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疗法在儿童肿瘤患者腰椎穿刺治疗中的作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谭娟;邓跃碧

关键词:音乐疗法, 儿童, 肿瘤, 腰椎穿刺术
摘要:目的:研究探索音乐影响肿瘤患儿进行腰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有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纳入本研究,40例被分为音乐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20例在治疗后由专人进行访谈。结果音乐治疗组患儿疼痛评分更低,心率及呼吸频率均较低。访谈结果显示,音乐治疗组的患儿对音乐治疗持肯定态度,包括更少的疼痛及恐惧感。结论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腰穿时采用耳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儿疼痛及焦虑,而且花费低,容易实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噪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病房噪音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病房噪音来源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结果。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病房噪音量由65dB降低到35dB,病区环境安静,温馨,利于患者康复,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噪音量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媛;康艳;朱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88例临床分析

    目的:根据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病例,分析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的常见症状,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将案例中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的患者在通过服用过抑制胃酸和治疗反流的药物后,恢复效果较好。结论消化性溃疡伴反流性食道炎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呕吐次数较多,反流液的刺激会导致溃疡的反复发作,所以在治疗时应优先控制反流。

    作者:蔡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6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观察胺碘酮和步长稳心颗粒的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5.7%,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9%和71.9%;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头晕目眩、心悸心慌、胸闷憋气等为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特征,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治疗该病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性早搏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

    作者:何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住院患儿及家长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为更好的开展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儿家庭护理服务需求访谈调查表,对233例儿内科住院患儿及家长采用半开放式一对一的访谈,记录分析患儿在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点不同方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结果患儿住院期间在不同的环节点在6个方面58个项目的需求调查中,总需求在80.0%的项目32项,不同年龄、住院经历、付费方式、陪护人员、病情轻重的住院患儿,对护理服务的17项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住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需求强烈,不同的患儿及家长在住院期间在不同的环节点不同的方面对护理服务需求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患儿及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作者:冯艳华;谢翠玲;林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水平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和水平,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716例社区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依据HbA1c<7%达标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结果口服药、单纯服用胰岛素、口服加胰岛素方案的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44.10%、27.30%和19.80%,均低于不服药的HbA1c达标率(63.30%),口服药、单纯服用胰岛素、口服加胰岛素方案的HbA1c水平分别为(7.41±1.35)、(8.31±1.99)、(8.26±1.48),均高于不服药HbA1c水平(6.92±1.52),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有升高趋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有下降趋势;口服药物治疗中3联及以上用药、2联用药的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23.90%、33.90%,均低于单一用药的HbA1c达标率(49.40%),3联及以上用药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8.15±1.55)均高于单一用药的HbA1c均值(7.37±1.49)和2联用药的HbA1c均值(7.61±1.27),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T2DM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水平不同,依据患者个体特点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从而提高HbA1c达标率。

    作者:金丽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冠脉PICA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通过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和疾病特点,认识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和难度大比年轻人大,手术时间相对长;存在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不易发现。易发生感染合并多种疾病等特点,在行冠脉PICA和支架置入术护理时,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针预防并发症,出院后转社区医院慢病管理,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桂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方法选取2014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561例,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对高危人群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2013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414例,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住院患者走失率。结果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后我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比实施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使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并实施防范措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走失率。

    作者:马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属烤瓷修复体崩瓷口内修补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金属烤瓷修复体崩瓷口内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56颗金属烤瓷修复体崩瓷患者,按照崩瓷后的缺损范围分为三组:A组19例25颗、B组18例22颗、C组8例9颗,三组患者均采用复合树脂粘结口内修补术进行修复,观察对比三组修复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后,45例患者56颗患牙成功修补率为83.9%,其中A组为100.0%,B组为81.8%,C组为44.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复合树脂口内修补术对金属烤瓷修复体崩瓷进行修复的效果确切,可作为崩瓷修补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在治疗中需选择合适的病例,以保障长期的修补效果。

    作者:龙树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不孕症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不孕症腹腔镜探查术的216例手术患者,未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为108例,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108例。通过问卷的调查结果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患者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程度。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5例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总结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皮损发生于四肢者显著多于臀部者,差异<0.05;手术治疗成功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差异<0.05。结论手术切除是根治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应在早期诊断后,尽快治疗,以减少皮损面积。

    作者:姚淑玲;张向君;姚春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分娩风险,提倡阴道分娩。方法选取来本院进行过剖宫产的100例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阴道分娩的35例孕妇作为第一组,其余65例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第二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的孕妇褥感染产、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第二组,且第一组新生婴儿吸入性肺炎、窒息和颅内出血等情况也少于第二组。结论做好剖宫产后再次经阴道分娩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严格筛选,以降低孕妇经阴道分娩的高危风险率,应大力倡导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

    作者:张颖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规范化管理对肿瘤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规范化管理对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意抽取肿瘤科无痛病房创建前(2013年6月~11月)及无痛病房创建后(2013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和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及和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癌痛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意识和技能,增强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作者:林琼芬;马光兰;李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3.46±1.24)d、(4.36±1.47)d、(4.23±1.26)d,对照组分别为(5.78±2.31)d、(6.26±1.42)d、(6.58±1.35)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护理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现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创新,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静脉输液技术普遍应用于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查阅文献,现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雪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髌骨骨折患者行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髌骨骨折患者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钉钛缆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损失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前者的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6个月损失角度少且骨折愈合时间短。

    作者:许道宽;杨庆广;马思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临床效果研究

    为了更好地对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以寻求好的解决办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40例大肠息肉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地分为实验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对患者实施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切除术,再进行效果的比较,以说明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晓旭;邓艳瑜;高航;戴润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在子宫肌瘤切除的应用

    宫腔镜1869年首次应用于妇科疾病检查,上世纪90年代完成首台宫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粘膜下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的切除,通过双极汽化切割子宫肌瘤或者单极电切割,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同时更大限度的保留了子宫的功能,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对于子宫肌瘤相关的不孕不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光;徐伯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密输液器新排气法的应用

    目的:提高精密输液器排气的一次成功率,缩短静脉输液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240例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的排气法,观察组120例采用改进的新排气法。观察两组的排气成功率。结果一次排气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结论新排气法可提高精密输液器排气的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陈佳兰;王声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在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30例贫血患者,并将30例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性贫血组5例和缺铁性贫血组25例。另外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5例健康人的血液检验资料,作为对照组与贫血组对比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经我院分组进行血液检验发现,地中海贫血组的RBC/MCV和RBC偏高。缺铁性贫血组的Hb和RBC偏低,但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贫血组的MCH和MCV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检测值,且三组检测值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桡动脉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桡动脉穿刺抽取患者血气分析工作中,使用静脉输液针穿刺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B组)各80例,A组采用普通注射器直接穿刺,B组使用静脉输液针连接注射器进行穿刺。对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7.5%,A组患者为87.5%,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10.275,<0.05);B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要明显低于A组(<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桡动脉穿刺时对患者使用静脉输液针连接注射器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

    作者:张鸣;徐小梅;吴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