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D缺乏和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分析

韦慧芳

关键词:维生素D, 小儿呼吸道感染, 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观察组7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2(35例),补充维生素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2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2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1( <0.05). 结论 维生素D水平缺乏与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有密切关联,而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及时补充维生素D则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临床价值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Ⅱ类错颌的临床治疗进展

    Ⅱ类错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错颌畸形,且有患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影响患者颌面部发育,口腔卫生健康,口腔功能及心理精神健康.正畸医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其畸形问题,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治疗.文章对学者近年报道的治疗效果给予总结,从功能矫治,病因治疗,牙齿代偿治疗,手术治疗四方面做一综述.给临床正畸医生治疗Ⅱ类错颌选择方法提供直观依据.

    作者:毛海伟;冯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和观察治疗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时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共71例,分别为35例对照组和3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前经肛型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在结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新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

    目的 按规范流程处理脑外科植入性器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 对脑科植入物管理现状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找到外来植入性器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制度、解决回收中各流程环节的问题. 结果 规范管理脑科植入物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植入物消毒灭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安全性. 结论 通过规范管理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能够有效保证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一步提升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隗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防范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方法.方法 对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走失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走失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防走失知识宣教及防走失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后患者走失发生率.结果 实施走失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走失发生率由13.16%降至零,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0.05).结论 实施走失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发生.

    作者:潘鸿桂;杨红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MSCs作为携带PEDF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采用重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腺病毒(Ad-PEDF)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评估MSCs作为携带PEDF基因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 Ad-PEDF在HEK293细胞中扩增, 并纯化后. 将其转染入MSCs (MSCs-PEDF),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PEDF的表达. 结果 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EDF为阳性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PEDF浓度为(78.8±4.8)ng/ml. 结论 MSCs可以作为使用PEDF基因治疗肿瘤的载体.

    作者:陈巧玲;白亦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

    目的 以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特征和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导致这些症状的产生原因,为采取措施排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512例,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自制问卷,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等. 结果 焦虑症状阳性者占患者总数的34.8%,抑郁症状占39.8%,并且焦虑和抑郁症状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联系紧密. 结论 焦虑和抑郁是神经内科患者的常见症状,需要综合采用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措施,缓解和治愈患者,提高患者治愈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孙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运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予以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为研究组,予常规常规对症治疗为对照组;分析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62%(57/59)高于对照组81.36%(48/5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3/59),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2%(16/59),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胃癌患者予以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卢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用于诊断和治疗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诊断,并进行腹腔镜手术.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Ⅱ期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Ⅳ期患者. 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受孕时间、受孕率和流产率. 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为Ⅰ期,有47例患者为Ⅱ期,有22例患者为Ⅲ期,有8例患者为Ⅳ期.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受孕率为85.71%,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为60%. 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8.0919, =0.004).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受孕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0.05). 对照组患者的流产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8.8094, =0.003).结论 使用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能够有效的切除患者子宫内膜发生异位的病灶,使患者的生育能力有效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不孕症症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受孕率,减少妊娠不利结局的发生.

    作者:胡冬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肌炎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炎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V-C与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予以对比.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CI、LVEF以及FE等指标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19%,组间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6.222, =0.013). 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心肌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桂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并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6例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临床对于急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处理应该积极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配合临床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邓小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放射性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甲亢性肝病)患者采用放射性 131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采用放射性 131Ⅰ对其进行治疗. 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6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FT4、FT3、TSH水平分别为(68.60±55.01)nmoI/L、(1.90±2.00)nmoI/L、(24.97±33.01)mI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0.01);患者治疗3个月后GPT、GPT、γ-GT、TB、DB水平分别为(35.20± 32.19)U/L、(31.77±19.01)U/L、(46.99±35.01)U/L、(13.20±5.01)μmoI/L、(6.79±1.58)μmoI/L,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 <0.01). 结论 放射性 131Ⅰ治疗甲亢性肝病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肝功能.

    作者:薛国丹;蔡希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病理因素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病理因素,为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的放疗效果,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治疗效果显著的敏感组、治疗效果欠佳的不敏感组,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放疗敏感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 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在放疗前血红蛋白含量、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形态、是否同步化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0.05),在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 >0.05). 结论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与放疗前的血红蛋白含量、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形态、是否同步化疗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小军;塔娜;院刚;宿明;蒋教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注射联合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42例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而各类型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血小板减少是其中之一.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常出现于铂类(尤其是卡铂)、伊利替康、紫杉类及长春碱类等药物化疗后[1],当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时,常延误化疗疗程的按期进行,而影响疗效.同时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存在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Ⅲ°~Ⅳ°CIT,取得良好疗效,现陈述如下.

    作者:王平;李授运;林端阳;张明波;萧环;于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成功救治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1例报告

    近年来,药物中毒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药物种类不同、服毒剂量不同、服毒者的基础情况不同等,造成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极为复杂,如果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救治,其病死率明显增加[1].现报道1例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诊治体会.

    作者:金屹恒;李昆;牛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00%,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颜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手术患者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像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Lp-PLA2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诊断并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后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皮素(ET)、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有下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Lp-PLA2、sVCAM﹣1、ET水平,提升患者NO水平,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

    作者:韩江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提高过刊的管理和再利用

    图书馆应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纸质期刊资源,拓宽过刊管理思路,科学合理排架,提高利用率. 只有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管理好过刊资源. 充分挖掘过刊资源中大量的情报信息,继续利用其价值是当今馆员的职责和任务.

    作者:黄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B6治疗原发痛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维生素B6在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72例,分别给予其单纯维生素B6与维生素B6+去氧孕烯炔雌醇应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下腹部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同乙组的95.83%相比,差异显著( <0.05),且甲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6%,同乙组的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乙组FSH、LH与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显著( <0.05). 结论 给予临床原发性痛经患者去氧孕烯炔雌醇+维生素B6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心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心理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较小,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 <0.05.结论 对手术治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占样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47例,75mg/d),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阿司匹林肠溶100~300mg/d). 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于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 结果 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 <0.05). 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抗血小板作用强大.

    作者:顾淑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