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刚;吴凤林;李颖嘉;孙爱民
目的 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 (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 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 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作者:刘伟;王菊光;杨扬;孙晓华;谢利军;李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氰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镇痛、抗应激的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观察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游泳、常压下耐缺氧实验观察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结果 黄芪、麦冬水煎液和五味子、麦冬水煎液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黄芪、麦冬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热能力(P<0.05);两组药物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并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具有镇痛、抗应激的作用.
作者:马会霞;吴范武;韩淑英;郑彩慧;李洁;包巨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某科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处理的共10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期风险须重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气道分有选择适合的麻醉诱导方法及药物,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作者:杜晓宣;徐粤新;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癫痫患儿中痫样放电共49例(89.1%),睡眠期出现45例(91.8%),以NREMⅠ、Ⅱ期多见.睡眠中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癜痫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REM 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患者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 瘸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汤春辉;杨景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磷霉素钠注射液联合自拟肺心Ⅰ号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全部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应用吸氧、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及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肺心Ⅰ号方.于治疗后检查动脉血气、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 0.05或P<0.01).结论 磷霉素钠联合中药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振国;邱作成;李志钢;乐德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3个肥胖指标与MS及其他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延吉市某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资料完整的886例对象按照不同的BMI、WC水平进行分层,比较分析代谢异常组分患病情况.对WHtR指标与MS其他组分异常数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寻找适合的切点,分析其对MS的患病风险.结果 调查对象中肥胖程度比较严重,且各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各项代谢异常患病率均与BMI和WC有关,两者均异常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OR值明显高于BMI与WC各单项异常组(P<0.01),但仅有腹型肥胖时,其OR值均高于BMI超重而WC正常者;WHtR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9,P<0.01),当WHtR超过0.50时,个体MS患病危险度显著增加(OR:1.564,95%CI:1.046~1.896,P<0.01).结论 BMI和WC异常可增加代谢异常疾病的患病风险,WHtR是较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在防治MS其他组分时应将体脂增多同时伴有脂肪分布异常者列为重点高危人群.
作者:吴善玉;朱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围生期暴露于双酚A对SD大鼠子代的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从孕期d6至仔鼠出生d 21断乳每天分别灌胃给予0、0.05、0.5、5、50、500mg/kg的双酚A.于仔鼠出生后d3检测前、后肢定位反射;出生后4d检测仔鼠的平面翻正、悬崖回避反射;出生后d5检测负向地性;出生后d11检测空中翻正反射.结果 0.05、0.5mg/kg剂量组的所有的神经反射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 mg/kg剂量组的平面翻正反射、负向地性反射、空中翻正反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50mkg剂量组,在前、后肢定位反射、空中翻正反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500mg/kg剂量组,在前、后肢定位反射、负向地性反射、空中翻正反射以及悬崖回避反射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结论 大鼠围生期暴露于双酚A,可影响子代大鼠的神经行为发育.
作者:范杰;蒋建军;尚兰琴;彭茨克;王宛怡;邓陶陶;刘然;符君;任泽明;邢丽娜;吴双;郝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近4年来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儿科门诊急诊救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的一般临床调查资料.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发生:性别无差异;发生的高峰年龄为1-6岁;中毒种类以药物中毒多(52.5%),其他依次为日用化学制剂、鼠药及农药;鼠药等剧毒类的中毒多发生在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结论 防止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应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重点,应大力、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教育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卫生保健及宣教工作.
作者:秦桂林;白桦林;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1.11月间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12例(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安全有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力.但并发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牵拉脱离以及长期合并存在的视网膜下出血会影响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梅锋;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暴露后人群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53例研究对象按照0、3、7、14和28 d程序进行暴露后免疫,采用WHO认可的RFFIT法检测免疫14 d,45d的血清抗体.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首剂免疫14 d,45 d 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83%,94.34%,RFFIT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74 IU/ml,15.50 IU/ml.结论 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王余俊;王晓昱;石建方;宋婷婷;张秋娥;雷世光;王洪飚;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87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将能坚持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178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围生期早产、巨大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早产、巨大儿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后,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83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段异位妊娠发生情况,<20岁者12例,占2.5%; 20~29岁者243例,占50.3%;30~39岁者220例,占45.5%;≥40岁者8例,占1.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感染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不孕史、剖宫产手术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结扎手术史以及其他吸烟等,其中主要的是盆腔感染史,占44.9%;流产史,占34.6%;患者曾经出现过不孕史,占20.2%.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118例,其中有盆腔炎症史者63例,占53.4%;而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365例,出现盆腔炎症者129例,占35.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与盆腔感染史、流产史、腹部手术史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注意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合肥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报告病例137 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85/10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道类传染病是合肥市主要的传染病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丙类传染病出现上升趋势;合肥市地区发病病种前5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肝炎和梅毒为主.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 2004~2009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需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肝炎和梅毒.
作者:赵科伕;吴金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某院胰腺癌患者22例,肿块性胰腺炎患者25以及正常胰腺20例,进行MRI三期动态扫描,计算各期强化率,绘制TIC曲线,并比较3组人群的差异.结果 正常胰腺组、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3组的MRI动态增强TIC曲线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3组的研究对象在动脉早期强化率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8,P<0.05),两两比较后,胰腺癌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期及延迟晚期,3组研究对象的强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7及5.69,P<0.05),两两比较后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RI多期增强扫描,TIC的差异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
作者:任鸿萍;张天照;张兴华;洪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确定影响社区公众院前急教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普及院前急救培训的佳模式.方法 对武汉市金鹤园126名社区居民进行获取急救知识渠道和现场急救技能需求的调查.将这126名居民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培训模式小组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3组受训人员在培训前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武汉市已迈入老龄化城市,迫切需要对全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利用佳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全民的培训效果;不同年龄、学历的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不同:定期进行再次培训可强化记忆力,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张梦娜;余桂林;吴婷婷;郑一瑾;程甦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