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作用分析

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冯佩明

关键词:B超监测, 人工流产术, 不全流产,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 观察B超监测和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预防人流不全的方法.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807例,接人工流产术是否与B超监测结合随机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按术后是否口服米非司酮,随机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人流不全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变化.结果 在人流不全方面,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组人流不全发生率为0%,阴道出血(6.7±2.8)d,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实时监测人工流产术,同时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天数.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异物钮扣电池对家兔食管的损伤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钮扣电池对家兔食管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对50只雄性家兔分为A组(11.6×2.1 mm钮扣电池食管异物模型组)20只、B组(24.5×5mm钮扣电池食管异物模型)20只,以及对照组10只.并对其安置钮扣电池后1d、3d、5d、7d对其血清中重金属以及GPT、Cr、BUN、COT进行检测,并对食管异物处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B组家兔食管损伤程度以及损伤时间较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以及对照组三者在血清中重金属(除去镍以外)以及GPT、Cr、BUN、C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相关浓度与钮扣电池存在食管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钮扣电池的大小以及存在食管内时间与其对食管损伤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钮扣电池对家兔的肝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作者:王洁;罗仁忠;周丽枫;高胜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子宫腺肌瘤保守性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瘤保守性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为子宫腺肌瘤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50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痛经都消失,而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月经周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期与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疗效(93.6%)明显好于对照组(66.0%)(P<0.05).两组治疗前的CA125表达水平与阳性率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CA125表达水平与阳性率都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的中药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瘤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经期与月经量,同时降低CA125表达水平与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的比例以及脑损伤范围、GCS评分、EPQ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及E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而EPQ得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损伤范围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无关联性.结论 脑外伤后昏迷程度及人格倾向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诊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周路球;马真;石小峰;尹夕龙;贾军;纠智松;陈国昌;孙大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颅内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颅内血管瘤的情况,评价3D-CTA与DSA对颅内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18例经手术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3D-CTA和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二者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以及在动脉瘤细节显示上的优劣性.结果 利用3D-CTA共检出动脉瘤21个,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大、中动脉瘤均为100.0%,小动脉瘤分别为100.0%、55.8%、90.5%; DSA共检出动脉瘤22个,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大动脉瘤均为100.0%,中动脉瘤分别为92.6%、100.0%、98.2%,小动脉瘤分别为100.0%、88.6%、96.6%.两者比较,总的检出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小动脉瘤的诊断方面3D-CTA不及DSA.而3D-CTA对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显示、瘤壁钙化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细节显示方面明显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2 mm的颅内动脉瘤,3D-CT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但对于≤2mm的动脉瘤的,3D-CTA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聂中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现状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院126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以及有关口腔卫生知识、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1260名大学生龋病、牙龈炎、口腔溃疡患病率分别为34.12%、62.22%、18.73%,男、女生间各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44,P<0.01;x2=36.81,P<0.01;x2=6.31,P<0.05),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优于男生.结论 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需加强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连云港市2005~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为进一步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5~2009年的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差值(D值)、比值(R值)评价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市的五菌(BCG、OPV、DPT、MY、HBV)报告接种率均在98.73%以上,全市五苗估计接种率在74.93%~ 128.31%之间,其中全市2008、2009年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于报告接种率.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灌云县的五苗估计接种率均小于报告接种率(新浦区DPT除外),而东海县、赣榆县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子报告接种率.结论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的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基层防保人员掌握的应种人数更加真实.

    作者:江宏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PCI术前应用IABP对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在失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前尽早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发病12~72 h之间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2例,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床旁应用IABP.两组均于入院10-14d后行冠脉造影必要时PCI术,观察术后4周心功能、左心室及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i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PCI术后4周MACE事件的发生率、LVEF、临床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尽早床旁应用IABP能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对近期预后是有利的.

    作者:李志娟;董平栓;杨旭明;刘威;王可;李治国;赵玉伟;靳国青;李转珍;李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先兆早产孕妇200例(先兆早产组100例与早产组100例)和足月妊娠正常产妇100例(对照组)采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t诊断.结果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预测率为88.0%,而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为78.0%,同时对照组的阳性比率为9.0%,早产组和先兆早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在临产后的表达变化与早产发生有关,为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预测早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赵得雄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探讨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某院近期收治确诊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68例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83例行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实验组85例行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板调节力,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远拟调节力和视近拟调节力、SDS和SAS评分均优干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4.3% (P< 0.05).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远、视近拟调节力,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及临床疗效,减轻其负性心理.

