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734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王鹏;泰淑红;徐豪;施志欣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感染率, 耐药性, 女性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疑似感染的女性患者样本10 734例,分析Uu及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结果 10 734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率55.52%,单独感染Uu多(85.44%),其次为混合感染(13.32%),单独Mh感染少(1.24%).女性支原体总阳性率及单独Uu感染率在19 ~ 50岁年龄段较高;混合感染率在41 ~ 50岁年龄段较高;单独Mh感染率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药敏显示单独Uu感染时,耐药情况较混合感染及单独Mh感染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率大于90%;红霉素类抗生素在单独Uu感染时较敏感,单独Mh感染时除交沙霉素外均高度耐药.喹诺酮类药物对Uu及Mh有不同程度耐药,需进行药敏筛选.结论 本地区女性单独Uu感染及Uu合并Mh的混合感染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同.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控制耐药性应同时结合药敏结果用药.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致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致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采集某地管网末梢水,利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40只SD大鼠进行经口灌胃亚慢性染毒(12周).设立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 L/kgBW·d、20 L/kgBW·d、80 L/kgBW·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蛋白质羰基(PCO)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蛋白定量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结果 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清8-OHdG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组织8-OHdG含量亦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肝组织PCO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血清8-OHdG含量、肝组织8-OHdG含量及肝组织PCO含量均与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3,0.8631和0.9136,均P<0.05),同时大鼠血清8-OHdG含量与肝组织8-OHdG含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43,P<0.05).结论 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较高剂量接触可诱发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此可能为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毒性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骞;敖云霞;杨光红;张爱华;桂晓玲;岑延利;王士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某部营区自备水源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掌握某部营区自备水源的污染现状,为加强水源综合治理、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2006)进行水样采集、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采用查看门诊登记、开展广泛问卷调查、查阅医院住院病例资料等方法,调查该部腹泻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水源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近3年来,该部井水的各项常规指标中分别有4项(浑浊度、铁、锰、菌落总数)、5项(色度、浑浊度、铁、硫酸盐、总大肠菌群)和8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铁、硫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该部腹泻病的发病率与同类型单位相比显著升高,但住院病例疾病谱的构成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部自备水源水质受到了污染,对官兵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明显的损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作者:刘勇;曾惠;杨筱筠;付留杰;于斌;张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步加深和防控措施的改进,医院感染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控制.近些年来,受侵袭性诊疗技术增多和抗菌药物滥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又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礼梁;王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HIV暴露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的效益与方法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早期感染诊断已经逐渐成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婴儿6周采集干血斑进行PCR方法的早期感染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患儿家庭、项目管理单位均可以从早期感染中获益.本文就早期感染诊断的效益与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陈君;于佳;邱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1-2012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武汉市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武汉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武汉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33.4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0.63/10万,降幅68.12%,年下降速率9.89%,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x2Trend=4.286,P<0.05).死因前四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1-2006年的42.31%下降到2007-2012年的25.64%(x2Trend=1.925,P=0.027),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则由2001-2006年的23.08%上升到2007-2012年的35.90%(Trend=2.424,P=0.008).结论 武汉市近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间接产科因素死因构成呈上升态势.提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应及时调整干预对策.

    作者:杨少萍;张丹;梅慧;赵瑾珠;张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PL和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386例,其中PL组171例,ESWL组215例,比较2组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L组在输尿管上、中、下段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1.4% (30/42)、92.0% (46/50)和92.4% (73/79);而ESWL组分别为93.3% (56/60)、76.4% (42/55)和78.0% (78/100).2组碎石总成功率分为87.1% (149/171)和81.9% (176/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明显高于PL (P<0.01),而PL在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ESWL (P<0.05和P<0.01).PL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 (6/171),ESWL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首选ESWL,中、下段结石宜首选PL.

    作者:陈波特;杨槐;张小明;胡卫列;吴实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986-2012年泰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1986-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852例乙脑病例,死亡52例,年平均发病率和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54/10万、0.03/10万;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7-9月为发病高峰;20岁以上成人占发病总数的56.10%,2004年以后高发年龄有明显后移趋势,不同免疫策略时期,乙脑发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P<0.01);职业以农民或城乡打工人群及学生为主,占总报告病例的66.78%.结论 泰安市乙脑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年龄分布有逐渐向成年人偏移的趋势.建议在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的同时,开展成年人乙脑监测,探讨研究成人乙脑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成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8-2012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E-Co)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 207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SBLs)菌579株,检出率为48.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为显著,分别从2008年的70.2%、68.4%、66.7%和80.7%升高到2012年的93.9%、85.5%、91.6%和9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年均<1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2%,仍是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特别是产ESBLs菌的首选药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

    作者:胡景玉;杜红丽;乔艳梅;吴妍;杨世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变化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变化后献血者外周静脉血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对捐献机采血小板有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机采室的固定献血小板者共120人进行血常规参数检测,1-6月每位献血者间隔4周献血1次,7-12月间隔2周献血1次.捐献前均抽血查血常规相关参数,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缩短后,多次捐献不会引起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值较大的波动,其血小板计数值仍处于正常可捐献范围内,但趋于降低;而对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则没有影响.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改变后,外周静脉血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捐献血小板,可安全献血.

    作者:吴次宁;李书平;钟涵;田浩;曹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对高校中两起肺结核疫情及其潜伏期分析

    目的 对高校两起肺结核疫情暴发及其潜伏期进行分析探讨,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结核,防止暴发肺结核疫情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PPD试验检测、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结核病人现多无临床症状;两起疫情传染源的密切接触者都是在短期内感染发病,且早期可为潜伏感染,2~4周发病.结论 对学校这一特殊群体,应警惕较短的潜伏期内结核感染集中发病;且有必要反复跟踪检查,以避免肺结核在校园内暴发流行.

