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碚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谭兴兰

关键词:羁押人员, HIV, 感染率
摘要:[目的]了解北碚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和蔓延,为制订本地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5-2008年期间,对北碚区辖区内监管场所内的羁押人员进行HIV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在本次监测的6 888名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中,发现HIV抗体阳性感染者 374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率为5.43%; 73.36%的羁押人员有吸毒史;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途径以单纯注射吸毒和注射吸毒兼性乱为主,分别占发现感染者的45.99%和46.520[结论]该地区监管场所的内羁押人员HI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全人群感染率,特别在有吸毒及性乱史的羁押人员中HIV感染率高达7%.因此加强对该人群HIV抗体的检测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有重要意义.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碚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碚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和蔓延,为制订本地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5-2008年期间,对北碚区辖区内监管场所内的羁押人员进行HIV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在本次监测的6 888名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中,发现HIV抗体阳性感染者 374人,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率为5.43%; 73.36%的羁押人员有吸毒史;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HIV感染途径以单纯注射吸毒和注射吸毒兼性乱为主,分别占发现感染者的45.99%和46.520[结论]该地区监管场所的内羁押人员HI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全人群感染率,特别在有吸毒及性乱史的羁押人员中HIV感染率高达7%.因此加强对该人群HIV抗体的检测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兴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款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3款荣光PCR仪对甲型HIN1流感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为结果解释和仪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12月间256份流感样标本同时采用3款荧光定量PCR仪(A,B,C)按照国家监测方案检测,定性结果进行卡方分析,定量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3款荧光定量KR仪定性检测结果存在差异(X2= 19.554,P<0.001),其中仪器A,B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X2=0.711,P=0.399>0.05),仪器A与C、仪器B与C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949,P=0.001,X2= 17.134,P< 0.001).定量检测结果与此类似.[结论]不同仪器对于甲型HIN1流感样品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作者:黄薇;陈恒;张晓春;黄韦唯;孟建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αq对H2O2诱导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Gαq对H2O2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2O2诱导凋亡组,Gp-2A抑制组,每组3个重复.Gp-2A抑制组在培养基加入10μM Gp Antagonist 2A(Gαq抑制剂Gp-2A),培养24 h后与H2O2诱导凋亡组同时加入等浓度H2O2,对照组加等量PBS,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侧细胞凋亡.[结果]在1 mM H2O2下,加入Gp-2A的实验组凋亡明显低于不加组.[结论]Gp-2A可以明显抑制低浓度下H2O2诱导的Thp-1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燕;王衍堂;孙文翠;梁龙;石桂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裙带菜多糖对人食管癌细胞TE-13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裙带菜多糖(PUP)对食管癌细胞TE-13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食管癌细胞TE-13作为研究对象,MIT法检测PUP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在电子透镜下观察PUP对TE-13超徽凋亡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周期分布和凋亡率;RT-PER法检测PUP对TE-1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PUP对食管癌细胞TE-13有显著增殖抑制效应,作用时间越长,在一定范围内的PUP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强.PUP作用48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2.17 μg/ml,25,50,100 μg/ml的PUP作用48 h后,TE-13均发生凋亡形态的变化;100μg/ml PUP处理72 h后,凋亡率为52.19%;周期分布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RT-PCR结果显示PUP能降低食管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论]PUP在体外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TE-13的增殖,其机制与PUP诱导食管癌周期阻滞和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商晓丽;商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宜兴市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

    [目的]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为防控布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宜兴市杨巷镇羊肉交易市场内的160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职业人群的总知晓率为25.29%,不同户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在知晓率高低上存在差异(P值均<0.0001);(2)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情况、不戴乳胶手套的习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的情况、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情况、工作中无使用口罩的习惯等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8%,90.00%,30.63%,75.00%,9750%,[结论]宜兴市职业人群中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宜教及行为干预.

    作者:周建刚;谭文文;张华君;程军强;史丽敏;卢旻旻;丁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尝试:新型pH传感器

    [目的]研制新型pH传感器,为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提供新颖选题.[方法]基于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技术,研制了硫堇/Nafion膜修饰的电流型pH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不同pH值的醋酸缓冲溶液进行分析测试.[结果]硫堇/Nafion修饰电极在不同pH值的测试底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及对应的峰电流均与pH值呈线性响应,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弱酸性溶液pH值的测定.[结论]通过对电极修饰步骤及pH值测定方法的学习及结果分析,可提高学生对修饰电极及循环伏安特性的进一步掌握,是本科仪器分析实验的理想选题.

    作者:卓颖;袁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绵阳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2008~2009年绵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绵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09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 869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5.6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6月份和11~12月份呈现发病高峰,发病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48.10%和28.09%.男女性别比为1.96:1,以散居儿童(62.17%)和幼托儿童(31.51%)为主,0~5岁占95.02%.[结论]做好疫情监测、隔离治疗病人和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史映红;刘昌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532 nn,能量密度1.30-2.33 J/cm2)破坏疣体后,30 d内隔日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随访6月后评价疗效.[结果]23例患者经1-2次激光照射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全部痊愈且未复发.[结论]Nd:YAG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顽固性扁平疣安全、快速、治愈率高、复发少,值得推广.

    作者:蒲小兰;姜光瑶;倪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农村不同供水方式的水质比较

    [目的]农村饮水卫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通过开展农村饮用水的监测评价,发现农村饮用水在水源选择、水处理工艺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农村改水工程的目标和要求.[方法]根据江苏省农村饮用水监测点要求设监测点25个,每一监测点含出厂水和与其对应的末梢水,枯、丰水期各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样品50份,全年共采样100份.[结果]对两个不同水源和不同供水方式的农村饮用水100件样品枯、丰水期的检测发现,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城供水的农村饮用水水质样品合格率达100%,而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仅为59.02%.[结论]实现区域供水是提高农村饮用水供水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农村改水的发展方向.

