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鑫;李海港;李华汐
目的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成都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以成都市随机抽取的已有且仅有一孩的523名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问卷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结果 523例调查对象中170(32.5%)人打算要二孩,279(53.3%)人不打算要二孩,74(14.1%)人暂不清楚是否要二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的学历越高(OR=0.655)、兄弟姐妹数越多(OR=0.476)、工作压力越小(OR=0.754)、配偶为外地居民者(OR=0.531)夫妻关系较不和谐者(OR=0.592)越愿意生育二孩.而妇女职业为工人(OR=72.9)和医务人员(OR=5.44)更不愿意生育二孩.结论 成都市已有一孩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偏低,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较多,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适应新政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作者:李思成;陶寄;何鸾英;何雨莲;陈怡依;张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广州市2014-2016年流感监测数据,分析其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CR)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与绘图分析,用SPSS16.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采集标本10 74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2.1%.2014与2015年呈双峰流行,流行时间在春夏季,2014年为新甲型H1N1型和H3型流感流行,2015年为B型和H3型流感流行,2016年呈单峰流行,流行时间为夏季,为新甲型H1N1型流感流行.不同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以及各型别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以及各型别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流感高峰期出现在春夏季,1年有1次或2次流行高峰,呈不同流感型别交替流行.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有年龄差异而无性别差异.每年10-12月是佳的疫苗接种时间,婴幼儿和老年人为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加强中小学生疫苗接种工作,有利于流感的防控.
作者:陈艺韵;鲁恩洁;曹蓝;李魁彪;马钰;狄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感染来源和途径、暴露的危险因素等,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开展外环境监测和强化监测等工作.采用Real-time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90人,经过为期1周的医学观察,无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强化监测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70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35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采集病家周边外环境标本65份、附近活禽市场标本5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 本例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不明.H7N9禽流感目前尚无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各部门的联防联控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作者:焦玲艳;王相超;王颖;王跃进;王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嗜热四膜虫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广州段几处水体培养嗜热四膜虫,分析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水体中非生物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四膜虫生物指标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四膜虫生长速度呈中游>下游>上游的分布,世代时间呈上游>下游>中游分布,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显示中游与上、下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需氧量中游为Ⅲ类标准,其他均超过Ⅴ类标准.溶解氧为Ⅱ~Ⅴ类水标准.氨氮超过Ⅴ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为Ⅱ~Ⅴ类标准.中游的金属元素为Ⅰ类标准,上游和下游的铅、铜均为Ⅲ类标准,六价铬超过Ⅴ类标准.石油类上游和中游低于标准限值(1 mg·L-1),下游比标准限值高出1倍以上.(3)四膜虫世代时间与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呈正相关(P<0.05).结论 广州段上游和下游受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突出,下游石油类污染严重.四膜虫的世代时间对该流域中的BOD5、氨氮指标有初步指示作用.
作者:刘雨果;杜进林;梁慧丽;王亚军;潘厚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及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天数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重症手足口病关系,并使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判别效果.采用分类和回归树(CART)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天数进行判断,并使用交叉验证评价模型泛化能力.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4(IL-4)对于判断轻重症的效果好(AUC:0.989),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干扰素-γ(INF-γ)和IL-17的效果依次递减,AUC值分别为0.933、0.898、0.882、0.853和0.523.CART模型和SVM模型对于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天数判断的一致率分别为87.69%和95.38%,进行5折交叉验证得到模型的一致率分别为77.49%和81.40%.结论 使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手足口病重症有很好的判别效果,且对于判断手足口病患者重症天数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党德建;朱杰辉;张超;晋乐飞;周广远;申远方;郗园林;陈帅印;段广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污染物特征,为空气质量的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柳州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及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监测资料,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天数为1 096d,在此期间AQI级别所占比例为:优:28.7%,良:50.7%,轻度污染:13.6%,中度污染:5.2%,重度污染:1.6%,严重污染:0.1%;柳州市AQI按季节二级优良达标率:夏季为95.3%,春季为84.4%.冬季为58.2%,秋季为79.9%,污染物PM2.5、PM10、NO2日均浓度和O3日大8h平均浓度累计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214、84、3和156 d,超标比例为19.5%、8.9%、0.3%和14.2%,SO2、CO在所研究资料中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结论 柳州市AQI按季节分布从好到差呈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4种污染物PM2.5、PM10、SO2和NO2四季的污染情况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更易富集细颗粒物.
