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昭;朱渭萍;王晨;杨震
目的 选取某院高龄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研,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利的临床数据,并为社会性高龄牙病预防提供意见.方法 采用口腔健康问卷调研的形式,于各患者入院时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文化程度、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家庭中与口腔疾病有关的药物储备情况、两年内因口腔疾病就医情况等.结果 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调研及格率越低,而大专以上患者对日常口腔保健方法、口腔有害物和刷牙次数的知晓程度的及格率接近100%,与其他文化程度组别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者中,家庭中储备与口腔疾病有关的中、西药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储备药物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因口腔疾病发生才入院检查患者较多,明显多于定期检查和不行检查患者(P<0.05).结论 高龄口腔疾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对薄弱,尤其受到文化程度和影响,建议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高龄者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群体身体自我描述与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和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利用SPSS15.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分层抽样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 自然科学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比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水平高,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学科专业上无差异.身体自我描述与社会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大学生的相关程度高于男性大学生.结论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社会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身体自尊、力量及外表对社会自我效能感存在直接的影响;身体自我描述与社会自我效能感具有较高的正相关,身体自我描述可以对社会自我效能感进行较为可靠的预测.
作者:杨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浦东新区2005~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及构成情况.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平均为2109.87/10万,在782.51/10万与2857.59/10万间波动.传染病疾病谱变化不大,主要为肠道(1549.83/10万,在310.57/10万与2227.73/10万之间波动)和呼吸道传染病(530.86/10万,在441.49/10万与595.01/10万间波动),发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菌痢.5年间传染病职业构成比为散居51.57%(在49.68%与62.16%间波动)、幼托48.43%(在37.84%与56.50%间波动).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递增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和呼吸道,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差距逐渐减小,应根据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刘汉昭;朱渭萍;王晨;杨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血液学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儿科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7例做为观察对象(手足口病组),随机选取保健科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120创作为对照样本(正常组),进行血细胞检测,并且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1)临床特征分析:发热占85.04%,皮疹占80.31%,疱疹占32.28%,呼吸道症状占40.95%,消化道症状者占29.92%,神经系统症状者占11.02%;(2)血液学变化:手足口病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6.03±2.87) ×109/L、 (36.44±16.21)%、(5.81±2.28)×%,高于正常组(7.58±2.01) ×109/L、(45.52±635)%、(3.25±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血液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下降,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白细胞升高.
作者:谢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其中预后情况包括住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1年内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发生事.方法 将某院2009.01.01~2010.10.01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0例(否认既往糖尿病史),并依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值(FBG)情况分组.规定FBG≤5.6 mmol/L为A组;5.6 mmoL/L< FBG≤7.8 mmol/L为B组;7.8 mmol/L<FBG≤11.1 mmol/L为C组;FBG> 11.1 mmol/L为D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分别统计其发病入院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第,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各组的主要MACE事件发生率随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而提高.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系统治疗期间和病情控制后出院1年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主要MACE事件发生率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作者:徐峰;刘金尧;蒋曦;杨学成;王冲;卢云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武汉城市圈内居民认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必要性,掌握他们的需求.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5位依次为常规疫苗接种、重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常见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咨询及诊治、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卡、社区计划生育指导及避孕节育指导.另外几乎每个项目都有50%以上的居民不愿意付费.结论 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区别投入;改革支付方式.
作者:朱志华;谭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监测层流净化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系统常见感染细菌,完善护理对策,控制感染.方法 执行2011年制定的层流净化病区管理流程,每日监测住院病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病例,统计2011年1~12月监测情况,与医院监测结果相比较,检验相关对策的有效性.结果 层流净化ICU病区细菌生长以酵母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层流净化ICU区域在严格管理下,借助空气净化系统能控制医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目前针对层流净化ICU病区制定的预防措施科学有效.
