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昆明市就医患者梅毒/HIV感染率变化趋势分析

杨吟;白劲松;蔡于茂;陈媛玲

关键词:就医患者, 梅毒, HIV, 趋势检验
摘要:目的 探讨昆明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患者梅毒/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梅毒与艾滋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2011-2016年医院实验室LIS系统住院和门诊患者筛查梅毒和HIV的数据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上报的梅毒和HIV数据,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梅毒共筛查74 182例,报告2 738例,2011-2016年梅毒感染率以每年13.98%的平均速率显著上升(Z=4.38,P=0.01);HIV共筛查79 896例,报告2044例,2011-2014年HIV感染率以每年15.41%的平均速率下降(Z=-2.55,P=0.24),2014-2016年以每年22.78%的平均速率上升(Z=1.56,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医患者梅毒感染率呈持续性上升态势,HIV的感染率虽然波动平稳,但需关注梅毒感染增加HIV感染的风险,加大梅毒规范化治疗的力度.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85-2014年中国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1985-2014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规律与趋势,为促进中小学生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中国1985-2014年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BMI指标的动态数据,分析其发展规律与趋势.结果 3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整体呈增长趋势;女生的突增年龄和快速生长期较男生提前1年.到2014年18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3.79 cm、2.30 cm,达到了172.00 cm、159.19 cm;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7.45 kg、2.50 kg,达到63.54 kg、52.57 kg;男女生BMI指数分别增长了1.62、0.38,达到21.44、20.37.结论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呈长期趋势,身高体重不断增长;身高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体重增速继续增加,增速男生比女生快.

    作者:刘朝明;杨树荣;方敬秋;李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就医期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确定就医期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确保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中的科学性.方法 邀请专家对就医期望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各维度的权重.结果 对医疗相关方面的期望和对非医疗相关方面2个方面的权重分别为:67.35%、32.65%;对就医环境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素质的期望、对诊疗过程的期望、对配套服务的期望、对价格收费的期望、对诊疗结果的期望6个维度的得分对就医期望评价总分的权重分别为7.55%、9.92%、38.01%、7.13%、17.97%、19.42%.权重系数越大,维度越重要.结论 层次分析法在多层次指标权重的分析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作者:张金华;孙昌朋;彭学韬;许军;覃国强;姜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0-2015年浙江地区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及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2010-2015年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及变迁规律,为该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暴发早期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8家医院急性腹泻患者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分析各年份血清型的构成及变迁情况.结果 2010-2015年共收集副溶血弧菌890株,其中864株(97.1%)发生O血清凝集,分为9个O群;以O3(507株,57.0%)为主,其次为O4(266株,30.0%)和O1(51株,5.7%).650株(73.0%)发生K血清凝集,分属于23种K型,居首位的为K6(474株,53.3%).发生凝集的菌株中共有43种O、K血清型组合,其中03∶K6型是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共472株,占53.0%.2010-2015年中除2013年以O4∶KUT型为主,占56.2%(73/130);其他年份均以O3∶K6型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52.7%、68.5%、60.5%、50.3%和63.7%.连续6年均有出现的血清型有6种,分别为:O3∶K6、O4∶KUT,O4∶K8、O4∶K68、O1∶K36和O1∶KUT型;且2013-2015年连续3年中血清型O1∶K36、O4∶K8和O4∶K68每年的构成比在0.5% ~ 3.0%之间,与2010-2012年连续3年的3.0%~15.0%相比明显有所下降(P<0.05).结论 浙江地区临床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较为广泛,以O3∶K6型为优势血清型.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应加强对副溶血弧菌血清型的监测,为新血清型别的流行与暴发提供早期预警.

    作者:刘衍超;陈晓;余斐;陈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成都地区1040份痰液人鼻病毒的分离和分型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人鼻病毒感染的防控积累资料.方法 于2014-2016年采集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痰液1 040份,提取标本核酸,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巢式PCR (Nested-PCR)扩增HRV-5'NCR基因,筛查HRV阳性标本,随机选取61份阳性标本扩增VP4/VP2基因,测定核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分型.结果 1040例标本核酸检出率为10.9%;冬春季检出率高,随年龄升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获得的61条VP4/VP2序列中,30条为HRV-A型,10条为HRV-B型,21条为HRV-C型;并发现HRV基因型内和型间核酸同源性差异均较大.结论 成都地区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住院患者HRV的感染率高,以A型与C型流行为主,病毒VP4/VP2核酸片段变异较大.

