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兴广;炊慧霞;吴玲玲;邱正勇;张秀丽;张濛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不孕及复发性流产(RSA)女性血清泌乳素(PRE)水平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原发性不孕组90例,RSA组90例,并同期选择生育女性90例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RL,TSH,FSH,LH和F2,流式细胞术测定NK细胞百分比,分析血清PRL与NK细胞是否相关.结果 原发性不孕,RSA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不孕、RSA组中HPRL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不孕及RSA组中,PRL与NK细胞百分比密切相关,为独立相关因素(P<0.05),原发不孕与RSA组中HPRL的女性,PRL与NK细胞百分比为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不孕和RSA女性中,PRL水平和NK细胞存在相互作用,HPRL可作为直接刺激因子导致NK细胞百分比升高.
作者:贾新转;郭丽娜;张娜;刘二缓;魏雅楠;魏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鸡肝中恩诺沙星残留量.方法 样品加入内标和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超声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电喷雾(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恩诺沙星在10.0 ~ 480 ng/ml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值为0.9993,在空白样品中添加4.0 μg/kg、32tμg/kg、80μg/kg 3个浓度水平的恩诺沙星标准品,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91.0%~96.2%、2.9%~7.1%之间,恩诺沙星定量限为1.5 μg/kg,与QuECHERS快速净化方法相比,该方法净化效果较好,同时加入同位素内标有效的降低基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运用该方法测定鸡肝中恩诺沙星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能准确、灵敏测定鸡肝中恩诺沙星,可为了解鸡肝中恩诺沙星残留水平提供方法依据.
作者:周贻兵;李磊;吴坤;林野;张权;刘利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双酚A通过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从而被人体吸收,其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诸多研究表明双酚A可诱发肿瘤、影响生育等疾病,近年来又发现双酚A对记忆能力也有较大负面影响.本文从信号通路、突触可塑性与结构修饰、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等方面阐述双酚A对动物海马区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引起广大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并为食品安全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廖云燕;高志英;刘忠瑞;李洋洋;王立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低血糖负荷饮食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方法 19例超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参与对象在为期3周的干预期间采用低血糖负荷饮食,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第1周及干预3周结束时3个时间点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并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体重、空腹血糖、BMI、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血脂4项及腰围.结果 低血糖负荷饮食干预3周后,参与对象的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及腰围均下降,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血糖负荷饮食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唐奇;杨华珍;文冶;钟玲莹;皮治强;谢林伸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长沙市辖区内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14-2016年长沙市辖区内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讨论麻疹消除措施与策略.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905份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麻疹病毒核酸阳性367例,阳性率为40.55%.2014-2016年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分别为456、232、217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实验室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5.66%、51.72%、59.91%,呈上升趋势;每年3-7月为麻疹高发期,2016年麻疹发病时间有前移的现象,年初快速上升,4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2月出现明显上升;长沙城区比近郊多发;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人群中有53.13%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已接种MCV的只占5.54%,MCV免疫史不详的占10.08%.其中8~23月龄婴儿在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比例高,占45.23%.结论 2014-2016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数呈下降趋势,麻疹消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在坚持执行当前麻疹策略前提下,应加强对麻疹免疫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的麻疹监测,制定MCV补种策略,达到完全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叶文;欧新华;刘晓蕾;黄政;李灵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VITEK MS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效果,以提高致病菌检测效率.同时即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协助调查患者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方法 针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份样品,增菌分离培养后使用VITEK MS进行检测,并使用VITEK MS附属的SARAMIS系统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VITEK MS共检出3株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同时SARAMIS系统通过质谱图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3株菌具有高度同源性(90%以上).结论 VITEK MS用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简单快速,对单个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时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强;黎俊宏;屠博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遵义市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百日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遵义市百日咳发病率的变化,将遵义市百日咳发病特征主要划分为2004-2006年、2007-2013年和2014年以后3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百日咳报告发病数据,用Excel 2007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5年遵义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5例,死亡0例,2004-2006年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18/10万、0.13/10万和0.13/10万,2007-2013年0~0.01/10万,2014、2015年上升至0.08/10万和0.28/10万.2004-2015年遵义市月报告百日咳病例1—11例;病例散在分布在仁怀、桐梓和习水等11个县(市、区),2015年道真县百日咳发病率升高至1.23/10万,成为贵州省百日咳发病率高的县;2004-2015年遵义市百日咳发病年龄0—14岁,2014-2015年发病年龄为0~1岁,2014、2015年遵义市0岁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上升至4.53/10万和17.04/10万;2007年以后遵义市百日咳病例均由外省医疗机构报告,本地医疗机构未报告病例;2014-2015年报告百日咳病例中,未完成百日咳疫苗基础免疫的占81.82%.