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祥;李翼斌;祝俊;胡丽娟
目的 对宜兴市2010年发生的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时间、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分布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6月份,占65.77%,发病年龄主要在0~5岁组,以1~4岁多见,占2010年总发病的82.18%.男童多于女童.散居儿童多于幼托儿童.结论 宜兴市手足口病发病目前以散发为主,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侵犯散居儿童,因此需加强散居儿童的卫生管理,同时也不能放松幼儿园托儿所的管理,以减少幼托儿童的发病.
作者:沈国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晚期胃腺癌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探讨肥胖对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于某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26例晚期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将胃腺癌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非肥胖组134例患者BMI< 25,肥胖组92例患者BMI≥25,两组患者均行胃腺癌根治术,观察记录两组术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死亡率及随访记录患者一年生存率.结果 BMI<25组与BMI≥25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死亡率、一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BMI< 25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223.2±136.6) ml、 (158.1±57.9) min、 (2815±174.6) ml、11.2%,BMI≥25组分别为(266.9±170.1) ml、 (188.2±79.7) min、(348.0±209.3) ml、21.7%,P< 0.05.结论 肥胖对于患者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及一年生存率等短期结局无明显影响,不改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术后结局.
作者:余壮明;陈兴超;李合;严平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清IL-17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检者体内IL-17的含量.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血清IL-17水平为(198.58±36.55) pg/mg,而健康者体内血清IL-17水平为(165.53±19.22) pg/mg.消化性溃疡患者的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t=24.433,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包括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33例,复合型消化溃疡5例,复合型消化溃疡患者体内IL-17水平为(211.22±41.98) pg/mg水平高,十二指肠球溃疡组的IL=17水平为(184.55±18.96) Pg/mg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14,7.890,P< 0.05).结论 清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IL-17可以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提示这种细胞因子可以参与细胞炎症的变化,它的升高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它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潮州市7~16岁的中小学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潮州市1 321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5项和部分肝功酶检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感染率为3.2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7.25%,接种率逐年上升;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3.75%、2.9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按OR值大小依次是家庭HBV遗传史、班级HBV暴露史、首针是否及时接种和乙肝疫苗接种史.结论 潮州市HBV感染率较低,自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中小学生HBV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对有HBV家族遗传史和班级暴露史等易感人群的管理监测有待提高.
作者:帅军;蓝淑宝;周玉刚;胡艳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回顾近年来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技术更加成熟,可行.结果 封管液包括肝素钠、生理盐水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封管方式的选择包括均匀推注,正压封管、输液器内等渗液封管法及瞬间正压法等.结论 不论是选择何种封管液及相应封管液的各种剂量,都应当在保证患者安全、舒适,治疗有效的前提下适当延长留置针的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孟祥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某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218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微分析.结果 218株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0.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1.47%)、铜绿假单胞菌(9.17%)、金黄色葡萄球菌(8.26%)、粪肠球菌(7.34%)、真菌(5.5%)、变形杆菌(4.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7%).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应及时做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杜红丽;刘北陆;乔艳梅;郭连峰;刘洪博;张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脑损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采用白酒灌胃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酒精中毒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每组10只.另10只不灌白酒作为正常对照组.bFGF治疗组大鼠按12μg/kg剂量肌肉注射bFGF,共14d.各组大鼠到d 14后取出各组大鼠脑、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脑、肝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酒精中毒后大鼠脑和肝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均明显升高(P< 0.05);经bFGF治疗后脑和肝组织中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bFGF起到降低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示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脑损伤和和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俊杰;王彩冰;黄丽娟;何显教;黄彦峰;赵善民;李倩茗;黄巨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P(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37例,接受放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9%和29.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5%和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0.3%,84.2%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胃肠道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1、2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刘彦章;李娟;罗福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TNF-α在HIC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例术前HICH患者(HICH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 HICH组血清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P< 0.05).患者发病6~12 h、12~24h、24~48 h、48~72 h、>72h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比较均显著上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8,4.965,7.284,5.760,5.026,P< 0.05).血清TNF-α水平随着GCS评分的下降而上升,GCS评分与TNF-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4,P< 0.05).结论 TNF-α在HICH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TNF-α的异常增高预示HICH病情严重.
