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培养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中的比较

王谦信;陈兆俊;陆英;柳正卫;胡建军;姜阳兴

关键词:BacT/ALERT 3D, 液体培养, 固体罗氏培养(L-J), 结核分枝杆菌
摘要:目的 比较1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液体培养和固体罗氏培养差异.方法 对治疗2个月后150例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2个月末的痰标本进行前处理后,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培养.结果 150例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2.67%、11.33%,P<0.001(其中涂片阳性37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2.97%、35.14%,P<0.01;涂片阴性113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7.52%、3.54%,P<0.001).阳性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20.5 d、90 d;污染率分别为0、4.7%.结论 Bact/ALERT 3D液体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阳性率高,能缩短报告时间,污染率低,安全可靠,自动化自动化程度高,在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门诊265例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型别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疱疹患者HSV-Ⅰ和HSV-Ⅱ的感染情况,分析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SV-Ⅰ、Ⅱ型IgM和IgG抗体.结果 265例中男156例(58.87%),女109例(41.13%).HSV-ⅠIgM抗体阳性30例(11.32%),HSV-Ⅰ IgG抗体阳性236例(89.01%),HSV-ⅡIgM抗体阳性106例(40.00%),HSV-ⅡIgG抗体阳性176例(66.04%).年龄以31 ~40岁多,为105例,其次为21 ~ 30岁97例.职业中多的是自由职业,其次是民工.结论 HSV在本地区具有较高感染率,以HSV-Ⅱ型为主.女性近期感染多于男性.以21 ~ 40岁性活跃人群为高发年龄组.

    作者:沈樟;邱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生物灭蚊效果研究与探索

    目的 试验生物灭蚊在实践中的效果,探索和推广灭蚊技术.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向辖区内的钻井公园(光荣公园)、水牛公园及217国道以南应急水源地等水体投放野生小鲫鱼鱼苗,同时设立对照组,监测水中幼蚊密度,对比分析投入前(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池水中幼蚊密度,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投放野生鲫鱼的水域,幼蚊密度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放野生鲫鱼的水域,水中幼蚊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投放野生鲫鱼具有改善水体环境、明显降低水体中幼蚊密度的作用,值得其他地区加以推广.

    作者:买合木提·玉素甫;冷文;姜祎琼;陈静;韩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检测与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对某校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检测,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1株检出Ⅰ类整合子(42.0%),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扩增得到5种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在730~2 550 bp,片段包含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腺苷酰基转移酶的aadB、aadA6、aadA2基因盒,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乙酰基转移酶的aac-6Ⅱ基因盒,编码PSE-1蛋白PSE-1基因,编码二氢叶酸还原酶的dfrA1基因.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作者:谷存国;周伟;王兴红;曹兴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开滦矿区2005-2012年煤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浅析近8年开滦煤矿尘肺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开滦职业病防治所尘肺诊断组新诊尘肺患者的检出数、检出率、构成比、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及接尘工种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8年来开滦煤矿共有46 091人受检,受检率28.52% (46 091/161 624),检出尘肺病人827例,尘肺检出率1.79% (827/46 091);2008年开滦尘肺病人检出率高,2009年开滦尘肺病人检出率低,2010、2011、2012年尘肺病人检出率趋于平稳,略有下降;尘肺病人平均发病工龄为(35.86±9.92)年,平均发病年龄(57.76±10.08)岁;主要接尘工种中,平均发病年龄以纯掘进工为短,主掘进工与纯掘进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采煤工与纯采煤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尘肺检出率以Ⅰ期煤工尘肺居多,占尘肺总数的94.56% (728/827);Ⅱ期占煤工尘肺总数的4.72% (39/827);Ⅲ期占煤工尘肺总数的0.72% (6/827),新发尘肺中Ⅰ期与Ⅱ期比较,Ⅰ期与Ⅲ期比较,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8年来开滦煤矿尘肺检出率1.79%,新发尘肺中以Ⅰ期轻症为主;尘肺平均发病年龄超过工人退休年龄;众多工种中发病以煤矿混合工多,以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短,辅助工种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区域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覆盖全区预防接种单位的冷链温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疫苗冷链温度全程实时监控、预警处理,消除预防接种安全隐患.方法 各接种单位统一配置医用冷藏冰箱,安装GPRS无线温度监测仪,自动记录和实时监测冷链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3种预警模型并即时自动启动,系统能够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向预设管理人员发送报警短信,实现无人值守.结果 冷链温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完成冰箱内温度实时采集、数据上传及报警等功能,使用医用冷藏冰箱贮存疫苗,系统运行更稳定,温度数据准确可靠.结论 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实施疫苗冷链温度全程监控技术可靠,监管势在必行.

