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5年四川省凉山州吸毒人群HI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翟雯雯;杨淑娟;余刚;肖琳;廖强;南磊;吉克春农;姚永娜;张素华;龚煜汉;王启兴;张建新;王科;王菊;边仕超;刘茜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哨点监测, 吸毒人群, 彝族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5年凉山州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选取2009-2015年每年4-6月7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的吸毒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共检测到有效对象14 325人.7年感染率分别为21.21% (318/1 499)、20.44% (577/2 823)、19.15 %(449/2 345)、19.11% (369/1 931)、22.32% (431/1 931)、21.62%(411/1 901)和15.83 %(300/1 895),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彝族(OR=2.54,95%CI=2.14~3.02),共用针具(OR=7.29,95%CI=6.58 ~ 8.07),初中文化(OR=1.30,95%CI=0.99~1.72),小学及以下(OR=2.12,95%CI=1.64~2.75)均能增加研究对象感染HIV风险;女性(OR=0.72,95%CI=0.62~0.82),接受同伴教育(OR=0.82,95%CI=0.73 ~ 0.91)均能降低研究对象感染HIV风险.结论 凉山州吸毒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彝族、文化程度低、青壮年、男性、吸毒且共用针具是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凉山州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采用多形式的教育和干预手段,遏制艾滋病在该群体中的流行.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就医期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确定就医期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确保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中的科学性.方法 邀请专家对就医期望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各维度的权重.结果 对医疗相关方面的期望和对非医疗相关方面2个方面的权重分别为:67.35%、32.65%;对就医环境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素质的期望、对诊疗过程的期望、对配套服务的期望、对价格收费的期望、对诊疗结果的期望6个维度的得分对就医期望评价总分的权重分别为7.55%、9.92%、38.01%、7.13%、17.97%、19.42%.权重系数越大,维度越重要.结论 层次分析法在多层次指标权重的分析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作者:张金华;孙昌朋;彭学韬;许军;覃国强;姜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2-2016年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6年住院患儿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有3469株,其中肠球菌383株,占11.04%(383/3 469).肠球菌中屎肠球菌273株,粪肠球菌105株,鸟肠球菌5株,分别占71.28%、27.42%及1.30%;主要分布在28d~1岁及≤28 d患者.主要标本来源为尿液(75.46%),其次为血液(9.66%).科室来源以新生儿科和儿肾内科为主,分别占27.15%、23.24%.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0.73%、2.20%、8.79%及0、0.95%、1.90%;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6.70%、94.87%及2.86%、1.90%.结论 住院患儿分离的肠球菌属以屎肠球菌为主,婴儿为主要分离人群,泌尿道为易感部位.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敏感,其中耐利奈唑胺菌株检出率高于耐万古霉素菌株,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秀红;董亮;耿先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碳基纳米颗粒的吸入毒性研究进展

    目的 回顾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C60等3种碳基纳米颗粒吸人毒性试验的过往文献资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吸入毒性、机制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开展有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GCBI、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集过往相关文献.结果 碳基纳米颗粒能够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并沉积下来,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抑制细胞增殖、使肺清除功能下降、氧化损伤以及形成肺组织纤维化和肉芽肿等.结论 碳基纳米颗粒的吸入毒性和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的职业工种是碳基纳米颗粒暴露的高危人群,在将纳米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安全性.

    作者:龙隆;谭红;张爱华;何锦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0-2015年浙江地区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及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2010-2015年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及变迁规律,为该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暴发早期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8家医院急性腹泻患者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分析各年份血清型的构成及变迁情况.结果 2010-2015年共收集副溶血弧菌890株,其中864株(97.1%)发生O血清凝集,分为9个O群;以O3(507株,57.0%)为主,其次为O4(266株,30.0%)和O1(51株,5.7%).650株(73.0%)发生K血清凝集,分属于23种K型,居首位的为K6(474株,53.3%).发生凝集的菌株中共有43种O、K血清型组合,其中03∶K6型是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共472株,占53.0%.2010-2015年中除2013年以O4∶KUT型为主,占56.2%(73/130);其他年份均以O3∶K6型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52.7%、68.5%、60.5%、50.3%和63.7%.连续6年均有出现的血清型有6种,分别为:O3∶K6、O4∶KUT,O4∶K8、O4∶K68、O1∶K36和O1∶KUT型;且2013-2015年连续3年中血清型O1∶K36、O4∶K8和O4∶K68每年的构成比在0.5% ~ 3.0%之间,与2010-2012年连续3年的3.0%~15.0%相比明显有所下降(P<0.05).结论 浙江地区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较为广泛,以O3∶K6型为优势血清型.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应加强对副溶血弧菌血清型的监测,为新血清型别的流行与暴发提供早期预警.

