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承德
目的 了解昭通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传染病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0种,共103 933例,死亡4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4.90/10万,发病率波动在172.70/10万~264.22/10万之间,呈下降趋势.10年来主要流行病种发生变化,血液及性传播疾病逐年在上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疟疾,占发病总数的91.89%.结论 要加强肺结核、肝炎、痢疾、梅毒、艾滋病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曾义虎;张永瑞;黄锋;颜艺娜;蒋德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乌海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全市从事饲养(牛羊)、放牧、屠宰、乳肉加工、销售、贩卖、兽医防疫等7~70岁与牲畜有密切接触史的1 800名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及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 调查新发病例8例,报告发病率为1.57/10万,重点人群感染率为0.44%,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4.32%.结论 人间布病疫情增高趋势明显,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作者:白莉萍;黄喜平;董雅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职业损害发生情况,评价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别对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接受了系统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10届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未接受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09届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70.3%)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 0.01).结论 实习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因此,为提高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防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开展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
作者:冉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应用.方法 对新疆1998~2008年肺结核发病率资料建立GM(1,1)模型,再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修正,对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给出了预测区间及预测中值,还给出了预测值出现的概率,提高了预测准确度,使得预测结果更为可靠.结论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仅预测结果更可靠,而且能够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宏观把握,有利于卫生管理部门的决策工作.
作者:张国珍;戴江红;曹明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及没有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96例,同时测定其踝臂动脉的脉搏波速度(baPWV)、血压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结果 ①不同性别之间的PWV的差异表现很明显,其中女性PWV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00<0.01);②血压对PWV有明显的影响作用(P<0.01);③年龄与PWV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98,P=0.000);④PWV与BM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体重、腰围、臀围相关(P<0.05).结论 血压与脉压的升高,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性别以及体型密切相关.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59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监测及亚型鉴定,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采集四川大学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吸物,使用RT-PCR方法检测HRSV及鉴定亚型,收集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2份呼吸道鼻咽抽吸物检出HRSV感染145份(24.5%),其中A亚型107份(73.8%),B亚型38份(26.2%).HRSV感染高峰季节在冬季,患儿年龄多为2岁以内,临床诊断以肺炎和支气管炎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季节和潜在基础性疾病对病毒感染有影响,年龄2岁以下、感染季节冬季和潜在基础性疾病是HRS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HRSV是2010~2011年四川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A亚型毒株在此流行期占优势地位.四川HRSV感染监测结果为全国HRSV流行病学研究积累了资料.
作者:曹韵;张梦妍;廖虹瑜;关红;叶倩;裴晓方;许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河北省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0~6岁先天性肢体缺陷的现况进行调查.方法 对河北省人口计生委出生缺陷工作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4 611 808名,发现先天性肢体缺陷儿2 880例,总发生率6.24/万.2003~2007年发生率基本平稳(P> 0.001),2008年发生率低于全省平均值(P< 0.001).邯郸、承德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值(P<0.001),承德发生率高,达11.41/万;秦皇岛、石家庄、廊坊、保定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值(P<0.001),其余5个设区市与全省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病例性别、出生孩次、居住区地势与肢体缺陷发生率关系进行分析显示,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多孩明显高于1孩,但平原沿海与山区丘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河北省0~6岁儿童先天性肢体缺陷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在不同地区、不同孩次之间发生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一些高发地区,应继续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做好优生咨询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前诊断和筛查,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
作者:高章圈;张亦心;刘效群;李国正;韩瑞钰;姚冠峰;张宁;田慧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内10所高校的1 08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5%的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健康教育;88.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健康知识问题进行计分评价,平均得分9.09±2.61;医学院校学生、女生、来自城镇学生、接受过健康教育和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高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结论 应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林见鑫;姚卫光;张茹茹;李晓雨;谢家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72 h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经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睡眠剥夺72 h后,镜下观察精子活率、形态及睾丸病理结构,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值.结果 72 h睡眠剥夺后,小鼠精子活率降低,曲细精管上皮萎缩,MDA值、GSH值升高,SOD值降低.结论 72 h睡眠剥夺可引起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睾丸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起睾丸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蒋超;周冉;夏聪聪;冯健;李丰功;黄振遥;崔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 BC043009的作用.方法 运用CCK-8检测白藜芦醇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043009在A549细胞及人类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的表达水平.瞬时转染siRNA(小分子干扰RNA)下调BC043009的表达水平,检测BC043009表达水平下调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生长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与16HBE相比,A549细胞中BC043009的表达水平升高(21.81±6.25)倍;白藜芦醇处理后A549细胞中BC043009的表达水平下降到(3.80±2.30)倍.瞬时转染siRNA-2后BC043009的表达水平下降到(0.10±0.03)%,增值率下降到(0.87±0.07)%.结论 BC043009在A549细胞中高表达,白藜芦醇可降低A549细胞中BC043009的表达水平,BC043009表达水平的降低会使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推断BC043009在白藜芦醇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斌斌;韩志远;蒋义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某院1998年9月~2011年9月8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7例患儿中<1岁10例,占11.49%;1~3岁21例,占24.13%;3~6岁41例,占47.13%;>6岁15例,占17.24%;诊断情况为40例伴有喘鸣音,占46.%;36例患儿伴有呼吸音减低,41.38%;同时发生肺外并发症40例,占46.%;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进行MP-IgM检测,显示为阳性.X线平片检查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68例在2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余19例患儿经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12例治疗有效.