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翠;陈伟红;卓菲;郭志伟;吴凯
目的 了解我国营养学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为我国营养学相关专业高等教育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我国营养学相关专业开办院校的专业介绍和2014年招生计划.结果 全国共有安徽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办营养学相关专业各层次高等教育.区域间办学层次和规模极不均衡;专业层次间名称不统一,缺乏有机衔接;临床营养学专业设置与教育滞后市场需求.结论 应努力完善营养学相关专业设置,加强本科和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办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临床营养学本科教育.
作者:周政华;高晓凤;刘振中;潘池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003-2014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与孕产期保健服务变化关系,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络和妇幼卫生年报收集2003-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及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的数据,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研究孕产妇死亡率趋势及其与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的关系.结果 2003-2014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平均年下降率为5.46%,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平均年下降率为7.64%,远高于城市的1.49%.孕产妇死亡率与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呈负相关(P<0.05),前3位相关性指标为住院分娩率(γ=-0.94,P<0.001),产检率(γ=-0.92,P<0.001)和建卡率(y=-0.89,P<0.001).结论 2003-2014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与孕产期保健服务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5及“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翠敏;樊利春;罗庆;曹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泰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4年泰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8起,339人发病,平均罹患率2.22%(339/15249).聚集性疫情起数与总病例数分布较为接近,聚集性疫情起数与总病例数相关(rs =0.422,P=0.003).2011-2014年靖江市报告聚集性疫情起数(24)比海陵区报告数(12)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1,P=0.045).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可由一种病毒型别或多种病毒型别混合感染所致,疫情病毒感染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93,P=0.045).结论 聚集性疫情的早期识别、早处置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戴文军;移钱华;罗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伤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止伤害发生提供干预策略,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门、急诊首诊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内共收治伤害病例32106例,男性伤害病例的性别构成比高于女性病例(X2=17.306,P=0.002).伤害好发年龄为18~40岁.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28.75%)、机动车车祸(25.60%)及钝器伤(22.20%).跌倒/坠落为0~17岁及66~岁年龄组的首要伤害原因,分别占47.57%和55.58%.车祸和钝器伤为18 ~4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伤害的干预措施应该注重中青年男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及钝器伤等重点领域.
作者:李志芳;李华;臧金玲;姚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三亚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海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药敏情况.方法 依照G B4789.7-2008方法进行血清分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毒力基因、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100菌株分属10个群14个血清型,以O4群为主,占32%,其次O2群(19%).40株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4群(62.5%)为主,主要血清型是O4:K8;60株海产品分离株以O2群(31.7%)为主.100株VP均携带tlh,未携带trh.40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38株携带tdh,携带率为95 0%,海产品VP株均未携带tdh.均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结论 三亚地区食物中毒的主要优势血清型为O4:K8,病人和海产品的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不一致;药敏试验均对喹诺酮类和大部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
作者:黄春梅;吴南卫;邓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分析妊娠妇女孕早、中期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与其孕中期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35名于2014年春夏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使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孕14周前)和孕中期(孕14~23+6周)的膳食信息.采集孕中期(孕24~27+6周)血样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从多个角度比较不同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人水平的孕妇间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孕早期和孕早中期能量及总蛋白质摄入量较高者,其孕中期LDL-C水平均较高(P<0.05);孕早期和孕早中期动物蛋白摄人量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孕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与孕中期TC、TG、HDL-C和LDL-C水平均未发现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 孕早期和孕早中期膳食能量、总蛋白质及动物蛋白摄入量较高者,其孕中期血脂(LDL-C)水平较高,但能量及宏量营养素与孕期血脂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果;包玉欣;段若男;周容;成果;龚云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影响上海市花木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23个居委中抽取4个居委,对年龄在6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67.44%,且70 ~ 79岁年龄、家族史、BMI、口腔健康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13(1.03-1.24)、2.65(2.33-3.03)、5.00(3.91-6.39)、0.82(0.73-0.92).结论 上海市花木社区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口腔健康是高血压保护因素.
作者:徐凯威;唐岚;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四川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四川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9株E11进行全VP1区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9株E11四川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5.9%~96 0%,氨基酸同源性为96.0% ~ 98.6%;与Gregory原型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7.6%~79.7%,氨基酸同源性为91.4% ~93.1%.9株E11均为A基因型,其中8株为A6基因亚型,1株为A5基因亚型.结论 2006-2010年E11四川分离株为A5和A6基因亚型,其中以A6基因亚型为主.
作者:陈娜;马小珍;童文彬;李伟;余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凉粉类淀粉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B 4789.2-2010、GB 4789.3-2010、GB 4789.4-2010以及GB 4789.10-2010对凉粉类淀粉制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按照GB 2713-200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要求判断,260份样品菌落总数合格率为23.08%,大肠菌群检出率为75.00%;样品间菌落总数存在差异(P<0.01),大肠菌群含量差异也较大.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1.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85%.结论 郑州市凉粉类淀粉制品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普遍,应加强对该类食品的监管,以改善该类食品的卫生状况.
