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常用的4种食品添加剂

崔鹏;马春光

关键词:二极管阵列, 液相, 食品, 安赛蜜, 苯甲酸, 山梨酸, 糖精钠
摘要:目的 建立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处理后,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s色谱柱,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3+97)为流动相,进行DAD-LC测定.结果 在2.5~50 μg/ml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6.9%~103.7%之间,RSD在0.53%~3.72%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4种组分添加剂的测定.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 探究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体脂代谢的影响,为低氧运动减肥健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出生21 d的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6周后建成营养性肥胖模型.从造模成功大鼠中选取40只,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NC)、常氧运动组(NE)、低氧安静组(HC)和低氧运动组(HE),每组10只.然后进行4周的低氧运动(氧浓度前2周为15.4%,后2周为14.5%;跑速为20 m/min).结果 与NC组相比,NE和HE组肥胖SD大鼠的体脂百分比下降,血清瘦素和胰岛素降低,而腓肠肌脂蛋白脂酶和肾周脂肪组织脂肪酶的活性增加,并且HE组比NE组更明显.结论 (1)低氧运动有较好的降体脂作用,并且运动与低氧结合后效果比单纯运动效果好; (2)低氧运动降体脂可能与低氧运动可提高骨骼肌LPL和脂肪组织LPS的活性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等有关; (3)低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是低氧与运动复合作用的结果;而低氧运动降低血清瘦素不是低氧运动抑制了瘦素分泌的结果,而可能是体脂下降引起的.

    作者:邱烈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西宁特定人群2009~2011年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掌握西宁地区各类人群中HIV流行现状和趋势,2009~2011年对国家监测各类哨点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采集到的8 272例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及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所有血样均使用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均采用不同生产厂家试剂检测复核.对复核检测仍阳性者,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进行确证,对确证阳性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8272份监测样本中共确证193份HIV-1阳性样本,阳性率为2.33%;不同性别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P< 0.01),共检测男性5 238人,阳性率为2.80%.女性3 034人,阳性率为1.60%;不同人群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68,P<0.01),其中MSM人群HIV阳性率高,为9.94%,其他人群依次为VCT人群2.73%,吸毒人员HIV 2.0%,性病门诊病人0.41%,在校青年学生0.38%,长途卡车司机0.19%.经性接触传播达到70.47%.结论 (1)西宁地区HIV感染率处于上升趋势,在高危及重点人群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对各类人群的监测中,MSM人群阳性率高,其余的依次为VCT人员,吸毒人员,性病门诊病人,在校青年学生和长途卡车司机. (3) HIV感染者,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4∶1. (4)性传播已成为西宁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5) VCT中检出HIV-1抗体阳性人数多.

    作者:吴建英;汪春翔;马韶辉;李晓燕;贾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崇州市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崇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为降低崇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崇州市2001~2010年5岁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崇州市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每年按4.21%的速度递减,前5位死因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异常、肺炎、意外.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群从保健意识.

    作者:杨荣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

    目的 了解某市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MBI量表对某市的市级、区县级和民营医院的58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个人成就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急诊科护士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在去人格化维度上,外科护士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儿科护士个人成就感明显低于其他科室(P<0.05);不同年龄阶段护士在各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在去人格化维度、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被调查者的情绪衰竭得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与国外护士的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被调查护士整群抽样与国外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某市护士群体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加强预防和矫治时,更应重视社会支持和组织情境的影响.

    作者:庹安写;刘茂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致HUS两例报道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HUS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类.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非典型性,但尚无硝酸盐中毒所致的报道.亚硝酸盐无色、无臭,常见中毒症为头晕、头痛、呕吐,全身皮肤黏膜青紫、休克、甚至昏迷死亡.血中亚硝酸盐及代谢产特如高铁血红蛋白可能导致内皮受损,继而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致肾损伤.本文报告两例由于食入富含亚硝酸食物导致的非典型性HUS,此两例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

    作者:吴小东;张中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HACCP原理在高速旅客列车预包装盒饭生产配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保障供给高速旅客列车的预包装盒饭的卫生安全.方法 应用HACCP原理对高速旅客列车预包装盒饭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装箱贮存、运输配送、车站暂存、列车销售、人员管理等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提出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结果 确定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采购、主副食热加工、熟食容器用具消毒、食品装盒、冷库贮存、食品运输、车站中转暂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列车销售、人员体检.结论 应用HACCP原理对高速旅客列车预包装盒饭进行安全管理有显著效果,有效预防了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作者:迟丹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太白乐胶囊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太白乐胶囊(试验样品)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低、中、高(0.083 g/kg.bw、0.167 g/kg.bw和0.500 g/kg.bw)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剂量的试验样品,另设1个空白对照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30 d,试验末期3个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按12 ml/kgBW一次灌胃50%乙醇造肝损伤模型,,制备小鼠肝匀浆并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肝组织病理积分均明显降低,0.500 g/kg剂量组肝匀浆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GSH含量显著升高,但所有剂量组肝匀浆中TG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试验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张书芳;李永利;张焱;武民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豫北社区不同诊断年龄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豫北社区不同诊断年龄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QOL)状况,为食管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豫北社会95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第3版(EORTC QLQ-C30 V3.0)、食管癌补充模式量表(QLQOES-18).将患者按诊断年龄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年轻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75岁).结果 青年组患者与中年组和年轻老年组患者在食欲下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在生理功能方面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在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进食3个方面与其他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诊断年龄对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进食以及食欲方面.

