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三步注射法的应用研究

邱俊华;邓海智;钟小荣;巫晓梅

关键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三步, 注射, 新方法
摘要:目的 评价头面部、手指、足趾被动物致伤的暴露患者采用局部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的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某中心就诊的狂犬病Ⅲ级暴露者中同意使用狂犬疫苗HRIG联合免疫的头面部、手足末端暴露的1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HRIG分三步给药的新注射法,对照组按国家预防处置规范常规给药.比较2组患者首针疫苗后第7天(d 7)和第45天(d 45)的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差异以及HRIG注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d7的狂犬病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d45 2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RIG三步注射法能显著提高伤口局部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促进全身循环抗体的早期产生,并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注射疼痛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VCAM-1和IL-8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VCAM-1和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取各组大鼠鼻腔黏膜病理切片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各组大鼠血清VCAM-1和IL-8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VCAM-1和IL-8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乳酸杆菌组VCAM-1和IL-8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酸杆菌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VCAM-1和IL-8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作者:姜梁;胡晓艳;刘奠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河南省1~14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1~14岁人群乙肝疫苗(简称HepB)接种情况,为提高HepB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30个县(区)1~ 14岁人群共13 208人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95%、71.21%和80.01%,年龄越小,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越高;HepB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为城镇高于农村;乡镇卫生院出生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低于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儿童,在家出生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远低于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和在乡镇卫生院出生儿童;HepB纳入EPI后,出生人群HepB 3种接种率均高于在此之前出生人群;首针不及时接种是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结论 14年来,HepB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不断提高,但保持较高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村儿童HepB接种率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作者:董蒲梅;李军;郭万申;徐谨;郭永豪;叶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前S1抗原方法学性能验证的评价和分析

    目的 评价乙肝病毒前S1抗原ELISA试剂盒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1)取前S1弱阳性质控血清的原始浓度及+20%、-20%浓度的标本,进行连续20 d检测,统计分析其日间精密度CV及灰区标本符合率; (2)取80例随机样本及近2年收集的20例特殊样本[HBsAg阴性(-),HBeAg阴性(-),而试剂2检测前S1抗原阳性(+)的标本]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符合率实验,并将20例特殊样本进行HBV-DNA检测,进行正确性验证.结果 (1)试剂1检测前S1抗原日间精密度CV=5.65%;-20%浓度样本的结果97.6%阴性(-),+20%浓度样本的结果100%阳性(+),样本吸光度均值为0.216 8,95%CI为(0.195 5;0.238 1). (2)两种试剂对80例随机样本检测,符合性100%,20例特殊样本用试剂1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BV-DNA检测也为阴性(-).结论 (1)试剂1的检出限、精密度及cut off计算公式符合试剂说明书中规定标准; (2)试剂1与试剂2符合率较好,试剂1与HBV-DNA的符合性较试剂2好; (3)评价方案简单易行,各临床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分析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以提高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傅芳美;王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二尖瓣反流程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M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发生率及程度对于心脏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11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4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依据其超声检查分为非返二尖瓣返流(MR)组轻、中、重度MR组,并分别比较各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肌钙蛋白T、射血分数、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指标.结果 MR与性别无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梗塞数、肌钙蛋白T含量、射血分数、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指标均有相关性.结论 MR对心脏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与其他指标一样,是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侯景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石家庄市中老年代谢综合征人群糖代谢状态及HbA1c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糖代谢特点,了解不同糖代谢及HbA1c水平下MS患病情况.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45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检测空腹血糖(FPG)、HbA1c、血脂及口服糖耐量试验.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005年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诊断.以HbA1c及糖代谢状态分成不同亚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中老年人群MS患病率为21.2%,女性为14.8%,男性为6.4%(P<0.05);65岁以上和65岁以下人群分别为24.8%和19.7% (P<0.01).HbA1c以6.5%为切点MS患病率分别为14.1%和59.7%(P<0.01).其中除HbA1c<5.0%与HbA1c介于5.0%~6.0%时各组间MS患病率无差异外,HbA1c<6.5%时各分层之间及其与HbA1c≥6.5%时各分层间MS患病率两两不同.NGT、DM之间及其与IFG、IGT、IFG+IGT间,MS患病率两两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喜食甜食、BMI、WHR、TG、HDL-C、SBP、DBP、FPG、2h-PG、HbA1c为MS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石家庄市MS患病率较高,HbA1c水平监控、糖代谢状态筛查,有助于MS的诊断及防控.

