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绵阳市2010-2012年蔬菜、水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量分析

罗赟;向仲朝;岳蕴瑶

关键词:农药, 蔬菜, 水果, 粮食, 残留量
摘要:目的 了解近3年绵阳市蔬菜、水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量情况,为其质量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绵阳市各类超市、农贸市场和农户随机购买样品,采用NY/T761-2008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根据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限量》判定.结果 3年共检测样品507份,合格率为70.81%.蔬菜、水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 1,P>0.05).不同来源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837,P>0.05).不同季节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76,P<0.05),其中夏秋季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相对较高.3年对比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07,P>0.05).结论 2010-2012年绵阳市蔬菜、水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合格率不高,检测的四大类农药以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为严重,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测.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贵阳市4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贵阳市2009-2013年确诊报告的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按卫生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或Real Time-PCR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及外环境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例病例首发症状均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1例治愈,3例死亡.在发病后6d发现并报告,在发病后8.5 d确诊.4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及病死禽接触史.3例近距离接触过活禽,1例接触速冻生禽.可疑暴露外环境中检测出H5阳性.结论 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及早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早期开展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人禽流感病例的病死率.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农贸市场外环境及速冻生禽是可能的传染源.

    作者:李学;石作宏;陆朝国;高岚;陈梅;蒋智;喻仙;杨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共振光散射法检测猪肉盐酸克伦特罗

    目的 建立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共振散射光检测方法.方法 环糊精与盐酸克伦特罗形成包合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合物的共振散射光强度,以强度差异值对包合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波长为358 nm处共振光强度差异与盐酸克伦特罗的浓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当实验温度为60℃,pH=5.0和静置时间为60min时,方法的检出限为1.2 ng/ml,线性范围为0~10.0 ng/ml,回收率为88%~ 118%.结论 方法可靠、简便,可用于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

    作者:黄明元;曾晓玲;翟璐;余敏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感染控制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院内轮状病毒感染是儿童院内感染的重要构成.因此,对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十分必要.本文就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感染控制阐述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进藏列车平原-高原乘务人员返回后高原脱习服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进藏列车乘务人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习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上海籍进藏列车乘务人员101人,通过问卷调查高原出乘6年多期间高原脱习服表现、高原习服表现、总习服水平的主观认知,并作不同车队间的比较、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在出乘后返回平原工休期间的高原脱习服症状检出率为100.00%,主要表现有29项,各项症状的检出率1.96%~86.44%不等;舒张期血压≥90 mm Hg者检出率为16.83%,伴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检出率;认为出乘高原列车以来健康水平总体明显差于原平原工作时者占91.67%,突出表现在:记忆减退86.67%、精力下降78.33%、体力下降73.33%、脑力减退71.67%、睡眠障碍65.00%%、体重增加41.67%、性功能减退30.00%、食欲减退28.33%、月经紊乱26.67%,且上海车队较北京车队有显著的高检出率(P<0.05或P<0.01),与车队(地区、海拔)、出乘总时间、性别、年龄、体重、舒张压呈中-轻度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具有“极大跨度、频繁往返、间歇低氧”作业的平原-高原列车乘务人员,依然存在显著的高原脱习服表现;高原脱习服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原脱习服与高原习服不良一起对健康构成危害,需高度重视与积极防护.

    作者:张雪峰;周其全;冯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太原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太原市大学生的性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选取太原市医科、理工、文史、艺术4类高校,随机选择1 245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非正规途径是目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14.80%大学生有过性行为;4类高校性行为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性行为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对性相关知识及性行为的责任性认知度较差.结论 大学应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大学生从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并增强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王妍;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羽毛球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分布研究

    目的 研究汉族羽毛球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探讨羽毛球运动员的群体遗传背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法、DNA测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SPSS统计学分析汉族羽毛球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特点,并与不同专项运动员比较.结果 羽毛球运动员ACE基因多态与普通汉族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马拉松、游泳运动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而与武术、举重运动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D等位基因可作为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遗传标记;不同专项运动员之间ACE基因I/D多态分布不同.

