的更年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芸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循证分娩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理念在分娩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既往接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300例为常规组,就循证分析结果进行探讨,对近期接产的300例产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导乐护理,严格执行催产素使用标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循证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94±13)min、(30±5)min低于常规组(103±11)min、(35±4)min,循证组催产素使用率0.67%、剖宫产率6.67%、转剖宫产率4.33%低于常规组4.33%、18.67%、31.67%,并发率10.33、不良妊娠率0.33、早期泌乳率35.00均低于常规组9.67%、3.00%、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循证分娩护理,有助于降低催产素应用率、剖宫产率,保证分娩顺利完成,进而降低并发风险,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早期泌乳几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逆行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逆行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由于胆囊三角区结构模糊不容易进行分离,从而把进行逆行切除胆囊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次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顺行胆囊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逆行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转开腹手术患者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中对于胆囊三角区模糊的患者采用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安全可靠,治疗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曹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误吸发生率降低的改良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危重患者100例。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的危重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法的危重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护理中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误吸的患者例数为7例,误吸的发生率为14%;试验组发生误吸的患者例数为1例,误吸的发生率为0.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误吸率显著下降,<0.05,差异显著。结论危重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成立专门的营养管理小组,对营养管理进行指导,护理人员均经过培训,提高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预防措施的,可以有效地减低误吸的发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秋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7例骨科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研究手术前后心理情感干预及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3~11 d(平均6 d)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症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认知功能,顺利康复。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观察结节大小、血供、内部回声与周边回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提示,3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为甲状腺腺瘤,17例为甲状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42%(71/76);54例属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3.10%;17例属于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4.44%,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检查能够为临床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传双;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不良反应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探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手术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20例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记录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再次修补术治疗,对比两次治疗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比工作。结果本组研究中,共20例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为感染,7例为腹外疝复发现象,其中1例出现瘘管。在对患者的不良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医生对患者进行再次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未见不良反应出现,再次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不良反应治疗的有效方法为再次修补术治疗,此外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

    作者:张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60名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药物干预及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1年后对比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年综合管理后,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对相关危险因素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申建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正确急救护理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抢救的2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合理的急救护理程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抢救。结果25例患者经抢救,19例(76.0%)患者治愈出院;5例(20.0%)患者病情好转、病情基本稳定;1例(4.0%)患者伤势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规范、科学的急救护理措施,得到及时、有效、准确的急救治疗,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的时间,护士的积极配合对抢救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为后期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程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治中医务人员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医务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本地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针对医务法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结果政府应对地区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医务人员的保护;地区医院需加强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管理,设立专门传染病科室,合理分工,专业人员负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诊疗水平。结论基层医院应注意社会服务职能,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传染病的防护能力。

    作者:王明华;李道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南充市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分析

    目的:统计南充市地区人群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普莱默斯亲和层析高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了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5736例来我院体检人群样本的HbA1c水平,并且按照性别、年龄、HbA1c参考值及201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充市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分布呈现双峰型态,并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人群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A1c筛查为该地区人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效控制、提前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付枭枭;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设计探讨与研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为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与管理体系都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措施,但是如何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了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P2DR模型为基础设计,对防护设计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管理与技术的相互配合,相互统一,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任务。

    作者:唐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对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处在化疗期内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一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组,其焦虑和抑郁量表得分在护理后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组,<0.05。结论对于在化疗期间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昌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致病菌分布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集的520份标本进行病原培养以及药敏学实验。结果520份标本一共培养出535株致病菌,535株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48株(65.05%),革兰阳性菌113株(21.12%),真菌74株(13.83%)。革兰阴性菌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等;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等。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辕舒巴坦耐药性低;革兰阳性菌对吠喃妥因、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耐药性低;真菌对两性霉素月耐药性低。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需要积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实验分析,依据病原菌的特点和药敏学结果合理使用对应的抗生素。

    作者:唐发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患者感染。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江;王莉;姚晓丹;周小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