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泽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生命质量时关系.方法 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4例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命质量较差;食管癌患者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但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社会支持总分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482,P< 0.01).结论 社会支持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应重视食管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增强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李向青;李荣;任利华;朱玉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9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经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一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失血,伤口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状况,有无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失血量少,创口愈合速度快,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均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时,有很好的疗效,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此技术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文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右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熟悉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步骤、所用器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337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的并发症.结论 护士应熟知经单鼻孔入路的解剖及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可以缩短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琼娥;陈运完;吴丽珍;程柳榕;邢芳坛;陈乙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钮扣电池对家兔食管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对50只雄性家兔分为A组(11.6×2.1 mm钮扣电池食管异物模型组)20只、B组(24.5×5mm钮扣电池食管异物模型)20只,以及对照组10只.并对其安置钮扣电池后1d、3d、5d、7d对其血清中重金属以及GPT、Cr、BUN、COT进行检测,并对食管异物处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B组家兔食管损伤程度以及损伤时间较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以及对照组三者在血清中重金属(除去镍以外)以及GPT、Cr、BUN、C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相关浓度与钮扣电池存在食管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钮扣电池的大小以及存在食管内时间与其对食管损伤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钮扣电池对家兔的肝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作者:王洁;罗仁忠;周丽枫;高胜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癜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某院行单胎再次剖宫产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前置胎盘者12例(观察组),瘢痕子宫不伴前置胎盘143例(对照组).癜痕子宫伴前置胎盘者12例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癜痕子宫伴前置胎盘组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先兆子宫破裂均高于癜痕子宫不伴前置胎盘组.5例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均为胎盘植入,且5例均为中央性前置胎盘,4例是前壁胎盘合并先兆子宫破裂.结论 前壁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是瘢痕子宫伴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主要原因.术前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必要时做好子宫动脉栓塞准备,尽可能保留子宫,对妊娠结局非常重要.
作者:李秀彦;茹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在直视下清楚血肿和止血、止血彻底,减压充分等方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室出血.结果 120例患者在随访半年期间共存活109例患者.109例患者中,ALD为1级患者共有37例(33.9%),2级患者有42例(38.5%),3级患者有11例(10.1%),4级患者有12例(11.0%),5级患者有7例(6.4%).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较好,能显著性的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梁兴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在某院初次行骨穿检查的832例患儿,对其骨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832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比例高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占21.4%.各年龄阶段均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构成比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ITP、感染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结论 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基础,正确的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仍然是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除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其他如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也应尽早行骨髓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殷青宁;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PCD批量检测及包内化学指示卡在高压灭菌质量监控中的可靠性,为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批量检测系统PCD包内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卡3种质控方式对高压灭菌质量进行监控,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该院供应室共灭菌405次,PCD检测化学指示卡405张,其中合格399张;405批次灭菌中共放置生物检测卡2430张,其中有效2419张.PCD检测合格的399批次中,生物监测卡(2394张)全部显示合格;PCD检测不合格的6个批次灭菌中,有8张生物检测卡显示灭菌失败.PCD检测合格的399批次中包内化学指示卡63840张,合格63019张,显示不合格731张,其中335张出现于玻璃器皿包中,396张出现于金属类包中,布类包中均未发现有不合格包内化学指示卡.结论 PCD批量检测对灭菌效果较包内化学指示卡的指示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娟;王海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B超监测和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预防人流不全的方法.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807例,接人工流产术是否与B超监测结合随机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按术后是否口服米非司酮,随机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人流不全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变化.结果 在人流不全方面,B超监测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组人流不全发生率为0%,阴道出血(6.7±2.8)d,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月经恢复时间差异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实时监测人工流产术,同时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天数.
作者: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冯佩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 ~2009年行乳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皮瓣处理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情况的影响.结果 采用大刀片游离皮瓣组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电刀分离法组(P<0.05); U型铆钉式缝合组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率均低于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P<0.05);而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下积液高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P>0.05),但U型铆钉武缝合组的皮瓣坏死率却低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刀片分离皮瓣及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分析贵州省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经验;提供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病毒学监测依据.方法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00~2009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健康人群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① 2000~2009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3012例,采集报告AFP病例、AFP接触者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共3207例6609份;②从所有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 275例(株),10年总分离率为6.7%,分离到非脊灰其他肠道病毒(NPEV) 484例(株),总分离率为11.8%;③275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25株为疫苗相关株(81.8%),44株为疫苗变异株(16.0%),6株为疫苗衍生株(VDPVs)占2.2%.至2009年底该省已连续16年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④2000~2009年该省均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每年一次的能力验证考核和每2~3年一次的合格脊灰实验室现场认证.结论 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脊灰病毒学监测的作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了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 VDPVs)循环,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株,该省达到了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目标.
