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次宁;李书平;钟涵;田浩;曹英
目的 调查某幼教中心发生食源性疾患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经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定本次为一起因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患.结论 食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食物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疾患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马岚;宋现;王占旗;陈胜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武汉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武汉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33.4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0.63/10万,降幅68.12%,年下降速率9.89%,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x2Trend=4.286,P<0.05).死因前四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1-2006年的42.31%下降到2007-2012年的25.64%(x2Trend=1.925,P=0.027),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则由2001-2006年的23.08%上升到2007-2012年的35.90%(Trend=2.424,P=0.008).结论 武汉市近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间接产科因素死因构成呈上升态势.提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应及时调整干预对策.
作者:杨少萍;张丹;梅慧;赵瑾珠;张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效果,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李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适应性自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对某地600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1)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外出务工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适应状况在不同工作单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P<0.05).(4)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婚姻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5).(5)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在是否与配偶居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5).(6)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r1=0.298)、主观支持(r2=0.146)、2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活满意度(r3=0.112)相关不显著(P>0.05).(7)生活满意度(t1=2.40,P<0.05)、焦虑(t2=-2.74,P<0.05)、抑郁(t3=-3.00,P<0.01)对社会适应性维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1)城市农民工社生活适应能力总体处于较强水平; (2)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情况受婚姻状况、是否与配偶居住、不同工作单位影响; (3)社会支持越好,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性越强.(4)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对社会适应性有预测作用.
作者:李丽娜;崔向军;刘霄;秦彤;吕少博;李钰祺;赵阳;张秀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急诊科昏迷病人病因及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科2011年1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32例昏迷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4例(55.4%),女性148例(44.6%),年龄为22 ~ 76岁,平均年龄为(45.4±4.6)岁.急诊昏迷主要的疾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毒、严重创伤、糖尿病疾病,分别占38.6%、34.6%、14.2%和7.5%.发病后入院时间≥1h与<th相比,预后明显较差,HR (95%CI)为2.71 (1.11~7.55).重度昏迷与轻度昏迷相比,预后效果也较差,HR (95%CI)为2.84 (1.02~10.0).结论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于了了解急诊患者昏迷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昏迷原因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而患者昏迷成度和发病后入院时间均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肖铸;付斌;刘玉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明确指导.方法 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培养专做支原体培养的标本,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534株支原体,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 390株,单纯人型支原体(Mh) 21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123株;耐药结果显示,耐药性较高的为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6.89%和61.24%,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对UU的敏感性较高,均为96%以上.结论 支原体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其经验性用药时可首选四环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定期总结分析支原体耐药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周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遵义市2003-2013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3年遵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0种363 327例、死亡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90.70/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1.01/10万,病死率0.21%;乙类传染病22种264 890例、死亡7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57.75/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97/10万,病死率0.27%;丙类传染病8种98 437例、死亡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2.95/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03%.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撤呈逐年上升、乙类发病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是导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遵义市丙类传染病呈逐年上升态势,今后的传染病防控重点应以不放松乙类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防控,加大对丙类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其他感染病腹泻防治为主线.
作者:陶宏;唐志明;吉光辉;张仁俊;谌文菊;吴明旺;王世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分离情况.结果 9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6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5.31%;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化疗时间以及患者的粒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于患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以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并以院内感染为主要类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作者:段丽娟;杨如玉;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致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采集某地管网末梢水,利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40只SD大鼠进行经口灌胃亚慢性染毒(12周).设立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 L/kgBW·d、20 L/kgBW·d、80 L/kgBW·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蛋白质羰基(PCO)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蛋白定量采用微量酶标法检测.结果 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清8-OHdG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组织8-OHdG含量亦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肝组织PCO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血清8-OHdG含量、肝组织8-OHdG含量及肝组织PCO含量均与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3,0.8631和0.9136,均P<0.05),同时大鼠血清8-OHdG含量与肝组织8-OHdG含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43,P<0.05).结论 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较高剂量接触可诱发大鼠肝脏DNA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此可能为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毒性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骞;敖云霞;杨光红;张爱华;桂晓玲;岑延利;王士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疑似感染的女性患者样本10 734例,分析Uu及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结果 10 734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率55.52%,单独感染Uu多(85.44%),其次为混合感染(13.32%),单独Mh感染少(1.24%).女性支原体总阳性率及单独Uu感染率在19 ~ 50岁年龄段较高;混合感染率在41 ~ 50岁年龄段较高;单独Mh感染率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药敏显示单独Uu感染时,耐药情况较混合感染及单独Mh感染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率大于90%;红霉素类抗生素在单独Uu感染时较敏感,单独Mh感染时除交沙霉素外均高度耐药.喹诺酮类药物对Uu及Mh有不同程度耐药,需进行药敏筛选.结论 本地区女性单独Uu感染及Uu合并Mh的混合感染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同.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控制耐药性应同时结合药敏结果用药.