    作者:刘衍超;陈晓;余斐;陈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狗肾细胞培养条件优化

    目的 探讨狗肾细胞培养影响因素,优化狗肾细胞培养条件.方法 将狗肾细胞以lxl04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上,改变狗肾细胞的培养条件:不同的温度(35℃、36℃、37℃)、不同的培养基(MEM、DMEM、1640)、不同pH值(pH=6.4、6.7、7.0、7.2、7.5)、不同浓度的牛血清(0%、2.5%、5%、10%、15%)、不同浓度的L-谷氨酰胺(0、1、2、4 mmol/L)、不同浓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0、50、100、150 mmol/L)、不同浓度的CO2(0%、5%),每日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在24、48、72、96、120、144h加入CCK-8测450 mm下的OD值,用OD值的倍数绘制MDCK细胞的增长曲线,比较不同生长条件对MDCK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狗肾细胞的优培养条件为:37℃、5%浓度的CO2、DMEM培养基、pH值6.7~7.2、5%~ 10%胎牛血清、4 mmol/L-谷氨酰胺、50 ~ 100 mmol/L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结论 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节牛血清浓度和温度高低,来加速或减慢MDCK细胞的增殖速度.

    作者:马萍;梦瑶;李欣玥;胡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宁波市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回顾性出生队列数据简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腮成分疫苗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流腮成分疫苗接种情况对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流腮报告发病情况.结果 2005-2014年观察儿童中流腮病例共4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76/10万.免疫组平均年发病率为76.47/10万,未免疫组平均年发病率为448.53/10万.接种1剂次组RR=0.18,接种2~3剂次组RR=0.07.结论 宁波市2005年出生儿童流腮季节性和周期性分布明显,发病高峰在6~7岁.免疫组与未免疫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2~3剂次较接种1剂次保护率更高.

    作者:江军;唐倩如;王海滨;孙嘉璐;陈冰冰;薄丁旖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姜黄素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姜黄素组于高脂喂养8周后,给予姜黄素灌胃200 mg· kg-1·d-1,每日1次,共8周.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多糖(LPS)、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拷贝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ALT、AST、LPS、FBG、FINS及HOMA-I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ALT、AST、LPS、FBG、FINS及HOMA-IR均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盲肠大肠杆菌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较对照组下降(P<0.05);姜黄素组大鼠盲肠大肠杆菌较模型组降低(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改善高脂喂养大鼠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侯洪涛;裘艳梅;胡义亭;张建;李月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健康促进医院:回顾、评述与展望

    目的 全面了解健康促进医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为我国健康促进医院体系的持续改进厘清思路,寻求突破.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以“健康促进医院“(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377篇,系统回顾健康促进医院的概念和理论架构,健康促进医院国际网络的发展历程,国外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的新研究动态以及国内的发展状况.结果 我国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受到顶层设计缺如、保障机制不全、实践研究不深入、人才培养不足、医疗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制约.结论 健康促进医院作为健康促进理念的载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的必由之路.

    作者:熊明洁;刘翔;贾晓瑜;连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学生对不同亲疏关系亲属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认知的影响

    目的 探究医学生对其父母及不同亲疏关系亲属慢性病危险因素认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100名医学生和231名非医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其父母等亲属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父母和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在健康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的影响、吸烟或被动吸烟的影响、预防冠心病措施、每日静坐时间等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健康行为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选项在非医学生的父母与其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知晓不饮酒是健康的生活方式(OR=0.139)、知晓适量运动能有效预防冠心病(OR=0.315)、BMI(OR=1.072)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医学生的自身身份影响及健康宣教作用对其亲属的慢性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与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且亲缘关系不同影响也不同.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医学生也应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尽力做好身边亲人的健康宣教工作,为预防慢性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张嘉仪;徐仲良;黄珊珊;卢晓翠;张锦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1-2015年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病原学与耐药监测分析