    作者:徐汉顺;邓竹青;刘俊华;李新;汤来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国防人才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某军队院校为基层部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90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和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焦虑、敌对2项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汉族专业技术人才(P<0.01或0.05);专业技术人才SCL-90总分与领悟性社会支持2个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民族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民族是影响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民族密切相关.

    作者:苏宗义;丁魁;赵鹏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兰州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兰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状况,为本地区糖尿病综台防治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七里河区18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本地区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结果 兰州市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3.50%.城市街道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4.14%,农村居民患病率为1.95%.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低;缺乏运动人群患病率高于经常锻炼人群;而BMI≥24 kg/m2和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也高于体重控制正常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对中老年群体,特别是体重、腰围超标人群和城市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赵玲珑;汪燕妮;刘新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上海市杨浦区2008-2012年户籍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口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掌握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8-2012年杨浦区传染病疫情电子信息档案数据,对其发病顺位、动态以及年龄、性别和地区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户籍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47.31/10万,低于非户籍人口发病率,但发病率逐年趋近;在发病顺位中,性病(梅毒和淋病)和结核发病占的比重大,占发病总数的88.4%.在户籍人口发病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中,发病率高的年龄段是30~40岁以及8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发病率居前三的街道是定海、五角场街道和江浦.结论 性病和结核病应作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病种,定海、五角场街道和江浦应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地区.30~ 40岁以及8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是传染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重点保护.

    作者:叶林;谢梦;张家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北京市流动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考察2010年全国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简称“强免”)在北京市适龄流动儿童中的覆盖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流动儿童预防免疫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相关研究基础上的自编问卷,于2011年春运期间在北京各大火车站、汽车站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在589个(8个月~ 14周岁)流动儿童的有效样本中,麻疹强免接种率为83.4%.在家里或上幼儿园、无兄弟姐妹、父母不知晓麻疹强免活动、父母对活动信任度低的儿童不接受强免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仍面临麻疹预防接种不足的风险.为提高流动儿童预防免疫的覆盖率,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教育机构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层面针对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递送的能力.

    作者:肖索未;陈彬莉;胡晓江;萨支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乌鲁木齐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筹资测算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费用进行收集分析,探索合适的筹资模式,测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为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照.方法 根据赔付比,建立模型测算出人均筹资标准.结果 通过调取764位居民门诊费用发现其门诊费用的范围为2.6~532.4元,平均值为99.51元,3年间参保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7%,补偿标准缓慢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有逐年提高趋势,经数据分析测算得出人均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为77.69元,门诊统筹筹资总额应为4 371.56万元.结论 利用此方法观察未来几年的参保人员变动及医疗处方的价格变化情况来预测来几年的门诊统筹筹资标准与总筹资额度,本研究发现按照目前的筹资标准不能满足实际的医疗需求量及门诊实际费用.为保证人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人们的医疗费用,体现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适当提高筹资标准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是完善居民医疗保险的重要内容.

    作者:曹凤;吴钰山;马梦蕾;李林玉;欧阳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白血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与血液高凝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5例急性白血病不伴DIC患者(单纯AL组)及22例AL合并DIC患者血清中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含量,37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AL组及AL合并DIC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纯AL组纤维蛋白原Fb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L合并DIC者Fbg水平较单纯AL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纯AL组凝血酶时间TT比正常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合并DIC者凝血酶时间TT显著高于单纯AL组(P<0.05).结论 AL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Fbg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诊断AL合并DIC时的指标.

    作者:周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广州某区15岁以上人群奶制品摄入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5岁居民奶制品摄入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广州市2009年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调查1749位居民.结果 居民奶摄入率62.44%,每日奶或奶制品摄入量≥200 ml者占23.3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OR =1.57,95%CI=1.31 ~ 1.88,P<0.01)、高文化水平(OR=1.29,95%CI=1.17 ~ 1.41,P<0.01)、高收入(OR=1.21,95%CI=1.11~ 1.33,P<0.01)促进奶摄入;年龄越大(OR=0.85,95%CI=0.80 ~ 0.91,P<0.01)、食物支出占年收入的比例越大(OR=0.88,95%CI=0.82~0.94,P<0.01),越制约奶摄入.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15岁居民奶摄入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经济水平影响奶摄入,应对重点人群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意识,转变食物消费观念,形成合理膳食结构.

