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在他仃类药物干预下的变化研究

林云;姚震;顾申红;杨新玮;张光星;崔开媚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症, 中性粒细胞, 他仃类药物
摘要:[目的]研究他仃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患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的影响.[方法]将91名冠心病患者分成4组:(1)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5例,(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8例,(3)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3例,(4)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15例,AMI组和UAP组合并为ACS组,为冠脉急性病变(A组);SAP组和OMI组合为慢性冠脉病变(B组),两组同时给予氟伐他仃胶囊.患者在入组时、服药后1周、第1月、第12月内抽取静脉血.PMN Elastase Kit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LSA)检测患者血浆中NE浓度.同时观察忠者在12个月内心绞痛发病率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A组和B组在入组时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503,P<0.0001).(2)给予氟伐他汀干预后,发现A组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7,P<0.05);B组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523,P>0.05),(3)A组和B组在应用氟伐他汀治疗1年,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浆NE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有相关性.在氟伐他仃的干预下,血浆NE浓度在急性病程不同时段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病程中变化不大;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氟伐他仃可以减少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兵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人群中破伤风IgG抗体的分布情况,为今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我区近4年来自7个省市的360名入伍新兵血清进行破伤风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结果]各年间入伍新兵血清破伤风IgG抗体历年闻呈显著增高趋势,为40.00%-81.33%,平均55.83%;地区间差别非常显著,北京市(81.33%)和山东省(68.57%)较高,湖北省(40.00%)、陕西省(40.00%)和河南省(42.59%)较低;入伍前工作与否,抗体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入伍新兵人群中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为40.00%-81.33%,呈逐年显著增高趋势并有非常显著性地区差异;所以,在新兵入伍期间,应采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冯莉;高彦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杀虫剂残杀威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免疫效价检测

    [目的]制备杀虫剂残杀威(propoxur)人工抗原以及免疫效价的检测.[方法]将杀虫剂残杀威,通过戊二醛法与载体鸡卵清蛋白OVA相偶联,所得的半抗原偶联物为免疫原,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分析所制备的人工抗原,然后免疫小鼠检测效价.[结果]将制备的抗原免疫BALB/e小鼠,免疫后采血测其效价,即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免疫小鼠所产生的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小鼠产生独特型抗体.

    作者:杨爱莲;王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讨论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医院环境和消毒灭菌效果、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环境和消毒灭菌效果及手术切口感染率取得理想效果.[结论]通过控制手术室消毒灭菌,减少医务人员手污染,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感染知识学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感染的机会,为我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保障,为患者创造良好就医环境.

    作者:牛若梅;刘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住院天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7月-200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组合并半年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及住院天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治疗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生存质量总分下降明显,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李梦倩;王星;袁也丰;马云青;万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探讨医院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对策.[方法]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采购、验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回收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结果]健全和完善制度,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明确职责,保证购入产品的质量和正确合理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结论]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是一次性无菌物品安全使用的保证.

    作者:郝新蓉;张胜文;易良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乐山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报告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乐山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报告质量.[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9年报告的乐山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年共报告病例2292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68.12/10万;全市11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1,病例主要集中在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11-12月明显高发.病饲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报告的完整性有待提高.[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

    作者:秦利平;徐蓉芳;张静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教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教治的12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手术方法治疗76例,非手术治疗48例.[结果]良好77例(62.10%),中残13例(10.48%),重残10(8.06%),植物生存1例(0.81%),死亡23例(18.55%).[结论]急诊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重视并发症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福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无锡市2006~2009年蜚蠊群落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市蜚蠊群落的动态特征.为灭蟑工作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法从2006-2009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蜚蠊进行连续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9年无锡市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4只/张和23.75%,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蜚蠊常年都有发生,其中7-10月为密度高、活动频繁,密度、侵害率与气温显著相关(P<0.01).经群落相似性分析(Similarity=-85%,Stress=0.06),5种环境类型分为两组,第1组为农贸市场、餐饮店和宾馆,蜚蠊密度与侵害率都较高;第2组为医院和居民住房,蜚蠊密度与侵害率都较低.[结论]德国小蠊是无锡市灭蟑的主要种类,农贸市场、餐饮店和宾馆是开展灭蟑工作的主要环境类型.

