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秦皇岛市0~3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水平的监测

王凡强;赵全程;王芳

关键词:乙肝定量检测, 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 乙肝表面抗体含量, 0~3岁儿童
摘要:目的 统计2013年在秦皇岛妇幼保健院出生以及体检0~3岁正常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含量,为乙肝早起预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乙肝定量检测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结果 0~3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定期监测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水平,抗体水平在(0~ 100 mIU/ml)之间时,能够及时进行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增强0~3岁儿童防御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铅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铅暴露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铅暴露组每天饲以醋酸铅水溶液(0.05 g/L),对照组供以蒸馏水.在28 d后,用在体细胞外脑电记录方法比较强直刺激前后海马齿状回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幅度,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PKC的表达.结果 铅暴露组强直刺激后平均PS幅度增幅为(126.13± 1.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9±1.35)%.海马齿状回PKC表达量减少.结论 铅暴露明显抑制了大鼠海马齿状回LTP,并且抑制海马PKC的表达,从而导致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

    作者:杨坦;马凤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0年河南省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现状.方法 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采集6大类1 951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检测食品中铝、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素和糖精钠的含量,检测结果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面制食品和膨化食品中铝的残留量平均值为115.14 mg/kg,总体超标率为23.33%,其中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量的超标率为29.51%;金针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平均值为0.15 g/kg,超标率为16.40%;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平均值为0.59 g/kg,超标率为28.31%;酱腌菜和炒货中甜蜜素和糖精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63 g/kg和0.44 gkg,总体超标率分别为4.89%和16.17%.结论 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依然是河南省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其中亚硝酸盐护色剂和含铝添加剂滥用现象较为严重,需加强监管.

    作者:付鹏钰;张书芳;周昇昇;张榕杰;张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9-2012年南阳市卧龙区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我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重症病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卧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报手足口病例2 828例,年均发病率为77.16/10万.肠道病毒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多数为散居儿童,男性多于女性,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结论 我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呈缓慢下降趋势,发病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0~3岁儿童及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作者:卫群英;李文梅;王卫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7种真菌毒素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7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中添加同位素内标U-[13C15]-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U-[13C18]-玉米赤霉烯酮,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Romer Myco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2.1×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三重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7种真菌毒素在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性r≥0.9996,检出限在0.020 μg/kg ~0.280 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3.5% ~ 11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5% ~ 7.91%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适用于小麦粉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

    作者:朱群英;索莉莉;胡美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宜春市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监测分析

    目的 评价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对宜春市适龄儿童接种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并进行安全性观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0 000例18~24月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儿童中共报告1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0万.其中异常反应4例,均为过敏性皮疹,异常反应发生率13.33/10万;一般反应8例,发热为主要症状,一般反应发生率26.67/10万.91.67%的不良反应发生在24 h内.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痊愈,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良好.

    作者:魏雄杰;刘莉红;陈俊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949-2013年锦屏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1949-2013年锦屏县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日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1949-2013年麻风病资料.结果 66例麻风病例中,男性53例(占80.30%),女性13例(占19.70%),死亡47例,存活19例;66例麻风病例均为农民;结核样型麻风(TT) 21例,界限类结核样型麻风患者(BT)1例,中间界线类麻风患者(BB)8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BL)1例,瘤型麻风患者(LL) 26例,未定型麻风9例;多菌型(MB) 38例(占57.58%),少菌型(PB) 28例(占42.42%);19例存活麻风病例中畸残1个部位1例,畸残2个或2个以上部位8例.结论 锦屏县麻风病呈低流行态势,巩固防控成果,早日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作者:龙令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非诺贝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分别用0、12.5、25、50、75、100μmol/L非诺贝特处理细胞,阴性对照组为0 μmol/L非诺贝特浓度组;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非诺贝特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RT-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PPAR 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alpha)、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9、Timp-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诺贝特能够抑制A549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关系(P<0.05);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非诺贝特能够降低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RT-PCR结果提示非诺贝特能够上调PPAR α、Timp-1、Timp-2mRAN表达,下调MMP-2、MMP-9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诺贝特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PAR α、MMPs、Timps有关.