作者:阳永东;周晓坤;杜怡庆;王文波;唐乐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筛选临床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分析其耐药情况与Ⅰ类整合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IC法测定抗生素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intI),并测序确定,SPSS1 1.5软件分析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81株IMPRPa均为多重耐药,IMPRPa和非IMPRPa的多重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为69.4% (77/111),其中IMPRPa菌株中检出率为85.2% (69/81),非IMPRPa检出率为26.7% (8/30).结论 IMPR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强,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IMPRPa中Ⅰ类整合子的高携带率可能与亚胺培南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穆玉姣;许玉玲;陈端;杜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后奥运时期(2008年8月~2010年7月)北京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现况,提出重大活动卫生保障高效、合理的监管对策.方法 对后奥运时期(2008年8月~2010年7月)120例北京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资料整理,制作调查表,统计分析.结果 对后奥运时期(2008年8月~2010年7月)北京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作时间、地点、监督人员及保障人员配置、任务来源及性质等现况和趋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 制定北京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管理策略,开展多区联合保障、加强餐饮外送服务监管、创新卫生保障工作思路、加强宣传和培训、探索分级保障,实施风险管理等干预措施,保障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刘晓刚;赵新生;梁进;诸远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艾滋病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特效药物根治和有效预防疫苗,而且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可能仍将是引起严重死亡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以引起关注.
作者:赵二江;崔丹;梁淑英;郭金玲;王宇明;陆维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标本采集条件对EV71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强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工作.方法 对菏泽市11家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做RT-PCR检测;依据不同条件对EV71阳性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EV71阳性率在不同病例年龄关系、病所在地、是否重症3种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病例标本采集时间、采集地、病例性别差异三种条件下,EV71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EV71阳性率与病例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地以及病例性别关系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刘启林;陈仲全;李晓寒;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淄博市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水平和动态变化趋势,为应对流感大流行,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0年1月-9月期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 50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利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 该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5.60%,自然感染率为21.09%,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比例为1.97∶1;抗体阳性率以16~24和6~15岁年龄组高,60岁以上年龄组低;教师和学生阳性率高,医务人员阳性率相对较低;第1次调查抗体阳性率高,第3次调查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半年后抗体阳性率为11.36%.结论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该市实际感染人数远远超过确诊病数,学龄人群和年轻人是大的感染群体,人群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随时问推移逐步下降.
作者:王玲;张艳;崔峰;徐凌忠;王显军;郭平;杨淑霞;张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教育项目的需求.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唐山地区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20名护理人员,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Miles和Huberman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护理人员对学习脑卒中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并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经分析,萃取出4个主题:学习态度、症状管理、学习困难及知识获取方式.结论 护理人员康复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满足护士高层次需求,不断优化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结构.
作者:龚素芬;邢凤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宜兴市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正确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宜兴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宜兴市2010年报告22例重症病例,以5-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散居儿童、1~3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外地户籍儿童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本地儿童(P=1.43×10-6),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导致重症(P=0.038 5).重症病例临床症状多有发热、发疹、精神差、易惊、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首诊确诊率为52.38%,重症病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10±0.80)d,较普通病例有诊断延迟.结论 对外地流动人口及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要加强宣教,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意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及救治能力.
作者:周建刚;谭文文;王建明;张华君;丁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带管病人家居陪伴对气管切开相关知识掌握的现况,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对48例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带管的家居陪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的陪伴相关知识来源于护士健康指导,87.5%~90%的陪伴对功能锻炼不了解,73%~85.4%的陪伴对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不了解,58.3%~66.7%陪护对套管常规护理基本了解,79.1%~87.5%的陪护对生活护理熟悉.结论 长期带管患者的家居陪伴相关知识明显缺乏,尤其是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套管的常规护理和生活护理次之,护士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显重要.
作者:黄秋菊;侯军华;吴奎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8例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及30例经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清Hcy、FA、VitB12水平.结果 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Hcy、FA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FA(P均<0.01);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VitB12水平稍微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Hcy、FA发生显著的变化,可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存在密切相关.
作者:邓燕玲;郑利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海南汉族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50~60岁骨质疏松患者334例及相应年龄段正常对照301例进行骨密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测定.结果 维生素D水平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海南汉族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下降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海南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胜花;宋钦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有效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EHEC的stx1和stx2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PCR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分别用FAM-BHQ1和HEX-BHQ1标记stx1及stx2,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EHEC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低检出限可达102 cfu/ml,117.5 fg/μl.结论 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有效地检出EHEC.
作者:刘晓岑;金玉娟;刘渠;许欣;陈应坚;甘丽萍;杨慧;徐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