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

谈敦芳;李长青;张松建;冀国强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暴发, 学校
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为有效防控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累计报告甲型H1N1病例120例,罹患率4.58%(120/2618).首例病人于2009年9月10日发病,9月21~24日出现发病高峰,10月9日疫情结束.120例病例分布于40个班,年龄在11~16岁,其中,初二15班病例多,11例,罹患率为23.40%(11/47),占发病总人数的9.17%(11/120).[结论]提高学校防病意识,加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有效控制疫情.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代谢异常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的患病情况,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0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收集空膜血糖为6.1-<7.0 mmol/L的门诊检查者.由内分泌科医生协助排除服用降糖药的患者、急慢性感染患者以及肿瘤患者后,确定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对空腹血糖受损者进一步检测血脂、胰岛素永平、糖化血红蛋白,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结果]共收集空腹血糖受损患者320人.其中56.9%呈现出胰岛素抵抗现象,57.2%可确定为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组份中,超重和肥胖比例为67.2%;脂代谢异常比例为56.3%;血压升高或高血压的比例为 42.5%.胰岛素抵抗者超重和肥胖、脂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4.42倍,95%CI:2.52~7.46;胆固醇水平也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危险性,OR=1.13,95%CI:1.01~1.17.[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已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半数以上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为超重肥胖.

    作者:左惠芬;刘冬青;商晓丽;张燕;许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

    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培养质量,是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该文总结了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的经验、成效及存在问题.

    作者:张爱华;何江;洪峰;王荣;李军;姚茂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宁夏2008年度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2008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宁夏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人口学资料、求询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及HIV抗体检测阳性者检出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年宁夏共为28470人次提供了VCT服务,以20~30岁,已婚有配偶的初中毕业的人居多;求询人次数有地区差异,时间3~6月份较多;求询原因以非婚异性性接触者为主;有28275名接受HIV抗体检测,受检率为99%;HIV抗体确认阳性30例,HIV阳性检出率0.11%.[结论]检测咨询工作增加了人群检测数量,但各自愿咨询检测点利用率低,咨询者中重点人群不是很突出.因此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作者:鱼小红;赵建华;赵立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ELISA方法检测人狂犬病毒抗体效果分析

    [目的]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狂犬病毒抗体效果分析.[方法]对43份狂犬疫苗全程足量免疫接种后的样本和57份未注射过狂犬疫苗和无疯动物咬伤史的样本,用ELISA和 RFFIT方法分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确认试验相比,ELISA方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总符合率99.0%.[结论]ELISA方法能较高程度反应疫苗全程足量免疫后效果.

    作者:罗君;苗秋丽;司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一例HIV抗体检测标本的结果分析

    1 病例概况2008年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向我中心艾滋病确诊实验窒转送一份HIV初筛可疑标本.病人为女性,年龄27岁,是一名乡村五官科医生,现是一名孕周38周的孕妇,因产前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DIC),转往该医院治疗,在为她进行产前常规检查过程中发现其HIV抗体检测结果可疑,继而转运我中心艾滋病确诊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

    作者:孙怡华;练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成都市养老机构对老年性痴呆的接收和照护现状

    [目的]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对老年性痴呆老人的接收和照护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对养老机构管理和照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期对养老机构老人进行痴呆的筛查.[结果](1)10家养老机构中有5家拒绝接收痴呆老人,养老机构老人痴呆的患痛率为26.4%; (2)94名痴呆老人中,完全自理45.3%,介助46.4%,介护8.3%(x2=24.577,P<0.001); (3)72.6%的照护人员照护过痴呆老人;27.4%照护人员为男性,72.6%为女性,年龄(52.31±4.88)岁;文盲19.4%,小学文化56.5%,初中文化22.6%;58.1%的照护人员以前为农民,38.7%的照护人员为下岗或退休工人; (4)只有21.9%的照护人员对痴呆有大部分了解,17.7%的照护人员熟练掌握痴呆患者的日常护理,没有专业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结论]成都市养老机构痴呆老人的接收和照护现状不容乐观,加强痴呆的宣传,建立专业化细分型养老机构,加强对痴呆老人的专业护理迫在眉捷.

    作者:吴仕英;董碧蓉;丁光明;陈建华;庞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鹰潭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鹰潭市2002~2009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市所有的HIV/AIDS个案资料进行率、构成比等指标分析.[结果]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主要分布在A县占78.46%、其次在C区占13.85%;感染者60岁以上居多占43.08%、其次为30~39岁占20.00%;以农民、离退人员为主分别占29.23%、24.62%:以文盲、小学为主分别占38.46%、30.77%;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主占86.15%.[结论]该市感染HIV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群感染相对严重,日后应加强高危人群,特别是老年重点人群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王复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该地区麻疹防治策略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和麻疹监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兮析.[结果]常州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呈现麻疹高发病率的现象.麻疹发病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特点,3~5月份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4.92%.<15岁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占调查总病例数的66.36%,>20岁的成人麻疹病例占26.39%.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4.5%.[结论] 流动人口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继续深入加强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工作,建议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卞琛;林琴;韩长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利比里亚任务区维和官兵的疟疾预防措施的研究

    [目的]探索利比里亚任务区雨季维和官兵疟疾的预防措施,降低疟原虫感染率及疟疾发病率.[方法]TM-234-40W灭蝇、灭蚊器室外24 h诱杀,除敌2.5%悬浮剂滞留喷洒,双层纱帘倒开,长效药物驱蚊蚊帐,分时防护的综合方法.[结果]两组维和官兵分别于到达任务区4、8个月时进行疟原虫检查,药物干预组与单纯预防组疟原虫检测分别为6,4例,占各组 6.25%,4.17%.显示在药物干预下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与单纯综合防护疟疾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性(P>0.5).[结论]在未使用药物预防的条件下,应用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护的措施,是预防疟疾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秋生;王传力;房树志;张峻;刘振旗;杨永焱;范红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职院校大学生营养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营养评价方法.[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高职院校大学生452人,年龄18~25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SSF)、体脂含量(BF%)等指标,并采用体质指数BMI(WHO、WGOC)、标准体重指数(改良Broca)、WC、腰臀比(WHR)、Oeder指数、BF%(BIA-OMRON、长岭-Brozek)等8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意义及相关性.[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超重肥胖与消瘦同时存在,8种营养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有差异.[结论] 建议以BMI、WC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规评价指标,结合BF%、Oeder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男女分层统计.

