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状态的研究

刘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紊乱
摘要:目的 研究应激对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状况的影响,为糖尿病人的治疗及养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78例应激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及73例非应激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等数据进行测定并在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血糖水平(PG)、血浆胰岛素水平(INS)、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血浆皮质醇(CPRT)浓度、血浆促肾上腺素(ACTH)浓度、血浆多巴胺(DA)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应激状态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血浆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促肾上腺素及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激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状态进一步紊乱,促进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病情的发展.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云港市2005~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为进一步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5~2009年的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差值(D值)、比值(R值)评价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市的五菌(BCG、OPV、DPT、MY、HBV)报告接种率均在98.73%以上,全市五苗估计接种率在74.93%~ 128.31%之间,其中全市2008、2009年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于报告接种率.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灌云县的五苗估计接种率均小于报告接种率(新浦区DPT除外),而东海县、赣榆县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子报告接种率.结论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的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基层防保人员掌握的应种人数更加真实.

    作者:江宏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B超监测和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预防人流不全的方法.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807例,接人工流产术是否与B超监测结合随机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按术后是否口服米非司酮,随机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人流不全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变化.结果 在人流不全方面,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组人流不全发生率为0%,阴道出血(6.7±2.8)d,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实时监测人工流产术,同时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天数.

    作者: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冯佩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粪便放射性测定联合SPECT肝胆显像在先天性胆道闭锁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粪便放射性测定联合SPECT肝胆显像在先天性胆道闭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儿科住院的持续性黄疸患儿共52例,采取粪便放射性测定联合SPECT肝胆显像技术进行检测,并与终病理结果及临床检查、治疗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PECT与粪便放射性测定联合检测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00.00%、84.21%、94.23%、91.67%、15.79%、0.00%.结论 粪便放射性测定联合SPECT肝胆显像在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敏感性高、特异度高、无创、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宁丽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逐步判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S风险系数表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判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某院97例剖宫产史足月分娩产妇采用CS风险系数表进行阴道分娩风险值预测,观察不同预测值下阴道试产的结局.结果 (1)分娩前胎儿性别全部按照男性计算,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6.36%,>40%阴道试产成功率56.25%;分娩后根据实际新生儿性别矫正CS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9.74%,>40%阴道试产成功率50.00%; (2)试产失败组与试产成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试产失败产妇剖宫产原因胎儿窘迫占23.08%,滞产占69.23%,先兆子宫破裂占7.69%.结论 利用CS风险系数表预测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风险,风险值<20%阴道试产基本均可成功,>40%阴道分娩成功率非常小,不建议考虑阴道试产.

    作者:华方方;陈瑞香;杨君;梁武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香烟对大鼠肺及A549细胞IL-1,6,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香烟烟气对肺部炎性介质IL-1,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1)建立动物长期吸烟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灌洗液(BALF)中IL-1,IL-6,IL-8的表达水平.(2)制备香烟烟气提取物(CSE)并用它染毒A549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IL-6,Ⅱ-8的含量.结果 动物吸烟各剂量组IL-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IL-6,IL-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染毒的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100%CSE组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8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烟对肺部炎性介质IL-6,IL-8的表达有影响.

    作者:李文芳;万丹;刘福荣;石梦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固原市原州区2010年31家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目的 为了解原州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高医院质量及科学管理水平.方法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对原州区31家医院、卫生院、个体诊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灯、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医疗用品采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共采样238份、合格167份、合格率70.17%,其中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检测合格率相对偏低分别为28.78%、55.65%,物体表面、紫外线灯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2.16%、87.10%,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医疗用品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农村卫生院和个体诊所与区直属医院和民营医院相比清毒质量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学规范化制度建设和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规范技术指导,同时建立符合实际、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作者:吴永林;海雄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在直视下清楚血肿和止血、止血彻底,减压充分等方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室出血.结果 120例患者在随访半年期间共存活109例患者.109例患者中,ALD为1级患者共有37例(33.9%),2级患者有42例(38.5%),3级患者有11例(10.1%),4级患者有12例(11.0%),5级患者有7例(6.4%).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较好,能显著性的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梁兴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先兆早产孕妇200例(先兆早产组100例与早产组100例)和足月妊娠正常产妇100例(对照组)采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t诊断.结果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预测率为88.0%,而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为78.0%,同时对照组的阳性比率为9.0%,早产组和先兆早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在临产后的表达变化与早产发生有关,为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预测早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赵得雄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重庆市2009年蔬菜、水果、新鲜食用菌、茶叶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09年重庆地区的常见42种农药残留量、分布、种类以及违禁农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重庆市渝中、沙坪坝等19个区县的当地农贸市场和超市,共计330件样品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市售食品中新鲜食用菌、水果和茶叶的总体污染不严重,蔬菜总体污染较严重,有的同时检出几种农药,19个医县中有16个区县都检出违禁农药.结论 加强监管和管理力度,普及农民安全用药知识,同时制定有效的处罚措施,控制一些持久性有机磷杀虫剂过度使用和违禁农药在蔬菜、水果、新鲜食用菌和茶叶上的使用,以确保重庆市民的健康.