    目的 检测分析2011-2015年分离自河南省5家腹泻病监测哨点医院病人粪便中的516株志贺菌血清型别、毒力基因及耐药表型.方法 收集腹泻病人粪便,SS平板37℃分离培养18~ 24 h,疑似菌落进行API20E系统生化鉴定;阳性菌株进行志贺菌血清分型(玻片凝集法);多重PCR检测4种毒力基因(SHET-1B/SHET-2/ial/ipaH)并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K-B法,CLSI2015).结果 516株志贺菌分离自19 217份粪便,检出率2.7%;阳性病例男女比例1.4∶1(301/215),以低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分离时间多集中于每年的6-10月,具有较典型的夏秋季特征.菌株分为福氏(335株)和宋内(181株)2个群共9个血清型;394株志贺菌携带4种毒力基因,1种组合型别,122株携带3种毒力基因,3种组合型别.516株志贺菌对12种抗生素具有不同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菌株(R>3)为511株(99.1%),耐9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河南省自监测系统中分离的志贺菌以福氏(B群)和宋内(D群)血清群为主,包含多种血清型别;菌株携带有不同的毒力基因并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和多重耐药问题.

    作者:赵嘉咏;穆玉姣;张白帆;黄丽莉;苏佳;黄学勇;夏胜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成都地区1040份痰液人鼻病毒的分离和分型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人鼻病毒感染的防控积累资料.方法 于2014-2016年采集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痰液1 040份,提取标本核酸,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巢式PCR (Nested-PCR)扩增HRV-5'NCR基因,筛查HRV阳性标本,随机选取61份阳性标本扩增VP4/VP2基因,测定核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分型.结果 1040例标本核酸检出率为10.9%;冬春季检出率高,随年龄升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获得的61条VP4/VP2序列中,30条为HRV-A型,10条为HRV-B型,21条为HRV-C型;并发现HRV基因型内和型间核酸同源性差异均较大.结论 成都地区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HRV的感染率高,以A型与C型流行为主,病毒VP4/VP2核酸片段变异较大.

    作者:刘雪薇;李兴桥;裴晓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6年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疼痛患病情况,为社区慢性疼痛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7个社区的部分中老年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人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091份,检出慢性疼痛患者863人,患病率为41.3%,95%CI(39.0%,43.4%);中年人患病率36.9%,95%CI(34.1%,39.5%),老年人患病率48.3%,95%CI (44.9%,51.9%).男性患病率为35.1%,95%CI (31.7%,38.4%);女性患病率为45.5%,95%CI(42.9%,48.3%).疼痛患者的平均疼痛程度得分4分(3,6),平均疼痛时间3.5年(1.5年,10年),疼痛常见的3个部位依次是下肢、腰骶部和颈部.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为58.6%;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率3.6%,部分缓解率84.8%,未缓解率11.5%.社区中老年慢性疼痛知晓率为14.3%.结论 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疼痛患者就诊率较低,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低,慢性疼痛的知晓率低.应关注社区慢性疼痛的预防、治疗及慢性疼痛知识的宣传.

    作者:唐谦;王林;朱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成都市发热症状监测的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发热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质量,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方法 在成都市每个区(市)县利用随机数随机抽取1所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利用登记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报告及时性、报告一致性、数据特异性等指标评价发热症状监测质量.结果 共计调查63家机构;全市发热症状监测登记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报告及时性、报告一致性分别为78.91%、88.68%、56.08%、84.6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登记完整性好于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x2=8.40,P< 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发热症状监测每日数据与ILI%的相关系数为0.18(P<0.05).结论 成都市发热症状监测质量(尤其是报告及时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优化该系统和指标,整合各项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

    作者:杨磊;杜训波;韩德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太极拳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鉴于太极拳文化内涵和运动理念的独特性,有必要对其锻炼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生物医学搜索引擎(PubMed)对太极拳锻炼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检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太极拳在抗焦虑和抗抑郁方面存在显著的项目优势;太极拳对锻炼者认知、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显著;太极拳对锻炼者身体自尊的影响尚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研究在锻炼计划、评价方法、样本规模、心理效应指标和服务人群方面存在发展空间.

    作者:李立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1985-2014年中国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1985-2014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规律与趋势,为促进中小学生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中国1985-2014年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BMI指标的动态数据,分析其发展规律与趋势.结果 3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整体呈增长趋势;女生的突增年龄和快速生长期较男生提前1年.到2014年18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3.79 cm、2.30 cm,达到了172.00 cm、159.19 cm;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7.45 kg、2.50 kg,达到63.54 kg、52.57 kg;男女生BMI指数分别增长了1.62、0.38,达到21.44、20.37.结论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呈长期趋势,身高体重不断增长;身高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体重增速继续增加,增速男生比女生快.

