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颖;钟朝晖;张眉;王应雄;刁俊;杨彬;李少芳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 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斌;刘刚;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拟作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功能护理组(即对照组).整体护理组将围手术期划分为术前1d、手术过程中、术后3d等3个阶段,对患者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整体护理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受手术影响较对照组小,术后疼痛程度也较对照组轻.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对改善乳癌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痛感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谦;唐珊珊;刘彦玲;周焕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目前消化内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抑郁症状分量衰(PHQ-9),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355名完成调查的患者中,PHQ-9评分≥5分者共113例,占31.8%.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患病率分别为:13.8%、9.6%、6.2%、2.3%.未患抑郁症的调查对象与有抑郁症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及睡眠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及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二者之间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女性人群、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抑郁症发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浦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食盐和烹调油摄入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水平,并探讨高血压知识和健康信念对食盐、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474例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t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8.5±2.6)g/人日,(24.5±7.9)g/人日,食盐和烹调油的过量摄入率分别为88.0%,52.5%,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以及易患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比较低.食盐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霞;林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某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589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1.17±11.98)岁,体重(54.28±10.56) kg.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对患者苏醒期进行评分.统计不同手术类别、麻醉方法、性别、术后镇痛、术后使用拮抗药的情况,术后发生躁动的比例以及各种因素与躁动的关系.结果 589例患者中躁动组患者121例,占20.54%.各种不良刺激是诱发躁动的常见原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64例(46.7%)、气管导管刺激占39例(32.3%)、尿管刺激占10例(8.2%)、心理应激占4例(3.2%);手术类别:胸科、口腔、耳鼻喉和乳腺外科手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别(P< 0.05).结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手术类别以及术后镇痛和术后使用催醒药的情况.
作者:钟宝琳;李优春;黄桂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1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10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9919例,发病率411.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染病传染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29.41%);病毒性肝炎(23.86%)、手足口病(18.45%)、肺结核(10.51%)和流行性腮腺炎(6.45%)等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 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项东;张志坤;刘丹;张绍文;高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分新流行性腮腺炎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①2004~2009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发病率为14.34/10万,以5~9岁组发病率高为114.21/10万,其次是10~14岁组发病率为82.05/10万,0~岁组发病率为21.10/10万,20~岁以上组发病率低为1.12/10万;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多,平均占71.62%,其次是散居儿童平均占13.06%.②县区发病明显高于市区.③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3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8~10月份低.结论 石家庄市农村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4~5月份即季节性发病高峰前针对敏感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高秋菊;张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门诊治疗的172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患者,对治疗后的相关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中治愈73例,治愈率为84.88%,对照组中治愈46例,治愈率为53.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中复发12例,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中复发40例,复发率为4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不良反应1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1.16%;对照组总不良反应4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4.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华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0月间,选择某科5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肘后侧入路组(n=25);肘内侧入路组(n=25).患儿均全麻后,接分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照Flyr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6例神经损伤者在8-10周恢复.随访期内两组各有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肘内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88%,肘后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内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后侧入路简便、容易,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镇痛、抗应激的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观察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游泳、常压下耐缺氧实验观察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结果 黄芪、麦冬水煎液和五味子、麦冬水煎液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黄芪、麦冬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热能力(P<0.05);两组药物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并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具有镇痛、抗应激的作用.
作者:马会霞;吴范武;韩淑英;郑彩慧;李洁;包巨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病区内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某院122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和护士.按照是否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分为两组,A组平时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831名医务人员,B组平时无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390名.调查两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4种不同的疾病指标,A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务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B组.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口罩的佩戴习惯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首选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并进行适合性检验.提高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的意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状况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60名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酒依赖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酒依赖患者组SSRS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P<0.0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r=0.764,P<0.01).结论 酒依赖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比正常人群低,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中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效果,改善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分析剩余能量与女性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能量调查结果把所选取人群分为能量过剩组和能量不足组,观察两组不同剩余能量水平下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能量不足组相比,能量过剩组体脂率显著增加(P<0.01);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生化指标TC、TG、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大重要因素,能量对体质的影响也是通过肥胖所介导的,而肥胖在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劣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早期对肥胖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从而比较其各组间的疗效、病理变化、脑组织内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干预治疗选择芬戈莫德和泼尼松.d0定为免疫抗原注射日,从抗原免疫后d1开始按分组的药物和剂量予以每天喂食1次,直到处死.在EAE组发病高峰期即d 18时处死所有大鼠终止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炎性病灶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BAX的表达检测.结果 ①各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②各干预组与EAE组相比,炎性病灶数明显减少、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与泼尼松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对EAE具有防治作用,可上调CNS内BAX的表达.
作者:刘春苗;谭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西湖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西湖区麻疹个案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西湖区共报告481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14/10万,2005年和2008年分别高达21.48/10万和37.10/10万.每年的3~6月份为发病高峰,高发地区分布在三墩镇、蒋村文新街道;小于1周岁、20~30岁、3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0%、26.4%和20.2%;8月龄~1周岁常住儿童无麻疹免疫史的占58.62%,流动儿童无免疫史的占61.54%.结论 西湖区麻疹年发病起伏较大,每年呈周期性分布,城乡结合部、1周岁以下、20岁以上人群高发,需加强儿童常规及时按种及成人强化接种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作者:张丛笑;钱晨颖;郑琳;宋凯;张寒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结合在消化内科见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120例2009年6月份~2011年10月份在某科室进行见习的医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见习医生打乱分为40例A组(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结合组)、40例B组(启发式教学组)和40例C组(互动式教学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见习医生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和教学前后的积极主动性、科学理论性、实践应用性的掌握情况.结果 A组见习医生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和教学前后的积极主动性、科学理论性、实践应用性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启发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提取了单纯启发式教学和单纯互动式教学的优点并弥补了不足之处,有效提高了见习医生的教学成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建议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苏健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2008年10月~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36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放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项目包括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低流速(cm/s)、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祥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低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其中周边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周边舒张期低流速(cm/s)、内部收缩期峰值流速(cm/s)、内部舒张期低流速(cm/s)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而周边阻力指数、周边门脉样流速(cm/s)、内部阻力指数、内部门脉样流速(cm/s)放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应用于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估,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传刚;吴凤林;李颖嘉;孙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当前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预防中,存在只注重诊疗而忽略预防和术后康复的问题.通过对若干病例病前生活习惯及术后手术恢复情况进行观案及食管癌高发区具有代表性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了导致食管癌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加强食管癌高发区“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及术后康复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和食管癌知识普及,引导高发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和改良生活习惯;加强调查研究等非医疗措施.探讨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治疗和术后康复一体的食管癌预防体系.
作者:吕小可;王玉川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