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玉琳

关键词:循证护理, 胎膜早破,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早破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胎膜早破产妇1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早破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早破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胎膜早破产妇1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早破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周玉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由单独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和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NSCs序贯治疗大鼠SCI的脊髓恢复情况不同,研究BMSCs对大鼠脊髓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序贯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纯化NSCs和BMSCs,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独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A组,n=24),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组(B组,n=24).分别于移植后3 d、1 w、2 w,3 w、4 w、6 w、8 w取脊髓组织,观察脊髓空洞形成情况,神经干细胞分化生长情况,以及脊髓胶质疤痕大小.结果 序贯移植组BBB评分比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P<0.05);观察大鼠在治疗后1,2,3,4,6,8 w时的神经元细胞数目,血管生长情况,胶质疤痕以及脊髓空洞大小A,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SCs可促进了NSCs的有效分化,减少胶质化倾向,改善了脊髓的微环境有利于治疗SC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独移植神经干细胞.

    作者:陈志;申才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目的 为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方法 将临床医学2012级学生101名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外科基本技能教学.外科教研室于2013级开始进行了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和举措,将临床医学2013级学生101名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临床医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俊英;王忠;唐立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检测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的71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选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于患者入院当日采集其静脉血液进行检测,分析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结果经检测,流感病毒A的阳性率为14.08%,腺病毒为16.90%,流感病毒B为8.45%,呼吸道合胞病毒为35.21%,副流感病毒1、2、3分别为11.27%、8.45%、5.63%.结论 给予支气管哮喘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后,可判定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的病原体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江敏;朱国平;高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中药复合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双嘧达莫共同组成的复方制剂,主要临床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主要应用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随着对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本文对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相应的依据.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科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科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跌倒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将2016年南京市某三甲医院神经科住院的39例发生跌倒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内、外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跌倒造成的伤害(无伤害、有伤害)作为因变量,与跌倒相关的其他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 39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跌倒,是由多个风险因素所致,与年龄、活动能力、肌力、使用镇静剂、睡眠障碍、辅助工具、班次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针对预防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加强多学科联合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和实施流程管理,持续改进高风险因素,以降低跌倒造成的伤害.

    作者:成月花;凌晓辉;张媛;康艳;张睿;许海燕;刘晓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讨中药房管理应用重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研究,以2016年1月为时间节点,此节点以前为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此节点以后为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质量规范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中药药品调剂准确率、调换率、患者对药房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和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调换率有显著下降,经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能够明显改善中药房中药药品的调剂合格率,提高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宫外孕腹腔镜微创手术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早期诊治宫外孕的临床特点,为宫外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身体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在进行治疗后,腹腔镜微创手术组比较开腹手术组而言,平均出血量要更少,手术时间要更短.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和传统用药保守治疗以及开腹手术治疗方法中,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GPR119调控脂质代谢平衡的研究

    目的 探讨GPR119调控脂质代谢平衡.方法 通过过表达或抑制表达GPR119载体分组,构建过表达GPR119载体(增强表达GPR119慢病毒载体),观察过表达GPR119与SR-B1表达变化、过表达GPR119后APOE表达变化.结果 NC组的SR-B1表达数值为(2.65±0.02)低于GPR119(H)组的SR-B1表达数值为(8.65±0.06)(P<0.05);NC组的APOE表达数值为(1.26±0.01)低于GPR119(H)组的APOE表达数值为(29.75±1.05)(P<0.05).结论 GPR119在调节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对肝脏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志平;王岚枫;胡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给药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患者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无痛分娩应用的效果.方法 100例在行无痛分娩的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无背景剂量,B组背景剂量为8 ml/h,两组均设定冲击量8 ml/次和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产妇生命体征、疼痛V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无痛分娩的过程中疼痛VAS>4的次数多于B组,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无痛分娩中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患者自身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患者采用有背景剂量的给药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符合无痛分娩的理念.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音乐干预联合肌肉放松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音乐干预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大千;孙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2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日后应该继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刘冬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病理分析证实,42例患者中,滤泡状癌为6例,髓样癌为1例,未分化癌为2例,乳头状癌为33例;经CT检查,结果显示,出现浸润现象的患者为12例,其中有2例为颈动脉鞘浸润,有7例为气管浸润,其他3例为甲状腺包膜.所有患者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3例.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有2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现象;经过多排螺旋CT检查,正确率为65.30%,其中增强扫描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2.10%,进行平扫检查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42.90%.结论 多排螺旋CT诊断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中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对甲状腺癌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肖远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压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住院患者压疮防治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压疮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4例和4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护理效果.结果 PDCA管理组发生Ⅰ级压疮3例、Ⅱ级压疮2例,发生率为1.08%,常规管理组发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1例、Ⅰ级压疮5例、Ⅱ级压疮5例、Ⅲ级压疮2例,发生率为2.81%.PDCA管理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DCA管理组护理有效率100.00%,常规护理组护理有效率80.00%;PDCA管理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压疮质量管理中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治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王亚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学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对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疾病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腹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家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在提高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率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革新,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传统资源信息部门,面对网络数据的冲击,也在不断的思考着怎么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广大员工提供更为优质的资源信息.针对我院图书馆配置的数据库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我馆工作人员运用PDCA方法,对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的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质量管理,在提高图书馆数据库利用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推进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赵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奥曲肽治疗肠结核引发的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奥曲肽,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分析奥曲肽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恶心症状改善时间为(3.6±1.3)d,呕吐改善时间为(4.2±1.1)d,腹痛改善时间为(4.4±1.4)d,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改善时间为(4.5±0.9)d,肛门排气时间为(4.3±0.8)d,住院时间为(6.7±1.4)d,总有效率为93.55%,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不仅可以加快症状改善速度,缩短治疗后恢复时间,并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作者:刘荣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探索更规范、更有效的宣教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教育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教育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出院指导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教育组患者对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出院指导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且随访1年该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PH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纳肽原(NT-pro-BNP)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NT-pro-BNP均降低,LVEF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可增强其心肌收缩力,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pH,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鹏;张春江;刘坤明;王志强;赵培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