    作者:贺晓;赵志敏;许洁;李秀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临床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某院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寻求合理用药信号.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值等药物经济学参数,对该院2011~2012年RA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RA类药物临床应用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抗风湿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其中改善症状抗风湿药物销售金额大,强的松的年消耗量多.结论 RA临床使用总体合理,符合临床治疗指南及本地区的经济学特征.

    作者:蒋燕;刘利;张秉鸿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析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情况

    目的 分析学生食物中毒的原因及规律,探讨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 从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和就餐场所3个方面,对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食物中毒的形式严峻,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结论 规范从业人员操作,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婷婷;黄喜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乌鲁木齐市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结核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制定下一个结核病十年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2个调查点的2 729名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大于6个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有应检人口均应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胸片.对所有肺部有异常阴影者和咳嗽、咳痰症状大于2周者或咯血者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本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应检2 729人,实检2 597人,实检率为95.16%,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983.61/10万,经过标化后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723.45/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92.53/10万,经过标化全人口的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9.95/10万.应检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0.37%%.结论 结核病疫情仍居高不下,防治形势严峻,全民的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应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阳贵;芮宝玲;陈颖;于莉;沈梅;张为胜;马丽;刘泓;吐逊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重庆市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年龄小于25岁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的研究,了解该市HIV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通过序贯抽样的方法,采集16~25岁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使用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得到的47条序列,在RT区1份标本出现可导致针对NNRTIs系列的DLV,EFV,NVP高度耐药性的V106IMV突变.PR区没有检测到耐药突变株.在RT区高度耐药株检出率为2.1% (1/47),说明重庆市HIV耐药株的传播仍处于低度范围内(<5%).结论 重庆市HIV新近感染中已有HIV耐药株的传播,但是目前传播水平还较低,应继续开展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工作.

    作者:周全华;凌华;邢辉;廖玲洁;张敏;钱天学;王俊;韩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36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73例和非AP(NAP,包括肠梗阻17例、急性阑尾炎18例和急性胆囊炎28例)组63例,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和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MY、LPS和CRP诊断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AP组血清AMY和LPS水平明显高于NAP组(P<0.01),AP组和NAP组比较,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和AMY以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180、300U/L)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100 mg/L),CRP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3%、61.9%、41.5%和41.1%.血清AMY、LPS和CRP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944和0.467.结论 血清CRP在急腹症时对AP诊断的准确性不高,不能单独用于AP的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对提高AP的正确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杭永伦;周明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硫化氢

    目的 建立血清硫化氢的离子电极测定方法.方法 血清经抗氧化液稀释,H2S和NaHS与NaOH反应生成S2-,应用银硫电极检测微量S2-,换算出溶液中H2S.结果 本法低检出限为5.1 μmol/L,批内平均RSD为6.2%.批间平均RSD为9.1%,线性范围为1~100 μmoL/L(y=-129.62ln (x)-487.62,R2=0.993),回收率98.7%~105%,正常人体血清硫化氢参考值范围为35~55 μmoL/L.结论 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常规测定血清硫化氢.

    作者:郝万鹏;曹耀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某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发生的153例患者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62例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发生率为4.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作者:周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牵伸运动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牵伸运动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初诊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人,男性28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72.2±7.6)岁;对照组46人,男性26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71.9±8.3)岁.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牵伸运动,分别于住院时和治疗6周后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L1、L4、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 (2)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实验组L1、L4、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3)治疗过程中,无肌肉扭伤、关节脱位、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牵伸运动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申潇竹;田昌荣;张玲;王新;汪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贵州省2008~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8 ~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掌握贵州省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找出流行规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 将贵州省2008~2011年发生的1043起急性传染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贵州省2008~2011年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学校内暴发疫情多,罹患对象为学生(32 424人),占所有人群的63.49%. (2)传染病暴发病种主要为呼吸道469起,占所有病种的44.97%,肠道传染病471起,占所有病种的45.16%.结论 应该把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作为有效控制疫情的主要措施.

    作者:黄艳萍;唐光鹏;邹志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开阳县2004~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开阳县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菌痢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开阳县2004~2010年菌痢疫情及病原学监测资料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开阳县2004~2010年菌痢发病率波动在15.54/10万~39.57/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6.56/10万,散发为主,个别乡镇有暴发.全年均可发生,以5~10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5岁以下儿童发病多(33.15%);职业发病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2008~2010年监测志贺菌总检出率8.52%,54.29%为宋内志贺菌,45.71%为福氏志贺菌,分离株均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病原确诊者中轻型和不典型病例居多,临床医生诊断一致率为38.24%.结论 开阳县菌痢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局部存在暴发可能,流行菌型变迁,菌株耐药日益严重,患者症状不典型,临床存在误诊、漏诊现象,需加强监测等防控工作.

    作者:姚光海;唐光鹏;田克诚;游旅;黎明;刘明强;蒋国书;陈晓琴;王定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单唾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HIE患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5 ml+0.9%生理盐水20ml,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CT值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正常常规治疗疗效更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伟;唐艳;张君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4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以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间3餐前及3餐后2h血糖控制及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感染、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试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血糖控制时间、住院总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无感染,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血糖控制疗效比常规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更为有利.

    作者:刘萍;植凤涓;任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