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宋内志贺菌食源性疾患调查

马岚;宋现;王占旗;陈胜江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 食源性疾患, 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 调查某幼教中心发生食源性疾患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经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定本次为一起因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患.结论 食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患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T、LTB4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三烯B4 (LeukotrieneB4,LTB4)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2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血清中PCT和LTB4的水平,并动态检测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PCT浓度为(1.30±0.22)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0.18±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LTB4浓度为(11.30±2.0)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2.0±0.3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PCT和LTB4的浓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出现了下降.PCT的下降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LTB4是COPD急性发作期较好的监控指标,并且PCT比LTB4能更早发现COPD急性期的缓解.

    作者:谢飞;李晓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初中生气质类型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湛江市初中生气质类型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湛江市4所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共2 493名学生进行调查,对其中1 309名单纯型气质类型初中生的气质类型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4种单纯型气质初中生生活方式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液质初中生总评分高于其他3种气质类型初中生.饮食习惯4种气质类型初中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液质初中生评分高于其他3种气质类型初中生;体能与锻炼4种气质类型初中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质初中生体能与锻炼评分低于其他3种气质类型初中生;作息时间评分4种气质类型初中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中生气质类型与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老师及家长应该根据气质类型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其不良生活方式.

    作者:胡利人;吴家园;胡良英;周旋;王丹丹;于海兵;张高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种植体周围炎病菌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采用超声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的系统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征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超声洁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55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进行系统综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例如: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牙龈乳头指数(PIS)等,用以评价系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以及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乳头指数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洁治合并药物治疗的系统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钟科;陈丹;孙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致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致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采集某地管网末梢水,利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40只SD大鼠进行经口灌胃亚慢性染毒(12周).设立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 L/kgBW·d、20 L/kgBW·d、80 L/kgBW·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蛋白质羰基(PCO)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蛋白定量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结果 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清8-OHdG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组织8-OHdG含量亦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肝组织PCO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血清8-OHdG含量、肝组织8-OHdG含量及肝组织PCO含量均与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3,0.8631和0.9136,均P<0.05),同时大鼠血清8-OHdG含量与肝组织8-OHdG含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43,P<0.05).结论 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较高剂量接触可诱发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此可能为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毒性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骞;敖云霞;杨光红;张爱华;桂晓玲;岑延利;王士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为医院有效防治气源感染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3所医院的大厅、ICU及普通外科病房的室内空气.同时采集医院外上风空气作为对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在不同采样点的浓度及其气溶胶粒径分布.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总浓度及可吸入浓度均在大厅中高,分别为166.08 cfu/m3及102.47 cfu/m3,其他依次为病房、ICU及室外;MRSA气溶胶总浓度与可吸入浓度均在ICU中高,分别为63.60 cfu/m3和28.27 cfu/m3,其次为大厅、普通外科病房及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浓度室内外比值均超过1.0.总体上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分布在采样器第三~六级,粒子直径≤4.7μm)占54.80%;医院内MRSA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占54.95%.结论 医院空气中存在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污染,50%以上的气溶胶粒子≤4.7 μm,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应加强对医院空气中致病菌的监测及消毒工作.

    作者:李晓霞;邱玉玉;于爱莲;陈国敏;王占华;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部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所有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 020株,阳性率为29.8%;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检出906株占88.8%,排前4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89株占28.3%、肺炎克雷伯菌239株占23.4%、鲍曼不动杆菌99株占9.7%和大肠埃希菌71株占7.0%;检出革兰阳性菌114株占1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株占9.8%为主,占分离出病原菌的第3位.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100%敏感,未检出耐药株;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占29.0%和24.2%,对多粘菌素E敏感,耐药率仅占0.0%~1.7%;革兰阴性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占41.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度性为100%,未检出耐药株.结论 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关注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检测与控制,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林广城;谭燕清;黄烈;吴润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适应性自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对某地600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1)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外出务工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适应状况在不同工作单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P<0.05).(4)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婚姻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5).(5)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是否与配偶居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5).(6)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r1=0.298)、主观支持(r2=0.146)、2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活满意度(r3=0.112)相关不显著(P>0.05).(7)生活满意度(t1=2.40,P<0.05)、焦虑(t2=-2.74,P<0.05)、抑郁(t3=-3.00,P<0.01)对社会适应性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1)城市农民工社生活适应能力总体处于较强水平; (2)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情况受婚姻状况、是否与配偶居住、不同工作单位影响; (3)社会支持越好,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性越强.(4)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对社会适应性有预测作用.

    作者:李丽娜;崔向军;刘霄;秦彤;吕少博;李钰祺;赵阳;张秀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8-2012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E-Co)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 207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SBLs)菌579株,检出率为48.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为显著,分别从2008年的70.2%、68.4%、66.7%和80.7%升高到2012年的93.9%、85.5%、91.6%和9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年均<1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2%,仍是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特别是产ESBLs菌的首选药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

    作者:胡景玉;杜红丽;乔艳梅;吴妍;杨世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榆中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通过对榆中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的调查,为改进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榆中县选择13个乡镇进行水源类型、供水方式等调查;每个乡镇选择3~4个采样点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13个乡镇农村居民有56.82%以地表水为水源,43.18%以地下水为水源;从供水方式上看,有70.45%饮用集中式供水,29.55%饮用分散式供水.共检测水样44件,合格21件,合格率为47.73%.微生物指标特别是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榆中县农村饮水的主要卫生问题.

