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伟;雷静;苗志峰;李燕;高源;曹伟
目的 了解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市腹泻婴幼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12月腹泻婴幼儿(≤5岁)粪便样本428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双节病毒,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检出小双节病毒感染36份,检出率为8.41% (36/428).其中Ⅰ型9份、Ⅱ型25份、Ⅰ和Ⅱ型共同感染2份,检出率分别为2.10% (9/428)、5.84% (25/428)和0.47%(2/428).小双节病毒与其他腹泻病毒合并感染共31份.调查期间小双节病毒检出高峰为8、9月,主要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小双节病毒是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之一,以小双节病毒Ⅱ型为主,2岁以下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8、9月为其下半年高发季节.
作者:曹冉冉;马小珍;廖雪春;任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Raf-1 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Raf-1腺病毒siRNA载体,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肥厚组、无关siRNA组、Raf-1 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无关siRNA组及Raf-1 siRNA干预组注射ISO后,分别经心包腔注射重组腺病毒pAd-siCon及pAd-siRaf-1,4周后染色测定全心重指数(HWI)、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及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western blot检测心肌Raf-1、NF-κB及ERK1/2蛋白表达,RT-PCR检测TNF-α、MCP-1、TGF-β 1 mRNA表达.结果 与心肌肥厚组相比,Raf-1 siRNA干预组可降低大鼠HWI、CSA、CVF及PVCA,下调Raf-1、NF-κB、ERK1/2蛋白及TNF-d、MCP-1、TGF-β1 mRNA表达;无关siRNA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Raf-1 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减轻大鼠心肌肥厚,其作用可能与抑制Raf-1/NF-κ B、Raf-1/ERK1/2信号转导及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表达相关.
作者:郑亚萍;王兴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和Medline、Pubmed、Ovid中1990-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文献,搜索时间为2014年6月.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1.0估计意外伤害发生率,按照性别、年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合格文献6篇,总样本量为7 452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2.4%,95%CI:24.6%~ 42.7%.亚组分析显示,留守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36.8%,女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7%,学前组意外伤害发生率26.8%,小学组意外伤害发生率39.4%,中学组意外伤害发生率29.8%,不同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胡洋;宇翔;廖珠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务川自治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人群在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前后甲肝流行特征.结果 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后,甲肝发病逐年降低,高年龄组发病比重增加,发病季节集中度降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农民发病为多,其次是学生,发病以5~9岁年龄段为主.结论 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杨兴万;李驹;秦政;黄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性焦虑内容和水平,性信息获取途径和应对方式,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性焦虑心理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等72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获得统计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生性焦虑包括对性知识缺乏、性行为、性观念、性体相和性心理的焦虑情绪;男生在性知识缺乏和性心理上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P<0.05);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性信息;大学生应对性焦虑的主要方式是顺其自然.结论 大学生性焦虑问题突出,缺乏权威有效的性信息获取途径,急需开放的性教育观念和文化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王军;罗文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昆明市4个社区的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成员,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空巢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核心家庭成员(P<0.05);女性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成员间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未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P<0.05);伤残的家庭成员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SCL-90总分得分均高于未伤残的家庭成员(P<0.05).结论 空巢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核心家庭成员,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伤残等因素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作者:孙艳春;赵文兰;万崇华;许传志;谭晓刚;吴霞;杨刘佳;杨春平;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刘娜;张梅;高贺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2014年银川市麻疹发病情况,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以便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疫情资料以及分层随机抽查银川市健康人群724名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1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56例,麻疹年发病率为2.65/10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1%,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麻疹防控效果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好,但仍应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必要时建议扩大强化免疫年龄组.
作者:井伟;雷静;苗志峰;李燕;高源;曹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EICU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2010-2014年我院ICU送检合格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 3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6株、革兰阴性菌1 522株、真菌191株.2010-2014年革兰阳性菌分别占22.18%、27.30%、25.00%、28.39%和28.06%,革兰阴性菌分别占73.59%、67.84%、68.20%、62.45%和60.52%,真菌分别占4.23%、4.86%、6.80%、9.16%和11.42%.EICU常见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同时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EICU感染病原菌菌种较多,加强病原菌动态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鲁厚清;潘晓龙;汪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0-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常见的9种耐药基因及10种毒力基因.结果 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52株,检出率52%,未检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及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株,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在12%~64%之间.实验共检出7种耐药基因和7种毒力基因,其中常见的耐药基因组合为aacA-aphD+ ermC+ tetM,另外,检出的耐药基因与其表型并不完全一致.毒力基因hla、RNAⅢ及psmα在所有的菌株中均表达,而eta、etb和edin C在所有菌株中均未表达.pvl、seb、sec和tst-1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47%、64%和4%.其中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相比,MRSA多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高,且部分毒素基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 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且部分菌株毒力较强,需加强监控.
作者:孔枕枕;赵培培;刘海冰;秦闫燕;仝佳;陈建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微小RNA (micro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研究发现其在血液中的表达量具有高度稳定性,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患病程度密切相关,因而以microRNAs为靶标有望建立相应的快速、简便、无创的新型诊断方法.本文将简要介绍microRNAs在艾滋病、肺结核、病毒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杨丹凤;张林波;张文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某高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意愿,探讨提高大学生参保积极性的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476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参保意愿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43.067%.影响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意愿的因素有:性别(OR=1.872,95%CI:1.286 ~ 2.724)、月均消费情况(OR=1.542,95%CI:1.166~ 2.039)、入学前留守情况(OR=2.070,95%CI:1.431 ~ 2.993)、自我健康评价(OR=1.701,95%CI:1.305~ 2.217)、健康关注状况(OR =2.327,95%CI:1.709 ~ 3.169)、医疗就诊状况(OR=1.617,95%CI:1.236~2.115)和医疗保险认知程度(OR=2.232,95%CI:1.616~3.083).结论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意愿总体不强,应重视影响大学生参保意愿的因素,提高参保率.
