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自动血型系统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黄慧萍;张劲丰;苏荣;黄秀琼;庞晓妮

关键词:全自动, 盐水凝集法, 血型鉴定, 微柱凝集法
摘要:目的 通过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与手工盐水法对ABO、Rh(D)血型的对比测定,说明强生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生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对2009年11月~2011年12月的血型鉴定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ABO血型低效价及Rh(D)-IgM阴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手工盐水法对比分析.结果 强生ORTHO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检测ABO、Rh血型鉴定,其结果与手工盐水法基本相符,灵敏度、准确性高.结论 强生ORTHO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操作及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可实现双向及网络化信息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盐水试管法作为补充试验,必要时需进行各种相关实验进行确证,方可保障输血安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铁口服液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以缺铁大鼠为模型评价复方铁口服液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体重50~70 g雌性SD大鼠,给予低铁基础饲料造模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选择Hb< 100 g/L的个体,按Hb水平分层后将动物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12只大鼠.试验剂量为10.0、5.0、2.5 ml/kg BW,低铁对照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法给样,每日1次,连续灌胃42 d.试验终末测定大鼠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结果 与低铁对照组相比较,各剂量组大鼠Hb含量显著上升,FEP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复方铁口服液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彭亮;傅伟忠;王彦武;何励;覃辉艳;姚思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理念融通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综合治疗

    COPD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并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发展、现有的投入不足,使COPD的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当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程康复医学干预,建立基于社区的COPD综合治疗单元,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促进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祝鸿程;王旗;周玉皆;韩晓燕;卢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36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73例和非AP(NAP,包括肠梗阻17例、急性阑尾炎18例和急性胆囊炎28例)组63例,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和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MY、LPS和CRP诊断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AP组血清AMY和LPS水平明显高于NAP组(P<0.01),AP组和NAP组比较,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和AMY以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180、300U/L)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100 mg/L),CRP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3%、61.9%、41.5%和41.1%.血清AMY、LPS和CRP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944和0.467.结论 血清CRP在急腹症时对AP诊断的准确性不高,不能单独用于AP的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对提高AP的正确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杭永伦;周明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效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荧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方法 每份痰标本制作2张痰涂片,1张用于萋-尼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1张用于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显微镜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比较两种染色方法阳性检出率、不同菌量和不同性状痰标本阳性检出情况、检出时限、经济性及检验者劳动强度之间差异.结果 Z-N染色阳性检出率为13.50%,LED染色阳性检出率为19.56%,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状痰标本阳性检出率脓性痰>干酪样痰>黏液痰>稀痰或唾液痰;两种染色方法不同菌量之间除1+及以下菌量标本两种染色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其他菌量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D染色法比Z-N染色操作简单、节约试剂、对检验者和环境安全.结论 LED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比Z-N法具有阳性检出率高、读片时间短、操作简单、节约试剂,对检验者和环境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检查结果可靠并能减轻实验者工作者负荷的方法,适宜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利于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袁中行;仇红霞;刘庆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8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占21.38%和16.04%;主要标本来源为尿液,共分离出167株,占52.52%;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依次为0、0.94%、2.83%和2.83%;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 75.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90.00%.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兴肖;邢亚威;贾志英;陈俊卓;王媛;刘晓;刘志广;马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海淀区109名4~12月龄婴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海淀区部分4~12月龄婴儿营养状况,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09名婴儿家长及主要喂养人进行询问调查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结果 婴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 320 g,低体重出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2.8%和10.2%;4月龄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9.4%、52.3%和8.3%;平均开奶时间为6h;4月龄及以上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8.0%;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肥胖率分别为0.9%、17.3%、18.2%和10.0%.结论 109名4~12月龄婴儿喂养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倡导母乳喂养,加强婴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改善婴儿营养和健康状况.