作者:叶绪芳;任刚;苏飞;李胜;刘航;刘铭;张丽;朱青;王涛;管庆虎;许文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母婴阻断成功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现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机制、阻断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洋;窦晓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口腔分泌物检查,了解老年黏膜病变的规律及特点,为防治老年口腔疾病的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4250例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口腔黏膜检查报告,其中186例口腔黏膜活检检验报告.结果 4250例老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口腔检查及活检情况显示,共检出口腔黏膜病变782例,占18.4%;从病变情况显示,以念珠菌口腔炎为主,占9.69%,其排列顺位依次是念珠菌口腔炎、口照溃疡、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慢性炎症、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囊肿、灼口综合症、白色角化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癌.从各年龄段老年口腔黏膜病变情况显示,口腔黏膜病变与年龄无关,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洒患者中口腔黏膜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洒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为减少老年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病率,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可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生.
作者:何文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及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OVCFs患者,应用骨水泥成形术治疗46例,其中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25例,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21例;鲑鱼降钙素等药物治疗20例.治疗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用SF-12(Short Form-12)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手术无明显并发症.VAS评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骨水泥成形术组患者VAS评分优于降钙素治疗组(P<0.05);术后两周各组问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F-12健康调查评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伤椎压缩恢复程度:骨水泥治疗组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均有所改善,总体看PKP优于PVP (P< 0.01).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P<0.05).结论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OVCFs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鲑鱼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两周,药物及手术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刚;唐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1年10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48例,采取肱骨近墙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2周,48例患者X线片显示,46例(95.83%)患者骨折线愈合情况良好,2例(4.17%)骨折线未完全愈合且无移位,无未愈合且移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结果显示,优32例(66.67%),良10例(20.83%),一般4例(8.33%),差2例(4.17%),临床治疗优良42例(87.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临床治疗能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学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MHD 3个月以上并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的26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32.69%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其中无抑郁组中有41.54%患者判断可能有抑郁.有抑郁情绪人群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明显低于无抑郁情绪人群(P< 0.05或P< 0.01).结论 MHD患者抑郁情绪患病率高;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金鑫;刘健;刘加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载量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对258例疑似HCV感染阳性的血清检测HCV-RNA和抗-HCV,并同时检测ALT.结果 258例样本中HCV-RNA的阳性率为64.7% (167/258),抗-HCV的阳性率为67.1% (173/258),ALT异常第为56.2%( 145/258).抗-HCV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RNA载量与抗HCV(+)和ALT异常率均呈正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大大降低HCV漏诊率.
作者:罗娜;张劲丰;苏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WBC)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儿科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106例,儿童保健科51例,治疗前测CRP和WBC的水平,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痊愈,再次测CRP和WB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WBC分别为(90.5±20.7) ng/ml、(9.0±1.46) ×109/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CRP迅速下降至(8.2±3.1)ng/ml.结论 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具有一定的辅助指导意义.
作者:李政锦;周文;彭昌;况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浦东新区2005~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及构成情况.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平均为2109.87/10万,在782.51/10万与2857.59/10万间波动.传染病疾病谱变化不大,主要为肠道(1549.83/10万,在310.57/10万与2227.73/10万之间波动)和呼吸道传染病(530.86/10万,在441.49/10万与595.01/10万间波动),发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菌痢.5年间传染病职业构成比为散居51.57%(在49.68%与62.16%间波动)、幼托48.43%(在37.84%与56.50%间波动).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递增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和呼吸道,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差距逐渐减小,应根据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刘汉昭;朱渭萍;王晨;杨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的比例以及脑损伤范围、GCS评分、EPQ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及E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而EPQ得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损伤范围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无关联性.结论 脑外伤后昏迷程度及人格倾向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诊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周路球;马真;石小峰;尹夕龙;贾军;纠智松;陈国昌;孙大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