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何俊凤
目的 探讨研究采用超声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征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洁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55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例如: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牙龈乳头指数(PIS)等,用以评价系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以及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乳头指数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治疗的系统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钟科;陈丹;孙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明确指导.方法 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培养专做支原体培养的标本,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534株支原体,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 390株,单纯人型支原体(Mh) 21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123株;耐药结果显示,耐药性较高的为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6.89%和61.24%,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对UU的敏感性较高,均为96%以上.结论 支原体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其经验性用药时可首选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定期总结分析支原体耐药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周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榆中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的调查,为改进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榆中县选择13个乡镇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等调查;每个乡镇选择3~4个采样点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13个乡镇农村居民有56.82%以地表水为水源,43.18%以地下水为水源;从供水方式上看,有70.45%饮用集中式供水,29.55%饮用分散式供水.共检测水样44件,合格21件,合格率为47.73%.微生物指标特别是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榆中县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作者:王黎虹;王康英;刘娟丽;刘兆民;肖展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852例乙脑病例,死亡52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54/10万、0.03/10万;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7-9月为发病高峰;20岁以上成人占发病总数的56.10%,2004年以后高发年龄有明显后移趋势,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乙脑发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P<0.01);职业以农民或城乡打工人群及学生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66.78%.结论 泰安市乙脑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年龄分布有逐渐向成年人偏移的趋势.建议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开展成年人乙脑监测,探讨研究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玉林市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卫生经济学效果,为指导下一步卫生资源投入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规划终期评估实施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规划》期间,玉林市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 950例,减少肺结核患者死亡7 565例,避免感染98 863人,避免新发患者9 888例;节约医疗费用673.62万元;共挽回社会总价值89 328万元;挽回总DALY140 661年.全市结核病防治投入总成本为2 217.56万元,成本-效用比157.65,效益-成本比40.59,每发现和治疗l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所需要的成本为948.04元.结论 玉林市实施《规划》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控制全市结核病流行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陈晓;庞武贵;罗凯;朱和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养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现象与方法,养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于养生及养生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指出了其核心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取象比类”的自然观、“变化发展”的辩证观,提出了养生研究应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探讨了普及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作者:谢惠波;杨艳;苏红卫;陈润;袁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胎盘多肽治疗组,Ⅱ组(n=30)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L-6、ALT、AST,并观察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1)Ⅰ、Ⅱ组CD4、CD8、CD4/CD8术后均较术前下降,d1下降明显,d3、d7逐渐升高,术后Ⅰ组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Ⅰ、Ⅱ组IL-6术后较术前升高,d1升高明显,d3、d7逐渐下降,Ⅰ组下降较Ⅱ组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升高后下降,Ⅰ组低于Ⅱ组,d3、d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较Ⅱ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胎盘多肽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作者:许永庆;卜献民;戴朝六;徐锋;赵闯;赵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某院院内感染中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该院住院患者CR-AB和MRSA的感染情况,利用纸片扩散法对收集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CR-AB 60株,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占60.00% (36/60);MRSA 81株,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占37.04% (30/81).痰液是CR-AB和MRSA主要的标本来源,分别占71.67%和56.79%.CR-AB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00%以上,但对米诺环素(26.67%)、丁胺卡那霉素(21.67%)、妥布霉素(16.67%)耐药率均低于30.00%,未发现耐多粘菌素的菌株;MRSA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100.00%敏感,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和奎努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较低(<30.00%).结论 CR-AB和MRSA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对重点感染科室的重点管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控制CR-AB和MRSA等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作者:韩东升;韩崇旭;薛小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心内科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心内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出1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7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15.5%,真菌15株占8.9%.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40株占23.8%、鲍曼不动杆菌29株占17.3%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6.7%.革兰阳性球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占15.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6.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仍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MRSA的首选药物.结论 心内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畅;冯燕;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窒息性心跳骤停/脑复苏大鼠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n=10),乳剂组(n=10),心肺复苏成功后,异丙酚组予异丙酚10 mg/kg静脉推注,继之以30 mg/(kg·h)速率持续输注1h;乳剂组则以等容积的1%脂肪乳剂按同样方法处理.分别记录窒息前即刻和复苏后2h的EcoG;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SE的表达.结果 心肺复苏后2h,2组大鼠脑皮质电图频率和波幅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海马CA1区NSE阳性神经元和细胞质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于治疗脑复苏时,异丙酚不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皮质电图;不能提高NSE在神经元胞内的表达.
作者:牛居辉;马聚峰;程戌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三烯B4 (LeukotrieneB4,LTB4)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2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血清中PCT和LTB4的水平,并动态检测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PCT浓度为(1.30±0.22)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0.18±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LTB4浓度为(11.30±2.0)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2.0±0.3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PCT和LTB4的浓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出现了下降.PCT的下降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LTB4是COPD急性发作期较好的监控指标,并且PCT比LTB4能更早发现COPD急性期的缓解.
作者:谢飞;李晓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分离情况.结果 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6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5.31%;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化疗时间以及患者的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以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并以院内感染为主要类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作者:段丽娟;杨如玉;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29例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74%;86.21%的病例发病在9月中上旬;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岁;男女性别罹患率之比为0.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86.21%.结论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与人员的频繁流动使登革热的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
作者:尧怀志;俎炳灿;张巧红;马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变化后献血者外周静脉血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对捐献机采血小板有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机采室的固定献血小板者共120人进行血常规参数检测,1-6月每位献血者间隔4周献血1次,7-12月间隔2周献血1次.捐献前均抽血查血常规相关参数,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缩短后,多次捐献不会引起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值较大的波动,其血小板计数值仍处于正常可捐献范围内,但趋于降低;而对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则没有影响.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改变后,外周静脉血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捐献血小板,可安全献血.
作者:吴次宁;李书平;钟涵;田浩;曹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莱姆病是由蜱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机体引起的全身多系统受损的感染性疾病.它既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又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本文就莱姆病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静;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孕妇营养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妇34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贵阳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总合格率为61.5%,其中营养知识合格率为68.3%,行为合格率69.0%,态度合格率99.0%.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主要受孕妇文化程度及职业、丈夫职业的影响.结论 贵阳市孕妇的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有待改善,但态度积极,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孕妇及家庭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饮食行为引导,以促进母子健康.
作者:周培培;舒芳;袁舒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对高校两起肺结核疫情暴发及其潜伏期进行分析探讨,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结核,防止暴发肺结核疫情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PPD试验检测、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结核病人现多无临床症状;两起疫情传染源的密切接触者都是在短期内感染发病,且早期可为潜伏感染,2~4周发病.结论 对学校这一特殊群体,应警惕较短的潜伏期内结核感染集中发病;且有必要反复跟踪检查,以避免肺结核在校园内暴发流行.
作者:王秋芳;韩藏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该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社区制定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取调查995名老年居民.结果 该社区老年居民幸福感指数得分不高,21.3%的老年居民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包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及收入水平.结论 应提高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低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为农民、低收入的老年居民,应将其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对象,同时应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并积极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其对支持的利用度,改善老年心理健康状况,以实现老有所乐.
作者:施帆帆;李磊;刘丹萍;张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处于稳定期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前、入组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同时在相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复发住院率1.67%,对照组患者为1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PANSS、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第12个月时干预组主要照料者SAS、SDS和FI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积极性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住院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作者:吴越;张恒;许凌峰;张紫娟;王妙妙;陆鑫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对凝血及纤溶功能影响.方法 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仅给动脉化疗栓塞.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凝血和纤溶功能.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B、D-Dimer和PAI-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TT和APTT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M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PLT、PCT和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性呕吐和脱发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覃慧敏;周晓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