    作者:杨暮;丁越江;赵振;晁晓东;朱淑萍;周萌;车宇希;江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来某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组(监护组)和传统随访组(随访组),治疗1年后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再住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监护组与随访组比较: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4%与32.8%,再次住院率分别为8.3%与18.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长期个体化药学监护使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再次住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作者:顾家富;黄卫华;晋继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河北省2011年儿童医院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儿童医院临床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送检阳性的4164份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病原菌,根据标准筛选MDRO,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检出多重耐药菌1620株,G-菌占56.30%,G+菌占43.70%.所分离的G+菌中首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32.90%、未发现对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且适于儿童用药,可作为临床经验首选用药.G-菌中占前两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分别为29.75%和15.56%,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美洛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30%,可作为首选临床经验用药.结论 分离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因此,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温婵;耿蓉娜;赵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请假制度建设的体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阶段.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对于提高医师的基本临床技术水平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住院医师在3~5年的规范化培训中要掌握各种临床技能,保证培训工作日是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日常培训中请假是难免的,为规范管理,该院先后制定了《住院医师请假、销假制度》和《规范化培训学员补足培训时间的规定》.本文分析学员请假情况、并分享某院在相关制度建设中的体会.

    作者:陈莉娟;黄莉君;陶铁军;关艾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硫化氢

    目的 建立血清硫化氢的离子电极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经抗氧化液稀释,H2S和NaHS与NaOH反应生成S2-,应用银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结果 本法低检出限为5.1 μmol/L,批内平均RSD为6.2%.批间平均RSD为9.1%,线性范围为1~100 μmoL/L(y=-129.62ln (x)-487.62,R2=0.993),回收率98.7%~105%,正常人体血清硫化氢参考值范围为35~55 μmoL/L.结论 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常规测定血清硫化氢.

    作者:郝万鹏;曹耀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2个社区内共10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及血压和血脂的检测,并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4例),干预组患者实施PCPA模式的社区饮食干预策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A理论指导下的社区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姚丽;姚秀莲;宁艳花;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流感病毒不同检测方法的探讨

    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其中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基因检测技术(RT-PCR、Real-Time、基因芯片、LAMP、NASBA).本文主要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流感防控工作中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些检测技术.

    作者:田燕;梁洁;陆志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贵州省2008~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8 ~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掌握贵州省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找出流行规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将贵州省2008~2011年发生的1043起急性传染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贵州省2008~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学校内暴发疫情多,罹患对象为学生(32 424人),占所有人群的63.49%. (2)传染病暴发病种主要为呼吸道469起,占所有病种的44.97%,肠道传染病471起,占所有病种的45.16%.结论 应该把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作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

    作者:黄艳萍;唐光鹏;邹志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低出生体重儿117例体格发育与围生期保健管理分析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LBW)生长发育规律和围生期保健管理.方法 将出生至24个月内定期随访13次的235例婴儿分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mat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MLBW)组、早产低体重儿(premat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PLBW)组、正常出生体重儿(normal birth weight infant,NBW)组,比较分析24月内体重、身高、头围的平均值和Z值.结果 体重和身长从出生至3月龄、头围从1月龄至5月龄均表现为NBW> MLBW> PLB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LBW和PLBW体重分别从1月龄和2月龄开始、身长分别从1月龄和4月龄开始、头围分别从1月龄和2月龄开始,各月龄均有50%以上达到追赶生长;PLBW追赶生长更明显,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从4月龄、6月龄开始,两组各月龄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从5月龄、12月龄、8月龄开始,各月龄均有1/3左右基本达到正常生长水平,但仍明显小于NBW (P< 0.01);至24月龄,MLBW和PLBW体重、身长仍分别有约10%和4%、4%和2%未达追赶生长,头围均达追赶生长,但仍明显小于NBW (P< 0.01).结论 LBW在出生后前3个月追赶生长快,PLBW追赶生长更明显;身长追赶生长晚发于体重.至24月龄,LBW尚不能达到NBW体格发育水平,甚至还有部分不能达到追赶生长,可能出现终生生长发育落后.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在孕期和新生儿期系统监测和及时干预与强化营养支持是降低LBW发生率、保障LBW完成追赶生长的关键措施.

