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庆;卜献民;戴朝六;徐锋;赵闯;赵亮
目的 通过对榆中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的调查,为改进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榆中县选择13个乡镇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等调查;每个乡镇选择3~4个采样点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13个乡镇农村居民有56.82%以地表水为水源,43.18%以地下水为水源;从供水方式上看,有70.45%饮用集中式供水,29.55%饮用分散式供水.共检测水样44件,合格21件,合格率为47.73%.微生物指标特别是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榆中县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作者:王黎虹;王康英;刘娟丽;刘兆民;肖展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2009年10月-2011年3月2 486例可疑支原体感染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检测,阳性者测定其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检出支原体阳性934例,检出率为37.57%;朝鲜族支原体阳性者617例,阳性率66.06%,汉族支原体阳性者317例,阳性率12.75%,朝鲜族阳性者高于汉族;Uu阳性714例,Mh阳性101例,Uu+Mh阳性119例;Uu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为多西环素、司帕沙星、米诺环素;Mh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司帕沙星;Uu+Mh阳性对交沙霉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结论 延边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可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金幸;程景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29例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74%;86.21%的病例发病在9月中上旬;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岁;男女性别罹患率之比为0.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86.21%.结论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与人员的频繁流动使登革热的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
作者:尧怀志;俎炳灿;张巧红;马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PL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386例,其中PL组171例,ESWL组215例,比较2组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L组在输尿管上、中、下段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1.4% (30/42)、92.0% (46/50)和92.4% (73/79);而ESWL组分别为93.3% (56/60)、76.4% (42/55)和78.0% (78/100).2组碎石总成功率分为87.1% (149/171)和81.9% (176/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明显高于PL (P<0.01),而PL在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ESWL (P<0.05和P<0.01).PL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 (6/171),ESWL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首选ESWL,中、下段结石宜首选PL.
作者:陈波特;杨槐;张小明;胡卫列;吴实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步加深和防控措施的改进,医院感染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控制.近些年来,受侵袭性诊疗技术增多和抗菌药物滥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又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礼梁;王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莱姆病是由蜱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机体引起的全身多系统受损的感染性疾病.它既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又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本文就莱姆病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静;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胎盘多肽治疗组,Ⅱ组(n=30)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L-6、ALT、AST,并观察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1)Ⅰ、Ⅱ组CD4、CD8、CD4/CD8术后均较术前下降,d1下降明显,d3、d7逐渐升高,术后Ⅰ组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Ⅰ、Ⅱ组IL-6术后较术前升高,d1升高明显,d3、d7逐渐下降,Ⅰ组下降较Ⅱ组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升高后下降,Ⅰ组低于Ⅱ组,d3、d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较Ⅱ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胎盘多肽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作者:许永庆;卜献民;戴朝六;徐锋;赵闯;赵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心内科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6心内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出1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7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15.5%,真菌15株占8.9%.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40株占23.8%、鲍曼不动杆菌29株占17.3%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6.7%.革兰阳性球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占15.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6.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仍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MRSA的首选药物.结论 心内科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畅;冯燕;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急诊科昏迷病人病因及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科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32例昏迷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4例(55.4%),女性148例(44.6%),年龄为22 ~ 76岁,平均年龄为(45.4±4.6)岁.急诊昏迷主要的疾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毒、严重创伤、糖尿病疾病,分别占38.6%、34.6%、14.2%和7.5%.发病后入院时间≥1h与<th相比,预后明显较差,HR (95%CI)为2.71 (1.11~7.55).重度昏迷与轻度昏迷相比,预后效果也较差,HR (95%CI)为2.84 (1.02~10.0).结论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于了了解急诊患者昏迷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昏迷原因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而患者昏迷成度和发病后入院时间均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肖铸;付斌;刘玉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转归和溶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tPA)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HRIVE评分,探索tPA治疗后出血和THRIVE之间的关系,并对THRIVE评分和其他预测患者转归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THRIVE评分强有力地预示临床转归[风险比(odds ratio,OR) 0.56,95% CI:0.51 ~0.59,P<0.001]、死亡率(OR1.53,95%CI:1.48~ 1.62,P<0.001)、tPA后颅内出血危险(OR1.34,95%CI:1.22~1.46,P<0.001).THRIVE评分和转归之间的关系不受tPA应用和转归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显示,在预测临床转归和死亡率方面THRIVE评分优于其他预测转归的评分.结论 THRIVE评分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临床转归、死亡率、出血危险的简便而实用工具之一,THRIVE评记分较其他预测工具效能更好.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为医院有效防治气源感染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3所医院的大厅、ICU及普通外科病房的室内空气.同时采集医院外上风空气作为对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在不同采样点的浓度及其气溶胶粒径分布.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总浓度及可吸入浓度均在大厅中高,分别为166.08 cfu/m3及102.47 cfu/m3,其他依次为病房、ICU及室外;MRSA气溶胶总浓度与可吸入浓度均在ICU中高,分别为63.60 cfu/m3和28.27 cfu/m3,其次为大厅、普通外科病房及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浓度室内外比值均超过1.0.总体上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分布在采样器第三~六级,粒子直径≤4.7μm)占54.80%;医院内MRSA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占54.95%.结论 医院空气中存在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污染,50%以上的气溶胶粒子≤4.7 μm,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应加强对医院空气中致病菌的监测及消毒工作.