作者:解魁;廖兴广;张丁;王永;王法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宁夏医疗支付制度创新对农村地区居民医疗意愿和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 从宁夏卫生厅与哈佛/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三年五县89 853份问卷中提取年龄18岁以上且两周患病资料11 103份,应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医疗支付制度创新对居民医疗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 支付制度改革在2012年对居民患病积极治疗的影响是显著的,OR值为1.331(95% CI:1.044-1.697);2011年对纯自我医疗和自我医疗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OR值分别为0.727(95% CI:0.587-0.900)和0.722(95%CI:0.585-0.891),对找医生治疗(不包括自我医疗)的影响效应有统计学显著性,OR值为1.385(95% CI:1.122-1.710);女性相对于男性、患慢性病相对于未患慢性病者在2011年和2012年患病后积极治疗意愿均显著增加,纯自我医疗行为干预后两年显著降低,干预效应均有降低趋势.结论 宁夏医疗支付制度改革对医疗意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在干预后的第一年显著,支付制度创新对居民医疗行为影响的长期效应尚需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作者:李江平;张翻弟;杜建财;王云;温静;郭忠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掌握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剑河县2005-2014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剑河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6种,发病9 117例,死亡26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67.95/10万、死亡率为1.337/10万、病死率为0.29%;发病率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急性流行性腮腺炎,占发病总数的62.38%;死亡数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狂犬病、肺结核和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占发病总数的0.25%,占死亡总数的88.46%;病死率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和艾滋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数从2005年的81例上升到2014年的144例,上升了1.77倍;无白喉和脊髓灰质炎病例,2010-2014年无麻疹发病.结论 2005-2014年剑河县传染病发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为主,发病人群以农民、学生为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随着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吴增歆;吴玉琼;李绍波;杨小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豫西南地区先天聋哑汉族儿童手纹纹型特征,比较其与非聋哑组纹型差异性,分析其皮肤纹理的特征性改变是否可作为先天聋哑的辅助诊断指标,为先天性聋哑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皮纹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42例豫西南地区先天聋哑汉族儿童作为聋哑组,540名同期同地区健康汉族儿童作为非聋哑组,提取两组手纹并进行分析.结果 聋哑组指纹表现为Lu>W 8>Wd>Lr>As>At,对照组指纹表现为Lu>Ws>Wd >Lr>At>As,指纹在聋哑组Wd的出现率显著高于非聋哑组,聋哑组左手中指A的出现率、通贯型掌褶纹显著高于非聋哑组(P=0.048);而两组之间atd角无差异.结论 豫西南地区先天聋哑汉族儿童具有多个与非聋哑儿童手纹纹型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为先天聋哑的初筛和诊断提供线索和参考.
作者:尚喜雨;曲震理;徐国昌;刘荣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成都地区老年人群的简化膳食频率问卷(Simplified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FFQ),并评价SFFQ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以2014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78人完成了两次SFFQ,92人完成了一次SFFQ和3天24小时膳食记录(3d24h DR)的调查.结果 信度研究中,两次调查的能量及营养素摄人量由原始数据计算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9~0.835,平均值为0.668,经对数转换、能量校正的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01、0.592;效度研究中,以原始数据计算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43~0.644之间,平均值为0.539.经对数转换、能量校正所得Pearson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578、0.473.结论 SFF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调查成都地区老年人群的慢性病与食物摄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申雨燕;宋杰;谢雪健;刘运夏;李婷欣;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医改前后重庆市城乡老年人的住院服务利用变化情况,评价医改政策在此方面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第四次和第五次中国西部地区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重庆市2008年和2013年的城乡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重庆市城市老年人的整体住院率从14.91%上升到19.18%,其中低收人人群的住院率从12.30%上升到20.29%,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率从17.96%上升到26.05%;城市老年人的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从40.10%下降到17.35%.农村老年人的整体住院率从13.73%上升到18.02%,其中低收人人群的住院率从10.95%上升到18.59%,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率从18.40%上升到25.57%;农村老年人的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从52.19%下降到27.00%.结论 与2008年相比,2013年重庆市城乡老年人整体住院率上升,尤其是低收人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住院率增加显著,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大幅下降,但是城乡老年人在住院服务利用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说明医改政策对于提高重庆市城乡老年人整体住院服务利用的效果明显,但是仍有局限性.