    作者:王绩英;曾锦荣;卢春兰;安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及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及行为情况,为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意图抽样法在上海市选取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流动人口,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及上海市选取常住居民.运用个人问卷调查法调查个人基本情况,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和预防行为.对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常住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1 278名对象,其中男性62.4% (797/1 278),女性37.6% (481/1 278).流动人口529名,流入地常住人口309名,流出地常住人口440名.流动人口关于知道血吸虫病(26.1%)、感染原因(31.9%)、疾病危害(39.5%)、病畜(人)粪便传播血吸虫病(22.1%)、中间宿主(17.6%)、预防措施(25.9%)和治疗药物(1 1.0%)等7项问题的知晓率,较流入地和流出地常住人口的知晓率均低;流动人口有关血吸虫病预防行为的野粪(野外用厕)行为(22.9%)、在户籍地接受血吸虫病检查(4.3%)、疫水接触(28.9%)、遵医嘱服药(53.5%)和愿意在务工地接受血吸虫病查治(65.8%)等预防行为,与流入地人群的行为有差异,流动人口的行为情况低于流入地人群的情况,其中野粪行为高于流入地人群;自行服药行为(9.8%)和接触疫水防护行为(51.0%)相仿.流动人口在户籍地接受血吸虫病检查、疫水接触、疫水接触时防护行为、自行服药行为、遵医嘱服药和愿意在务工地接受血吸虫病查治的行为,与流出地人群的行为情况相比有差异,野粪(野外用厕)行为与流出地人群的相仿.结论 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基本知识知晓程度和预防行为均差于流入地和流出地常住人口的情况,应将干预措施前移,在流出地加强外出人口防治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查治措施.

    作者:曹淳力;鲍子平;沈利;陈琳;蔡黎;许静;李石柱;郭家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9-2012年某市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该市所辖三个县于2009-2012年共设置458个水质监测点,在每年3月、8月分别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水样合格率为86.24%,三县农村水质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县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监测合格率均低于三县平均合格水平.检测指标中,感官、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在99.5%以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结论 该市农村水质监测存在地区差异,丰水期微生物污染是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淑珍;赵生虎;吴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7-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膳食结构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食物摄入状况并探讨居民膳食结构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杨浦区于2007、2011、2012年开展的三次“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数据,计算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摄入量及膳食结构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各类食物推荐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12年杨浦区居民粮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奶类的平均摄入量成增加趋势(P值均<0.05),分别增加20.3%、56.7%、78.9%、30.4%、55.9%、32.1%;居民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成增加趋势(P值均<0.05),分别增加24.5%、12.4%、16.7%,35.7%;但脂肪供能比成下降趋势(P值<0.0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成升高趋势(P值<0.05).结论 杨浦区居民膳食状况逐步改善,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现象,居民奶类、水果、大豆及坚果类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油、盐摄入量过多及脂肪供能过高.应鼓励居民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减少油、盐及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人群合理膳食,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周蔚;夏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一例泛发型神经性皮炎样蕈样肉芽肿报告

    报告1例泛发型神经性皮炎样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5岁.周身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3年余,加重半月.在外间断自涂激素软膏、口服强的松片(具体用量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近半月来,皮疹明显增多,范围增大,瘙痒加剧.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皮肤组织表皮未见明显病变,真皮层散在及灶状淋巴单核细胞增生浸润,个别多核细胞形成,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免疫组化提示:CD3(+)、CD4(+)、CD8(+),病变符合蕈样肉芽肿,进一步经北医三院证实后给予COP化疗配合干扰素的疗程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刘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一起突发事件的儿童血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为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吉安市某工业园区周边自然村的儿童血铅状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信息,以便科学决策.方法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7月3-9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全面筛查了该工业园区周边590例(男335例,女255例)儿童静脉血铅.结果 本次筛查儿童血铅均值为(62.4±28.3) μg/L,儿童血铅正常率95.3%,高铅血症25例,铅中毒3例,血铅超标率4.7%;儿童血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岁组与7~17岁组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W村儿童血铅与其他自然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血铅超标率20.6%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平均29.91%的水平.结论 该工业园区周边自然村儿童血铅整体水平正常,不存在园区铅污染造成群体性儿童铅中毒事件.

    作者:王国栋;邓文胜;龙佩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标本对于麻疹诊断的意义探讨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标本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和疫情控制中的优劣,探讨采集急性期疑似病例的病原学标本(咽拭子或尿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在麻疹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丰台区88例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不同标本的采样易操作性、小月龄病患依从性、实验室检测灵敏度、是否有助于鉴别疫苗相关病例和确定流行株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1岁以内儿童病例中,15.79%的儿童家长拒绝医院为孩子采血,5.26%的家长拒绝为孩子采集病原学标本,在首诊采血麻风疹双阴性的情况下,只有20%的家长同意采集恢复期血,80%的家长同意采集病原学标本.在79例既采集血标本又采集病原学标本的病例中,急性期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5.8%(52/79),病原学标本的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96.2% (76/79).结论 通过采集咽拭子或尿液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灵敏度高、便于采集、小月龄病患依从性更好,且有助于鉴别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确定流行株、追溯传染源,故较采血更适合做为消除麻疹阶段急性期病例首要采样方法.

