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

孔春霞;林娟;周小丹

关键词:护理人员, 健康状况, 供应室, 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对供应窒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健康状况改善后的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以2009年未进行健康状况管理的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对照,对两年内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改善后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改善前的工作质量.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供应室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在烧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于烧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7例烧伤合并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患者并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7例,分析比较传统清创换药并二期内固定、植皮等(对照组)治疗方式与负压封闭引流后一期内固定并二期植皮等(观察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经比装,观察组植皮前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如肌腱坏死、局部皮肤瘙痒过敏、局部感染等,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治疗方法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虎;任志鹏;刘东;刘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手术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某院31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请两组人员在专业人员统一指导下不记名方式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心理状况进行适当干预,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室工作人员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DS及SAS评分亦明显 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工作人员经过心理干预SCL-90以及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身心健康问题,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健康和工作.

    作者:胡振宏;孙东良;于灵灵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KAP评估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营养KAP模式现状,为对其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河南省8所院校体育专业1~4年级大学生的营养KAP模式知识、信念、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89.24%的学生缺乏营养学知识,59%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了解营养学知识,55.33%的学生认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密切,35.67%的学生存在偏食现象,42.3%的存在夜间经常加餐的情况,月饮食消费在300~500元的占58.33%.结论 体育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传授营养知识,提高营养认知水平,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单凤军;翟向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病原学临床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近4年泌尿系统感染(UTI)细菌构成比与耐药性交化.方法 采用多平板不同条件接种UTI患者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BioMerieux VT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仪与ID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表型确证扩散法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测,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细菌768株,分布为G+菌/G-菌=26.4%/73.6%,大肠埃希菌占比49.2%.其他优势菌Sa、se、ET、Kp、Ec及Pa占比分别为7.6%、6.8%、5.2%、6.5%、5.7%及4.9%,耐药率增高/持平/降低的品种分别为9/4/3、7/7/2、8/4/4、11/4/3、12/5/1及12/4/2个.134个药敏试验组合中82个(61.2%)为耐药率增高.结论 UTI细菌构成比例与耐药性在不断变化中,主要菌种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超6成在增高.提高标本送检率,加强临床监测,对减缓细菌抗药性蔓延与恶化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景颇;张国良;王婷;刘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1年10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48例,采取肱骨近墙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2周,48例患者X线片显示,46例(95.83%)患者骨折线愈合情况良好,2例(4.17%)骨折线未完全愈合且无移位,无未愈合且移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结果显示,优32例(66.67%),良10例(20.83%),一般4例(8.33%),差2例(4.17%),临床治疗优良42例(87.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晨嵌插四部分骨折临床治疗能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学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右单鼻孔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右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熟悉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步骤、所用器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337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的并发症.结论 护士应熟知经单鼻孔入路的解剖及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可以缩短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琼娥;陈运完;吴丽珍;程柳榕;邢芳坛;陈乙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涪城区200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涪城区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涪城区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3518例,死亡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3.39/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为458.32/10万,2010年低,报告发病率为232.05/10万;死亡率为0.38/10万,2007年死亡率高为0.61/10万,低为2010年,死亡率为0.1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1%,高为2009年,病死率为0.24%,低为2005年,病死率为0.04%.结论 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作者:王成科;王晓丽;杨晓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缺碘区居民膳食结构及其对碘缺乏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重庆市缺碘区居民膳食结构和对碘缺乏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膳食因素对碘缺乏病的影响,为制定该病综合防治措施及进行膳食指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其膳食摄入情况,并采用问卷表了解居民对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云阳壁山两县居民能量摄入量分别为2066.47 kcal,2256.89 kcal; 蛋白质65.47 g,70.30 g;核黄素0.74 mg,1.32 mg;硫胺素0.89 mg,1.21 mg;碘56.07 μg,70.30μg,以上营养素摄入量两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大营养素供能比适当,对人体缺碘主要危害的回答正确率云阳璧山分别为22.7%,26.1%(x2=23,76,P< 0.001).结论 两县都存在不同程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以及一些与其代谢有关的维生素缺乏,且对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不利于碘缺乏病防治,应对两地居民的科学膳食指导和营养健康教育并尽快出台相关的营养改善政策.