    作者:张坤;张俊英;鲜贵平;邓文骞;杨平;戴小珍;李亚;王兰;李敏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贵州省2008-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Excel2010、SPSS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4 142例,平均死亡率61.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7/10万,占总死亡的10.14%,居全死因第4位.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构成比依次为38.36%、14.61%、13.13%、8.69%、8.11%,合计共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2.91%.伤害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11.06%到2012年8.89% (x2=21.87,P<0.001).0岁组以机械意外窒息为主,占0岁组伤害死亡的67.53%,1~14岁组以溺水为主,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8.65%,15~34岁组和35~59岁组均以交通事故为主,分别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51.03%和43.79%,60岁以上年龄组意外跌落为首位,其次为交通事故,分别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26.66%和23.50%.结论 伤害已经对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造成危害,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宣传教育.

    作者:张益霞;叶红兵;孙良先;潘昀熙;翁浩;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潍坊市200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

    目的 分析潍坊市200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e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潍坊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潍坊市2001-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314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314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 (Non-Polio,NP) AFP (NPAFP)病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2/10万~2.40/10万之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09/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6.11%.病例中服苗史≥3剂次285例,占90.76%.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为93.63%.从37例AFP病例粪便样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mvirus,NPEV),分离率11.78%.结论 潍坊市2001-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市为单位,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作者:邱德山;丁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男性农民工使用共用剃刀重复干预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估

    目的 研究建立男性农民工使用共用剃刀的重复干预模式,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 将423名男性农民工随机分成重复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先填问卷后干预的模式,对3组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知识和行为干预,在45 d和90 d后回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复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收到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21、127和131份.比较前后2次回访结果,各组人员在理发店使用共用剃刀比例分别为:重复干预组30.6%和29.8%,干预组29.1%和44.1%,对照组46.6%和48.9%.重复干预组干预效果较另外2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可减少研究对象使用共用剃刀,重复干预效果好于一般干预,更有利于促进男性农民工减少甚至拒绝使用共用剃刀.因此,重复干预模式的意义值得研究和探讨.

    作者:王欢;雷宇;何毅;王鹏翔;李宏;张杰;田莉;万浬科;陶凤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川省2007-2011年出境劳务人员常见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出境劳务人员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描述2007-2011年间,四川省84 169人次出境劳务人员中乙肝、丙肝、HIV和梅毒4种传染病按人口学特征分层的检出率,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趋势.结果 HBsAg、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77%、0.51%、0.05%、1.56%.HBsAg、HC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HBsAg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x2=6.202,P=0.013),HCV-Ab检出率逐年下降(趋势x2=24.004,P<0.001).结论 青壮年男性是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乙肝的输出风险仍较高,应重点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针对乙肝的健康教育和疫苗免疫,并完善后续监管工作.

    作者:齐亚娜;赵莹;王志杰;黄源;李畅畅;李卉;王蒙杰;王琼;李佳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荆门市10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收集2003-2012年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和钉螺面积、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2003-2012年间共查出有螺面积13 920.62h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486.68 hm2,感染性螺点71个,钉螺面积增长48.42%;查出各种血吸虫病人36 793人次;查出病牛2 744头(次).人畜感染率分别下降59.18%和97.20%.结论 荆门市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状态,且疫情极不稳定.要加强其他动物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注重交界地区流动人畜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作者:何莺;袁祥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黎平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黎平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黎平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黎平县2008-20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 8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9.20/10万,其中乙肝2630例、甲肝112例、丙肝108例、戊肝4例、未分型17例,分别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91.60%、3.90%、3.76%、0.14%、0.59%.病例呈散发性,发病主要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病例集中在20~ 50岁的青壮年之间,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少.结论 黎平县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应作相应调整,除抓好新生儿、儿童的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开展其他年龄组人群的接种工作,并侧重做好乙肝疫情的监测、登记、报告、管理及诊断技术,才能达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目的.

    作者:杨继宝;覃胜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云南省玉龙县农村居民尼古丁依赖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龙县农村居民尼古丁依赖现状.方法 在云南省玉龙县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4 202名≥18岁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玉龙县农村居民现在吸烟率为32.4%,其中男性为64.6%,女性为2.4%;在1 362名现在吸烟者中,FTND平均得分为(3.72±0.12)分,其中男性为(3.73±0.13)分,女性为(3.49±0.64)分;尼古丁依赖率为38.0%,其中男性为37.8%,女性为41.5%.纳西族尼古丁依赖率(34.4%)低于其他民族(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龙县控烟政策的制定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并给予尼古丁依赖者戒烟辅助.