另有7例患儿治疗所有症状未见缓解,加用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组患儿中治愈68例,好转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31%.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受季节、年龄的限制,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应通过实验室检验、临床体征结合X线进行综合分析,当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仲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双侧睾丸切除术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6年采用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总结并分析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及血清PSA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尿流动力学及血清水平情况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后大尿流率(M FR)、平均尿流率(AFR)和残余尿(ARV)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复查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前列腺癌伴随尿路梗阻患者的治疗中,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双侧睾丸切除术同时给予雄激素阻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作者:任承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河南省2009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报告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县区零缺报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审核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对河南省2009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县区零、缺报率为11.24%;单位报告率为68.48%;审核率为99.21%;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性的比例为13.41%.结论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但仍然存在不足,如及时性和医疗机构死因编码准确性还有待提高,相关知识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轩水丽;底秀娟;陈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评价该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执行情况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对流调点1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胸部X线、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及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学状况调查.结果 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05.9/10万、49.4/10万和111/10万;新发现患者占活动性患者数的85.37%;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63.91%.结论 江西省近年传染性肺结核控制成效明显,但结核病新发患者仍在不断产生,结防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邱林西;舒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西部三省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的了解与分析,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西部三少数民族地区107所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的相关情况.结果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用房普遍不规范,大多村卫生室办在村医家中或自己租的房子里;调查的村医中,66%的为中专或高中学历,33%的为初中及小学学历,其中一些甚至不识字;三地村卫生室资产和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且相差悬殊,大多数村医仍需靠务农补贴生活.结论 提高政府财政投入水平,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另外可探讨将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使村卫生室成为乡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将村医纳入编制内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公平的享有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储灏;姚适;岳琳;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参芪花粉片对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期间脱习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由平原及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4 300m地区工作的中青年健康职工380名,采用每周在海拔4 300m室内工作5d,返回海拔2 800m的后方基地休养两天的固定公休模式,连续观察在高原暴露3年期间在海拔2800m休养期间高原脱习服症状的发生率及实施参芪花粉片干预的效果.结果 高原脱习服的总检出率为82.37% (313/380);其前10位症状的排序及检出率依次为:嗜睡(66.31%)、乏力(42.37%)、头昏(35.78%)、失眠(30.79%)、食欲降低(29.73%)、心烦(29.21%)、全身不适(28.95%)、情绪低落(27.89%)、心慌(27.10%)、胸闷(24.47%).高原脱习服人群中需要治疗者占全部脱习服检出者的34.18% (107/313).参芪花粉片对其的干预效果为,服药15 d症状完全消失者占92.52% (99/107),其中半年无复发不需继续服药(痊愈)者占78.79% (78/99)、偶有症状出现而自行服药缓解(显效)者占21.21% (21/99),症状无缓解或部分缓解但需经常服药(无效)者占7.48% (8/107).观察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高原慢性间歇性缺氧暴露下有较高的高原脱习服患病率,参芪花粉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与远期干预效果,是防治高原脱习服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娄晓敏;张雪峰;周其全;王胜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骨科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骨科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和36例未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进行PCT、C-反应蛋白、WBC检测,并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相同项目检测,将感染组、未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分别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经抗感染治疗后,其PC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诊断骨科患者细菌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血清PCT水平变化,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作者:胡冰;刘孙琴;程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提取物对10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其抑菌环直径、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实验菌株对粗壮女贞提取物呈不同程度的敏感,MIC和MBC分别为:产气荚膜梭菌0.20 mg/ml和0.20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3.13 mg/ml和3.13 mg/ml,副溶血性弧菌6.25 mg/ml和6.25 mg/ml,白色念珠菌MIC为1.56 mg/ml,其他细菌MIC均大于25 mg/ml.结论 粗壮女贞提取物对上述10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叶倩;左浩江;廖虹瑜;曹韵;曹霞;裴晓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经cytb基因序列分析证实的青南高原棘球绦虫新种一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病原形态学观察,并与其他棘球属绦虫进行形态特征对比.方法 收集藏狐肠道石渠棘球绦虫成虫,洋红染色后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高原鼠兔石渠棘球蚴病理组织用石蜡包埋切片PAS染色后作病理特征检验.成虫及脏器病理组织分别做cy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青南高原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短小(1.2~1.8 mm),典型发育的成虫头节、成节和孕节组成,节片数少;顶突钩易脱落,大钩长20.0~24.0 μm,小钩长16.0~18.0 μm;成虫虫体大小也是目前已知的棘球绦虫中小的,头钩数18~36枚;生殖孔位置独特,开口于体侧成节前1/3~1/4处,孕节子宫中虫卵数少,孕节子宫不分支,呈袋状.石渠棘球蚴镜下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石渠棘球蚴为单房型,直径约10 mm.囊内含有育囊,牢固附着在生发层上,内含大量原头节;未见子囊,囊的角质层较厚.主要病理变化为慢性增生性炎症.结论 石渠棘球绦虫作为棘球属绦虫的新种在青南高原野生动物中被发现,扩大了对棘球属病原的研究范围.青南高原存在石渠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3种棘球属绦虫;对青南高原石渠棘球绦虫进行的形态学观察,为研究该虫种形态特征、宿主生态分布类型,不同宿主间的循环机制及空间流行病学意义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25例,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疾病患者病情转归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 ng/ml)高,UAP组(13.50±5.64 ng/ml)次之(P< 0.01); SAP组(4.65±3.38 ng/ml)与对照组(3.42±1.53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观察对比,H-FABP水平高的AMI组病情转归及预后差(P<0.05).结论 H-FABP可作为一种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的有效指标.
作者:谢明水;刘杨;蒋守涛;李玲;晏文强;张振建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