    作者:王黎虹;王康英;刘娟丽;刘兆民;肖展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986-2012年泰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852例乙脑病例,死亡52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54/10万、0.03/10万;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7-9月为发病高峰;20岁以上成人占发病总数的56.10%,2004年以后高发年龄有明显后移趋势,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乙脑发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P<0.01);职业以农民或城乡打工人群及学生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66.78%.结论 泰安市乙脑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年龄分布有逐渐向成年人偏移的趋势.建议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开展成年人乙脑监测,探讨研究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洁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洁尿,分离的463株大肠埃希菌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c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菌株鉴定用GN TEST KIT卡,用AST-GN 13药敏卡对463株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46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发生在50岁以老年人上妇女,该菌敏感性较高的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呋南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99.35%、99.14%、96.90%、85.31%、80.76%和80.74%.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安曲南和氟喹诺酮类,分别为93.62%、73.87%、70.35%和66.00%;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出现中介的比例相对增加,敏感菌株有所降低.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株检出率达69.76% (323/463).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菌,对其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祝永佳;蒋逸群;董通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一起宋内志贺菌食源性疾患调查

    目的 调查某幼教中心发生食源性疾患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经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定本次为一起因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患.结论 食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患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马岚;宋现;王占旗;陈胜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某乡村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29例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74%;86.21%的病例发病在9月中上旬;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岁;男女性别罹患率之比为0.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86.21%.结论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与人员的频繁流动使登革热的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

    作者:尧怀志;俎炳灿;张巧红;马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明确指导.方法 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培养专做支原体培养的标本,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534株支原体,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 390株,单纯人型支原体(Mh) 21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123株;耐药结果显示,耐药性较高的为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6.89%和61.24%,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对UU的敏感性较高,均为96%以上.结论 支原体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其经验性用药时可首选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定期总结分析支原体耐药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周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病原体分离情况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分离情况.结果 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6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5.31%;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化疗时间以及患者的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以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并以院内感染为主要类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作者:段丽娟;杨如玉;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学科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的作用探讨

    结合学科建设的内涵探讨其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科学规范管理、强化业务指导、深入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加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发挥的作用,建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视和发挥学科建设的作用以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事业发展.

    作者:毛向群;彭广萍;董永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PL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386例,其中PL组171例,ESWL组215例,比较2组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L组在输尿管上、中、下段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1.4% (30/42)、92.0% (46/50)和92.4% (73/79);而ESWL组分别为93.3% (56/60)、76.4% (42/55)和78.0% (78/100).2组碎石总成功率分为87.1% (149/171)和81.9% (176/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明显高于PL (P<0.01),而PL在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ESWL (P<0.05和P<0.01).PL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 (6/171),ESWL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首选ESWL,中、下段结石宜首选PL.

    作者:陈波特;杨槐;张小明;胡卫列;吴实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某部营区自备水源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掌握某部营区自备水源的污染现状,为加强水源综合治理、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2006)进行水样采集、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采用查看门诊登记、开展广泛问卷调查、查阅医院住院病例资料等方法,调查该部腹泻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水源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近3年来,该部井水的各项常规指标中分别有4项(浑浊度、铁、锰、菌落总数)、5项(色度、浑浊度、铁、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和8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铁、硫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该部腹泻病的发病率与同类型单位相比显著升高,但住院病例疾病谱的构成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部自备水源水质受到了污染,对官兵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明显的损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作者:刘勇;曾惠;杨筱筠;付留杰;于斌;张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分析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检查88例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情况,同时对88例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肝脏恶性病变与超声造影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超声造影正确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80例,准确率为90.9%;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仅为6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88例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显影增强时间和消退时间等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比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同时造影参数能够部分反映患者恶性病变程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美嘉;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0734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疑似感染的女性患者样本10 734例,分析Uu及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结果 10 734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率55.52%,单独感染Uu多(85.44%),其次为混合感染(13.32%),单独Mh感染少(1.24%).女性支原体总阳性率及单独Uu感染率在19 ~ 50岁年龄段较高;混合感染率在41 ~ 50岁年龄段较高;单独Mh感染率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药敏显示单独Uu感染时,耐药情况较混合感染及单独Mh感染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率大于90%;红霉素类抗生素在单独Uu感染时较敏感,单独Mh感染时除交沙霉素外均高度耐药.喹诺酮类药物对Uu及Mh有不同程度耐药,需进行药敏筛选.结论 本地区女性单独Uu感染及Uu合并Mh的混合感染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同.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控制耐药性应同时结合药敏结果用药.

    作者:王鹏;泰淑红;徐豪;施志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