    作者:沈元;陈继平;兰策介;杨维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HIV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山东省外来妇女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状况.[方法]以健康查体为名,对山东省13县、市、区登记在册的外来妇女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HBV、HC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结果]山东省13个县、市、区外来妇女血液7102份,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5%、13.38%、2.90%、1.70%,且各种疾病间存在严重的合并感染;按经济状况划分,经济状况中等和落后地区外来妇女的疾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感染率亦较高.[结论]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中存在艾滋病、乙肝、丙肝及梅毒的感染流行,应加强对外来妇女的综合监测和管理,控制其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苏生利;康殿民;李建卓;傅继华;王同展;张圣洋;林琳;孙晓光;林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溧水县2000~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监测

    [目的]了解溧水县消除IDD工作中所开展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2000-2009年IDD相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盐业公司与零售超市食用盐合格率均为100%,居民户食用盐合格率98%以上.2008与2009两年检测结果显示,8-10岁几童尿碘中位教分别为387.4μg/L与234.7μg/L,18-40岁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09.5μg/L与222.6μg/L.2000-2006年特需人群碘油丸补服率8.0%,3次病情监测各项指标均达要求.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家庭主妇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6%和88.9%.[结论]该县通过近10年努力,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要求.

    作者:余录根;刘叶胜;郑继;刘彩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庆市城乡居民预防肿瘤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肿瘤预防健康教育近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常住人口共1211人,其中城市677人,占55.9%,农村534人,占44.1%.开展肿瘤预防健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发放肿瘤预防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健康干预,并将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城乡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及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肿瘤预防知识知晓率由47.4%上升到61.2%(x2=44.43,P<0.01),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由40.5%上升到54.6%(x2=47.53,P<0.01),干预后对肿瘤防治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健康教育可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在近期内提高了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水平,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莹珊;沈宜;孙迪;隆霜;陈国庆;谷安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动态脑电图改变

    [目的]分析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动态脑电图(AEEG)改变,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38例患者,经临床与AEEG分析诊断为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BCEOP),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建议区分为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14例和晚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24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临床特征、A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发作稀少,发作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发作频繁,以视觉症状为主.两组AEEG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表现亦各有差别,且均可被睡眠活化.[结论]两组儿童枕叶癫痫临床各有特点,具有特征性的一侧或双侧枕叶放电的脑电图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韩洁;姜红;王妙英;景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LPME-HPLC同时测定微量人血清中的维生素A和E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维生素A和E的分散液相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 phase microextraetion,DLPME)-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取血清20μl,加入50μl甲醇,漩涡震荡10s后加50μl三氯甲烷超声萃取,高速离心后吸取下层三氯甲烷层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标准曲线法定量.色谱分析条件为:色谱柱为Eclipse XDB-C8(1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64+4);流速为0.80 ml/min;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维生素A为325nm,维生素E为292nm.[结果]维生素A和E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干0.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对于20μl血清,本法的检出限维生素A为0.035μg/ml;维生素E为0.09μg/ml.维生素A和E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4%-103.2%和81.0%-92.1%.[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节约有机溶剂,适合于血清中维生素A和E的快速测定,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分析方法.