作者:邓晶;李佳蔓;杨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随机尿Na/K比值的分布及能否正确反映24小时尿钠排量,并确定评价利尿剂反应的随机尿Na/K比值.方法 以4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在早8点给利尿剂,采集24小时尿量、用利尿剂后2-4小时和7-9小时随机尿5ml,并检测24小时尿钠排量、随机尿Na/K比值以及分析随机尿Na/K比的ROC曲线.结果 选择40名尿肌酐排量大于15 mEq/Kg的患者进行分析,24小时平均排尿量1722.5±915.3m1(500 ~ 3500ml),24小时尿排钠量均值为107.9±91.2(3~366) mmol/L,上午及下午随机尿Na/K比值分别为3.44±3.64、3.97±4.60,对24小时尿排钠量大于78 mmol/L患者进行上午及下午随机尿Na/K比ROC曲线分析,上午随机尿Na/K比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下午随机尿Na/K比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分析上午及下午随机尿Na/K比值一致性,上午随机尿Na/K比值ROC曲线下面积与下午随机尿Na/K比值ROC曲线下面积之差为0.0682(95%CI=-0.161~0.153,P=0.113),统计学无差异.另外,随机尿Na/K比值在1.25~1.45以上时,可以反映24小时尿排钠量大于78 mmol/L.结论 随机尿Na/K比值大于1.25时,可以正确反映24小时尿钠排量大于78mmol/L,随机尿Na/K比值检测是判断利尿剂效果的方便、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作者:王海龙;许顺姬;韩学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方法 2013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萝岗区8个不同龄组健康人群血清学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杀菌抗体阳性率为60.30% (161/267),保护率为55.43% (148/267).7~14岁高,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高达94.59%和89.19%,其次是3~6岁,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为75.32%,3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低,仅有26.23%和22.95%.结论 萝岗区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防控要求;3岁以下散居儿童是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谢才文;唐薇;谭志勇;杜春生;田志鹏;张知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广西上林县国外返乡人员疟疾病例监测结果,为今后的疟疾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县各医疗机构2010-2014年国外返乡人员疟疾监测资料,采用Excel200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自2010年开始有从非洲的加纳等国感染恶性疟病例的返乡务工人员,其病例数量仅为8例,2012年每月均有恶性疟病例发现,全年共发现116例各种疟原虫感染病例,占广西全年总疟疾病例数的52.97%(116/219).2013年每月同样均有疟疾病例发现,但该年的6、7两个月内疟疾病例急剧增加到762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2.43% (762/1052)并以恶性疟为主.结论 该县国外返乡人员中的疟疾发病率高需继续保持对当地国外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和防制.
作者:马安翔;蒋益宝;温勇康;樊桂福;卢愈新;覃宇城;林康明;韦树娇;黄亚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5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14年标准判断.结果 3 48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 916株(83.7%),革兰阳性菌464株(13.3%),真菌105株(3.0%).分离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18.8%)、大肠埃希菌(15.0%)、肺炎克雷伯菌(13.4%)、铜绿假单胞菌(13.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6.8%和27.7%.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0% ~2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3%、88.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出现利奈唑胺耐药(2 0%).除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4.1%外,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在2.2%以下.结论 老年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苟瑜;魏彬;杨婷婷;赵艳华;李冬冬;王婷婷;陶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比较宁波市鄞州区不同发病水平时期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年发病率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将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分为低发期(2009-2011年)和高发期(2012-2014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年发病率为65.84/10万~495.91/10万.高发期和低发期的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重症率依次为403.05/10万和147.690/10万、0.17%和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发期和低发期特征比较如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期发病时间聚集性减弱,发病地区更为集中,5岁以下儿童和散居儿童的比例减少,幼托儿童和学生所占构成比增高,肠道病毒71型构成比降低,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增高并成为优势株.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不同发病水平时期手足口病具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应根据不同发病水平时期的特点调整防控措施.
作者:孙烨祥;赵虹;张良宏;陈奇;徐来荣;林鸿波;李珊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荚膜多糖基因(capsular polysaccharide synthesis locus,CPS)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肺炎链球菌病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保定市各医院诊断为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其中痰液1850份、血液1 850份、脑脊液245份,分别进行cpsA基因PCR检测和传统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的检测结果.同时根据cps基因血清特异性区域设计引物,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 -PCR)对210株肺炎链球菌分型,并与荚膜肿胀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psA基因PCR检测法在3945份临床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600例,检出率为15.21%,高于细菌培养法.以细菌培养法为参考标准,cpsA基因PCR检测肺炎链球菌的灵敏度为97.67%,特异度为89.54%.且在两种方法中痰液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均高于血液与脑脊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株肺炎链球菌中,198株被MP-PCR法分出血清型,分型率为94.29%,高于荚膜肿胀试验.两种方法鉴定血清型别一致率达80.81%.其中有7株被荚膜肿胀试验鉴定为其它型别:63株多重PCR鉴定为19F的菌株中,有5株被荚膜肿胀试验鉴定为6A;35株多重PCR鉴定为19A菌株中,有1株被荚膜肿胀试验鉴定为19F;8株多重PCR鉴定为14的菌株中,有1株被荚膜肿胀试验鉴定为19A.结论 cpsA基因PCR检测和cps基因血清特异性区域的MP-PCR检测在肺炎链球菌检出和分型上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和荚膜肿胀试验,可用于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诊断,且标本以痰液为宜.
作者:李娟娟;周美静;张磊;赵灿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