    作者:刘雪薇;李兴桥;裴晓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04-2015年安徽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时空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安徽省2004-201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安徽省2004-2015年甲肝疫情监测资料,使用MapInfo建立甲肝疫情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数据库.应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 1.8.12)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时间-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4)进行时空扫描统计.结果 安徽省2004-2015年共报告甲肝病例17 194例.2004-2014年甲肝发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聚集,共探测到61个高-高聚集区;时空扫描统计探测到5个时空聚集区;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安徽省的沿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北部的部分县区.结论 安徽省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

    作者:唐继海;苏颖;柴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碳基纳米颗粒的吸入毒性研究进展

    目的 回顾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C60等3种碳基纳米颗粒吸人毒性试验的过往文献资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吸入毒性、机制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开展有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GCBI、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集过往相关文献.结果 碳基纳米颗粒能够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并沉积下来,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抑制细胞增殖、使肺清除功能下降、氧化损伤以及形成肺组织纤维化和肉芽肿等.结论 碳基纳米颗粒的吸入毒性和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的职业工种是碳基纳米颗粒暴露的高危人群,在将纳米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安全性.

    作者:龙隆;谭红;张爱华;何锦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茴香提取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茴香提取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56度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茴香进行干预,30 d后,眼球采血测血清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水平和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活性,测量体重和肝脏称重,计算肝指数;取肝组织匀浆液测肝组织TG、TC、MDA(丙二醛)、GSH(谷胱甘肽)的含量和ADH(乙醇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指数、血清AST、ALT酶活性、肝组织MDA、TG、TC水平增高(P<0.01),肝组织GSH水平和ADH、SOD酶活性有降低(P<0.01,0.05),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弥漫性水样变,有少量肝细胞膜溶解,细胞核消失.与模型组相比,茴香中、高剂量组肝指数、肝组织TC、MDA水平、血液TG水平降低(P<0.05,0.01);茴香高剂量组AST和ALT酶活性、肝组织TG水平降低(P<0.05,0.01);茴香高剂量组ADH、SOD活性,GSH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以茴香高剂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 茴香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和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加快乙醇代谢而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作者:韩光顺;梁华益;韦家河;焦雯;农生斌;黄春佳;韦玲林;韦妮;黄丽娟;方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1-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兵团的结核病防控提供对策.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兵团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兵团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10 258例,平均发病率为77.30/10万,5年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180.186,P<0.001).兵团14个师及直属单位2011-2015年5年来肺结核累计发病率高的地区为三师;历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以3-5月报告发病数多;男性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26 569.415,P<0.001);职业分布主要以离退人员和农民为主.结论 兵团肺结核疫情逐年呈下降趋势,离退人员、农民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南疆第三师为重点地区,今后仍应加大防控力度.

    作者:王建平;邓亚利;刘新文;葛永梅;张英;田珊珊;周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05-2014年海门市居民肺结核发病情况和今后5年变化趋势的预测