    作者:郑凤家;别明江;孙成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腺病毒介导LMP-1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PLGA为支架,用含腺病毒介导的LNP-1修饰BMSCs修复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MP-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并检测感染病毒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LNP-1阳性细胞的数量,测定各组细胞ALP、OC、COL1表达.建立胫骨近端骨缺损新西兰大白兔模型,以PLGA为支架材料,分为4组:Ad LMP-1转染组、AdLaeZ转染组、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动物,动态观察并比较缺损区新骨面积,分析其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兔MSC.同源重组成功构建AdLMP-1.体外实验MTT法分析表明AdLIVIP-1对MSC增殖无明显作用.AdLMP-1可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第4、8周时阳性对照组和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明显增高(P<0.05),随时间延长,成骨均以线性增长,AdLMP-1转染组的成骨量则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Ad-Lacz转染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尤为明显.说明AdLMP-1可促进成骨量增加.[结论]构建的Ad LNP-1能高效转染MSCs,且转染后的细胞能促进OC和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PLGA为支架携带腺病毒介导的LMP-1的BMSCs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材料.

    作者:鲜成树;王科学;吴勇刚;赖国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ApoE基因多态性及血管性因素与不同亚型MCI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ApoE基因多态性及血管性因素与不同亚型MCI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贵阳市城区60岁以上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共2207名平均随访3.1年,并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进行认知功能评定.ApoE等位基因分型测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PCR).研究因素的统计分析采用Cox模型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不同亚型MCI中血管性因素和ApoE基因多态性的多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仅非遗忘型MCI模型中携带ApoEε3基因与高LDL-C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OR=0.171.95%CI=0.048-0.612),而在其他类型MCI模型中未发现血管性因素与ApoE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非遗忘型MCI模型中携带ApoE ε3基因与高LDL-C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作者:陈静;黄文湧;杨敬源;杨星;汪俊华;蔡毅媛;韦继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宜春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对我市10个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评结果情况进行评价,为更好地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10个县(市、区)考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市10个县(市、区)管理指标均在80分以上,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00μ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比例不超过20%.我市10个县(市、区)均符合<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实施方案>要求,为达标县.[结论]从评估结果看,说明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主要措施的落实是到位的,鉴于外环境碘缺乏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我市各项措施必须长期实施,建立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长期巩固防治效果.

    作者:方菊芬;王亚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吴忠市2007~2009年医疗单位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了解吴忠市医疗单位消毒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消毒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9年按<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对吴忠市各医疗单位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2007-2009年共抽样5056份,合格3673份,平均合格率为72.65%.2007、2008、2009年的合格率分别为65.40%(1115/1705)、74.53%(1229/1649)、78.08%(1329/1702);3年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年份不同级别医院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吴忠市医疗单位消毒效果不断改善,但须进一步加强,行政干预是提高消毒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曾丽芳;陈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卫九项目地区临床医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能力测试分析

    [目的]了解卫九项目终期项目覆盖地和非覆盖地临床医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藉以评价卫九项目实施后对临床医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4个项目省(区)的项目覆盖县、非项目覆盖对照县随机抽取接触艾滋病/性病感染者可能性较大的临床医生进行测试.[结果]共有594名医生接受了测试,有效试卷474份,有效应答率为79.8%.项目县与对照县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宰(均达到98%左右)外,在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艾滋病/性病诊疗和行为干预等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待感染者态度的正确率前者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近年来卫九项目覆盖地临床医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卫九项目针对临床医生组织的会议、培训和参观考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临床医生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尚存欠缺,今后应加大培训力度以满足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的需要.

    作者:洪丽娟;何婷婷;蒋雯雯;马立国;王德斌;洪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永平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8例入住我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认知和遵医行为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对糖尿病的认知与遣医行为好的72例占48.6%,差的76例占51.4%,执行差的是定期随访,好的为定期监测血糖;患者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来源、经济收入、家庭支持均对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随访关怀,并注意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结合其影响因素,以达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滕爱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8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h、1d及3d的血清EGF、IL-6、IL-8、CRP、Tf、MDA及SOD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血清EGF、Tf、MDA呈现下降趋势,血清IL-6、IL-8、CRP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血清SOD水平呈现升高趋势,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孙玲;韩璐;谢群;程慧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