作者:王鹏;泰淑红;徐豪;施志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为医院有效防治气源感染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3所医院的大厅、ICU及普通外科病房的室内空气.同时采集医院外上风空气作为对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在不同采样点的浓度及其气溶胶粒径分布.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总浓度及可吸入浓度均在大厅中高,分别为166.08 cfu/m3及102.47 cfu/m3,其他依次为病房、ICU及室外;MRSA气溶胶总浓度与可吸入浓度均在ICU中高,分别为63.60 cfu/m3和28.27 cfu/m3,其次为大厅、普通外科病房及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浓度室内外比值均超过1.0.总体上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分布在采样器第三~六级,粒子直径≤4.7μm)占54.80%;医院内MRSA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占54.95%.结论 医院空气中存在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污染,50%以上的气溶胶粒子≤4.7 μm,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应加强对医院空气中致病菌的监测及消毒工作.
作者:李晓霞;邱玉玉;于爱莲;陈国敏;王占华;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胎盘多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胎盘多肽治疗组,Ⅱ组(n=30)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L-6、ALT、AST,并观察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1)Ⅰ、Ⅱ组CD4、CD8、CD4/CD8术后均较术前下降,d1下降明显,d3、d7逐渐升高,术后Ⅰ组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Ⅰ、Ⅱ组IL-6术后较术前升高,d1升高明显,d3、d7逐渐下降,Ⅰ组下降较Ⅱ组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升高后下降,Ⅰ组低于Ⅱ组,d3、d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较Ⅱ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胎盘多肽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作者:许永庆;卜献民;戴朝六;徐锋;赵闯;赵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对嵊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分析,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漱口液等样品开展禽流感病毒(H7N9)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嵊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论 感染途径可能为间接接触活禽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可能为禽流感病毒污染环境再传播到人.通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外环境病源溯源及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沈钰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查找此次皮肤炭疽流行原因,分析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皮肤炭疽的流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复核、消毒及评价、培训宣传以及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措施,并对采取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此次皮肤炭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及时采取科学的综合防制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炭疽疫情的发生流行,为炭疽疫情处置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车雷;殷洪博;王萍;刘峥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孕妇营养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妇34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贵阳市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总合格率为61.5%,其中营养知识合格率为68.3%,行为合格率69.0%,态度合格率99.0%.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主要受孕妇文化程度及职业、丈夫职业的影响.结论 贵阳市孕妇的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有待改善,但态度积极,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孕妇及家庭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饮食行为引导,以促进母子健康.
作者:周培培;舒芳;袁舒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对高校两起肺结核疫情暴发及其潜伏期进行分析探讨,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结核,防止暴发肺结核疫情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PPD试验检测、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结核病人现多无临床症状;两起疫情传染源的密切接触者都是在短期内感染发病,且早期可为潜伏感染,2~4周发病.结论 对学校这一特殊群体,应警惕较短的潜伏期内结核感染集中发病;且有必要反复跟踪检查,以避免肺结核在校园内暴发流行.
作者:王秋芳;韩藏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E-Co)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 207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SBLs)菌579株,检出率为48.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为显著,分别从2008年的70.2%、68.4%、66.7%和80.7%升高到2012年的93.9%、85.5%、91.6%和9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年均<1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2%,仍是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特别是产ESBLs菌的首选药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
作者:胡景玉;杜红丽;乔艳梅;吴妍;杨世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洁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洁尿,分离的463株大肠埃希菌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c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菌株鉴定用GN TEST KIT卡,用AST-GN 13药敏卡对463株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46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发生在50岁以老年人上妇女,该菌敏感性较高的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呋南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99.35%、99.14%、96.90%、85.31%、80.76%和80.74%.耐药率较高的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安曲南和氟喹诺酮类,分别为93.62%、73.87%、70.35%和66.00%;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出现中介的比例相对增加,敏感菌株有所降低.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株检出率达69.76% (323/463).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菌,对其耐药性监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祝永佳;蒋逸群;董通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通过食源和水源传播,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能引起戊型肝炎大的暴发流行或急性散发性感染,还可转为慢性感染,主要侵犯中青年,尤其是孕妇感染率高.文中从戊型肝炎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疫苗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肖培;程龙慧;许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养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现象与方法,养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于养生及养生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指出了其核心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取象比类”的自然观、“变化发展”的辩证观,提出了养生研究应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探讨了普及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作者:谢惠波;杨艳;苏红卫;陈润;袁菁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