    作者:王伟超;张洁;刘素波;闫淑静;梁屹;任巧华;吴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独山县2001-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在疟疾低流行状态下,为决策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独山县2001-2012年疟疾防治工作相关资料.结果 独山县属疟疾疫情不稳定区域,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流行虫种为间日疟原虫,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2/万,降至2012年的0.09/万,2008-2012年已连续5年无本地血检阳性疟疾病例.结论 以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低流行状态下,应继续加强基层卫生网底建设,加强病例侦察,进一步提高发现病人和管理病人的能力,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逐步提高广大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疟疾防治的良好局面,预防控制疟疾流行,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作者:孙德伦;古明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潍坊市200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

    目的 分析潍坊市200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e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潍坊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潍坊市2001-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314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314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 (Non-Polio,NP) AFP (NPAFP)病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2/10万~2.40/10万之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09/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6.11%.病例中服苗史≥3剂次285例,占90.76%.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为93.63%.从37例AFP病例粪便样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mvirus,NPEV),分离率11.78%.结论 潍坊市2001-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市为单位,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作者:邱德山;丁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宜春市201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

    目的 对宜春市2012年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春市2012年1-12月狂犬病暴露者的暴露及预防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宜春市共报告狂犬病暴露病例28 220例,暴露率为498.48/10万.夏季为病例暴露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15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占总数的48.64%;病例职业以学龄前儿童居多,占总数的21.36%;伤人动物主要为犬,占83.54%;暴露程度Ⅰ级4.81%、Ⅱ级60.70%、Ⅲ级34.49%;暴露人群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2.98%,Ⅲ级暴露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为64.79%.结论 宜春市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处置依从性有待提高;犬只免疫率低下.今后应加强犬类管理,提高犬免疫率,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狂犬病暴露人群及时、规范处置率.

    作者:刘莉红;陆大钧;陈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云南省玉龙县农村居民尼古丁依赖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龙县农村居民尼古丁依赖现状.方法 在云南省玉龙县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4 202名≥18岁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玉龙县农村居民现在吸烟率为32.4%,其中男性为64.6%,女性为2.4%;在1 362名现在吸烟者中,FTND平均得分为(3.72±0.12)分,其中男性为(3.73±0.13)分,女性为(3.49±0.64)分;尼古丁依赖率为38.0%,其中男性为37.8%,女性为41.5%.纳西族尼古丁依赖率(34.4%)低于其他民族(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龙县控烟政策的制定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并给予尼古丁依赖者戒烟辅助.

    作者:李江嵘;蔡乐;和建全;宋莹;崔文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柳州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控制及相关知识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个街道用KISH表确定每户1名年满18周岁以上居民共868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6.1%,有64.0%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有57.3%的患者正在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有35.1%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有69.3%的患者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多数患者为有助血压控制采取减少摄盐等非药物措施,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与治疗控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情况不容乐观,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的管理能力,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洁;徐久久;甘志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流感预警模型的探讨

    目的 建立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的流感预警模型,探讨佳预警界值.方法 采用不同百分位数P作为候选预警界值,对某省2006-2009年流感的周病例报告数进行分析,筛选佳预警界值;采用2010年流感监测数据验证模型的预警判别效能.结果 流感暴发流行的佳预警界值为P85,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8.89%,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 (95%CI:0.804 ~0.974).实证研究显示,在P85的预警界值下,该模型的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93.94%,阳性预测值为87.50%,阴性预测值为86.1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 (95%CI:0.710~0.925).结论 在P85的预警界值下,基于移动百分位数法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判别效能.

    作者:杨召;叶中辉;尤爱国;李星;翟羽佳;李岩;王重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贵州省2008-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Excel2010、SPSS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4 142例,平均死亡率61.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7/10万,占总死亡的10.14%,居全死因第4位.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构成比依次为38.36%、14.61%、13.13%、8.69%、8.11%,合计共占全部伤害死亡的82.91%.伤害死亡占全死因的比例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11.06%到2012年8.89% (x2=21.87,P<0.001).0岁组以机械意外窒息为主,占0岁组伤害死亡的67.53%,1~14岁组以溺水为主,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8.65%,15~34岁组和35~59岁组均以交通事故为主,分别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51.03%和43.79%,60岁以上年龄组意外跌落为首位,其次为交通事故,分别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26.66%和23.50%.结论 伤害已经对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生命造成危害,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伤害特点及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宣传教育.

    作者:张益霞;叶红兵;孙良先;潘昀熙;翁浩;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血糖波动组(B组)、糖尿病稳定性高血糖组(C组)和糖尿病血糖波动组(D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60 mg/kg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血糖波动组每天错时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及灌葡萄糖造成血糖波动模型.实验9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肌酐(Cr)、尿素氮(S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运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光镜观察肾脏显微结构改变.结果 A组与B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C、D组与A、B组比:体重明显减轻;空腹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水平、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抗氧化物酶TSOD、GSH-Px、CAT活性明显下降,而MDA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扩张破裂,肾小球细胞减少,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结构紊乱,D组比C组以上指标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 血糖波动能加重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氧化应激反应,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康省;苏珂;龙艳;王亚娇;于健;彭鹰;胡璟;黄漓莉;江仁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脂素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观察在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内脂素的表达情况.方法 购买出生2~3d的SD乳鼠,提取并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换为无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同时进行分组.首先分为:正常对照组、10-s mol/L Ang Ⅱ干预组、10-7mol/L Ang Ⅱ干预组、10-6mol/L Ang Ⅱ干预组、10-mol/L Ang Ⅱ干预组,干预心肌细胞48 h.然后,根据上述分组实验结果选取对内脂素和BNP影响大的Ang Ⅱ浓度分别干预心肌细胞0h、6h、12h、24 h、48 h.应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中内脂素表达情况,应用Westem-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BNP表达情况.结果 心肌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在Ang Ⅱ 10-5mol/L干预48 h后达到高值,P<0.01.BNP蛋白水平随Ang Ⅱ浓度的升高和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 在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在一定范围内随Ang Ⅱ刺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内脂素表达增高.

