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浩;张益霞;潘昀熙;谢兴忠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2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平塘县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4种,共8 790例,死亡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0.38/10万,死亡率为2.47/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是肺结核(159.78/10万)、细菌性痢疾(61.51/10万)、乙型肝炎(55.22/10万),其中,农民占75.57%、学生占6.83%、散居儿童占5.90%.结论 该县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其次是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重点人群众是农民,其次是学生、散居儿童,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宋昌宇;蒲兴莲;廖耘;石瑞英;王丕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 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作者:吴德平;陈健;蔡衍珊;梁建华;傅传喜;张春焕;王小溪;许建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年男性伤害危险行为现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应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成都市18 ~ 34周岁的青年男性2 154名进行健康状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并使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对危险饮酒进行评估.结果 成都市18~34周岁的青年男性伤害危险行为检出率为42.01%.伤害危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品行障碍、饮酒以及使用色情信息的频率.结论 成都市青年男性的伤害危险行为现况较严重,建议家庭和社会给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青年男性自身应该培养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对色情信息的管理,特别是对酒后伤害行为进行严惩,以此达到预防和控制青年男性伤害发生的目的.
作者:杨芳;张菊英;王帅;刘俊阳;胡峻梅;廖加强;袁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0-2012年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水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朝阳区2010-2012年水痘发病处于较高水平,但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区43个街乡均有病例报告,城市地区的水痘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低于农村地区;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期和两个低谷期;年龄小的1月,大的87岁.<15岁占63.35%,发病率高为6岁组,学生发病多占42.46%.小学和托幼机构易发生暴发.结论 2010-2012年朝阳区水痘发病的重点人群为托幼机构儿童和中小学生,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水痘疫情的发生.
作者:贾滨;曹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四川富顺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HPV感染的预防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宫颈液基细胞技术所获宫颈细胞及手术切除宫颈石蜡组织进行基因分型检查.结果 255例宫颈病变样本中,HPV检出阳性率为63.92% (163/255),其中高危感染占59.22% (151/255),低危感染占20.39% (52/255),单一感染占66.87% (109/163),混合型占33.13% (54/163).高危型中常见前6种亚型依次为:HPV16、58、81、52、39和33,低危型中常见前4种亚型依次为:HPV6、11、43和54.20~ 29岁与30~39岁年龄段妇女HPV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40~ 49岁年龄段(P<0.05),低危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明显高于30~39岁和40~ 49岁年龄段(P<0.05).结论 富顺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有较高的HPV感染率,并且高危型感染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和年龄段分布特点,为本地区性传播疾病及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疫苗使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元;李世宁;邓正华;钱小华;柴莉;阮思蓓;罗霞;唐明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共调查湖里区58家幼儿园312名保育员,通过面谈收集传染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58家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中位数75.00分.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影响单因素分析:幼儿园性质、参加岗前培训和工作后参加传染病培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培训,结合保育员的需求和期望途径,开展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使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早发现和早报告传染病,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林满治;陈涌泉;蔡黎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专生就业压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学专科院校的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届护理、临床、药学、影像和中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医科大学杜天骄编制的“医学生就业压力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专生总的就业压力为M=3.2.压力源七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岗位需求、社会环境、家庭支持、个人素质、学校影响、专业要求、就业指导.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是否为学生干部、不同生源和所学专业是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提示,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以缓解其就业压力.
作者:程琳;唐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特征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来自13个国家、中国的17省、直辖市不同时间内分离的270株EV71病毒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以及基因型/亚型内部、之间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 270株病毒可分为3个基因型(A、B、C型),B型和C型又各可分为5个亚型;其中A型只有3株,B型和C型占了98.9%.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7.1%~25.9%,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为23.0%~ 25.9%.同时从发生树中发现一些区别于B型和C型的“孤儿株”.结论 同一地区可以出现某种基因型/亚型流行很长时间,同一时间内可以出现不同的基因型/亚型在某地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流行特点.“孤儿株”的发现为EV71的不断进化以及具有基因多态性提供了证据.
作者:黄克勇;李凌;赵卫;万成松;张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各类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卫生部下发的《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抽取11类、444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 2011-2012年监测的444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株35株、总检出率为7.9%;其中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11.3%、熟肉制品类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高18.6%、采自市场、商店、专卖店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高14%.结论 沈阳市市售的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熟肉制品、生熟动物性水产品、即食熟制米面制品是高风险食品,超市食品相对安全,应加强对重点致病菌、重点食品、重点食品消费场所的监测与监管,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慧中;杨楠;刘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江东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情况及流行季节性特点.方法 对全区所有腹泻门诊肛拭子或粪便样品采用直接划线分离、增菌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等方法,检测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等肠道致病菌,对其中的61份样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35份腹泻样品病原菌检出率为11.9% (40/33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85.0% (34/40),志贺菌占7.50% (3/40).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群,占73.5% (25/34),未检出霍乱弧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61份检测轮状和诺如病毒核酸样品,病毒核酸阳性27例,检出率44.3% (27/61),其中诺如病毒Ⅱ型阳性63.0% (17/27),轮状病毒核酸A组型阳占33.3% (9/27).结论 江东区夏秋季散发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在冬秋春季腹泻样品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分离率高.