作者:李建秀;谭岱;杨曙民;王晓梅;郭新华;刘宇宁;马常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分析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 5.4,对医院2009-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液为主,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药、四环素耐药率逐年上升,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耐碳青霉烯类(CR)、广泛耐药(XDR)、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也不断增加,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马全萍;张倩;孙玉国;边锋芝;闻新棉;郑秀峰;董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分离出CNS,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儿童血培养标本共检出CNS 501株,分离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46.99%、47.22%)、溶血葡萄球菌(23.69%、25.40%)、人葡萄球菌(19.68%、19.84%)、头状葡萄球菌(2.81%、1.98%)和沃氏葡萄球菌(4.42%、3.9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67.35%~ 89.8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7.76%~ 94.96%,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07% ~ 95.31%;对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结论 儿童血培养标本中MRCNS检出率高,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CNS,应该继续重点监测.
作者:张秀红;宋惠珠;耿先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2009-2013年某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5年来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5年间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1 200株,2009-2011年其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呈逐年递增.标本类型中痰、分泌物和血占分离标本的前3位,痰标本常见,占82.8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平均达77.27%.结论 5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升高趋势,应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依据体外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郑绍同;付启云;张小云;李前辉;尹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海南地区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菌进行病原学调查,进一步了解菌种分布情况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妊娠女性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和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1 512例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门诊产检的妊娠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对其病例进行统计,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总的分离率是36.5%,其中白假丝酵母菌47.1%,光滑假丝酵母菌27.5%,热带假丝酵母菌4.3%;晚孕期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携带率明显增加,高达49.3%.(2)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8.5%,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程度不一;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普遍不高. (3)孕前VVC史、人流史、血糖异常史的OR值(95%CI)依次是17.3 (11.67 ~25.67)、3.79 (2.78 ~ 5.18)、21.9 (14.58~ 32.94).结论 海南地区女性孕期阴道假丝酵母携带具有分离率高、菌群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有上升的趋势的特征;分离株的耐药性较普遍.为防止对妊娠结局的不利影响,需要早期给予干预,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并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讲.
作者:王英;余平;贝宁;郭小妹;裴华;陈锦龙;王华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大豆异黄酮摄入量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方法 以21d为间隔,采用豆类食品食物频率表对253名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两次膳食调查,比较两次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价问卷的信度;以3日膳食记录法作为“标准”,记录乳腺癌患者进行下一化疗疗程前3d的膳食情况,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测其效度.结果 信度研究中,各种豆类食品的大豆异黄酮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日均摄入总量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86,平均值0.69.效度研究中,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与3d膳食记录相比较,原始数据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14 ~ 0.76,均值为0.48,将原始数据经对数转换后,相关系数均值为0.53.结论 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在研究乳腺癌患者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之间关系时,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测量工具.
作者:张立力;刘翠婷;赵阳;杨智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 在全省采集9大类5263份食品样品,按照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和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检测食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检测结果按照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结果 河南省食品中铅的总体超标率为2.04%,其中蔬菜及其制品和乳及乳制品中超标率较高,分别为3.45%和2.74%;镉的总体超标率为0.67%,其中蔬菜及其制品中超标率较高,为1.43%;总汞的总体超标率为1.97%,其中蔬菜及其制品中超标率较高,为4.4%;总砷的总体超标率为0.12%.结论 河南省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较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部分蔬菜及其制品和乳及乳制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仍较为严重,需予以关注.
作者:解魁;李杉;杨丽;付鹏钰;张丁;张书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于周期分解的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与S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甲肝月发病率资料,用SPSS 13.0分别拟合两种模型,并用2014年的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基于周期分解的ARIMA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的MRD,MER,MSE和MAE分别为4.4691,0.0446,0.0002,0.0092;4.1310,0.0415,0.0001,0.0066.SARIMA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的MRD,MER,MSE和MAE分别为7.2979,0.0781,0.0003,0.0185;6.4407,0.0708,0.0002,0.0110.结论 基于周期分解的ARIMA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优于SARIMA模型.它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斌;郑瑶;柴峰;李向文;田珍榛;袁聚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成都青羊区老年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老年居民伤害事件的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4年于成都青羊区到哨点医疗机构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60岁以上患者监测资料,并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模型老年居民严重伤害事件的高危人群为:75以上老年居民(OR=1.36,95%CI:1.21~1.54);非本市老年居民(OR=1.41,95%CI:1.28~1.67);仅接受小学教育者(OR=1.28,95%CI:1.10~ 1.48);伤害发生于冬季者(OR=1.17,95%CI:1.02~ 1.33);伤害为车祸者(OR=1.67,95%CI:1.37~2.00);伤害发生于有偿工作时(OR=3.27,95%CI:1.96~ 5.43);伤害发生于患者多部位(0R=2.32,95%CI:1.84~2.93);伤害后每延迟1h就医,伤害事件就越可能更严重(OR=1.04,95%CI:1.03~ 1.05);其低危人群为:女性(OR=0.81,95%CI:0.74~0.89);有工作的老年居民(OR =0.84,95%CI:0.75~ 0.94));伤害菲为骨折者(OR=0.12,95%CI:0.11~0.15)),相反的也就是,男性,无业退休的老年居民,伤害为骨折的老年居民为其高危人群.结论 多个因素与老年居民严重伤害相关,我区应针对老年居民制定具体有效的卫生政策,降低老年居民伤害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万珠珠;蔡鹏;许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