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党计锋;王伟霞;贾耀;潘兴利;赵埴飚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眼外伤, 检查应用,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眼外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眶骨折的有48例患者,其中20例(24.10%)患者为眼眶内侧壁骨折,14例(16.87%)为眼眶外侧壁骨折,16例(19.28%)为眼眶下壁骨折,9例(10.84%)患者为颧骨骨折,11例(13.25%)为混合骨折患者表现为组织损伤、局部组织增厚及眼肌肿胀例数分别为43例(51.81%)、25例(30.12%)、16例(19.28%),表现为积血及积液较少的有5例(6.02%)患者;眼球受到损伤的有19例(22.89%)患者,表现为眼球变形.结论 对于眼外伤患者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对眼眶骨折、眶内软组织损伤情况做出明确诊断及显示出来,对临床诊断、指导手术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意义.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50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和联合超声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三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并记录子宫附件包块、妊娠囊、心管博动、盆腔积液、输卵管回声环等指征.结果 联合超声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联合超声检查应用于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符合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均高于单个部位检查,且应用方便,可临床使用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却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本文分析妇产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并找到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蓝碧波;覃祖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中胆道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以及处理的对策.方法 对在1995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入治的35例术中胆道损伤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患者占同期的胆道手术的患者的比例0.7%.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2.9岁.结果 死亡的患者有2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治愈的患者有33例,治愈率达到了94.29%.结论 在手术之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是0.09%~4%,多为胆囊的切除术.主观原因术者对Clot三角的解剖变异认识不足,盲目自信,一味追求“微创”降低中转率;客观原因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三角区粘连,胆管变异、Mirizzi综合症等是胆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等原因.手术之中出现胆道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再次的手术者显著增加.

    作者:何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稳心颗粒配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配合美西律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确诊冠心病合并有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稳心颗粒组)70例和对照组(美西律片组)70例,疗程均4w.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变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和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治疗组对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

    作者:蒋义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会阴无保护接生和会阴侧切患者效果的对比

    目的 分析会阴无保护接生和会阴侧切患者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接生组产妇选择会阴侧切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接生方式,会阴无保护接生组产妇选择会阴无保护接生方式,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会阴伤口肿胀程度和会阴伤口愈合级别.结果 传统接生组和会阴无保护接生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会阴无保护接生组会阴伤口肿胀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接生组,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接生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会阴无保护接生可在不影响新生儿结局、不延长第二产程时间和不增加产妇产时出血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减轻会阴伤口肿胀程度,促进其愈合,值得推广.

    作者:李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上呼吸道投影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经验

    目的 提高普通气管导管经鼻盲探插管的成功率.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筛除有经鼻插管禁忌的病例.将普通气管导管用一有韧性的导丝在头侧沿上呼吸道在头侧的投影塑形为一弧形,肾上腺素滴鼻收缩鼻腔粘膜.在快速诱导后将导管经鼻插入,导管尖端进入咽喉部后将气囊注气,接螺纹管手控呼吸,观察胸廓起伏情况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再通过各种调节方法使导管尖端进入声门,后抽空气囊,拔出导丝,将导管送入气管固定.结果 目前已完成操作的统计病例80例,其中60例成功,20例失败,盲探插管成功率为75%.结论 采用“上呼吸道投影法”可以明显提高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虽然目前的成功率稍低,但经过操作者对该技术的不断熟练,成功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范成高;刘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均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常见[1].国内学者张宏等[2]为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参与可能是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发病机制.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本文就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崔颖;江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是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护理的30例患者,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30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进食时间(6.25±0.24)h、下床活动时间(1.02±0.32)d、首次排气时间(1.82±0.36)d、住院天数(6.53±1.13)d、住院费用(2.95±0.23)万元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 通过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事件,适合临床借鉴及推广.

