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蓉;曾红梅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探讨IPC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I/R损伤组(n=30)和重组人IPG +l/R损伤组(n=30).构建大鼠肠系膜I/R损伤模型和肠系膜IPC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方法来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肠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Park/Chiu对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IPC +l/R损伤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较轻,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绒毛剥脱,固有层崩解,溃疡,出血,大片上皮下间隙等表现.IR损伤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2,24.376,19.553,P<0.05);经IPC处理后,IPC+l/R损伤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降低,与IR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6.010,4.302,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积聚,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凯;李晓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南昌市西湖区200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昌市西湖区2005~2009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病毒性肝炎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2.03%;发病率波动在149.05/10万~234.51/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法定传染病之首;以乙型肝炎病例多,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83.87%;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占23.93%;季节分布不明显,3~10月发病相对较多,占70.11%;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57∶1;20~3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 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新;余国辉;王朝辉;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某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218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微分析.结果 218株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0.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1.47%)、铜绿假单胞菌(9.17%)、金黄色葡萄球菌(8.26%)、粪肠球菌(7.34%)、真菌(5.5%)、变形杆菌(4.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7%).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应及时做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杜红丽;刘北陆;乔艳梅;郭连峰;刘洪博;张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潮州市7~16岁的中小学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潮州市1 321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5项和部分肝功酶检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感染率为3.2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7.25%,接种率逐年上升;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3.75%、2.9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按OR值大小依次是家庭HBV遗传史、班级HBV暴露史、首针是否及时接种和乙肝疫苗接种史.结论 潮州市HBV感染率较低,自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中小学生HBV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对有HBV家族遗传史和班级暴露史等易感人群的管理监测有待提高.
作者:帅军;蓝淑宝;周玉刚;胡艳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武警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武警部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警某部1 500名新兵,采取专家专题巡讲、网页与传播材科制作、规范培训骨干等方式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态度、行为持有率.结果 干预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态度及行为持有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战士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依次是讲座、录像、手册、活动或游戏、集体讨论、展板、折页.佳受教育时间依次为平时加强、新兵入伍.69.2%的战士认为健康教育效果很好.结论 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积极促进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和态度、行为的改变.
作者:郭宏霞;李浴峰;曹春霞;单学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单用替吉奥胶囊和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两种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晚期胃癌患者92,随机分为替吉奥组和联合组各46例,两组分别应用替吉奥和替吉奥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疗程2个周期,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替吉奥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2.61%和54.3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6d和159 d;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无预期外严重不良反应,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做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衣学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晚期胃腺癌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探讨肥胖对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于某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26例晚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胃腺癌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非肥胖组134例患者BMI< 25,肥胖组92例患者BMI≥25,两组患者均行胃腺癌根治术,观察记录两组术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死亡率及随访记录患者一年生存率.结果 BMI<25组与BMI≥25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死亡率、一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BMI< 25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223.2±136.6) ml、 (158.1±57.9) min、 (2815±174.6) ml、11.2%,BMI≥25组分别为(266.9±170.1) ml、 (188.2±79.7) min、(348.0±209.3) ml、21.7%,P< 0.05.结论 肥胖对于患者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及一年生存率等短期结局无明显影响,不改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术后结局.
作者:余壮明;陈兴超;李合;严平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黔南州7~14岁学生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进一步调节学生善食,控制学生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多引起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锰、锌、铜、铁,用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结果 黔南州7~14岁学生头发锰均值4.92 μg/g,头发锰<4.0 μg/g人数占53.3%,4.0~4.95 μg/g人数占12.3%,>4.95人数占 34.4%;头发锌均数74.85 μg/g,绝大部分检测值均低子110μg/g下限;头发铜均数11.38 μg/g,<9 μg/g人数占16.4%,9~30 μg/g人数占83.1%,>30μg/g占0.5%;头发铁均数59.41μg/g,<25 μg/g人数占1.5%,25-60 μg/g人 数占60.0%,>60μg/g人数占38.5%;头发铅均数4.38 μg/g,<10μg/g人数占94.4%,>10μg/g人数占5.6%.结论 绝大部分学生要补充锌的摄入,锰、铜、铁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增加或减少摄入,使学生体内的元素达到平衡,铅> 10 μg/g的极少数学生要防止铅的摄入,才会有益健康.
作者:王明祥;李翼斌;祝俊;胡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TNF-α在HIC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例术前HICH患者(HICH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 HICH组血清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P< 0.05).患者发病6~12 h、12~24h、24~48 h、48~72 h、>72h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比较均显著上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8,4.965,7.284,5.760,5.026,P< 0.05).血清TNF-α水平随着GCS评分的下降而上升,GCS评分与TNF-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4,P< 0.05).结论 TNF-α在HICH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TNF-α的异常增高预示HICH病情严重.