作者:戎江瑞;陆璐;吴富强;袁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哮喘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住院35~ 55岁女性哮喘患者72例,按照雌激素水平分为围绝经期哮喘组38例和单纯哮喘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单纯哮喘组比较,围绝经期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等表现较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差P<0.05;且围绝经期哮喘患者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较单纯哮喘组明显升高;前白蛋白降低明显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哮喘患者由于炎症反应明显,常规治疗的同时需注意调整其免疫状态.
作者:付爱双;韩晓庆;王红阳;王玲;刘和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黎平县2007-2011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黎平县2007-2011年度法定传染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黎平县2007-2011年度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 734例,年均发病率为295.35/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是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占总发病数的95.51%,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74.50%,8.08% 6.2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女之比为1.8:1,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例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5.10%,其次是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总报告数的39.78%.结论 黎平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是威胁黎平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应是在加强肺结核、乙肝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痢疾、淋病、甲肝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杨继宝;覃胜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社区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为提高社区食管癌患者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20例社区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在常规用药指导和并发症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增强支持力量、成立食管癌患者俱乐部、适当心理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QLQ-C30和OES-18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感和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吞咽困难、味觉障碍等症状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各领域与干预前比较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区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但需要家属和社区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作者:朱丽丽;张会敏;李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达标地区血吸虫病查病的受检率.方法 选择荆门市五个达到传播控制的县、市、区的12个流行村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调查,分析人群受检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总受检率为51.77%,高达96.25%,低达27.59%.影响受检率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外出和拒检.结论 要加强学校学生和农民工血吸虫病的监测工作,可以通过增加询检查病和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查病的受检率.
作者:何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加入阳性实验菌,来考察市售的部分化妆品的抑菌作用.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年版)规定的方法.结果 129批次化妆品中大部分化妆品中含有抑菌成分,具有抑菌作用,洗发类化妆品抑菌作用强,80%以上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香水类化妆品、沐浴、洁面类化妆品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 需要建立有效的实验方法,消除样品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提高微生物检出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化妆品质量.
作者:仲瑶;姜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为今后死因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省死因监测系统的47个行政村(居委会),收集其2006-2008年内户籍人口资料,开展死亡病例漏报调查,覆盖人口299 565人.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对漏报率进行估计.结果 调查地区3年共死亡1 649例,校正后年平均死亡率5.50‰,漏报个案238例,总漏报率为14.43%;城市漏报率18.95%高于农村10.91%,年龄以占全部漏报病例65.13%的65岁及以上老年组为主;0~4岁组漏报率高36.00%.结论 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漏报情况不容忽视,在今后死因监测中应加强常规工作质量管理,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报告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死因数据报告质量.
作者:轩水丽;底秀娟;李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SQ)、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均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的因子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因子呈正相关. (2)求助的应对方式与父亲、母亲的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因子均呈正相关. (3)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1)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培养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同时应结合父母教养方式来综合考虑; (2)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对于不同性别子女应采取不同教养方式; (3)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不同.
作者:张莉琴;赵彦军;吴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便秘对唐山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便秘罗马二诊断标准对唐山市社区1 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为30.9%,其中患有便秘的老年人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的几率明显高于未患便秘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该加强老年人便秘的防治,改善其心理健康.
作者:田苗苗;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对平桥区、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永城市5地连续进行监测.结果 监测地区共血检391 264人次,发现阳性病人6 197人次,平均阳性率1.58%.捕获按蚊3 207只,中华按蚊3 104只,嗜人按蚊103只.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了7 453人,310人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16%.在31 620户121 968人口范围内开展了防蚊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其中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和杀虫剂灭蚊的家庭比例分别为41.02%、75.30%、50.73%和31.69%,平均每1.8人拥有1顶蚊帐.结论 监测是消灭疟疾后期的重要防治措施.
作者:刘颖;周瑞敏;鲁德领;刘辉;钱丹;张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防御机制.方法 按1∶1均衡配比的原则,抽取19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98例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采用Bond防御机制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别测评心理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全国女性常模比较,乳腺癌患者EPQ的E、N量表分降低;与常模比较L分增高;60岁以上患者P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退缩因子分较高,60岁以上患者投射、躯体化较高,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消耗倾向、否认、掩饰得分较高,60岁以上患者隔离较高,60岁以下患者回避、假性利他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不同于健康人,主要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值得在临床综合治疗中予以关注.
作者:管琳;陈嵘;黄韬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