结论 2014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0~1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显著上升,全市百日咳监测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蒋凤;张德著;张丽;瞿彬;刘铭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M)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STM模型组(B组)、复方中药治疗组(C组),庆大霉素组(D组).用STM标准菌株(50115)制备小鼠STM感染模型,复方中药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生存率和盲肠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盲肠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RT-PCR法检测盲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GPx-4)、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mRNA表达,Western bolt法检测盲肠Caspase-3、8、12表达.结 果与A组比较,B组GSH-Px、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GSH-Px、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B组GPx-1、GPx-4、TrxR mRNA表达量低于A组,C、D组高于B组;B组Caspase-3、8、12的表达均高于A组,C、D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复方中药对感染STM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上调抗氧化酶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马艳梅;王玉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及动态变化,评价天津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16年每年按照分层随机方法抽取2个区县的10个乡镇、40个行政村、200户农村家庭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访谈、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结果 天津农村家庭饮用的集中式供水水源以深井水为主,占96.3%,供水方式多为未处理,占76.5%;家庭厕所类型以卫生厕所为主,占63.3%,粪便处理方式以排入排水系统、沟塘河道(34.5%)和专人清运(32.4%)为主;82.3%的家庭垃圾丢弃至公共垃圾箱;污水排放方式以管道为主,占49.3%;70.0%的村开展灭鼠工作,村环境卫生经费投入较平稳.结论 天津农村地区在供水处理、粪便处理等方面存在多种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需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作者:王睿;赵亮;张磊;冯宝佳;符刚;侯常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与卵巢早衰发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体力活动方面为卵巢早衰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月于某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患者,确定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2组间体力活动状况的差异,探讨体力活动与卵巢早衰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卵巢早衰组70例,对照组224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身体活动水平是卵巢早衰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而高静息代谢率则是潜在减少卵巢早衰发生的有益因素[(OR值分别为5.917(95%CI:1.446 ~ 24.207)和0.048(95%CI:0.005~0.489)].结论 低体力活动可能导致卵巢早衰的发病,适当运动提高静息代谢率则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早衰的发生.
作者:陈慧;程冉;许良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007-2015年中山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2015年发生AEFI个案和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5年中山市AEFI报告县覆盖率100%,发现个案48 h内报告97.23%,48 h内调查98.45%,调查后3d内报告100%,项目填写完整率100%和分类率98.76%.AEFI发生率为26.8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1岁占病例数40.02%;<l岁各月龄均有病例发生.AEFI分类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2.37%;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占80.77%;94.17%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3d内.AEFI发生率高的前5种疫苗分别为7价肺炎疫苗、23价肺炎疫苗、DTaP-IPV/-Hib联合疫苗、DTaP-Hib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结论 2007-2015年中山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数据质量高,基本能够反映出预防接种安全性的真实水平.
作者:蔡乾春;王翠玲;吕海英;李雷;王曼;黄恩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红河州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6-2005年红河州鼠疫监测资料、鼠疫疫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个案调查报告和鼠疫防治工作总结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红河州1996-2005年共有9个县(市)46个乡(镇)166个自然村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有8个县(市)37个乡(镇)113个自然村发生人间鼠疫流行,鼠疫流行呈现出明显的持续性和季节性.发病人数196人,病例均为腺鼠疫,男女均可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年龄0~ 40岁居多(63.78%),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农民患者多,流行区域主要为山区.动物宿主中检出鼠疫菌150株,黄胸鼠检出鼠疫菌122株(81.33%),动物媒介体外寄生虫检出鼠疫菌5株,印鼠客蚤检出鼠疫菌4株(80%),证实了黄胸鼠和印鼠客蚤在红河州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地位.结论 红河州鼠疫流行形式严重,应该结合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陈黎;张晔;倪俐;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门急诊及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资料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 782株和大肠埃希菌6 567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19株,44株,检出率分别为5.79%、0.67%.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占78.54%(172/219);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自尿液和痰液,分别占47.73%(21/44)、34.09%(15/4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及肺移植科,分别占37.44%(82/219)、15.98%(35/219)和10.50%(23/219);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老年病科、门急诊及ICU,分别占15.91%(7/44)、13.64% (6/44)及11.36%(5/4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35.16%、45.66%),碳青霉烯类耐药类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25.00%、34.09%及43.18%).结论 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两者年龄分布相似,但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均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陈胜会;董亮;张秀红;耿先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广西市售焙烤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14个市采集饼干、蛋糕、面包、中式糕点和膨化食品5大类焙烤食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7种致病菌检验.结果 (1)共检测8 143份样品,致病菌总阳性率3.39%,各类焙烤食品不同年度的阳性率范围分别为:饼干0.24%~ 7.72%,蛋糕3.46%~8.26%,面包1.23%~2.84%,膨化食品0.58%~8.54%,中式糕点0.99%~ 9.01%.(2)蛋糕中金葡阳性率高达4.94%,饼干、膨化食品和中式糕点中蜡样阳性率高于其他致病菌,分别达7.09%、9.41%和10.71%.(3)各年度不同致病菌阳性率范围分别为:金葡1.34%~4.36%,沙门0.00%~0.29%,单增0.00%~ 0.69%,蜡样7.90%,0157、志贺和致泻均无检出.(4)不同监测地区致病菌阳性率范围为0.86%~ 7.65%.结论 广西市售焙烤食品普遍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象,且多年来污染现象持续存在.应加强焙烤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的卫生监管,减少致病菌的污染和繁殖.