作者:卢小玲;陆春;龙莹;张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通过对万方、维普、知网等医学数据库核心期刊2000-2017年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文献的检索,本文对检索发现的主要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价工具,从内容、维度、条目、计分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其他研究合理选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量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介绍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DSCS)台湾版、个人糖尿病问卷(PDQ)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量表(KAB评价量表).SDSCA评价患者过去1周的自我管理行为;DCP广泛评价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PDQ评价患者过去3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管理中的障碍和行为改变的准备.KAB量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作者:陈雅菲;吕利枝;胡逸凡;田新园;兰苏;朱彩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大学新生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朝阳区2015年大学入学新生共计18 520人的PPD试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 18 520名新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19.22%(3 559/18 520),强阳性率为4.64%(859/18 520).男生阳性率为21.79%(1 645R550),女生阳性率为17.45%(1 914/10 970).PPD试验强阳性人员中,男生强阳性率5.47%(413/7550),女生强阳性率为4.07% (446/10 970).北京户籍学生阳性率为16.67%(1 311/7 864),非京籍学生阳性率为21.10%(2 248/10 656).强阳性学生中北京户籍学生阳性率为3.74% (294/7 864),非京籍学生阳性率为5.30%(565/10656).结论 对大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对大学校园内结核病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伟;吴春萍;王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回顾性汇总分析2016年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暴发监测系统相关病例信息,以了解系统早期识别预警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能力与存在的不足,为当地食源性疾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与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监测病例信息26 848份,监测系统暴露信息总体完整率为44.47%;回顾性汇总分析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259起,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143起,比对分析发现,两系统一致报告的事件数为20起;一致性事件中哨点医院监测系统报告时间比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时间滞后,中位滞后时间为6.50 d.结论 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具有较强识别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能力,但是系统病例信息总体完整率较低,系统上报时间具有一定滞后性,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存在漏报现象.
作者:骆善彩;甄世祺;陈晓敏;过晓阳;吴雨晨;祖荣强;周翌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横纹肌溶解引起的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肾衰组(ARF组)、急性肾衰+颈交感干离断组(ARF+TCST组).每组大鼠于处理后24h和48h各取一半,观察24h尿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细胞凋亡促进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术后24h和48 h,ARF组和ARF+TCST组大鼠比Sham组尿量均显著减少,血浆Scr和BUN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管细胞破坏严重,Bax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RF组相比,ARF+ TCST组尿量增加,血浆Scr和BUN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结构损伤减轻,Bax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GB可以减轻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作者:乔俊红;郭新华;袁征;单铁英;乔雪敏;李沙;王黎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07-2016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流行特征和趋势,提出重点防控的地区及人群.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6年戊肝发病数据.结果 贵州省2007-2016年共报告戊肝病例3 585例(死亡1例),平均发病率为0.994/10万.2016年定基发展速度为676.8%,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23.7%;3-6月份报告病例占39.05%(1 400/3 585),除冬春季高峰外2009、2011及2016还有1个6-8月份发病小高峰;35 ~ 55岁年龄段高发占50.91%,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93∶1,以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为主,分别占43.35%、9.96%、9.68%;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355/10万、1.245/10万、1.030/10万.结论 贵州省戊肝病例自2011年后增长迅速,35 ~55岁的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是主要发病人群,2-4月及6-8月是防控的重点季节.
作者:谌文菊;王定明;宋沈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理化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在新乡市11个县(区)设立监测点,共采集水样l 422份,其中枯水期636份和丰水期786份.所有水样按国家标准进行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枯水期的合格率为64.1%.丰水期的合格率为81.1%.丰水期合格率比枯水期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不合格项目有氟化物、铁和硫酸盐等.结论 丰水期相比枯水期水中氟化物和铁等元素含量降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但仍需完善净化工艺,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隐患.
作者:郝鹏飞;王宽;任静朝;杨璇;张光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掌握银川市孕妇和小月龄(0~7月)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选取6个调查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每个调查点各月龄随机收集2人,每个县区完成调查84人,全市共调查504人;在全市各县、市、区医院产科收集待分娩产妇及新生儿20对,每个县区完成调查20对,全市共调查120对;共计调查744人,采集血标本,检测麻疹IgG抗体,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麻疹抗体水平状况.结果 (1) 120名健康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1.67%,孕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263.81mIU/ml.孕妇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2,P=0.048).(2) 0~7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67%、51.43%、40.00% 、27.78%、20.00%、19.72%、18.92%、14.93%.不同地区(x2=55.160,P<0.05)、不同民族(x2=6.930,P=0.031)、不同月龄(x2=132.921,P<0.001)、不同分娩方式(x2=24.250,P<0.001)的婴儿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川市孕妇及小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整体较低,建议必要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婚前MV复种和研制适用于小月龄婴儿接种的新型疫苗,以降低婴儿的麻疹发病率.
