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平
目的 观察循经点按足三阳、督脉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甲氨喋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循经点按足三阳经、督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循经点按足三阳经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叶仿武;李国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行纤维喉镜下与支撑喉镜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各种类型声带息肉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本科2011年1月~2015年8月我们对我院纤维喉镜下(28例38侧)与支撑喉镜鼻内镜下(38例46侧)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纤维喉镜组有效率为96.5%,支撑喉镜鼻内镜组有效率为10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点及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永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临床路径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DM)患者输液引起静脉炎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在我院采取静脉输液的肥胖型2型DM患者一共有86例,对其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输液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其引发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魏海鸽;张丽容;王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对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n=31)及对照组(n=31).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可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作者:丛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减少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 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的皮肤清洁及创口的处理,医疗环境的舒适程度,护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忌单一护理方法.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护理管理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肿瘤住院患者发生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探究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有跌倒、坠床、压疮、静脉输液外渗、针刺伤及用药错误等,临床护理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强管理,规避安全问题的发生.结论 了解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的病情的好转
作者:章桂娇;徐青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针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观察临床分别选择腹腔镜手术方法以及开腹手术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结肠癌患者82例,通过抽签法随机分组.分别选择D1组(观察组41例)以及D2组(对照组41例).D1组:临床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D2组:临床选择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在临床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临床镇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完成手术后存活率、淋巴结切除数量、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临床手术时间几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所有结肠癌患者治疗后,在临床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临床镇痛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几方面,D1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在完成手术后存活率、出现并发症概率、淋巴结切除数量以及临床手术时间几方面,两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结肠癌患者,临床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选择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比较,此种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凸显腹腔镜治疗结肠癌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英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眼外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眶骨折的有48例患者,其中20例(24.10%)患者为眼眶内侧壁骨折,14例(16.87%)为眼眶外侧壁骨折,16例(19.28%)为眼眶下壁骨折,9例(10.84%)患者为颧骨骨折,11例(13.25%)为混合骨折患者表现为组织损伤、局部组织增厚及眼肌肿胀例数分别为43例(51.81%)、25例(30.12%)、16例(19.28%),表现为积血及积液较少的有5例(6.02%)患者;眼球受到损伤的有19例(22.89%)患者,表现为眼球变形.结论 对于眼外伤患者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对眼眶骨折、眶内软组织损伤情况做出明确诊断及显示出来,对临床诊断、指导手术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意义.
作者:党计锋;王伟霞;贾耀;潘兴利;赵埴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手术前后的患者,入院24 h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给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干预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评分为(69.57±8.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2±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后,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振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人文教育薄弱等缺点,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体系,提高医学人才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师.
作者:杨晓波;梁骏;姚继红;刘克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高校实验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倡导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当下环境,实验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不但和其师资队伍的组成以及水平有关,还和办学理念以及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关系密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突出力量.研究发现,实验教学相比于理论教学更加具备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它涵盖着课程理论所不能体现的价值.
作者:于亚鹭;黄志超;马小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分别为缬沙坦以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比对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应选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胃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在护理后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尿管的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经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00%(4/50)、腹泻发生率为6.00%(3/50)、便秘发生率为10.00%(5/50)、腹胀发生率为8.00%(4/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00%(15/50)、腹泻发生率为32.00%(16/50)、便秘发生率为28.00%(14/50)、腹胀发生率为26.00%(13/50)),可见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作者:温凤鸾;朱芳芳;徐亚香;万万;李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医学免疫学因其免疫相关因子数量众多,各因子间作用复杂,是一门理论性强学科,对医学生学习来说相对枯燥、抽象[1].重要的是免疫学的知识都是横向学习的,比如抗原识别的各种机制、某一因子有着多种的作用,但是,这样很难将同一反应中作用的物质结合起来理解整个反应,也不清楚作用的先后顺序[2],《免疫反击战》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张微;王云聪;朱琳;袁裕敏;贾元珍;王晓晗;陈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重度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士对相关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在移植后出现的重度口腔黏膜炎的观察、护理和治疗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例患儿均发生重度口腔黏膜炎,经过综合护理,均在14~21 d内好转.结论 针对不同患儿进行综合护理,能够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性、缩短口腔黏膜炎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翠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7月~2016年2月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小切口组和传统术组,每组例数一致(30例).传统术组行阑尾炎常规手术切除;小切口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操作耗时、手术切口、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和切口感染率、愈合不良率、出血率、粘连性肠梗阻率.结果 小切口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术组,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操作更简单,可有效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明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究X线片、CT、MRI这三种常规影像技术对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断的颈椎病患者90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为全部患者提供X线与CT检查,其中50例使用MRI检查.结果 13例患者使用X线平面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使用CT与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15例患者使用X线检查呈脊髓型颈椎,使用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10例患者使用X线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使用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增生;12例患者使用X线检查呈食管型颈椎;40例患者使用X线检查呈混合型颈椎.结论 在临床诊断较难类型的脊椎患者时,CT与MRI较X线的诊断效果更好,能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应推广使用范围.
作者:王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了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水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采用胸腔内注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的患者进行综合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40例,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近期总有效率达82.5%.结论 通过对胸腔内注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恶性胸水的患者行全面、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对确保疗效,有效控制病情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艳;周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对提高ICU护士应急综合处理能力的作用.方法 护士长为总指挥,将48名ICU护士分为6组,每月针对ICU常发案例,分组拟定情景,根据预案流程制定脚本进行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个人、组长及护士长三级效果评价.结果 48名ICU护士较好地完成了演练过程,实现了学与练的结合,应急演练后ICU护士急救意识及应急综合处理能力与演练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通过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能够提高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小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作者:李昱;倪水芹;廖惠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微信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流行、便捷、庞大的移动交流平台.顺应潮流趋势,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移动信息服务,是基层医学实验室服务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本文分享了我院检验科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情况、功能、运营模式和内容、信息推送特点及其局限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为广大医学检验同行,构建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方式、创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作者:袁晓阳;李士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