    作者:王秋芳;韩藏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CT、LTB4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三烯B4 (LeukotrieneB4,LTB4)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2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血清中PCT和LTB4的水平,并动态检测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PCT浓度为(1.30±0.22)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0.18±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LTB4浓度为(11.30±2.0) μg/L,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为(2.0±0.3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PCT和LTB4的浓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出现了下降.PCT的下降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LTB4是COPD急性发作期较好的监控指标,并且PCT比LTB4能更早发现COPD急性期的缓解.

    作者:谢飞;李晓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5-2013年新乡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新乡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肝防控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新乡市甲肝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甲肝发病率波动在0.49/10万~12.0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8/10万,2007年高,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7-9月份,农村与城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5,P=0.440).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9.96%,男性高于女性(x2=126.553,P=0.000),学生占发病总数的比例高(34.09%).其次为农民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3.66%和20.46%.结论 建议甲肝防治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付惠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THRIVE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转归和溶栓出血风险

    目的 观察“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转归和溶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接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tPA)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HRIVE评分,探索tPA治疗后出血和THRIVE之间的关系,并对THRIVE评分和其他预测患者转归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THRIVE评分强有力地预示临床转归[风险比(odds ratio,OR) 0.56,95% CI:0.51 ~0.59,P<0.001]、死亡率(OR1.53,95%CI:1.48~ 1.62,P<0.001)、tPA后颅内出血危险(OR1.34,95%CI:1.22~1.46,P<0.001).THRIVE评分和转归之间的关系不受tPA应用和转归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显示,在预测临床转归和死亡率方面THRIVE评分优于其他预测转归的评分.结论 THRIVE评分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临床转归、死亡率、出血危险的简便而实用工具之一,THRIVE评记分较其他预测工具效能更好.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3q27基因片段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腹型肥胖的关系

    目的 探讨3q27基因片段4个SNPs位点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某县528人进行人体测量学及代谢相关指标检测,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rs11721044)和Snapshot技术(rs11926347、rs9843456和m1916636)进行SNPs检测.结果 各SNP位点满足哈温平衡,与Hapmap计划中东亚人群(中国、日本、居住于美国的中国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s11721044仅检出TT (522例)和CT基因型(6例).TT组腰围、腰臀比、腰身比大于CT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CT组,P值均小于0.05.单倍型分析未发现连锁不平衡.rs9843456及rs1916636各基因型间代谢指标和人体测量学指标不存在差异.rs11926347位点仅检出GG基因型.结论 所选4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汉族人群;rs11721044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成年男性腹型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

    作者:平智广;刘莉;付晓丽;王爱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CP2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细胞蛋白22 (ICP22)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ICP22并研究其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双酶切实验和测序验证,以Xfect为介导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22转染至Vero细胞,并通过反转录PCR (RT-PCR)和绿色荧光检验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48 h后观察,发现转染重组质粒组细胞经RT-PCR验证有目的基因的转录,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融合蛋白表达.而空白质粒组只检测到荧光蛋白但未检测到目的基因转录本,且对照组未检测到荧光蛋白表达.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相对活性值为(82.39±6.44)%.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ICP22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其在Vero中的表达,融合蛋白GFP-ICP22明显降低了细胞活性.为进一步探讨HSV-ⅡICP22的功能和HSV-Ⅱ潜伏复发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强;薄惠;邢建华;王高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对凝血及纤溶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观察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对凝血及纤溶功能影响.方法 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回生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仅给动脉化疗栓塞.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凝血和纤溶功能.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B、D-Dimer和PAI-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TT和APTT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M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PLT、PCT和PDW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性呕吐和脱发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肝癌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覃慧敏;周晓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08-2012年九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评价九江市2008-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九江市5年间AEFI的发生特征.方法 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九江市2008-2012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九江市2008-2012年共报告304例AEFI,其中一般反应占59.87%,异常反应占30.59%;0、1、2岁3个年龄组发生数占72.69%;男女发生比例为1.76∶1;麻风疫苗AEFI发生率86.57/100万剂和异常反应发生率59.23/100万剂,均高于其他疫苗;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尤以麻风疫苗过敏性皮疹发生率高.结论 九江市自2008年实行AEFI监测工作以来,各项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但监测系统灵敏性不高,有待加强.

    作者:涂莉;柯常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以及沐舒坦的使用在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某院2003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共计120例,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大剂量使用乌司他丁和沐舒坦,对照组常规剂量使用.疗程为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频率,肺功能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0.00%.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肺损伤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联合使用乌司他丁以及沐舒坦与常规剂量联合使用乌司他丁以及沐舒坦相比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叶胜捷;陈如俊;叶鹂柳;章锦成;方声教;庞淑光;张文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某乡村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村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29例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74%;86.21%的病例发病在9月中上旬;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9岁;男女性别罹患率之比为0.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占86.21%.结论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与人员的频繁流动使登革热的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

    作者:尧怀志;俎炳灿;张巧红;马莹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氨基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减轻肾损伤研究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致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随机分成:糖尿病肾损伤对照组、氨基胍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每组10只,连续干预60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h,采集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蛋白(GP),总胆固醇(TC)和收集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U P)及尿素氮(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中肾小球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羰甲基赖氨酸(CML)的表达.结果 与糖尿病肾损伤对照组比较,氨基胍给药组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P<0.01),减少糖基化蛋白和总胆固醇血清浓度(P<0.01),降低尿液中尿蛋白及尿素氮含量(P<0.01)同时,减轻肾脏损伤病情.此外,明显下调肾脏组织中RAGE和CML蛋白表达(P<0.01).结论 氨基胍具有有效地降血糖作用及缓解肾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清除能力及代谢功能而减轻肾损伤有关.

    作者:陈庆;李海虹;张幸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