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剑
目的 观察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把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7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均施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咀嚼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语言功能,分析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而言,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以及咀嚼功均明显改善( 均<0.05),平均矫治时间(8.2±2.3)个月,满意度可达94.2%. 结论 对先天性缺牙患者施予口腔修复治疗,可有效其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葛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按照血肿清除情况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为首次血肿完全清除患者(血肿清除率大于90%),对照组40例为72h后血肿完全清除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肿清除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的再出血率高于对照组( <0.05);实验组第2、3、4d的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与患者的预后联系密切, 首次血肿完全清除患者的再出血率高于72h后血肿完全清除的患者,应引起相关的临床重视.
作者:李锁南;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运用超声检测对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的作用价值. 方法 实施CABG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重度以上狭窄患者行颈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CABG治疗,重度以上患者同时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与单独行CABG治疗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无明显的颈动脉狭窄者占31.6%,轻度狭窄者占41.8%,中度狭窄者占15.3%,重度狭窄者占11.2%.颈动脉造影检查,重度狭窄者9例,占9.2%,患者的检出部位、程度与超声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实施CABG治疗,重度以上患者同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狭窄者未出现脑卒中患者,其余行CABG术治疗患者出现1例脑卒中,发生率为1.0%. 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并根据检测结果,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
作者: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确定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开展相应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指导. 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采样方法选取新疆奎屯市18~60岁的3678名居民进行体检,调查、测量身高、体重与血压指标,以此来评估BMI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人群平均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将BMI值按<24,24~27.9以及≥28标准划分分析,高血压居民总患病率依次21.7%、74.8%与94.9%,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高血压与BMI水平密切相关,合理控制BMI值在正常规定范围内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症状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洁;王秀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3年09月~2014年09月我院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32例患者,其中32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37例研究组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可以使子宫肌瘤变小,不良反应症状也比较少.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早发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12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的冠状动脉情况,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44例),前者为早发冠心病,后者为冠状动脉正常;对两组患者开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脑梗死史、吸烟史、饮酒史等项目所占比例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0.05);在TC、CR两指标的比较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0.05);对照组患者的BUN、TG、HDL-C、LDL-C、VLDL-C、GLU、HbAlc、CRP等指标均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男性、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脑梗死史、吸烟饮酒史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是早发冠心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建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防控疾病风险方面的护理. 在患者结束住院之后,再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进一步讨论防范护理风险的有效的措施. 结果 在患者结束住院过程之后,观察组中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为4%,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为24%,两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神经内科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的现象较为频繁,我院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和风险防控,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程度.
作者:栗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术中碘伏浸泡感染骨质,术后采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持续滴注冲洗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以术中碘伏浸泡感染骨质,术后采用加味五味消毒饮合黄莲解毒汤持续滴注冲洗,对照组以术中生理盐水浸泡,术后庆大霉素持续滴注冲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血常规、血沉的改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术中碘伏浸泡感染骨质,术后采用加味五味消毒饮合黄莲解毒汤持续滴注冲洗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杨孚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中医情志护理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246, <0.05); 观察组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9465,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8.5641, <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用于子宫切除患者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桂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快速过敏仪在青霉素过敏测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择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青霉素过敏测试的30533例患者以及2014年7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青霉素过敏测试的415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快速过敏仪进行测试,对于疑似患者予以皮内注射进行对照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A组假阳性发生概率为1.91%,B组假阳性发生概率为1.44%, 2=23.95, <0.05,所有假阳性结果经过对照检测后发现为阴性,患者用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快速过敏仪的准确性高,假阳性的发生率低.结论 利用快速过敏仪对患者进行青霉素过敏测试,其假阳性结果发生的概率较低,检测准确性较高,值得予以推广.
作者:方胜萍;程丽;骆桂芬;严茂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观察及评估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产后大出血患者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后大出血患者则使用宫腔填塞纱条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阴道出血量以及输血量. 结果 观察组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阴道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大出血患者( <0.05). 结论 针对产后大出血患者,有预见性地使用宫腔纱条填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大出血和孕妇的死亡率,减少阴道出血量和输血量.
作者:肖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血脂升高主要是指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因此,对降低高血脂的药物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何敏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观察奥沙利铂配合化疗医治胃癌的不良反应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于我院2010年1月~10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选取了奥沙利铂与5-FU配合化疗实行医治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实行回顾性的评析,并对护理的经验实行总结. 结果 有2例晚期的胃癌患者在第3个疗程的化疗时胃肠道出现了严重的反应, 不得不中断化疗,2例晚期的胃癌伴随着肝转移的患者在2个月以后,由于全身许多脏器的功能出现衰竭而死亡.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呕吐恶心(22例)、腹泻(4例)、附近的感觉神经出现病变(40例)、口腔炎(14例)、静脉炎(10例)、发热(3例)、化疗药品外渗(1例)与骨髓抑制(26例). 结论 奥沙利铂是胃癌患者实行化疗中为常用的药品,在使用药物时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需给予对应的护理,让患者可以顺利的完成化疗.
作者:杨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针对门诊口腔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管理措施.方法 对门诊口腔科感染工作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确保口腔患者的就诊安全.结果 通过对门诊口腔科进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落实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无菌操作原则及标准预防、注意细节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加强门诊口腔科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与制度化管理,是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喻军;刘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其中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 综合化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0.05.结论 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加强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鄂亚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机访谈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动机访谈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 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动机访谈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动机访谈法能有效降低脑组转折的焦虑抑郁水平.
作者: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95%,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在疝手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我国于1997年开始引入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在临床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新技术极大地解决了疝外科治疗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疼痛程度和术后复发率,目前已普及为国内疝修补术的主要术式[1].本文以近几个国内外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无张力疝修补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的进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关材料和固定技术进展、无张力疝手术应重视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进展,以理解和正确应用各种腹股沟疝修补技术,进一步提高临床疝治疗质量.
作者:苏亚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的儿童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使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异丙酚进行治疗.术前患者不用药,此后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患儿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而分析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临床效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苏醒时间对比对照组较慢.且研究组患者诱导作用发生时的心动过速,对照组诱导期心动过缓,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采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儿童麻醉症状,其诱导速度较慢,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高.而采用异丙酚介入治疗,其诱导速度较快,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低.两组苏醒期间拔管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唐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爽口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出血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爽口液组,生理盐水组和甲硝唑溶液组,每组各50例,分别观察比较三组口腔护理7d前后的PH值和口腔细菌培养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三组口腔护理患者前后的PH值差异无显著性( <0.05);口腔细菌培养转阴率及临床疗效中药爽口液组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甲硝唑溶液组( <0.01或 <0.05). 结论 采取中药爽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口腔黏膜刺激小,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护理溶液.
作者: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的70例护理人员于2012年7~12月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3年7~12月采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这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以及病房管理质量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孔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