作者:阳永东;周晓坤;杜怡庆;王文波;唐乐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HCAP的临床特点、发病危险因素、病原学特征、抗菌药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指导治疗.方法 根据2005年ATS/IDSA指南标准,回顾性研究呼吸科及ICU科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275例HCAP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等详细资料.结果 HCAP患者年龄65岁以上261例;合并基础疾病以以充血性心力衰竭(55.64%)、脑卒中(28.73%)和慢性阻塞性肺病(62.18%)以及肿瘤(28.73%)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外症状如神志改变(29.39%),原基础疾病加重(73.51%)比一般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更值得重视,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7.60%)、MRSA (16.31%)和鲍曼不动杆菌(5.58%)以及ESBLs阳性的革兰阴性菌等耐药菌为主,对于那些有上述MDR危险因素,特别是停留鼻饲管,在90d内住院超过2d者初始抗生素治疗要覆盖可能的杆、球菌,联合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初始治疗病原菌覆盖率60.5%,临床上以广谱青霉素类或碳氢酶系类搭配康唑类抗真菌药常见.结论 HCAP是一种区别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新型肺炎.其患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病原菌以耐药菌多见,应该根据HCAP严重程度及病原菌MDR因素而合理初始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福攸;叶文华;张宗绵;曹凤萍;罗健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标本采集条件对EV71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强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工作.方法 对菏泽市11家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做RT-PCR检测;依据不同条件对EV71阳性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EV71阳性率在不同病例年龄关系、病所在地、是否重症3种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病例标本采集时间、采集地、病例性别差异三种条件下,EV71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EV71阳性率与病例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地以及病例性别关系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刘启林;陈仲全;李晓寒;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特比萘芬搽剂治疗甲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2月进行治疗的214例甲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特比萘芬搽剂组)107例和B组(伊曲康唑胶囊组)107例,后将两组患者的真菌学疗效和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真菌学疗效和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特比萘芬搽剂治疗甲癣临床效果好,值得在甲癣治疗的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韦克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定科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方法 培训期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各专科手术配合的量化积和综合考核等方法,以建立定科实习护生从学习手术室规章制度到熟悉手术童工作流程,在重点掌握1个专科手术配合的基础上,能胜任手术室亚专业护理岗位.结果 2011.2.21-2011.7.15,参加手术室定科实习护生培训61名,其中41名(67.21%)顺利完成本阶段培训.在此期间,因工作需要中途转入其他科室培训14人(22.95%),终止实习人数4人(6.56%),因不适应手术室工作转入病房2人(3.28%).结论 手术室教学培训有助于提高定科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工作能力.
作者:杨小蓉;黄俊华;龚仁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艾滋病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特效药物根治和有效预防疫苗,而且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可能仍将是引起严重死亡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以引起关注.
作者:赵二江;崔丹;梁淑英;郭金玲;王宇明;陆维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乐山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0年报告的乐山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 ~2010年累计报告病例4 947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0.68/10万、68.12/10万和72.26/10万;全市11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2∶1,病例主要集中在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5月和10~12月明显高发.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该市10~12月手足口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作者:秦利平;罗瑶;江顿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并定期门诊复诊.比较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时,两组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足部自我管理状况、足部皮肤及供血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知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足部自我管理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足部皮肤干燥、皲裂,足麻木感,足部皮肤发凉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 0.01或P<0.05.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可以解决目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预防知识知晓率低、足部自我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及供血状况,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耿秀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联合雾化方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13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组治疗,而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观察组患者发生轻度咽部不适症状,1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对照组2例出现心悸,1例患者出现手抖,但以上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马丙兰;腾月;潘巍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1,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死亡率29.0%.结论 对合并有幕下病变的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存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同时,幕上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幕下敞开硬脑膜并留置引流是值得提倡的手术措施.
作者:李强;莫业和;许琼冠;刘达远;冯基高;徐鹏翔;欧阳一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中高危患者(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和CPB开始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总量(30 kU/kg)的1/2,C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于术前、手术结束后8h、1d、3d和5d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同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U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C组(P< 0.05).术后8h起U组CK-MB、cTnI、A-aDO2和R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中高危心脏手术患者CPB术后心肺损伤,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围术期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希;秦新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肠道门诊致病菌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菌株,为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一、二级医院肠道门诊对因腹泻就诊,经病原学监测结果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可疑食物史调查,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7例患者就诊前的平均腹泻次数为5.87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4.48%和21.07%;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大便性状改变不同;副溶所致腹泻占80%以上;可疑饮食史主要是海水产品、肉及肉制品、淡水产品及果蔬类.结论 腹泻病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及可疑饮食史对此病的诊治、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网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两网”监测.
作者:赵黎芳;陈建平;夏月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