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蒋建军;尚兰琴;彭茨克;王宛怡;邓陶陶;刘然;符君;任泽明;邢丽娜;吴双;郝卫东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12名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外科治疗及牵引等常规治疗,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安慰剂)治疗14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连续14 d.检测14、60d鞍区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14、6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感觉、运动障碍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屈波;蒋凯;廖东发;邓少林;张波;潘显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9月出院病历159份,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使用较多为头孢菌素类及广谱青霉素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在药物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药物更换和联合用药方面,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还存在较多不合理想象,应加大抗菌药物的培训、监督和干预力度.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A1762T/G1764A与HBV复制水平和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患者血清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包含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 区的核苷酸链(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83例CHB患者中,共检出BCP A1762T/G1764A突变株25例(30.12%).BCP突变组ALT (211.56±81.58) U/L和TBIL (55.17±28.50) μmol/L显著地高于BCP区未突变组(P<0.05).前C区G1896A突变组HBV DNA的水平(4.86±1.30)显著地低于前C区未突变组(5.42±1.15)(P<0.05).结论 BCP突变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导致HBV致病力增强,更易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前C区G1896A突变可能会降低HBV的复制能力.
作者: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比较成熟,概念明确,测量工具比较权威,对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大学生社会支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三者相关性研究开展的非常少.结论 可以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芳芳;俞爱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当前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预防中,存在只注重诊疗而忽略预防和术后康复的问题.通过对若干病例病前生活习惯及术后手术恢复情况进行观案及食管癌高发区具有代表性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了导致食管癌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加强食管癌高发区“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及术后康复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和食管癌知识普及,引导高发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和改良生活习惯;加强调查研究等非医疗措施.探讨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治疗和术后康复一体的食管癌预防体系.
作者:吕小可;王玉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营养干预、家庭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获得提高(P<0.05),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亚妹;潘巧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眠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奕霞;陈宁宁;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垠艺)与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垠艺组和Excel组,接受PCI治疗.临床随访1年,观察两组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原因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晚期肯定性支架血栓.共有6例患者死亡,垠艺组2例,Excel组4例.垠艺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入院率与Excel组的数据近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与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治疗冠心病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相当,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家长抑郁及焦虑的情况.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白血病患儿家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及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测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小显著差数法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白血病患儿家长较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抑郁及焦虑程度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患儿家长抑郁及焦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
作者:王璐;邹湘;盛光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合肥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报告病例137 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85/10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道类传染病是合肥市主要的传染病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丙类传染病出现上升趋势;合肥市地区发病病种前5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肝炎和梅毒为主.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 2004~2009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需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肝炎和梅毒.
作者:赵科伕;吴金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 (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 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 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作者:刘伟;王菊光;杨扬;孙晓华;谢利军;李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接受腰硬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在腰硬麻醉后常规给予立即插尿管留置导尿;观察组(30例)腰硬麻醉后来插尿管,而是通过专责助产士在产程进展中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排尿,产后通过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液培养评估产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情况,观察两组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有19例(63.33%)能够成功自行排尿,发生产后尿潴留3例,尿道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尿潴留14例,尿道感染6例.结论 无痛分娩过程中无需常规持续留置导尿,积极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意坚;龚桂芳;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暴露后人群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53例研究对象按照0、3、7、14和28 d程序进行暴露后免疫,采用WHO认可的RFFIT法检测免疫14 d,45d的血清抗体.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首剂免疫14 d,45 d 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83%,94.34%,RFFIT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74 IU/ml,15.50 IU/ml.结论 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王余俊;王晓昱;石建方;宋婷婷;张秋娥;雷世光;王洪飚;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老年NSCLC病人,采用单药或含铂二联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共纳入65例老年肺癌病人,化疗后发生3~4度不良反应(重反应组)有24例,无3~4度不良反应(轻反应组)有41例,两组基线情况平衡.全组均未出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6.7%和7.3%,稳定分别为50.0%和36.6%.两组分别有33.3%和56.1%出现进展.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43.9%,差异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076).两组的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74 d (95%CI:24~123 d)和58 d(95%CI:39~7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95%CI:5.4~29.5个月)和7.2个月(95%CI:4.1~10.2个月),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出现3~4度不良反应可能提示预后好.
作者:刘桂红;邹雪林;丁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使用3种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7.7~2008.8在我国6个省共11所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比较观察性研究.在每所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IUD,采用健康状况问卷测量妇女使用IUD前、使用后3个月和10~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文使用其中7个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1例元宫铜300对象、309例TCu80A对象和321例活性165对象进入分析.3组对象放置IUD后健康状况总分和除一般健康状况外的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时得分增加,仅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两次随访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对象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相似,仅TCu380a使用者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在10~12个月随访时的改变值略高于其他两组对象.结论 IUD的使用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且三种IUD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相似.
作者:梁红;李丽;陈兴宝;吴尚纯;袁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某科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处理的共10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期风险须重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气道分有选择适合的麻醉诱导方法及药物,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作者:杜晓宣;徐粤新;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食盐和烹调油摄入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水平,并探讨高血压知识和健康信念对食盐、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474例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t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8.5±2.6)g/人日,(24.5±7.9)g/人日,食盐和烹调油的过量摄入率分别为88.0%,52.5%,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以及易患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比较低.食盐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霞;林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发现的177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对其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婴儿HIV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患者中,终失访的有25例.剩余的152例中,终止妊娠的有5.9% (9/152),118例已分娩.还有25例处于妊娠期.分娩的产妇中有64.4% (76/118)服用过抗病毒药物,97.5% (115/118)为阴道分娩.已分娩的118例中,8例为死胎、死产,17例婴儿因各种原因死亡.存活的93例婴儿中,75.3% (70/93)服用了抗病毒药物,84.9% (79/93)采用人工喂养.8例婴儿在满18月龄时检测了HIV抗体,其中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阻断率为87.5% (7/8).结论 布拖县对HIV阳性孕产妇所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