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钬激光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卿东华;张彦

关键词:钬激光,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钬激光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探讨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分别对1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56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116例输尿管结石一期碎石成功,结石较小者,碎石后不留置双J管;结石较大者,碎石后留置双J管,4~6w后拔除。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0min,无输尿管穿孔发生。51例肾结石一期碎石成功,术后留置硅胶肾造瘘管,5~7d拔除,留置双J管于1~2月内拔除,手术时间60~170min,平均10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40~140ml,平均65ml。结论钬激光具有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为泌尿系结石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医院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优化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工作人员和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2015年1月两个时间段。我院于2013年6月起实施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段时间内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月患者满意度95.80%,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满意度99.00%满意度统计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0.05)。结论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和医护关系。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原则将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综合组(78例)和一般组(77例),综合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一般组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数高则生活质量高)。结果综合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数显著高于一般组,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综合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围术期护理中,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控制原发病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穆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剂量15~30mg/d)和利培酮(治疗剂量4~6mg/d)进行为期20w的临床观察,采用PANSS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利培酮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疗效均肯定,但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更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一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37.2±13.6)、焦虑评分(38.5±12.3)、不良反应发生率(8.69%)明显低于对照组(47.1±14.5)、(45.7±14.6)、(21.4%),且<0.05。结论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目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脂患者,对其全部采用藏医放血疗法开展治疗工作,进一步对患者实施治疗工作前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血脂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生化指标结果分别是(1.79±0.23)mmol/l、(5.19±0.32)mmol/l、(1.44±0.36)mmol/l以及(2.80±0.76)mmol/l,和治疗前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患者采用藏医放血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流通情况,提升医护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普布才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8例(416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直接眼镜眼底检查,同时散瞳之后行眼底镜与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病变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要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0.05);尤其是病程<10年的患者,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底镜检查,差异显著(<0.05)。结论应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为指导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志茹;谢建宏;陈明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埃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过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程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分析

    目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96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和疼痛护理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疼痛护理组患者的术后24 h痛觉评分、术后5 h内排便时平均痛觉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并且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疼痛护理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护理概要

    目的探讨对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85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及功能恢复锻炼的指导等情况。结果95%以上(81/85)的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方式对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有利。

    作者:杨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哈力扎?哈提亚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我院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结论人性化护理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应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谈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体会

    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滋病门诊,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就诊者多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同时具有传染性。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威胁着感染科护士的健康的潜在因素,也随之日益增多[1]。使感染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而作为与传染患者接触为密切的感染科护士,其职业危害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对职业危害认识增强自我防护,防止被感染是感染科护理工作者心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提出防护措施。

    作者:李洪华;宋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和经皮微创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胫骨干多段骨折患者59例,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经皮微创钢板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带锁髓内钉与经皮微创钢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失访,其余患者均随访19~27w(平均22.4w),骨折均愈合。带锁髓内钉组与经皮微创钢板组相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较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透视次数较多、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作者:刘斌伟;王旭东;王俊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研究

    发育支持护理模式是鼓励帮助护理人员、早产儿家长在住院期间、出院后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照护的照护的一种模式,旨在通过评估、改善早产儿物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正确实施发育护理行为促进早产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就其相关概念、实施方法、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世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Ⅱ°以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I组与Ⅱ组。分别通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Ⅱ组,差异显著,<0.05;I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0%,高于Ⅱ组(84.0%),<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16%。结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Ⅱo以下)的治疗中采用MIP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破坏骨膜会比髓内固定大一些,骨折愈合会慢一些,功能恢复要差一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风险低,可缩短住院时间,更符合生物力学,促进骨痂生长,功能恢复好。

    作者:赵金红;于华;苏杰;贾安铭;杨静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绿道上量化运动对肥胖症的减重效果及糖脂代谢影响

    目的观察绿道上量化运动对肥胖症的减重效果及糖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肥胖症患者共92例,4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其余46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干预外给予绿道上量化运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减重效果和糖脂代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较之治疗前都有明显减重和糖脂代谢改善,观察组疗效更显著,比较有明显差异,<0.05。结论对肥胖症患者实施绿道上量化运动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体重,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作者:薛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T细胞亚群表达及与喘息的联系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喘息的关联。方法将MPP患儿分为无喘息组(A组)、初次喘息组(B组)及再次及多次喘息组(C组),分别检测其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三组患儿的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0.05),B组的CD16+56+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0.05),B组及C组患儿的CD19+较A组明显增高(<0.05),但B、C组之间差异不大(>0.05)。结论可将NK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作为预测喘息发作的指标,提前进行免疫干预,可能降低MPP患儿喘息发作的概率。

    作者:张丽娉;郑兴厂;王金菊;王丽燕;范文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成因与治疗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由于创伤、炎症、手术等原因而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部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为其手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多为慢性病,早期无明显特异表现,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作者:王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宜昌市1例布氏杆菌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入院前半月左右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精神差,进食无吞咽梗阻,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前4d开始出现多汗,一直未行特殊检查和治疗,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后患者来我院急诊就诊测量血压偏低,遂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明显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入院后体检: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50 mmHg。神志清楚,颈软,全身大汗淋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胸部正位片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行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左室高电压。入院考虑诊断为:纳差乏力原因待查。入院予以抑酸及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患者于入院当天17:00左右出现寒颤,高热,体温39.4℃,用退热药后体温恢复至36.0℃,其后体温又上升至38.8℃,追问患者自入院前1 w左右开始出现类似症状,有养羊史,无蜱叮咬等病史。

    作者:田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变应性鼻炎治疗措施的利与弊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影响了10%~25%的人口。变应性鼻炎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作者:谢小娟;文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