作者:姚雪婷;谢艺红;李秀桂;苏奕成;赵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消除麻疹后期麻疹病例流行特点,为麻疹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1-2016年麻疹确诊病例资料,对麻疹发病特征、临床表现、就诊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深圳市麻疹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散居儿童占60.39%,家政及待业人员次之,男性多于女性,外来人员发病高于本地人员;6、7月份高发,占总病例数的40.02%;免疫史不详及0剂次者占总病例数的89.27%,1~7岁病例0剂次283例,占该年龄段病例数的56.75%;病例发病前7~21d去过医院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6.79%.结论 做好儿童及工人和家政人员的接种工作,加强麻疹病例管理对于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连昌虎;唐广心;白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3月龄内婴儿喂养行为,分析其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京等7地依托当地妇幼保健院抽取3月龄内的婴儿及其母亲各500例进行调查,自拟调查问卷获得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及婴儿喂养行为,当地儿保医生测量获得婴儿体格发育资料.结果 婴儿早期喂养行为评分中位数为5分,低得分组占25.4%,中得分组占35.0%,高得分组占39.6%.婴儿出生1h内早吸吮率为53.4%,哺喂初乳率为95.7%,奶瓶喂养率为57.5%.母亲文化程度高、非早产、自然分娩的婴儿喂养行为得分较高(P<0.05).分析发现喂非母乳奶的婴儿发生体重不足的风险更高(OR=2.733,95%CI:1.346~5.551),采用奶瓶喂养的婴儿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更低(OR=0.331,95%CI:0.143~0.768),有除母乳外的其他液体食物喂养(OR=0.538,95%CI:0.302~0.959)、奶瓶喂养(OR=0.492,95%CI:0.275~0.882)的婴儿发生超重的可能性更低.结论 婴儿早期喂养行为得分较低者较多,母亲文化程度低、剖宫产、早产可能是婴儿喂养行为的危险因素,喂养非母乳奶更易发生体重不足,而采用奶瓶喂养及有除母乳外其他液体摄入的婴儿更不易发生超重肥胖.
作者:夏浩业;朱一民;刘坦;代旭;朱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2014-2015年银川市流行的风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确定其基因型,并进行基因与氨基酸的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采集的疑似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初筛,阳性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法对病毒培养物进行风疹病毒株E1基因的标准靶核苷酸序列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2014-2015年银川市共分离到24株风疹病毒株,进化树结果显示均为2B基因型;24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7.5%~ 100.0%.对核苷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尽管出现了多个氨基酸的突变位点,但关键位点如N-型糖基化位点、血凝抑制位点、中和位点以及重要的抗原表位均未发生变化.结论 2014-2015年银川市流行的风疹病毒主要是2B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普遍流行的基因型(1E基因型)不一致.虽然出现了氨基酸的变异,但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病毒抗原性较稳定.
作者:张伟宏;雷静;纳玮;马学旻;晋博烜;谭玉臻;张成;严建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2016年河南省生禽肉中科瓦利斯沙门菌耐药情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方法 沙门菌分离、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分别参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结果 19株科瓦利斯沙门菌均至少耐受2种抗生素,1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8株耐4类抗生素,耐药谱为CIP+ NAL+ TET+ ERY.19株科瓦利斯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电泳后获得9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5株菌,低相似度为61.9%.来源于周口和洛阳地区菌株的带型低相似度分别为94.1%和93.3%.结论 首次发现河南省市售生禽肉中少见血清型科瓦利斯沙门菌成为新的优势菌型,并出现地区聚集性,提示存在共同来源或者交叉污染.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对其来源、致病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廖兴广;炊慧霞;吴玲玲;邱正勇;张秀丽;张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7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方法.方法 空气样品经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溶剂解吸,DB-FFAP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 1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31μg/ml~ 6.06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36%~9.93%,回收率为78.0%~ 122.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于作业场所空气中17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检测.
作者:刘滔;陈晓雨;袁小雪;谢碧俊;雍莉;胡彬;曾红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成都市成年人每日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1017名25~ 65岁成人进行膳食调查和体力活动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重指数判断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8.7%;较晚时段进食(20:00pm后进食)人数为146,占总人群的14.4%;每日进餐次数为(3.7±0.9)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及20:00 pm后膳食摄入后,发现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OR=1.18,95%CI:1.02~1.69);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及每日膳食摄入后,未发现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P=0.106).结论 成年人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而每日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可能无相关关系.
作者:陈媛媛;薛红妹;殷俊;张洁怡;吕晓华;全立明;成果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