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唐冰
目的 调查成都市某垃圾处理场职工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初步研究垃圾填埋场作业对其影响.方法 组织该垃圾场在岗职工进行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垃圾处理场职工血清TsGF、AFP和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垃圾填埋场作业不会引起职工血清TsGF、AFP和CEA特异性升高.
作者:李美;唐成志;张显燕;赵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各类死因对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结果 2012年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期望寿命76.13岁,男性73.44岁,女性79.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对2类疾病去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男性可增加6.05岁、3.36岁,女性可增加7.27岁、4.57岁.循环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脑血管疾病影响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3.37岁,女性居民损失3.23岁,呼吸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影响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1.72岁,女性居民损失2.18岁.结论 期望寿命的提高,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翁浩;张益霞;潘昀熙;谢兴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对平桥区、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永城市5地连续进行监测.结果 监测地区共血检391 264人次,发现阳性病人6 197人次,平均阳性率1.58%.捕获按蚊3 207只,中华按蚊3 104只,嗜人按蚊103只.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了7 453人,310人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16%.在31 620户121 968人口范围内开展了防蚊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其中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和杀虫剂灭蚊的家庭比例分别为41.02%、75.30%、50.73%和31.69%,平均每1.8人拥有1顶蚊帐.结论 监测是消灭疟疾后期的重要防治措施.
作者:刘颖;周瑞敏;鲁德领;刘辉;钱丹;张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达标地区血吸虫病查病的受检率.方法 选择荆门市五个达到传播控制的县、市、区的12个流行村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调查,分析人群受检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总受检率为51.77%,高达96.25%,低达27.59%.影响受检率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外出和拒检.结论 要加强学校学生和农民工血吸虫病的监测工作,可以通过增加询检查病和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查病的受检率.
作者:何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丙二醇甲醚的采样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用活性炭管采集,85+15二氯甲烷-甲醇(v/v)解吸,经HP FFAP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20~500μg/ml范围内线性好,回归方程A=56.70C-0.166,相关系数r=0.999 2.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乙二醇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等共存时不干扰测定.结论 本法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的要求,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丙二醇甲醚的测定.
作者:全德甫;徐小作;邓红莲;李行方;李红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烟台海域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和零售环节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io parahamolylicus,VP)污染水平,评价其潜在风险.方法 依据GB4789.7-2008进行检测;采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零售环节贝类的风险.结果 烟台海域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和零售贝类中VP检出率分别为4.71%、5.56%和15.79%,7-9月份是贝类污染VP的高峰期.零售贝类加热后食用,导致VP感染的风险值为5.53×10-5例/份,致病风险值为5.53×10-6例/份,全年的患病概率为2.4×10-5,7-9月份潜在危害高,发病概率为1.8×10-5.结论 烟台海域贝类养殖、加工及零售环节均存在VP的污染,海域固有微生物群以及加工、贮运、销售环节的交叉污染是VP的主要来源,零售贝类中VP的潜在致病风险较高.
作者: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孙月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人类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特征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来自13个国家、中国的17省、直辖市不同时间内分离的270株EV71病毒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以及基因型/亚型内部、之间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 270株病毒可分为3个基因型(A、B、C型),B型和C型又各可分为5个亚型;其中A型只有3株,B型和C型占了98.9%.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7.1%~25.9%,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为23.0%~ 25.9%.同时从发生树中发现一些区别于B型和C型的“孤儿株”.结论 同一地区可以出现某种基因型/亚型流行很长时间,同一时间内可以出现不同的基因型/亚型在某地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流行特点.“孤儿株”的发现为EV71的不断进化以及具有基因多态性提供了证据.
作者:黄克勇;李凌;赵卫;万成松;张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哮喘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住院35~ 55岁女性哮喘患者72例,按照雌激素水平分为围绝经期哮喘组38例和单纯哮喘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单纯哮喘组比较,围绝经期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等表现较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差P<0.05;且围绝经期哮喘患者血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较单纯哮喘组明显升高;前白蛋白降低明显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哮喘患者由于炎症反应明显,常规治疗的同时需注意调整其免疫状态.
作者:付爱双;韩晓庆;王红阳;王玲;刘和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共调查湖里区58家幼儿园312名保育员,通过面谈收集传染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58家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中位数75.00分.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影响单因素分析:幼儿园性质、参加岗前培训和工作后参加传染病培训保育员传染病知识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幼儿园保育员传染病培训,结合保育员的需求和期望途径,开展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使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早发现和早报告传染病,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林满治;陈涌泉;蔡黎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社区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为提高社区食管癌患者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20例社区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在常规用药指导和并发症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增强支持力量、成立食管癌患者俱乐部、适当心理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QLQ-C30和OES-18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感和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吞咽困难、味觉障碍等症状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各领域与干预前比较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区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但需要家属和社区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作者:朱丽丽;张会敏;李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2009-2011年疟疾流行特征和趋势,为探索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9-2011年合肥市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我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11例.本地感染疟疾72例,本地感染疟疾发病高峰集中在6-9月;发病高的是长丰县,21例,占29.2%;各个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境外输入性疟疾139例.境外输入性疟疾在1月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数占首位的是肥东县,占全市的55.4%;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为主,主要是境外务工人员为主,感染地首位的是非洲国家安哥拉,共计70例,占50.4%.结论 2009-2011年我市本地感染疟疾下降趋势明显,但境外输入性疟疾进一步增多,我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疟疾消除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波;陆群;仰凤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复治肺结核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复治肺结核患者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贵阳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结果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药共203例,其中初治失败组80例,耐药率39.41%,耐多药率25.86%,治愈后复发组37例,其耐药率18.23%,耐多药率19.83%,不规则治疗1个月以上组26例,其耐药率12.81%,耐多药率12.07%,多次治疗失败痰菌持续阳性组60例,耐药率29.56%;耐多药率42.24%.在耐多药病例中以初治失败和多次治疗失败痰菌持续阳性为主.结论 不同类型复治肺结核因既往用药史不同,其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各异,不同类型复治肺结核不能都用标准复治方案,对于不同类型复治肺结核患者必须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方案,减少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的发生.