    作者:高冰心;周凡;王晓东;杨速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

    目的 对本地某高校一起商售食品污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 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以BAX system Q7进行快速筛查后按照GB4789等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和鉴定;沙门菌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事件调查中采集患者、食品制作人员和相关食品标本19份,首批患者标本在快速筛查中提示为沙门菌阳性;10份患者标本中检出5株肠炎沙门菌和6株O4群沙门菌(彻斯特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三明治和面包皮标本检出2株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显示,7株肠炎沙门菌的电泳带型完全相同,而6株O4群沙门菌的相似度也为100%.结论 这是一起由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污染的三明治密切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的准确溯源.

    作者:张建梅;翁琴云;陈泽辉;朱滏;黄仕杰;黄建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传统泡菜与乳酸菌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发酵法与乳酸菌发酵法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指导合理制作及食用泡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芥菜为原料,分别用传统发酵法及乳酸菌剂发酵法制作泡菜,于d1~10、d 15及d 20取样分析;采用GB5009.33-2010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结果 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传统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于d7出现峰值(49.10 mg/kg),乳酸菌剂发酵组于d5出现且峰值(10.67 mg/kg),明显低于前者;两种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均持续2d后下降至国家标准(GB2714-2003)以内.结论 芥菜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乳酸菌剂发酵均有亚硝酸盐峰值出现,但乳酸菌剂发酵亚硝峰出现较早且峰值较低;乳酸菌剂发酵可缩短泡菜制作时间,提高泡菜安全性;传统泡菜在10 d后食用较为安全.

    作者:邹华军;李鸣;杨雪峰;姜帆;陈功;孙丹红;陈阳;黄承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台山市2009~2011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台山市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至2011年的4~6月,根据哨点监测方案,对台山市戒毒所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1236名吸毒者,以本省户籍的青壮年男性居多,注射过毒品者占77.0%,其中35.9%共用过针具;近1年与配偶或同居者有过性行为者占25.6%,与商业性性伴有过性行为的占24.6%,但坚持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仅14.8%和35.3%.HIV抗体阳性率6.5%,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18.0%,女性高于男性(P<0.01);梅毒阳性率1.9%,HCV抗体阳性率62.6%.结论 台山市吸毒人群中HIV、HCV抗体阳性率较高,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需要继续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传播.

    作者:梁海珠;刘仲昌;刘文锦;伍飘雁;李乐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四川省2009~2010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四川省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为进一步促进全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和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全省碘缺乏病区分别选取60个县(市、区)实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一级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为主要内容,干预前后采用统一问(答)卷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在2009年干预后分别为92.78%和89.73%,较干预前的71.51%和71.96%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550.205,841.615,P均<0.001);在2010年干预后分别为94.38%和92.06%,较干预前的75.95%和72.30%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208.890,1 128.864,P均<0.001),且干预前五年级小学生知晓率较2009年显著提高(x2=83.500,P< 0.001).结论 两类一级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得到巩固和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得当有效,为全省如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了支撑,应作为维持消除状态的长效措施之一.

    作者:简鸿帮;李津蜀;张莉莉;吴芙蓉;谭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佛山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PVL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MRSA中葡萄球菌染色体基因盒(SCCmec)基因分型及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多重PCR对佛山地区5家医院分离的297株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用单一PCR方法进行PVL基因检测.结果 297株MRSA经多重PCR方法检测SCCmec基因型,SCCmecⅢ型菌株158株占54.1%,Ⅳa型86株占29.5%,Ⅱ型5株占1.7%,Ⅳc型9株占3.1%,有19株MRSA同时检出SCCmecⅢ型和Ⅳa型基因占6.5%.15株未能分型,占5.1%;单一PCR法获得PVL阳性菌株共40株,占13.5%.结论 佛山地区MRSA主要流行的SCCmec基因型是SCCmecⅢ型及Ⅳ型,有少量的SCCmec(Ⅲ+Ⅳa)混合型,佛山地区5家医院PVL检出情况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帼宁;刘忠民;李红玉;彭健桥;仇杭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血脂异常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1例未经治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其中多发性肌炎16例,皮肌炎15例,并纳入年龄性别配对的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19例(6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例(48%)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两组患者血脂异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未经治疗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随访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适当给予调脂药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苏江;周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