    目的 了解海门市2005-2014年居民肺结核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14年海门市居民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数据,分析发病的性别、年龄、年份变化情况,并使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 海门市2005-2014年居民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60.10/10万,男性92.00/10万,女性32.0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08.771,P<0.001),涂阳报告发病率28.86/10万,男性45.84/10万,女性13.9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613,P<0.001).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x活2=7 518 379.89,P<0.00l,x涂阳2=7 847 151.74,P<0.001).10年间,海门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活动性肺结核灰色模型预测函数为Y=-506.64-0.01671t+ 578.46 (t=0,1,2,……,n),涂阳肺结核灰色模型预测函数为Y=-235.20-0.2364t+ 277.13(t=0,1,2,……,n),预测到2019年,海门市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现率将下降至35.56/10万,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将下降至10.88/10万.结论 海门市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中老年男性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徐红;黄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3种正常组织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HA-NPs)对3种正常组织细胞的DNA损伤作用,为HA-NPs毒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正常人肝细胞(LO2)、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小鼠成骨细胞(MC3T3)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HA-NPs染毒细胞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同时用彗星实验和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HA-NPs对细胞的DNA损伤和活性氧水平.结果 HA-NPs在较低浓度(0~400 μg/ml)时促进3种细胞的生长,在大于400 μg/ml时则抑制细胞生长.随着HA-NPs浓度的增高,3种细胞的拖尾细胞数、尾部DNA百分比、Olive尾距(OTi)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的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随HA-NPs浓度增加而增加,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NPs可引起3种受试细胞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A-NPs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有关.

    作者:代黄梅;蒋骥;杨晓;张遵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青少年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青少年的抑郁状况,探讨学业归因与交往归因的不同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归因训练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中学生学业归因量表、中小学生交往归因量表对山东某市初一至高三的49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中生CES-D≥16分的比例高于初中生(x2=9.201,P<0.01);非独生青少年CESD≥16分的比例高于独生青少年(x2=12.487,P<0.001).回归分析发现,年级(OR=2.56)、交往成功的EUU归因(OR=1.24)、交往失败的IUU归因(OR=1.44)、学业成功的ESU归因(OR=1.14)、学业失败的ISU归因(OR=1.45)是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关键领域不仅在于学业,还在于交往.消极归因是青少年抑郁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归因训练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青少年的抑郁状况.

    作者:邹敏;王艳郁;尹训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困扰、情绪调节策略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5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01);人际困扰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r=-0.22,P<0.001).(2)人际困扰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困扰对表达抑制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表达抑制对手机成瘾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达抑制在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3%.结论 人际困扰对手机成瘾的作用部分通过情绪调节策略来实现.

    作者:张敬赞;姜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胃癌患者Vav1基因D324Y位点多态性检测的意义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Vav1基因D324Y位点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胃癌的患者300例为病例组,同时取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Vav1及IL-6水平;直接测序技术检测Vav1基因D324Y位点多态性情况.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中Vav1、CA199、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Vav1基因D324Y位点TT、G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19.3%,高于对照组(0%、5.0%)(P<0.05);病例组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6.67%,高于对照组(2.5%)(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L-6、CA199、Vav1的水平与患病状态及基因型均有关系(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与胃癌关系密切,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v1基因D324Y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胃癌发生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明明;檀碧波;于悦卿;赵培;张翠改;刘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庆市售包装饮用水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监测

    目的 调查重庆市包装饮用水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情况,为评估其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重庆市大型超市销售的各种品牌瓶装水44份及重庆本地产桶装水33份,共计77份样品,应用GC/MS同位素内标法对其中17种PAEs含量进行监测,同时对23个瓶装水进行耐热(40℃)存放15d对DEP和DBEP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77份检品中,检出DEP、DIBP、DBP、DBEP、DNP,其中DEP和DBEP的检出率分别为58.4%和44.2%,DBEP检出的大值为34.7 μg/L.结论 重庆市售包装饮用水中17种PAEs除DBEP外,其余16种PAEs的含量水平均较低,不同水质、不同包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甘源;覃梅;周春艳;程莉;杨乾展;赵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6年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的应急处置报道

    目的 探讨人感染H9N2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策略.方法 系统收集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应急处置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重现病例发现、应急响应、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风险评估整个过程.结果 病例于2016年8月19日确诊为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该病例临床症状较轻,经积极救治病愈出院.病例发病前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第3、8病日咽拭子标本与3份活禽市场标本均为H9N2病毒核酸阳性.所有密切接触者未出现流感样症状.在采取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可疑暴露场所消毒等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江西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首例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活禽市场环境暴露有关.加强H9N2等新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提升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对科学防控人感染H9N2禽流感疫情至关重要.