    作者:汝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l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89例住院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89 例住院癌症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399例(PSQI总分≥8),患病率为67.74%.焦虑、身体不适、担心疾病、经济负担、疼痛、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噪声等是影响住院癌症患者主要因素.[结论]住院癌症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应加强癌症患者的睡眠护理,提高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丽;龚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LMP/TAP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量蛋白酶体和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与内源性抗原处理、呈递有关,被认为与肿瘤发生、病毒清除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LMP/TAP基因具有多态性.目前LMP/TAP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其多态性与疾病的遗传易感关联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认为它们可能为独立于 HLA 基因之处的另一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保护基因.

    作者:王丹妹;莫燕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INI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l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l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作者:李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P)、稳定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正常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以探讨NE与ACS、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的结果,139名患者分成ACS组(A组)、冠脉病变稳定状态组(B组),慢性炎症对照组为慢性支气管炎组(C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人组(D组).ACS患者在发病后24 h抽取静脉血,其余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和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检查,并立即分离血浆,-40℃保存至检测.PMN Elastase Kit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NE浓度.[结果]①A组NE浓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4.503,P<0.0001);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E浓度与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均呈正相关(P<0.001),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无相关性(P>0.05);同时,A组与C组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同一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所测得NE的浓度,发现急性期组与稳定期组N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05),从而更进一步证实NE浓度在冠心病不稳定期高于稳定期.[结论]血浆NE浓度与急性冠脉病变不稳定状态有相关性,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病变不稳定性的炎性标志物之一.

    作者:林云;张存泰;姚震;张光星;顾申红;崔开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阶段性教育法在心胸外科学生预防感染知识掌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阶段性教育法在心胸外科学生预防感染知识掌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6月于某院心胸外科进行实习的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法组)50名和观察组(阶段性教育法组)50名,后将两组学生带教前后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老师对学生平时感染预防意识的评估及学生自我感觉感染预防意识评估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比较,带教后观察组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老师对学生平时感染预防意识的评分及学生自我感觉感染预防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阶段性教育法在加强心胸外科学生预防感染知识掌握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本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岳阳市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追踪岳阳市淋病的传染源和优势菌株,为有效控制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热裂解法抽提淋球菌染色体 DNA,经rep-PCR扩增,获得相应的指纹图.[结果]83株淋球菌除2侏以外,均产生了较多条带.经聚类分析,可分为12型,以A、B、C3型为主;有6株淋球菌与其他菌株同源性低,各自单独组成 rep-PCR型.[结论](1)rep-PCR 是进行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工具;(2)岳阳市淋病的传染源主要有3个,同时,可能存在淋病的外源输入.

    作者:彭朝阳;吴新刚;欧阳诚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9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9年食物中毒发生现况,为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0~2009年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中毒人数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0~2009年海淀区食物中毒高发于夏秋季节;集体食堂是中毒的高发场所;植物性食品为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类型;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结论] 海淀区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夏、秋季食物中毒高发,应针对不同场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微生物污染的防控亟待加强.

    作者:赵振;丁越江;巫波;别明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种类、原因及地点,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与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柳州市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11.28%.前3位伤害依次为跌伤(7.91%)、碰伤(2.76%)、交通伤(2.42%);以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15.20%),其次为初中学生(11.37%),高中生为(7.66%).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9.58,P<0.01).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玩要、家务劳动、运动和交通事故,此外伤害发生率还与其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学生的上学方式有关.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40.51%),其次是在家中(29.75%)和公路上(12.26%).[结论]伤害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王萍;韦琳;覃彦香;曾宪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12地震灾区某县板房学校中小学学生流脑带菌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四川5.12地震后板房学校中小学学生流行性脑膜炎带菌(Neissria Meningitides Nm)状况,评价震后初期防疫效果,为预测疫情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法,采集绵阳市某县中、小学学生咽拭子样本共614份,常规分离培养鉴定Nm、荧光定量PCR测定Nm核酸、血清学分型.[结果]37人分离到Nm,带菌率为6.03%;荧光定量PCR法测定Nm核酸38份咽拭子阳性,阳性率为6.19%;B群35株(92.1%),W135群2株(5.3%),一株未分出群(2.7%).性别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0岁组Nm.带菌率高.[结论]震后灾区板房学校中小学学生流脑带菌主要以B群为主.

    作者:龙冬玲;姚平;高文凤;王梓璇;曹冉冉;周子人;刘衡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洞庭湖疫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洞庭湖疫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防治血吸虫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历史回顾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10年来沅江市南大镇29个村血吸虫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0年来,南大镇血吸虫病患病率在11.01%~4.43%之间,呈逐年降低趋势.患者以慢性病患者为多,占90%以上,晚期患者次之,急性型很少.患者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99%以上.感染方式主要是下水捕鱼,其他方式较少.[结论]湖区血吸虫病患者仍以农民为主,感染方式主要是接触疫水,且多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作者:陈明雄;向世杰;郭劲霞;向宇;丁葵;刘胜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