作者:陈静;张廷梅;蔡翠;王念;彭燕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MDRTB)临床疗效及其转归,以进一步提高对注射期重要性的认识,探讨MDRTB患者管理办法.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MDRTB患者76例,分为注射期末阳性组、阴性组和未查组,观察3组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转归等.结果 注射期末痰菌阴性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痰菌阳性组和未查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涂阴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涂阳组和未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276,P<0.05).结论 MDRTB患者中,注射期末痰菌阴性组临床疗效及转归明显好于涂阳组和未查组.重视规范MDRTB患者注射期治疗及定期监测,加强督导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峰;邱青;符剑;马俊锋;顾欣荣;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保健老师接受传染病知识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松江区中小学校保健老师传染病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将松江区全部83所中小学校作为研究现场,共计调查83位保健老师,应用SAS 9.1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9.52%的保健老师接受过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86.75%的保健老师接受过在岗培训.62.50%保健老师每学期接受一次传染病知识培训.兼职保健老师,私立学校保健老师,小学保健老师接受传染病知识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比例均较低.96%的保健老师表示需要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健康讲座、培训和宣传小册子/折页是松江区中小学保健老师期望的传染病知识获取途径.结论 教育机构和卫生机构应继续重视保健老师的传染病培训工作,根据保健老师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从而使保健老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防止暴发和流行.
作者:王瑞平;姚霞菁;张清慧;吴毅凌;郭晓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揭示长期过量饮用高浓度不同品质浓香型白酒对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48.0%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以12周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SD大鼠两种不同浓香型白酒,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群、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大鼠粪便样品中乳酸杆菌、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硬壁菌门菌/拟杆菌含量比值仅乙醇组低于空白组,而产气荚膜梭菌群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过量饮用酒精会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饮用白酒与相同度数乙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品质白酒对机体肠道菌群影响更小,更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作者:鲁蕾;陈蕊;范雪佳;叶正茂;许欣;左浩江;裴晓方;饶家权;杜礼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加入阳性实验菌,来考察市售的部分化妆品的抑菌作用.方法 按《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年版)规定的方法.结果 129批次化妆品中大部分化妆品中含有抑菌成分,具有抑菌作用,洗发类化妆品抑菌作用强,80%以上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香水类化妆品、沐浴、洁面类化妆品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 需要建立有效的实验方法,消除样品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提高微生物检出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化妆品质量.
作者:仲瑶;姜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0 621例,8年平均发病率为55.92/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39.82%),呈单峰高发;发病人群以0~14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81.47%),<18月龄婴幼儿病例占1.22%,3-9岁儿童高发,5岁组儿童发病率高(782.7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0~ 14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5岁及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幼托儿童;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一直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和暴发疫情的规范处置,提高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苗接种率.
作者:吴德平;陈健;蔡衍珊;梁建华;傅传喜;张春焕;王小溪;许建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平塘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2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平塘县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4种,共8 790例,死亡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0.38/10万,死亡率为2.47/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是肺结核(159.78/10万)、细菌性痢疾(61.51/10万)、乙型肝炎(55.22/10万),其中,农民占75.57%、学生占6.83%、散居儿童占5.90%.结论 该县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其次是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重点人群众是农民,其次是学生、散居儿童,是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宋昌宇;蒲兴莲;廖耘;石瑞英;王丕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黎平县2007-2011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黎平县2007-2011年度法定传染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黎平县2007-2011年度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 734例,年均发病率为295.35/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是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占总发病数的95.51%,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74.50%,8.08% 6.2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女之比为1.8:1,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例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5.10%,其次是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总报告数的39.78%.结论 黎平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是威胁黎平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应是在加强肺结核、乙肝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痢疾、淋病、甲肝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杨继宝;覃胜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耐多药病人耐药状况,为治愈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采用药敏比例法测定耐多药结核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LX),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K),卷曲霉素(CPM)等8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归纳耐药谱.结果 36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OFLX、KM、AMK和CPM的敏感率依次为:50%、97.2%、97.2%和94.4%.结论 本地区耐多药结核菌对OFLX敏感率较低,对其他3种二线注射剂还处于低水平耐药状态,但已出现广泛耐药结核杆菌菌株,应予重视.
作者:张蕾蕾;金华;冯菊英;王溪桥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