    作者:袁敏敏;尹红兰;缪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石嘴山市人群甲肝免疫水平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现状.[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用ELISA法检测HAVIgG.[结果]共调查901人,HAVIgG阳性率14.87%,[结论]本地区人群对甲肝的免疫水平较低,应尽快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特别要加强托幼和学校集体人群甲肝的预防.

    作者:姚治安;栾相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于术前行超声检查,比较良恶性结节的二维超声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果]34例甲状腺癌组中Adler分级II级与III级者25例,约占73.5%,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分支型和穿入型血管的检出率分别为33.3%与45.1%,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两组点线型与团状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的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而两者收缩期峰值流速(Vna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安剑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995~2005年我国19个少数民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19个少数民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状况,分析其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少数民族学生贫血状况的改善及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利用1995,2000和2005年19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血红蛋白数据,对低血红蛋白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2005年与1995年相比,19个少数民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5个年龄组合计值多数出现下降;各个年龄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多数出现下降,其中,均出现明显下降的为维吾尔、柯尔克孜、哈尼、纳西、瑶族,而撒拉族均出现显著上升.13个少数民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5个年龄组合计值,多数民族前5年(1995~2000年)和后5年(2000~2005年)均出现下降,其中,瑶族下降趋势显著,而撒拉族均出现显著上升.[结论]10年间,我国19个少数民族学生的贫血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贫血问题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并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福兰;张天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射频热疗配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配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晚期胃癌患者行射频热疗配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6例晚期胃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13例,有效率为71.74%(33/46).[结论]在射频热疗配合热灌注化疗的治疗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积极的心理支持,在热疗和化疗中,细心而全面的热疗和化疗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副作用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

    作者:冯万芹;宋文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云南省4地区2006~2009年0~6岁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4地区0~6岁儿童在2006~2009年营养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NO制定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对营养不良指标的评价采用WHO推荐,国内广泛使用的Z评分.[结果]4个地区2~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病率表现为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上升的趋势(P<0.05).2~6岁及6岁以下所有儿童消瘦的发病率具有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上升的趋势(P< 0.005),4年中,6岁以下儿童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9.43%,8.15%,7.40%和6.74%发病情况在不同年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在不同年龄段贫血的发病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4个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发病率4年中变化不大,每年仍然有贫血的发生,2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作者:万蓉;王晓雯;万青青;李娟娟;胡太芬;余思洋;赵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高校大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掌握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营养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问卷,对500名在校学生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其中43人进行交谈.[结果]大学生对营养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好的有0人,2.12%的人了解程度为较好,49.07%的人了解程度为一般,48.81%的人了解程度为差.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熬夜、不吃早饭、吃饭不规律、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但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迫切想了解合理膳食模式,如何安排食物的种类和数f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手段等.[结论]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保健的知识,应采用全校公选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营养保健知识教育.

    作者:彭亮;李知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川省城乡居民住院服务未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住院服务未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11 679人;应住院1 717人次,未住院620人次,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6.11%;城市应住院而未住院率(32.35%)低于农村(38.57%).城乡应住院而未住院的首位原因均为经济困难(城市、农村分别为73.39%和74.21%),其次为自觉没必要(城市、农村分别为11.93%,9.95%).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居民未利用住院服务有影响.[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情况有所改善;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作者:应桂英;甘华平;力晓蓉;张菊英;谭坤;杨淑娟;刘丹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从2006年1月~2009年12月选取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32例急性动脉综合征(ACS),60例造影阴性作为对照,进行血清APN测定,比较SAP,ACS和对照组血清生化指标及APN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APN血症是否是CHD的危险因素.[结果]SAP组和ACS组的超重、高血压、吸烟和饮酒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和ACS组APN,TC,TG,LHD-C,HDL-L及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N是CHD的保护因素,TC和FBG是CH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67(0.55~0.94),3.01(1.72~5.69)和1.55(1.13~1.96),[结论]APN是CHD的保护因素,APN可与血糖,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一样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指标,对冠心病及其程度具有预测的作用.

    作者:陶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或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68例患者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各种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3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情发展过程中血钠的变化值以及出现高钠血症的时间,将所得数值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68例并发高钠血症,伴高钠血症患者的预后明显较不伴高钠血症者差,P<0.05;在颅脑损伤后72 h以上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预后较24 h以内或24~72 h并发者差,P值分别<0.05或<0.001;而高血钠发生在24 h以内者与发生在24~72 h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血高钠血症预示着患者的预后不佳,且出现时问越晚,预后越差,临床上对这类患者需提高警惕.

    作者:孙彤;辛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筛查及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检查前首先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儿进行双眼散瞳,15 min 1次,4次后瞳孔散大,并压迫泪囊,采用小儿开睑器将患儿眼睑分开.[结果]100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占17.00%,男11例,女6例.其中ROP I期9例,ROP II期4例,ROPIII期1例,ROP达到III期阈值并伴有附加病变而接受治疗者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几率随着出生体重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与体重≤1 000 g早产儿相比,体重为1750~2 500 g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几率随着孕周的缩短逐渐升高,且与孕周≤30周早产儿相比,孕周为34-36周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浓度≤400 mVL早产儿相比,吸氧浓度>400 mVL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时间≤3d早产儿相比,吸氧持续时间≥7d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几率越大,且吸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也会促使早产儿ROP的发生,这将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又.

    作者:沈璟;李杨方;吴茜;许江涛;潘晓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京市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市3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7.4%,粪检(Kato-Katz法)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1.67%,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2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1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区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对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来源的调查研究和控制工作,以巩固和保护现有血防成果.

    作者:魏德会;高原;谢朝勇;黄景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