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陈佳;先德强;岳蕴瑶;江智辉;郑幸福
目的 分析总结导致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2月~2010年2月间某院治疗子宫内膜癌的300例患者,将随访中发现的133例患者选为复发组,其他167例患者为未复发组.对复发组及未复发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方式、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型、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腹腔细胞学等多方位的对比,以此总结两组的不同,得到导致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在300例参与研究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13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44.33%.复发组中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占65.41%,而手术治疗+放、化疗的患者占34.59%;复发组中G1的复发率为21.05%,G2的复发率为24.06%,G3的复发率为54.89%;内膜样腺癌患者复发率84.96%%,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患者复发率3.76%,浆液性腺癌患者复发率5.26%,透明细胞癌患者复发率6.02%;肌层漫润深度<1/2的患者复发率为37.59%,肌层漫润深度≥1/2的患者复发率为62.4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占63.91%,阴性患者占36.09%;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占67.67%,阴性患者占32.33%.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与患者的治疗方式、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型、肌层漫润深度、淋巴转移及腹腔细胞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注意.
作者:华方方;陈瑞香;杨君;梁武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9月某院消毒供应室发生的各项护士伤害事件,比较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结果 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护理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43.5%、91.3%,显著低于在集中管理模式下优秀率(63.0%)和总合格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共有9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39.1%,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共有5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1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减少院内安全事件的发生,明显优于分散管理模式.
作者:柴树花;朱海玲;宋翠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所进行孕产检查的妇女和预备分娩产妇8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联合健康教育.对所有妇女进行18~24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妇女的干预疗效、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依从性变化.结果 两组间相比,试验组妇女的依从性变化、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妇女护理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 运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婚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实现优生优育,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的负性心理.
作者:余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方法 对2004~2009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40例HN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2004~2009年共检出40例 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33‰(0.06%-0.60%),年栓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9名男性,1名女性.75%为外派劳务人员;年龄以30~39岁为主;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青壮年和外派劳务人员为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应随之加强.
作者:石莹;田绿波;陈肖潇;樊学军;杨雨;孙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消化道出血之同的关系.方法 将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分为单纯溃疡组以及溃疡合并出血组,通过快速尿素酶实验以及组织学检查两组消化性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结果 溃疡合并出血组90例病人中,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有30人,阴性率为33.3%;而单纯溃疡组90例病人中,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仅为18人,阴性率为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要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但是并发出血的可能性更高,对这类病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刘超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2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6例,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U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52、0.313,P<0.05);与Gensini积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0.418,P<0.05).结论 MMP-9和hs-CRP均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标志物,对冠脉斑块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段军仓;王忠;王丽;张望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产妇的清宫时机.方法 为了解决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失血量过多的问题,本研究对不同时机行清宫术的孕妇进行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 本文1 210例接受药物流产的孕妇中完全流产者1 015例,占83.88%(1015/1 210),流产失败195例,占16.12%( 195/1 210);流产失败195例产妇均行清宫术,其中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即行清宫术,留院8d后仍然未能排出孕囊并于当天即行清宫术60例(1组);药物流产后d8复诊时行清宫术85例(Ⅱ组);药物流产后d 15复诊时行清宫术50例(Ⅲ组).Ⅰ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明显低于Ⅱ组,而Ⅱ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则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5.68,P均<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 0.05).Ⅰ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Ⅱ组,而Ⅱ组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4.11、6.94、4.57,P均<0.05).各组间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不全流产率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药物流产后根据出血量判断其中药物流产失败者,并应尽早行清宫手术,可以有效解除造成流血量过多和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并大大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帮助孕妇迅速康复.
作者:梁冬莲;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冠心病患者SUA和Lp(a)水平的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熊晓肪;李屏;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上海某社区精神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提高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田林社区,以该社区2007年4月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3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咨询、心理干预、个案服务、免费提供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采取有目的的随访、管理,3年后对干预前后患者康复措施落实率、精神卫生知晓率、患者依从率、病情改善率、社会参与率、肇事肇祸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51.9%上升到98.8% (P< 0.001);知晓事由44.1%上升到86.3% (P< 0.001);患者依从率从干预前的41.0%上升到干预后的84.8% (P< 0.001);病情控制事由24.2%上升到86.0% (P< 0.001);社会参与率由39.8%上升到64.0%(P<0.001);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由3.46下降到0.6%(P<0.001).结论 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给社会带来稳定.