    作者:常亮;杨蓉;刘素云;刘金明;王亚玲;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量MIC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的应用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微量液体培养基低抑菌浓度(MIC)快速法检测临床分离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量液体培养基MIC法对220株MTB临床分离株的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LX)、左氧氟沙星(LVFX)、莫西沙星(MOX)、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AN)和卷曲霉素(CPM)的小抑菌浓度在96孔U型板微量液体培养基MIC中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同传统的罗氏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进行比对.结果 微量液体培养基MIC法药物敏感7~10d获得结果,与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其敏感性分别为93.0%、95.9%、100.0%、93.8%、90.8%、88.6%、100.0%、90.0%、85.7%和93.7%,特异性分别为96.3%、95.9%、97.9%、94.9%、96.5%、97.7%、99.1%、93.9%、99.0%和95.2%,符合率分别为95.0%、95.9%、98.6%、94.5%、94.5%、95.9%、99.1%、93.2%、98.2%和95.0%.结论 微量MIC药物敏性快速检测方法与罗氏比例法药物敏感性结果比较,10种药物微量MIC测定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均较高,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芝;崔振玲;马晓莉;王馨;董力;闫金南;赵鹏飞;胡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河南省15~64岁外出务工人员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外出务工死亡模式和特点.方法 以2011和2012年河南户籍死于河南省外的死因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ICD10分类原则,使用Access2003和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2年省外死亡7 1 1 1例,其中男性死亡5 955例,女性死亡1 156;河南省省外务工人员男性死亡数高于女性;男性三大类疾病死因的构成比分别为:1.60%、37.08%和61.34%;女性三大类疾病死因的构成比分别为:4.15%、47.15%和48.70%.结论 伤害是河南省省外务工人员首要的死亡原因;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死亡人数可能还会增加,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底秀娟;轩水丽;李少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荆门市10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收集2003-2012年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和钉螺面积、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2003-2012年间共查出有螺面积13 920.62hm2,其中新发钉螺面积486.68 hm2,感染性螺点71个,钉螺面积增长48.42%;查出各种血吸虫病人36 793人次;查出病牛2 744头(次).人畜感染率分别下降59.18%和97.20%.结论 荆门市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状态,且疫情极不稳定.要加强其他动物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注重交界地区流动人畜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作者:何莺;袁祥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危害分析

    目的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有成文的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危害分析材料,本研究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操作进行风险分析,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实验活动潜在的危害以及实验人员的相关风险等方面对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进行风险识别.结果 清楚认识肺炎支原体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有利于实验室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安全,并杜绝感染性物质传播至实验室外.结论 了解肺炎支原体实验活动中的风险是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前提,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凡亮;李晶;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省部分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早发现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预防环境卫生问题引起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县、乡镇、村,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访谈、现场观察的方式开展生活工业污水、垃圾、厕所排放与处理措施现状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成效,垃圾及污水排放处理管理趋于有序;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家庭环境卫生状况有较大好转.同时还有存在一些卫生问题,如生活垃圾堆放二次污染、工业与养殖业垃圾污水直接排放、部分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和工艺不足等.结论 农村环境卫生仍然不容乐观,主要是生活、工业污水、垃圾等处理工艺还不能满足要求、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无害化效果有待提高.

    作者:蔡建民;陈志健;楼晓明;王晓峰;陈卫中;任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川省2007-2011年出境劳务人员常见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出境劳务人员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描述2007-2011年间,四川省84 169人次出境劳务人员中乙肝、丙肝、HIV和梅毒4种传染病按人口学特征分层的检出率,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趋势.结果 HBsAg、HCV-Ab、HI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77%、0.51%、0.05%、1.56%.HBsAg、HCV-Ab和梅毒抗体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HBsAg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x2=6.202,P=0.013),HCV-Ab检出率逐年下降(趋势x2=24.004,P<0.001).结论 青壮年男性是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乙肝的输出风险仍较高,应重点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针对乙肝的健康教育和疫苗免疫,并完善后续监管工作.

    作者:齐亚娜;赵莹;王志杰;黄源;李畅畅;李卉;王蒙杰;王琼;李佳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