    作者:王江英;唐芝翔;王莉;刘敏;薛蓓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乳腺科的护理风险隐患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我院乳腺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隐患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减少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乳腺科21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隐患存在于人力资源不足,科室化疗药物的应用,护理人员的知识缺乏,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结论 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自我的风险认识,认真落实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作者:杜立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白胡椒总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白胡椒总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生长与集落形成的抑制影响.方法 白胡椒总生物碱用80%的乙醇进行索氏提取,再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用三氯甲烷萃取得到.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和细胞集落计数法检测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SWWC116癌细胞、NCI-446癌细胞和Hela癌细胞的集落形成与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白胡椒总生物碱显著抑制了SWWC116细胞和Hela细胞的集落形成和生长,抑制生长的IC50值分别为1.8mg/L和10rng/L,抑制集落形成的IC50值分别为0.3mg/L和0.9mg/L.而对NCI-446细胞的集落形成和生长无显著性抑制.结论 白胡椒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两种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白雪莲;敖恩宝力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肌电图在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肌电图在用于急性炎性脱髓鞘诊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患者50例,观察急性炎性脱髓鞘各种类型的肌电图表现.结果 50患者的肌电图监测均为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神经源性改变,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2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20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18例,诊出率为100%,诊断正确率为95%,肌电图显示患者的MCV和CAMP水平均有所变化.结论 肌电图在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其在用于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时有着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侯嘉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医学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及建议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同样是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的学生,理工院校学制设为四年,而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系则为五年,因为医学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后还需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方可走出校门,担负救死挟伤的重任,后阶段的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今后的医疗工作能力,本文就目前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个人的临床教学经验对医学生提出学习建议,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郝亚宁;张亚莉;孙吉平;王文涛;李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UGIH)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32例UGIH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16)及对照组(n=16),分别应用舒适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UGIH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疗效及满意度.

    作者:周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浅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人文教育薄弱等缺点,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体系,提高医学人才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师.

    作者:杨晓波;梁骏;姚继红;刘克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自从各地区开展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成效显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费用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一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和看病行为.但由于有关制度不够完善及药物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都给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是以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这一制度以来的现状进行讨论和研究,并深入对这一制度进行分析.

    作者:杜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期引产的相关问题

    瘢痕子宫是指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经过组织修复过程形成瘢痕的子宫.常见于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畸形矫正术等手术后,以剖宫产术为常见.瘢痕子宫妊娠后,行引产、催产时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等,以往对瘢痕子宫孕中期终止妊娠的措施主要是剖宫取胎术[1],但对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较大,孕中期不能继续妊娠的孕妇对此手术不易接受.因此瘢痕子宫的孕中期引产已不再是临床禁忌证,与剖宫取胎术相比,其副损伤相对较小,因此越来越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需要进行引产前风险评估,并选择恰当的引产方法.在引产过程中应严密监护,当出现子宫先兆破裂征象时,随时手术剖宫取胎.

    作者:雷凤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新诊断糖尿病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32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组,疗程12w,观察其降糖效果、体重变化、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BG、PBG、HBA1C均显著下降(P<0.001),体重、肝、肾功无变化,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诊T2DM患者,具有稳态降糖,减轻体重,副作用轻微、安全.

    作者:宋洁;陈艳丽;王亚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促凝剂使用对临床血脂检查的结果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血脂检查中使用促凝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视作研究对象,抽取血液标本后分别置入普通真空试管以及使用了促凝剂的真空试管中,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促凝剂组和普通组的检查相等率分别为7.5%、15%、10%、22.5%、5%、5%、5%;促凝剂组与普通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进行血脂检查时使用促凝剂,能够有效缩短凝血过程,但是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早期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早期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整合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早期临床诊治策略,进一步对比评价存活患者(观察组)、死亡患者(对照组)的各项诊疗数据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有必要在早期临床诊治全过程中采取合理、规范、科学的方法,注重患者具体病情及体征的及时评估、监测,及时抢救,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俸小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NSE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将其设为观察组,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30例和综合治疗组30例,治疗前以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健康空白对照,两组黄疸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上相同,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1次/d,疗程7d.治疗前和治疗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治疗组患儿血清NSE,并检测20例正常对照作为治疗前健康空白对照.结果 治疗前综合治疗组血清NSE(86.24±4.59)ng/ml、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 (90.92±4.0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黄疸患儿NSE均高于健康空白对照血清NSE(10.34±1.96).经治疗后综合治疗组血清NSE(16.57±2.85)ng/ml低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30.75 ±2.00) ng/ml.结论 NSE水平变化对高胆红素血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早期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检测指标之一,静脉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娟;潘贤春;代秀琼;张伟;李洪林;熊强;吴小梅;刘超;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