    作者:焦永卓;牟李红;李革;李继斌;李心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CD40-CD40配体系统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CD40-CD40配体系统(CD40-CD40L)对不同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25只日本大耳白兔普通颗粒饲料喂食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CD40阻断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 ml (250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D组(免疫刺激组):应用肺炎衣原体感染制备动脉硬化模型;E组(免疫刺激CD40阻断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 ml(250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实验共8周.实验结束后,检查如下指标:①血脂、hsCRP.②ELISA法的检测sCD40L.③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8周末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 B、C、D、E组与A组比较,血浆TC、TG、LDL-C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B、C、D、E组与A组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P<0.01).C、E组与B、D组比较hsCRP、sCD40L浓度明显降低(P<0.01).B、C、D、E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B组脂质斑块多.结论 通过高脂饮食、免疫刺激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sCD40L水平升高,阻断CD40-CD40L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薛凌;邱雅慧;张扬;马秀杰;高夏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香烟对大鼠肺及A549细胞IL-1,6,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香烟烟气对肺部炎性介质IL-1,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1)建立动物长期吸烟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灌洗液(BALF)中IL-1,IL-6,IL-8的表达水平.(2)制备香烟烟气提取物(CSE)并用它染毒A549细胞,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IL-6,Ⅱ-8的含量.结果 动物吸烟各剂量组IL-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IL-6,IL-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染毒的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100%CSE组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8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烟对肺部炎性介质IL-6,IL-8的表达有影响.

    作者:李文芳;万丹;刘福荣;石梦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重庆市万州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万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6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9.64/10万,发病率从2007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发病明显高于秋冬季,主要集中在3~7月;发病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11%.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重中之重在学生,小学新生入学前疫苗接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波;毛德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综合医院66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方旭;刘兰;杨晋红;王志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烧伤浸浴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在漫浴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方法 将69例Ⅱ度烧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4).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漫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来增强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2组1星期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6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浸浴治疗.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 14.3±1.6)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7.1±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由52.94%上升91.43%.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烧伤患者在漫浴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强化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可以降低术区细菌的聚集,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中胎儿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结局.方法 对某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1346例产前诊断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6例新发生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病例进行分析,观察6例新发生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病例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6例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非平衡性染色体异常4例,占66.7%:2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占33.3%;4例非平衡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有2例选择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足月分娩,1例出生后失访.足月分娩者随访至2周岁发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2例平衡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均足月分娩,出生后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 新发生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表型可通过详细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提供的染色体成分进行预测,产前超声结构畸形检查可为妊娠结局的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化山;陈曼萍;吴来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鼻内镜电动切割刀与传统腺样体切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鼻内镜切除腺样体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某院收治的7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并将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鼻内镜组和传统组,其中鼻内镜组40例,传统组32例.采取随访的形式进行术后1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3个阶段的回顾性分析,验证采取患者鼻咽部CT和纤维鼻咽镜复查.结果 鼻内镜组手术时间比传统组平均用时少,但出血量远比传统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鼻内镜组和传统组的治愈率分别达到97.3%和96.9%,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鼻内镜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90.7%和7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传统方法,鼻内镜电动切割术切除腺样体更为彻底,且由于是明视手术,因此切除更为直观和清晰.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醋酸铅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作用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醋酸铅(5、10、20μmol/L)染毒HK-2 6、12、24、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经铅(5、10、20 μmoL/L)染毒24h后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转录与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铅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HK-2的增殖(P<0.01).细胞免疫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醋酸铅组的Caspase-3转录与表达升高.结论 醋酸铅可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Caspase-3参与了凋亡过程.

    作者:贾庆华;杨志华;杨霄鹏;张尚弟;哈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PCI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组患者6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均行非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绞痛、心衰、心源性死亡、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AMI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提高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汪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上海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分析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浦东新区2005~2009年资料,统计分析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及构成情况.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平均为2109.87/10万,在782.51/10万与2857.59/10万间波动.传染病疾病谱变化不大,主要为肠道(1549.83/10万,在310.57/10万与2227.73/10万之间波动)和呼吸道传染病(530.86/10万,在441.49/10万与595.01/10万间波动),发病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菌痢.5年间传染病职业构成比为散居51.57%(在49.68%与62.16%间波动)、幼托48.43%(在37.84%与56.50%间波动).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2009年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递增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和呼吸道,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构成比差距逐渐减小,应根据0-5岁本地婴幼儿传染病发病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刘汉昭;朱渭萍;王晨;杨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2例;DR患者56例,其中PDR患者29例,NPDR患者27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 46例;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用微柱色谱法测定HbA1c;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测定.结果 NDR组和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42、21.56、12.27、10.56,P< 0.01);DR患者血清VEGF、TNF-αt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 0.05); DR的严重程度与TNF-α、VEGF和HbA1c、TC显著相关(P<0.01),与TG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TNF-α和VEGF均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宜川;母传贤;沈永杰;孟凡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74例糖代谢异常及其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对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进行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率中预后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出血性脑卒中组出现糖代谢异常者12例(38.71%),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1.86% (18/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平均血糖(10.4±1.4) mmol/L,高于出血性脑率中组(9.8±1.7) mmol/L,而且均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值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资料显示,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越重,血糖水平越高.③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随血糖水平升高而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牢中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格拉斯哥昏述评分(GC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动态监测糖代谢指标变化,并积极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守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