    作者:李江嵘;蔡乐;和建全;宋莹;崔文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危害分析

    目的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有成文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危害分析材料,本研究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操作进行风险分析,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实验活动潜在的危害以及实验人员的相关风险等方面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进行风险识别.结果 清楚认识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有利于实验室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并杜绝感染性物质传播至实验室外.结论 了解肺炎支原体实验活动中的风险是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前提,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凡亮;李晶;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三步注射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头面部、手指、足趾被动物致伤的暴露患者采用局部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的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某中心就诊的狂犬病Ⅲ级暴露者中同意使用狂犬疫苗HRIG联合免疫的头面部、手足末端暴露的1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HRIG分三步给药的新注射法,对照组按国家预防处置规范常规给药.比较2组患者首针疫苗后第7天(d 7)和第45天(d 45)的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差异以及HRIG注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d7的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d45 2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RIG三步注射法能显著提高伤口局部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促进全身循环抗体的早期产生,并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注射疼痛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俊华;邓海智;钟小荣;巫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开展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的小区菜场和小区周边活禽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密切接触者、农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发现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相关农贸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江西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作者:余平;熊英;李辉;刘晓青;谢昀;龚甜;黄丽红;袁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港口岸入境旅客基孔肯雅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入境旅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情况,初步对入境旅客传入基孔肯雅病毒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基于入境旅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况调查),以ELISA法检测目标人群血清特异性IgM及IgG抗体,检出阳性则进一步以RT-PCR检测病毒核酸以确诊,以此评估入境旅客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收集到深圳口岸截获发热旅客的血清154份,入境体检旅客血清293份.发热旅客基孔肯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5.2%,体检旅客基孔肯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4.4%.对抗体检测阳性血清进行RT-PCR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病例.结论 所调查的入境旅客中,基孔肯雅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4.7%,大多数人是来自疫区,因此,通过旅客将基孔肯雅热传入我国的风险较高.

    作者:孙秋香;史蕾;孙康健;梁春晓;王健;徐云庆;赵纯中;刘春晓;徐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当阳市2009-2012年城区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当阳市城区集中式供水的水质状况,为制定安全集中式供水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2年当阳市城区出厂水及未梢水的监督检测资料,对水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厂水总体合格率达100%,末梢水除2010年外合格率达100%,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耗氧量、游离余氯.结论 当阳市城区集中式供水水质比较满意,但应加强末梢水监测.

    作者:梅成强;钟凌燕;汪小兰;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2000-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患病率状况.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患病率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地区、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城市/农村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参考文献13篇,总调查人数16 284例,其中睡眠障碍患者7948例.经Meta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7.2% (95%CI:35.8%~58.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9.2%,低于老年女性58.2%; 60、70、80岁年龄组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5.3%、41.5%、51.0%;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52.8%,城市为41.4%;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7.2%、63.3%、43.3%;丧偶老年人患病率为50.1%,在婚者为33.1%;身体伴有其他疾患的老年人为58.6%,无疾患者为49.1%.结论 中国60岁以上人群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严重,应引起公众的普遍重视.

    作者:刘芸;董永海;李晓云;毛向群;彭广萍;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锡市2010-2012年扩大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无锡市流感监测结果,掌握其流行规律,病毒型别及其活动水平,为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0-2012年无锡市原有国家级监测哨点流感监测结果以及2012年县级流感监测结果.流感监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和病原学两方面,采集哨点医院部分ILI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鸡胚或狗肾细胞(MDCK)培养方法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对分离的流感毒株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2010-2012年2所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就诊者共计1 354 671例,其中ILI 28 919例,占2.13%,ILI%每年出现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70.30%的ILI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流感核酸阳性率与IL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高峰月阳性率与IL.I%略有偏移,或ILI%未见显著高峰值.2012年江阴市2家县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毒株阳性率(72.73%)与ILI% (27.47%)均在30周达到高峰值,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P<0.01).采集鼻咽拭子3 720份,检出流感病毒566株,阳性率为15.22%,其中A(H3)型、甲型H1N1型和B型分别占37.81%、11.66%和50.53%.15~ 24岁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及B型、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高,60岁以上老人(H3)型阳性率高.结论 经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无锡市2010-2012年度流感处于季节性常态流行,每年ILI和病毒阳性率均有两个高峰,即冬春季和夏季;优势菌株之间的交替有一定规律;流感病毒活动与ILI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基层局部地区ILI监测数据灵敏度可能更高,ILI%与阳性率吻合度更高.

    作者:石平;钱燕华;施超;马广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