    作者:邱泉;栾玉明;冯维杰;朱凯星;梁佳志;张弛;庄晓霞;郭宁晓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茶叶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机体生理、病理过程和生化反应的综合体现.目前对于茶叶在抗衰老方面的研究较多,诸多学说争鸣,观点日新月异.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茶叶抗衰老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茶叶在分子和组织器官水平的抗衰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其在各组织器官上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并对今后的茶叶有效成分的抗衰老研究作出展望.

    作者:刘礼军;杜万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248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疾病负担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卫生费用支出及痰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就诊于北京市东城区的248名CAP病例进行经济负担调查,采集痰标本通过多重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特异性核酸.结果 CAP患者平均总医疗费用为12 147.97元,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核酸检出率为33.19%,流感嗜血杆菌核酸检出率为39.34%.结论 CAP是一种高经济负担的疾病,有必要制定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和政策,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成人疫苗接种体系.

    作者:邸明芝;曹迎;黄辉;吕敏;姚卫海;刘林;桂红;吴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显微镜及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进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半年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较显微镜手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方学文;赵建华;常顺;钱希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宁夏2012年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科学指导风疹防控.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全区12个县(区)中抽取1 21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集的血标本进行(ELISA)风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宁夏区2012年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1.86%;不同性别、民族、户籍、居住类型人群的风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中20~24岁组高,各职业中医护人员高.结论 宁夏2012年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阳性率较高,但仍应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在普及儿童风疹疫苗免疫的同时开展职业暴露人群和育龄期妇女的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石晓娟;周莉薇;张颖;杨媛媛;马金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痰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目的 对改良TSA-L培养基进行改进,建立一种配方简单、成本低廉及适合结核分枝杆菌L型(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 forms,MTB-L)快速生长的培养方法.方法 在改良TSA-L培养基中加入适比例的有利于分枝杆菌生长的卵磷脂(Lecithin)和胆固醇(Cholesterin),制备LC-MTB-L培养基;采用改良TSA-L培养基和LC-MTB-L培养基接种培养肺科门诊患者痰标本,比较两种培养基的MTB-L阳性检出率和培养阳性所需时间.结果 LC-MTB-L培养基中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适加入量均为0.6 g;LC-MTB-L培养基MTB-L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TAS-L培养基(P<0.05),同时其培养阳性所需时间显著低于改良TAS-L培养基(P<0.05).结论 LC-MTB-L培养基配方简单、成本低廉、MTB-L生长快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丹;杨小猛;郭春江;陈倩瑜;江雄飞;殷玲丽;秦道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6种有机物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毒物的方法.方法 用活性炭管采集样品,经CS2解吸,通过DB-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 本法可同时分离测定空气中16种有机组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检测限为0.45~12.52μg/ml,加标回收率在80%~ 103%之间.结论 本法能同时快速准确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化合物.

    作者:王曙光;张冬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大学生高血压前期与炎性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群高血压前期与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20名大学生,按照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n=40)、高血压前期组(n=40)和高血压组(n=40),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分析3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的血清hs-CRP、IL-6及TNF-a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相比hs-CRP、IL-6、TNF-a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反应可能与大学生高血压前期相关.

    作者:刘萍;罗海玲;庄贤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天津市试点推行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试点推行FDC的治疗管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使用FDC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16例、使用散药的培阳肺结核患者249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管理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散药组和FDC组在2月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5.1%和90.1%,在疗程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89.1%和9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药组的丢失或迁出率21.7%,高于FDC组的11.1% (P<0.05).在完成治疗的病例中,散药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0.8%,FDC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方案更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散药组为10.4%,FDC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C组尿酸异常发生率低于散药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C组患者,其异福酰胺、异福片、RFP、INH、PZA、EMB的使用量(月*人)比为1∶1.2∶0.4∶0.4∶0.3∶1.6.结论 抗结核FDC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与散药相比无差异,但在管理上优于散药;在推行FDC时,仍然还需注意散药的储备.

    作者:张国钦;商健;张玉华;李培艳;窦立文;秦莉;陈盛玉;钟达;傅衍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