作者:李晓霞;邱玉玉;于爱莲;陈国敏;王占华;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细胞蛋白22 (ICP22)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ICP22并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双酶切实验和测序验证,以Xfect为介导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22转染至Vero细胞,并通过反转录PCR (RT-PCR)和绿色荧光检验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48 h后观察,发现转染重组质粒组细胞经RT-PCR验证有目的基因的转录,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融合蛋白表达.而空白质粒组只检测到荧光蛋白但未检测到目的基因转录本,且对照组未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相对活性值为(82.39±6.44)%.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ICP22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其在Vero中的表达,融合蛋白GFP-ICP22明显降低了细胞活性.为进一步探讨HSV-ⅡICP22的功能和HSV-Ⅱ潜伏复发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强;薄惠;邢建华;王高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某幼教中心发生食源性疾患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经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定本次为一起因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患.结论 食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患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马岚;宋现;王占旗;陈胜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洁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洁尿,分离的463株大肠埃希菌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c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菌株鉴定用GN TEST KIT卡,用AST-GN 13药敏卡对463株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46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发生在50岁以老年人上妇女,该菌敏感性较高的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呋南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99.35%、99.14%、96.90%、85.31%、80.76%和80.74%.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安曲南和氟喹诺酮类,分别为93.62%、73.87%、70.35%和66.00%;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出现中介的比例相对增加,敏感菌株有所降低.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株检出率达69.76% (323/463).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菌,对其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祝永佳;蒋逸群;董通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与持续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从而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医学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到某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连续血液净化组(CBP组)及持续血液透析组(SLED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CBP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为(13.7±2.3)分,SLED组评分为(14.1±3.0)分,2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4,P>0.05);治疗1周后,CBP组APACHEⅡ评分为(4.0±1.0)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6,P<0.05),SLED组评分为(4.2±1.3)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18,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2,P>0.05).治疗后CBP组37例患者中,35名患者治愈或好转,2名患者死亡;SLED组33名患者治愈或好转,4名患者死亡,2组不同结局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8,P>0.05).结论 CBP组在对重症医学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与持续血液透析(SLED)相比较,效果无差异.
作者:刘亚昆;戴丽星;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对凝血及纤溶功能影响.方法 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仅给动脉化疗栓塞.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凝血和纤溶功能.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B、D-Dimer和PAI-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TT和APTT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M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PLT、PCT和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性呕吐和脱发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覃慧敏;周晓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研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分析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检查88例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情况,同时对88例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肝脏恶性病变与超声造影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超声造影正确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80例,准确率为90.9%;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仅为6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88例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显影增强时间和消退时间等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比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同时造影参数能够部分反映患者恶性病变程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美嘉;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运用Excel数据库绘制流行病学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例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结果 2009-2012年全市手足口病病例报告9 6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0/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在10-12月出现次高峰,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为主.结论 张家港市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一直呈高发趋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冬季,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今后手足口病防制工作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及幼托机构防制工作,提高群众卫生意识,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邵海枫;杜国明;邹艳;邱海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变化后献血者外周静脉血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对捐献机采血小板有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机采室的固定献血小板者共120人进行血常规参数检测,1-6月每位献血者间隔4周献血1次,7-12月间隔2周献血1次.捐献前均抽血查血常规相关参数,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缩短后,多次捐献不会引起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值较大的波动,其血小板计数值仍处于正常可捐献范围内,但趋于降低;而对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则没有影响.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改变后,外周静脉血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捐献血小板,可安全献血.
作者:吴次宁;李书平;钟涵;田浩;曹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研究采用超声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征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洁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55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例如: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牙龈乳头指数(PIS)等,用以评价系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以及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乳头指数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治疗的系统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钟科;陈丹;孙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