    作者:刘朝明;杨树荣;方敬秋;李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一种新的干粉试剂盒检测艾滋病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的效果

    目的 评价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BC公司)的三色荧光抗体干粉试剂(CD3/CD4/CD8)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D4细胞计数及CD4细胞百分比的准确性.方法 于2015年12月开始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的血液样本和送检样本共计201份,分别用美国的Becton Dickinson公司(BD公司)的液态三色荧光抗体试剂和BC公司的干粉试剂进行样本处理,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Muhiset软件程序进行CD4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分析,用SPSS软件和Bland-Altman图对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BC和BD试剂对201例样本的CD4细胞计数的均值分别为(506.3±605.3)个/μl(10~2458)和(501.0±610.3)个/μl(7~2406),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4,平均偏差为+5.3个/μl(95%CI:-102.3~113.0);CD4细胞百分比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2,平均偏差为+0.66%(95%CI:-3.6%~4.9%).以CD4细胞计数等于350个/μl为治疗阈值,BC干粉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98.4%.结论 与BD试剂相比,BC干粉试剂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D4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干粉试剂的保存和运输无需冷链,适合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杨朝军;董莉娟;戴洁;陈会超;陈敏;杨莉;马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昆明市就医患者梅毒/HIV感染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昆明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患者梅毒/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梅毒与艾滋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2011-2016年医院实验室LIS系统住院和门诊患者筛查梅毒和HIV的数据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上报的梅毒和HIV数据,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梅毒共筛查74 182例,报告2 738例,2011-2016年梅毒感染率以每年13.98%的平均速率显著上升(Z=4.38,P=0.01);HIV共筛查79 896例,报告2044例,2011-2014年HIV感染率以每年15.41%的平均速率下降(Z=-2.55,P=0.24),2014-2016年以每年22.78%的平均速率上升(Z=1.56,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医患者梅毒感染率呈持续性上升态势,HIV的感染率虽然波动平稳,但需关注梅毒感染增加HIV感染的风险,加大梅毒规范化治疗的力度.

    作者:杨吟;白劲松;蔡于茂;陈媛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0-2016年深圳市龙岗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2010-2016年龙岗区登革热疫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6年龙岗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86例,输入性病例35例,占40.70%,本地病例51例,占59.30%,无死亡病例,每年输入性病例在9-10月份多,主要源于东南亚.86例病例发病开始到疫情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6d,波动范围1~33d.初次就诊到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2d,波动范围0~26 d.职业类别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为主(46.51%),男女性别比为2.58∶1,以青壮年为主(90.70%).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热Ⅰ型,临床症状为轻型,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症状.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登革热以输人性病例为主,疫情存在明显季节性、人群普遍易感等特征.疫情防控的重点依然是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同时强化卫生知识宣传和疫情诊断与报告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王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04-2015年安徽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时空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安徽省2004-201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安徽省2004-2015年甲肝疫情监测资料,使用MapInfo建立甲肝疫情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数据库.应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 1.8.12)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时间-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4)进行时空扫描统计.结果 安徽省2004-2015年共报告甲肝病例17 194例.2004-2014年甲肝发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聚集,共探测到61个高-高聚集区;时空扫描统计探测到5个时空聚集区;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安徽省的沿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北部的部分县区.结论 安徽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

    作者:唐继海;苏颖;柴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3种正常组织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HA-NPs)对3种正常组织细胞的DNA损伤作用,为HA-NPs毒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正常人肝细胞(LO2)、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小鼠成骨细胞(MC3T3)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HA-NPs染毒细胞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同时用彗星实验和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HA-NPs对细胞的DNA损伤和活性氧水平.结果 HA-NPs在较低浓度(0~400 μg/ml)时促进3种细胞的生长,在大于400 μg/ml时则抑制细胞生长.随着HA-NPs浓度的增高,3种细胞的拖尾细胞数、尾部DNA百分比、Olive尾距(OTi)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的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随HA-NPs浓度增加而增加,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NPs可引起3种受试细胞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A-NPs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有关.

    作者:代黄梅;蒋骥;杨晓;张遵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