作者:孙锦峰;罗侃;时宝庆;史健翔;田庆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昆明市2009~2011年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的经验与模式.方法 2009年~2011年3月对昆明市红云、昆机、童工3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698名进行健康建档和规范化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入组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管理前入组者高血压知晓率为89.68%,治疗率为76.07%,控制率为27.22%;管理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93.55%、79.08%,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不同的社区分层后,重工社区及昆机社区管理前后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社区管理后的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01).按照不同的性别分层后,男性管理后高血压治疗率与管理前相比提高较显著(P<0.05),男性和女性参与管理后的知晓率及控制率都高于管理前(P< 0.01).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参与随访管理的入组者血压控制率均提高较大,不论随访时间长短,血压控制率均高于管理前(P<0.001).结论 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和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从而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邵英;石青萍;肖义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均给予爱全乐(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治疗;研究组60例患者均给予名思力华(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FEV1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开县居民高血压病患病情况.方法 某院于2009年8~9月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开县15岁及以上居民共2 574人进行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发现高血压病患者366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4.22%; 65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病患病率高(43.49%);城市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24.03%)高于农村居民(10.4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居民民高血压表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开县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2002年全国水平.根据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从而降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
作者:王太菊;赵静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共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早期康复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接受包括下床站立活动的康复治疗;标准康复组在发病72 h至7d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共14 d.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恢复至独立行走50m所需的天数,次要指标包括发病后30 d和90d时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康复组共纳入41名患者,标准康复组55名患者.和标准康复组相比,超早期康复组恢复至独立行走50m的时间要明显缩短[(8.71±14.162)d vs (16.64±20.338)d,t=-2.138,P=0.035)].90d时超早期康复组患者获得良好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比例(以Bathel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表示,75.6% vs 56.4%,x2=3.891,P=0.049)更大.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能改善功能结局.
作者:王丽平;樊东升;李小刚;张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孕周< 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郑再娟;吴秋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戈舍瑞林对于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34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戈舍瑞林组32例,术后皮下注射戈舍瑞林;对照组29例,术后不用药.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情况,测定治疗前、术后6月、术后1年患者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血清VEGF下降更为明显,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M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戈舍瑞林均对防止复发有较好疗效,且能明显降低血清VEGF表达水平.
作者:陈华;金松;卢斋;陈曼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对101名辽宁地区汉族人的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其他人群做比较.结果 (1)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和51%,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2)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对照研究发现,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作者:卢瑶;崔泽实;薛晓霞;姚璐;周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母亲、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6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脐带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浓度分别为(4.883±4.687) ng/ml、(7.280±6.061) ng/ml;妊娠母亲麻疹IgG抗体浓度同正常育龄妇女(P>0.05);母亲平均血清麻疹IgG浓度低于新生儿(P<0.05);母血与脐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46,P=0.000);曾有麻疹感染史的母亲静脉血麻疹IgG抗体浓度明显增加(β=0.259,t=2.058,P=0.044);自然感染麻疹母亲的脐血麻疹IgG浓度显著高于曾接种麻疹疫苗母亲的脐血麻疹IgG (P< 0.05).结论 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作者:孙群英;黎海芪;曾利花;宾冬梅;宋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国2005~2009年公共卫生学科研究发展动态与趋势.方法 运用词频分析法对6种影响力较强的综合类公共卫生核心2005~2009年刊登文献的所有关键词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研究对象中,儿童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而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研究领域方面,水、(室内)空气一直是重点,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上升很快.在影响因素中侧重于从危险因素的角度考虑,氧化损伤的研究有上升趋势.艾滋病与中毒是主要的社会性难题,微观物质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重金属及类金属.结论 2005~2009年公共卫生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均在增加.
作者:张畔枫;佟俊旺;李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孕中期进行唐氏筛查孕妇的筛查结果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共随访到的1697例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唐氏筛查结果,妊娠结局,随访方法通过电话随访、门诊产检随访、分娩后医院病历随访结合.结果 不同年龄段唐氏筛查检测结果高风险率分别为11.11.%、14.67%、20.54%、33.78%、57.14%,高风险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95,P< 0.05);高风险与低风险孕妇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P<0.05);妊娠结局引产率0.77%,0.10%,流产率0.41%;出生缺陷率0.88%,正常儿97.64%.结论 唐氏筛查能较好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并且唐氏综合征高风险与孕妇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金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于术后3、6、12个月门诊随访月经量,术后12、24个月门诊随访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9,10.180,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12个月经量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5,10.827;8.164,7.775;13.062,11.874,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经量与对照组比较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7.10.046,P<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4,7.473,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患肉临床疗效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