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连
目的 深入分析和研究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代谢综合症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对A照患者利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B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95.61±2.64)分、合理饮食(96.31±2.58)分、体育锻炼(96.99±6.54)分、合理用药(97.55±2.31)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80.12±5.66)分、合理饮食(79.25±3.33)分、体育锻炼(78.51±3.24)分、合理用药(80.36±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荣莉;杨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病理分析证实,42例患者中,滤泡状癌为6例,髓样癌为1例,未分化癌为2例,乳头状癌为33例;经CT检查,结果显示,出现浸润现象的患者为12例,其中有2例为颈动脉鞘浸润,有7例为气管浸润,其他3例为甲状腺包膜.所有患者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3例.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有2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现象;经过多排螺旋CT检查,正确率为65.30%,其中增强扫描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2.10%,进行平扫检查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42.90%.结论 多排螺旋CT诊断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中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对甲状腺癌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肖远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对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疾病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腹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家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血清β-HCG值在异位妊娠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80例,根据血清β-HCG值及临床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118例,血清β-HCG值为1000~5000 mU/ml,采用药物保守治疗;B组:20例,血清β-HCG值为1000~5000 mU/ml,采用手术治疗;C组:34例,血清β-HCG值为5001~10000 mU/ml,采用药物保守治疗;D组:8例,血清β-HCG值为5001~10000 mU/ml,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A组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于C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D组手术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血清β-HCG值在治疗方式选择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为早期治疗提供了方向.
作者:吴明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住院患者压疮防治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压疮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4例和4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护理效果.结果 PDCA管理组发生Ⅰ级压疮3例、Ⅱ级压疮2例,发生率为1.08%,常规管理组发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1例、Ⅰ级压疮5例、Ⅱ级压疮5例、Ⅲ级压疮2例,发生率为2.81%.PDCA管理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DCA管理组护理有效率100.00%,常规护理组护理有效率80.00%;PDCA管理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压疮质量管理中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治愈率,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王亚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患者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无痛分娩应用的效果.方法 100例在行无痛分娩的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无背景剂量,B组背景剂量为8 ml/h,两组均设定冲击量8 ml/次和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产妇生命体征、疼痛V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无痛分娩的过程中疼痛VAS>4的次数多于B组,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无痛分娩中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患者自身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患者采用有背景剂量的给药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符合无痛分娩的理念.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心绞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B组术前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 mg/d、2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 w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上升,而术后1个月均有所下降,且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CI会增加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水平,而给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且剂量为20 mg效果优于10 mg.
作者:刘鹃锋;鲁谦;冯冀;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探索更规范、更有效的宣教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教育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教育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出院指导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教育组患者对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出院指导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且随访1年该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微生物检验标准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实验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微生物标准不合格状况,且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例,分析常见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 实验室不合格标本共140例,不合格率为1.65%.其中痰标本不合格率高,为42.85%,其次是尿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1.42%,低是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为3.57%.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因素有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有误等.结论 增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交流,保证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科学标准及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重视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微生物标本合格率的提高,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高艳菲;邓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的血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高血压性肾损害、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有着极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析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控制,同时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根本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部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各个不同部位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经比较显示,具有一定的统计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价值较显著,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梁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阴道炎老年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雌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老年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使用甲硝锉、雌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74.29%.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复发例数为3例,对照组为9例,对比发现在复发情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方案,该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晏欣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傅学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成立CQI小组,对新生儿腕带佩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PDCA循环理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可行性对策并实施.结果 通过PDCA循环,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由改善前的75.60%提高至改善后的99.30%.结论 运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腕带佩戴合格率,显著提高新生儿安全管理,有效减少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1月~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患儿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护理有效率为93.30%;在对照组患儿中,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护理的有效率为73.30%,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十分重要,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文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胰腺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前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后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总有效率(88.89%)比参照组(64.44%),复发率(4.44%)低于参照组(22.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卢亚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共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王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对改善其自知力、 依从性和精神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PRS评分和完全依从性率分别为(68±7.4)分、55%;对照组为(85±4.2)分、35%.结论 细致化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更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张光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点难点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医学生尤为重要.创新教育理念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势提出的一项教育理论,基于问题的教育则是由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如何将两者结合应用于生理学教学过程提出几点探索性的思考.
作者:崔洁;石玥;乔伟丽;孙红;闫长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1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含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基本健康宣教等持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骨折.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出院时以及出院后的第1个月、第4个月的髋关节评分、生活能力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莉影;刘铁英;周莉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