    作者:毛雯雯;王中战;董晓根;邢洪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2年东营地区不同场所成蚊种群密度检测与构成情况分析

    目的 探明东营地区不同环境蚊类成蚊种群消长规律,为控制蚊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统一规定的CO2紫外线灯诱捕法,在三类不同生态环境开展检测,对不同环境采集到的蚊类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不同环境不同蚊种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多发生在7-8月份.各蚊种构成比各异,但以淡色库蚊为主,居民区、公园、槐树林淡色库蚊构成比分别占到该环境的81.6%、59.5%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扰伊蚊在槐树林中是仅次于淡色库蚊的优势种群之一,构成比为27.0%.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在三种环境中也有不同发生,但密度较低.结论 不同的生态环境孳生繁衍不同的蚊种,在控制工作中要结合蚊类的生态习性,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作者:孙宝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无锡市婴儿母传麻疹抗体相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婴儿麻疹母传抗体相关因素及抗体消长情况,为小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新生儿0、3、6、8月龄血清标本共计346份,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无锡市城镇和农村两个地区的新生儿麻疹母传抗体总的水平为380.09 mIU/ml,低于国内研究结果;3月龄起麻疹母传抗体水平逐年下降(x2=143.30,P<0.001),农村婴儿抗体水平高于城镇婴儿(F=16.796,P<0.001).结论 自3月龄起母传抗体保护作用消失,成为麻疹易感儿,应考虑提前接种麻疹疫苗或育龄妇女加强免疫麻疹成分疫苗,控制小月龄麻疹发病.

    作者:王旭雯;修仕信;蒋静凤;吕莉;史丽敏;孙凤妹;谭文文;周建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3年烟台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烟台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和污染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市区2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清洗状况,公共场所类型进行调查,并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指标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烟台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全部合格率仅为15.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4.0%、33.0%和40.0%;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53.0%、100%、100%和100%;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70.0%,主要菌型为lp1型;冷凝水中的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100%.结论 2013年调查的烟台市公共场所20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调查风管积尘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低,存在传播感染风险.

    作者:于桂梅;徐迎春;徐建军;王松松;王彦青;阎西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09-2013年中宁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中宁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中宁县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54/10万,2010年发病率为76.18/10万,2009年为36.67/10万.4-7月发病病例占全部例数的52.16%;≤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5.0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64.45/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36.27/10万;病原学检测2010年和2012年均以肠道病毒COx16为主,2011年以EV71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7月,≤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病原监测各年不同.

    作者:张振华;秦亚茹;张向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成都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预测轮状病毒的流行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8-2013.6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粪便样品共465份,采用RT-PCR检测轮状病毒,并收集同期成都市月度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使用SPSS21.0对各季节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对轮状病毒检出率与各气象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冬季轮状病毒检出率高于夏秋两季,夏季检出率为四季低,而温度为影响检出率的主要因素,温度每上升1℃,检出率下降1.402个百分比.结论 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温度与检出率呈负相关,是影响当地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气象因素.

    作者:陈凡;周涛;陈嘉熠;刘娱;黄梦姣;裴晓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干化学法与BV三联法一致性分析及干化学法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干化学法和BV三联法结果一致性及干化学法应用评价.方法 用干化学法和BV三联法同时检测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氢(H2O2)、唾液酸苷酶(SNa)、白细胞脂酶(LE)浓度,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三项目阳性率干化学法均略高于BV三联法.两法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在0.61 ~ 0.80范围内,假设检验u值均大于1.96 (P<0.05),两法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相比BV三联法,干化学法更简便、快速、客观及易于标准化,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

    作者:贝华锋;魏任雄;金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常州市低于8月龄婴儿麻疹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0~7月龄儿童中麻疹易感因素,探索可能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方法 选取常州市范围内在2009-2013年发病的0~7月龄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病例和对照的发病与就诊情况、可能的暴露史、居住地和旅行史、既往麻疹患病史、卫生服务情况、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信息等内容进行入户个案访谈调查.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7~21 d医院暴露史(OR=8.976,ORg5%CI=4.087~19.713)、尤其是地市级(OR=8.00,OR95%CI=2.14~29.85)和县区级(OR=6.33,OR95%CI=1.81 ~ 22.11)医院暴露史以及病人接触史(OR=11.4,OR95%CI=1.207 ~ 107.653)是0~7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开展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成人强化免疫是目前消除0~7月龄儿童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卞琛;凌良健;徐文国;张建陶;林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