    作者:刘晓青;游胜;曾志笠;朱蒙曼;冯秀;袁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狗肾细胞培养条件优化

    目的 探讨狗肾细胞培养影响因素,优化狗肾细胞培养条件.方法 将狗肾细胞以lxl04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上,改变狗肾细胞的培养条件:不同的温度(35℃、36℃、37℃)、不同的培养基(MEM、DMEM、1640)、不同pH值(pH=6.4、6.7、7.0、7.2、7.5)、不同浓度的牛血清(0%、2.5%、5%、10%、15%)、不同浓度的L-谷氨酰胺(0、1、2、4 mmol/L)、不同浓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0、50、100、150 mmol/L)、不同浓度的CO2(0%、5%),每日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在24、48、72、96、120、144h加入CCK-8测450 mm下的OD值,用OD值的倍数绘制MDCK细胞的增长曲线,比较不同生长条件对MDCK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狗肾细胞的优培养条件为:37℃、5%浓度的CO2、DMEM培养基、pH值6.7~7.2、5%~ 10%胎牛血清、4 mmol/L-谷氨酰胺、50 ~ 100 mmol/L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结论 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节牛血清浓度和温度高低,来加速或减慢MDCK细胞的增殖速度.

    作者:马萍;梦瑶;李欣玥;胡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注册营养师制度探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目的 为满足我国注册营养师制度对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法和比较法分析注册营养师制度的课程要求,并与西南医科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重庆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营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借鉴国外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分析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果 3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均涵盖了注册营养师制度要求的课程模块,但部分模块的课程设置未达到其规定的低标准.国外大学本科营养学专业课程设置兼顾了专业课程和注册营养师考试课程的要求.高校设置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课程时,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增设注册营养师制度要求的课程,开设营养师选修课程.结论 高校应顺应注册营养师制度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

    作者:汪敏;李敏;赵勇;王林智;张泽宇;贾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6年重庆市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6年诺如病毒肠炎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2016年区县报告处置的诺如病毒肠炎疫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全市共报告122起,发病1637例,无死亡;全年5个月有疫情发生,有明显的冬季发病高峰;主城9区均有疫情,疫情数占83.61%(102/122);99.18%发生在城市学校和托幼机构;人-人传播占80.33%,为主要的传播类型;病原学基因分型GⅡ.2型占98.71%;67.81%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65.00%中性粒细胞升高,50.00%淋巴细胞升高;因病就医和住院分别占发病人数的70.00%和3.66%;事件易误诊为“疑似食物中毒”.结论 诺如病毒疫情有明显的冬季发病高峰季节性特征,2016年重庆诺如病毒肠炎疫情在主城区处于流行状态;诺如病毒GⅡ.2型为流行的优势毒株;大部分患者白细胞升高.

    作者:肖达勇;凌华;赵春芳;夏宇;王亮;李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健康促进医院:回顾、评述与展望

    目的 全面了解健康促进医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为我国健康促进医院体系的持续改进厘清思路,寻求突破.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以“健康促进医院“(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相关文献377篇,系统回顾健康促进医院的概念和理论架构,健康促进医院国际网络的发展历程,国外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的新研究动态以及国内的发展状况.结果 我国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受到顶层设计缺如、保障机制不全、实践研究不深入、人才培养不足、医疗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制约.结论 健康促进医院作为健康促进理念的载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的必由之路.

    作者:熊明洁;刘翔;贾晓瑜;连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14-2016年安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4-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全市消除麻疹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个案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64例,年平均发病率1.3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02∶1;发病年龄呈现<5岁婴幼儿和20~34岁成人为主的特征,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高发人群.病例中含麻疫苗0剂次者占44.51%,其中8~17月龄0剂次者占69.23%,18~ 59月龄0剂次者占22.58%.3年来麻疹发病趋势基本一致,2-7月发病多,占病例总数的90.85%;内黄县报告发病率3年均较高;2015年全市多达47个乡(镇、办事处)有麻疹病例报告.结论 近年全市麻疹疫情回升,消除麻疹任务艰巨.不同年龄麻疹发病水平差异较大,小年龄儿童是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萍;职建军;丁武号;刘建明;邵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