作者:林桦;王伟;高淑红;陈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在某院住院的5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56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2 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有效,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作者:朱红军;孙保军;孙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对供应窒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健康状况改善后的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以2009年未进行健康状况管理的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对照,对两年内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改善后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改善前的工作质量.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供应室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孔春霞;林娟;周小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引发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某院妇产科诊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期100例正常妊娠者的临床资料,对引发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引发异位妊娠的主要因素有口服紧急避孕药史、IUD、妇科炎症史、腹部手术史和孕产次.结论 异位妊娠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谢秀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右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熟悉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步骤、所用器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337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的并发症.结论 护士应熟知经单鼻孔入路的解剖及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可以缩短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琼娥;陈运完;吴丽珍;程柳榕;邢芳坛;陈乙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6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9.64/10万,发病率从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主要集中在3~7月;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11%.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重中之重在学生,小学新生入学前疫苗接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波;毛德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CS风险系数表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判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某院97例剖宫产史足月分娩产妇采用CS风险系数表进行阴道分娩风险值预测,观察不同预测值下阴道试产的结局.结果 (1)分娩前胎儿性别全部按照男性计算,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6.36%,>40%阴道试产成功率56.25%;分娩后根据实际新生儿性别矫正CS风险值,<20%阴道试产成功率100.00%,20%~40%阴道试产成功率89.74%,>40%阴道试产成功率50.00%; (2)试产失败组与试产成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试产失败产妇剖宫产原因胎儿窘迫占23.08%,滞产占69.23%,先兆子宫破裂占7.69%.结论 利用CS风险系数表预测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风险,风险值<20%阴道试产基本均可成功,>40%阴道分娩成功率非常小,不建议考虑阴道试产.
作者:华方方;陈瑞香;杨君;梁武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58例早产产妇和258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早产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孕妇≥30岁;患有妊高症;胎膜早破;孕期生殖道感染;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指导孕妇避免各种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妊娠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防治,从而有效地预防早产的发生.
作者:邹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提出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ICU于2010年3月4~12日,相继发生的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ICU暂停收住病人,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简易人工呼吸器等归口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加强医疗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流行.结论 呼吸机管道及简易人工呼吸器消毒不合格和医护人员手、医疗环境污染严重是造成感染暴发的原因.
作者:车红英;庞晓军;王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心房利钠肤(ANP)与妊娠期高血压(PIH)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PIH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62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28例(B组),重度子痫前期10例(C组).随机选取同期孕周在30周-37周之间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NP、BNP,观察终止妊娠周数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PIH组ANP、BNP测定平均值为(197.12±20.11)pg/ml、(17.63±5.34)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为(68.81±12.87)pg/ml、(8.57±2.6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IH组、A组、B组、C组ANP分别为(197.12±20.11) pg/ml、(184.76±20.24) pg/ml、(198.82±18.89) pg/ml、 (220.38±20.2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为(68.81±12.87)pg/m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H组、B组、C组BNP为(17.63±5.34)pg/ml、(18.87±4.32) pg/ml、(47.85±11.73) pg/ml、高于对照组(8.57±2.66) pg/m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NP、BNP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B组、C组终止妊娠周数、新生儿体重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终止妊娠周数在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ANP、BNP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并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作者:王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作用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醋酸铅(5、10、20μmol/L)染毒HK-2 6、12、24、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经铅(5、10、20 μmoL/L)染毒24h后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转录与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铅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HK-2的增殖(P<0.01).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转录与表达升高.结论 醋酸铅可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Caspase-3参与了凋亡过程.
作者:贾庆华;杨志华;杨霄鹏;张尚弟;哈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2例;DR患者56例,其中PDR患者29例,NPDR患者27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 46例;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用微柱色谱法测定HbA1c;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测定.结果 NDR组和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42、21.56、12.27、10.56,P< 0.01);DR患者血清VEGF、TNF-αt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 0.05); DR的严重程度与TNF-α、VEGF和HbA1c、TC显著相关(P<0.01),与TG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TNF-α和VEGF均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宜川;母传贤;沈永杰;孟凡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CysC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检测意义.方法 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Mogensen标准Ⅰ、Ⅱ期为A组32例;Ⅲ期为B组34例;Ⅳ期为C组32例,6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ys C,Scr,BUN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Cys水平在A组,B组和C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和BUN在C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检测的灵敏程度高于Scr,BUN,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理想的标志物.
作者:李丰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其与HSCRP和IL6的关系.方法 52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或尼可地尔组(26例),分别给与尼可地尔(10 mg Tid)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24h尿蛋白(U-Pro)、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后,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比较△U-pro ( 127.04±254.17 VS -42.65±198.38) mg/d、△HSCRP( 1.73±2.47 VS 0.37±1.83) mg/L和△IL6( 12.08±17.16 VS -11.19±26.64) ng/L均显著降低(P<0.05),且尿蛋白的减少量(△U-pro)与HSCRP和IL6的变化值[△HSCRP(P<0.05)和△IL6(P<o.05)]呈线性相关,而两组间的Cr、Bu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高血压肾病的尿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的水平而实现.
作者:吴淼;陈漠水;邢波;杜子军;林德洪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