    作者:胡黎黎;邱宏;顾万江;甘源;廖民;赵舰;王正虹;廖百森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作用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醋酸铅(5、10、20μmol/L)染毒HK-2 6、12、24、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经铅(5、10、20 μmoL/L)染毒24h后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转录与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铅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HK-2的增殖(P<0.01).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转录与表达升高.结论 醋酸铅可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Caspase-3参与了凋亡过程.

    作者:贾庆华;杨志华;杨霄鹏;张尚弟;哈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计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治疗的30例小腿跟腱及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双蒂腓肠肌皮瓣组)16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法组)14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3±4.5) min、术后感染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一期愈合率及膝和髁关节正常活动率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及出院后再次出现跟腱断裂的患者比例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手术方法简单,不需要二次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郑煦光;刘会仁;曲家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尼可地尔对高血压肾病尿蛋白及HSCRP、IL6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其与HSCRP和IL6的关系.方法 52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或尼可地尔组(26例),分别给与尼可地尔(10 mg Tid)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24h尿蛋白(U-Pro)、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后,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比较△U-pro ( 127.04±254.17 VS -42.65±198.38) mg/d、△HSCRP( 1.73±2.47 VS 0.37±1.83) mg/L和△IL6( 12.08±17.16 VS -11.19±26.64) ng/L均显著降低(P<0.05),且尿蛋白的减少量(△U-pro)与HSCRP和IL6的变化值[△HSCRP(P<0.05)和△IL6(P<o.05)]呈线性相关,而两组间的Cr、Bu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高血压肾病的尿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的水平而实现.

    作者:吴淼;陈漠水;邢波;杜子军;林德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综合医院6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方旭;刘兰;杨晋红;王志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HCV-RNA载量与抗HCV阳性率及ALT异常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载量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对258例疑似HCV感染阳性的血清检测HCV-RNA和抗-HCV,并同时检测ALT.结果 258例样本中HCV-RNA的阳性率为64.7% (167/258),抗-HCV的阳性率为67.1% (173/258),ALT异常第为56.2%( 145/258).抗-HCV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RNA载量与抗HCV(+)和ALT异常率均呈正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大大降低HCV漏诊率.

    作者:罗娜;张劲丰;苏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青海省儿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832例分析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在某院初次行骨穿检查的832例患儿,对其骨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832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比例高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占21.4%.各年龄阶段均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构成比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ITP、感染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结论 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基础,正确的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仍然是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除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其他如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也应尽早行骨髓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殷青宁;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ICU疑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分析

    目的 调查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提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ICU于2010年3月4~12日,相继发生的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ICU暂停收住病人,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简易人工呼吸器等归口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加强医疗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 呼吸机管道及简易人工呼吸器消毒不合格和医护人员手、医疗环境污染严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原因.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王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对骨科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索心理干预对于骨科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为骨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骨科2010年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基础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于预的内容.出院前利用SP-36量分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并对组间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生理职能(RP)、活力(VT)、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8个维度的评分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骨科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翁红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规范处方调剂给药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调配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加以分析并规范化.方法 从多年中药处方调配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关键.结果 从处方用名不规范、处方书写不规范、中药饮片炮制不规范、调剂人员工作失误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药学服务,确保医疗安全,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锦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各类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预计吸引7000万国内外游客.本文从风险评估、症状监测、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监测、医疗服务等方面总结了以往大型活动的经验,并参考了其他国家相关文件,为今后我国举办大型活动时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供借鉴.

    作者:孙晓冬;董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老年口腔黏膜病变78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口腔分泌物检查,了解老年黏膜病变的规律及特点,为防治老年口腔疾病的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4250例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口腔黏膜检查报告,其中186例口腔黏膜活检检验报告.结果 4250例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口腔检查及活检情况显示,共检出口腔黏膜病变782例,占18.4%;从病变情况显示,以念珠菌口腔炎为主,占9.69%,其排列顺位依次是念珠菌口腔炎、口照溃疡、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慢性炎症、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囊肿、灼口综合症、白色角化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癌.从各年龄段老年口腔黏膜病变情况显示,口腔黏膜病变与年龄无关,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洒患者中口腔黏膜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洒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为减少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病率,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可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生.

    作者:何文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