作者:雷静;井伟;苗志峰;张伟宏;刘素红;李燕;彭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在校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筛查,了解PPD试验结果的分布特点,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地理(工业区密集程度)分布,随机抽取石河子市11所学校作为调查现场,对抽到班级学生进行PPD试验筛查,对PPD试验强阳性以及出现可疑结核病症状的学生进行胸部X线和痰涂片检查.结果 共计筛查1 695名学生,询问调查对象家中无结核病人后进行筛查,PPD试验阳性率26.19%(444人),强阳性率5.13%(87人),2015年PPD试验阳性率20.94%低于2016年(199人,37.90%);男性阳性率23.55%,低于女性2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部学校学生PPD试验强阳性率(6.71%)明显高于南部(3.60%,P<0.01);不同学龄段的PPD试验阳性率不同(x2=41.48,P<0.001);本次筛查并未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结论 对学校在校生进行PPD试验筛查是结核病“三早”预防的有效途径,石河子北部工业区、维吾尔族、学龄段较高的学生应作为今后结核病筛查的重点人群,应在积极采取措施的同时加强相关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作者:谢恬;刘成刚;刘欢;段新福;黄爱莲;汪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生鲜肉中瘦肉精的检出情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其污染程度,指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处置.方法 采集农贸市场、超市的生鲜肉及肝类样品,采用GB/T 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瘦肉精类物质的检测.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5年间共监测201份样品获得1 004个数据.平均检出率为5.97%(12/201).高的2012年检出率为20.00%(8/40),低的2016年检出率为1.25%(1/80).猪、牛、羊不同种类生鲜肉瘦肉精都有检出,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克伦特罗、沙丁胺醇为主要违禁药品.结论 青岛市瘦肉精的检出率较高,污染较严重,风险较高,检出项目主要为沙丁胺醇、克伦特罗,需扩大样本量结合食物消费量进一步做风险评估研究.
作者:石学香;臧金林;王本利;李丹丹;李国梁;叶兵;肖楠;宋旭岩;于维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武汉市梅毒流行现状,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血液中心、18家综合性医院、2家妇幼保健院,分别收集2010-2015年女性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性病就诊者、住院病人、孕产妇、献血者等人群规模和梅毒感染率数据,应用工作博法(Workbook),估计武汉市全人群梅毒感染率.结果 2010-2015年,武汉市全人群梅毒估计感染率中值分别为209.66/10万,251.97/10万,250.51/10万,268.46/10,335.40/10万,359.63/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Z=22.865,P<0.0001).结论 应切实加强全人群的梅毒防控工作,遏制梅毒快速上升势头.
作者:张万宏;方玉蓉;郑熠;石卫东;石萍;胡权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2016年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云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603起,中毒18221例,死亡514例,病死率2.82%.食物中毒发病高峰集中在6-8月,报告事件数多的是动植物性食物中毒356起(54.23%),主要为野生蕈中毒;报告中毒人数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8 661例(47.53%),沙门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为287起(47.60%)和128起(21.23%).结论 对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高发场所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管理力度;提高食物中毒原因判明情况.
作者:贾豫晨;戚艳波;郑尔达;郑艳;杨静;旃立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人群,但目前缺乏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金标准.现有的诊断方法无法鉴别潜伏性结核和活动性结核,因此,需要建立更高效准确的方法来提高潜伏性结核的诊断准确性.近年来,一些潜伏性结核感染相关抗原被用于建立新的潜伏性结核诊断方法,本文就潜伏性结核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明娟;刘思静;汪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亚甲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亚甲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78例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以及FT3、FT4、TSH之间的差异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RDW、NLR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来比较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亚甲炎组和其他组的RDW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LR值则低于正常对照组;RDW与TSH、TPOAb分别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33(P<0.05);NLR与FT3则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 (P< 0.05);ROC分析曲线表明,Tg是亚甲炎的佳诊断指标,RDW,NLR也可作为较佳诊断指标.结论 NLR、RDW联合Tg,更能对亚甲炎做出有效诊断,对于联合性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路娜;冉晓丹;付宗强;李永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发热呼吸道病毒在成人流感样患者中的病原学分布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流感样疾病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不符合流感样疾病但出现部分流感样疾病临床症状的成人患者为对照,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10种(18个亚型)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420例流感样患者中,188例患者检测出201个阳性病毒反应,其中多重感染12例,患者阳性率为44.8%,病毒检出率为47.9%;对照组115例中仅3例阳性,病毒检出率为2.6%.所检病毒以流感病毒为主,为51.2%(103/201);其次为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各年龄段患者间病毒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所感染的病毒种类存在统计学差异,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群为18 ~ 30岁年龄段,冠状病毒和鼻病毒分别以51~70岁和51~ 90岁年龄段患者多.结论 病毒感染是引起成人流感样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原体,并以季节性流感病毒为优势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散发,不同病毒种类在各个年龄段流感样疾病患者中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丁细霞;陈满君;潘玉先;王压娣;余楠;郭勇晖;温坤;陈钰静;余志武;陈晓娇;杜晓棠;车小燕;富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