    作者:岳飞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治疗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关因素,探讨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今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112例,作为感染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同期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感染真菌的情况同时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原发病情况、使用激素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 患者感染的真菌按照构成比排序,所占比例大的是白色念珠菌(52.6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8.75%)及热带念珠菌(9.82%).通过对感染组和对照组有关因素的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平均时间长短、平均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和原发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平均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长短以及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有关.

    作者:肖东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异丙酚-舒芬太尼与异氟烷两种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异丙酚-舒芬太尼与异氟烷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行LC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和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每组33例.入手术室、术毕、术后24h和术后48 h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变化,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时胃动素水平明显高干入手术室、术后24h和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静脉麻酵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吸静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静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李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青海省儿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832例分析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在某院初次行骨穿检查的832例患儿,对其骨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832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比例高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占21.4%.各年龄阶段均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构成比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ITP、感染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结论 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基础,正确的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仍然是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除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其他如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也应尽早行骨髓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殷青宁;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尼可地尔对高血压肾病尿蛋白及HSCRP、IL6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其与HSCRP和IL6的关系.方法 52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或尼可地尔组(26例),分别给与尼可地尔(10 mg Tid)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24h尿蛋白(U-Pro)、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后,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比较△U-pro ( 127.04±254.17 VS -42.65±198.38) mg/d、△HSCRP( 1.73±2.47 VS 0.37±1.83) mg/L和△IL6( 12.08±17.16 VS -11.19±26.64) ng/L均显著降低(P<0.05),且尿蛋白的减少量(△U-pro)与HSCRP和IL6的变化值[△HSCRP(P<0.05)和△IL6(P<o.05)]呈线性相关,而两组间的Cr、Bu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高血压肾病的尿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的水平而实现.

    作者:吴淼;陈漠水;邢波;杜子军;林德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综合医院6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方旭;刘兰;杨晋红;王志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结局.方法 对某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1346例产前诊断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6例新发生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病例进行分析,观察6例新发生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病例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6例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占66.7%:2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占33.3%;4例非平衡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有2例选择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足月分娩,1例出生后失访.足月分娩者随访至2周岁发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2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均足月分娩,出生后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 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表型可通过详细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提供的染色体成分进行预测,产前超声结构畸形检查可为妊娠结局的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化山;陈曼萍;吴来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逐步判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S风险系数表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判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某院97例剖宫产史足月分娩产妇采用CS风险系数表进行阴道分娩风险值预测,观察不同预测值下阴道试产的结局.结果 (1)分娩前胎儿性别全部按照男性计算,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6.36%,>40%阴道试产成功率56.25%;分娩后根据实际新生儿性别矫正CS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9.74%,>40%阴道试产成功率50.00%; (2)试产失败组与试产成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试产失败产妇剖宫产原因胎儿窘迫占23.08%,滞产占69.23%,先兆子宫破裂占7.69%.结论 利用CS风险系数表预测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风险,风险值<20%阴道试产基本均可成功,>40%阴道分娩成功率非常小,不建议考虑阴道试产.

    作者:华方方;陈瑞香;杨君;梁武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B超监测和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预防人流不全的方法.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807例,接人工流产术是否与B超监测结合随机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按术后是否口服米非司酮,随机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人流不全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变化.结果 在人流不全方面,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组人流不全发生率为0%,阴道出血(6.7±2.8)d,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实时监测人工流产术,同时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天数.

    作者: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冯佩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水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戊二醛含量滴定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戊二醛水溶液,戊二醛含量极不稳定,加入此表面活性剂后溶液中戊二醛含量稳定.结论 这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水溶液具有稳定作用.

    作者:宋金武;邓金花;陈维;阙绍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ysC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检测意义.方法 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Mogensen标准Ⅰ、Ⅱ期为A组32例;Ⅲ期为B组34例;Ⅳ期为C组32例,6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ys C,Scr,BUN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Cys水平在A组,B组和C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和BUN在C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检测的灵敏程度高于Scr,BUN,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理想的标志物.

    作者:李丰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重庆市万州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6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9.64/10万,发病率从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主要集中在3~7月;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11%.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重中之重在学生,小学新生入学前疫苗接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波;毛德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