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

符小艳;洪燕;王丽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襄肿, 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盆腔囊肿16例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16例患者中10例经穿刺抽液证实,6例经临床观察证实.[结论]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渍疡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洛赛克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胃复舂片及阿莫西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比例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和未根除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洛赛克及阿莫西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领明;李辉;贾桂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武威市凉州区城镇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为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病奠定基础.[方法]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凉州区18岁以上城镇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普查.[结果] 调查115 734人,查出高血压患者24 213例,患病率为20.9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2.29%,女性为19.54%,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知晓率为54.29%,治疗率为42.13%,控制率为11.89%.[结论] 凉州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在社区开展商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应对居民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姚兴荣;崔雪莲;郭开同;唐江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心率震荡的变化及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代谢综合征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①检测代谢综合征及对照组心率震荡的差别.②单纯的MS(A组)及伴有靶器官损害的MS(B组)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干预后,治疗前后两组心率震荡的差别.[结果] MS组与对照组闻TO、TS、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低于对照组,A组与B组比较,显示A组TS、LVEF较B组降低(P<0.05),TO无统计学意义,经美托洛尔干预治疗后,MS组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前后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存在着心率震荡的异常,尤其是伴有靶器官损害者,经过美托洛尔干预后,心率震荡明显改善,而LVEF无改变.

    作者:林云;李天发;钟江华;何喜民;吴月平;顾申红;曾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后继发不孕患者的输卵管状况与治疗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后继发不孕患者的输卵管状况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5月治疗的异位妊娠后继发不孕患者(观察组)和无异位妊娠病史的不孕患者(对照组)各135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输卵管状况和治疗结局.[结果] 观察组输卵管总病率、通而不畅率和积水率均显著高干对照组(P<0.05),宫内妊娠率与输卵管通畅度有关.[结论] 异位妊娠后继发不孕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下降,妊娠率降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丽燕;李国屏;刘浩;李晓红;陈湘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徐汇区2005~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特征和病原学监测

    [目的] 通过对徐汇区2005~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患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2005~2009年徐汇区户籍人口手足口病发病率波动在5.86/10万~69.30/10万之间,2007年手足口病发病率高,2006年低.户籍人口发病以幼托儿童为主,外来人口以散居儿童居多.2009年病原学监测显示89例轻症病例96份样品中(89份咽拭子,7份疱疹液)肠道病毒阳性率62.75%,其中EV71占19.71%、CVA16占37.50%,EV71和CVA16均阳性占1.04%,其他肠道病毒占4.17%.2008~2009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7例,以外来散居儿童为主,无死亡病例.EV71占重症总数的42.86%.[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沈红;陈洪波;刘景壹;陈远方;周羊娣;张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作者:杨富强;郭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顺铂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5%葡萄糖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用10~14 d,21 d为一周期,连续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改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松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某县暗娼面对不同顾客时安全套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某县暗娼在商业性性行为中面对不同顾客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对112名暗娼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采用双变量两水平Logistic对面对不同顾客时安全套使用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检验同一协变量对面对不同顾客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是否有差别.[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7岁,受教育程度普遍初中以下,艾滋病知识完全正确掌握者仅占17.0%.近1周接待熟客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0.5%,近1周接待新客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7.3%.多因素分析显示暗娼自认为使用安全套是否超出自身控制范围以及是否会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对其接待熟客和新客人时均产生影响,且该两因素针对面对不同客人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今后的干预工作中应重点营造利于安全套使用的社会规范,同时增强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

    作者:李青青;范双凤;刘鹏;宋国蓉;胡永彬;栾荣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28例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48 h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改良的RankinScale量表(mRS)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刘爱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不明原因的、以胶原在肺组织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多种园子,诸如细胞因子、蛋白酶系统及转录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肺纤维化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揭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徐慧蓉;马小兵;王献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农村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县13 910人≥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中文版本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11 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和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23.77‰和26.81‰.按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列,广西农村地区前3位特定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9.20‰)、酒依赖(6.17‰)和抑郁(5.27‰).总终生患病率女性(21.3‰)低于男性(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53~0.84,P=0.001);壮族(33.45‰)高于汉族(2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6,95%CI=1.21~2.01,P=0.001).抑郁患病率在55~64岁年龄组和离婚人群患病率较高;25~34岁组和未婚是精神分裂症患病高发人群;酒精依赖症患病率在35~54岁组、65~74岁组和小学及以下人群较高.[结论] 精神分裂症、酒依赖和抑都是广西农村地区主要精神疾病,应针对其患病高发人群开展防控干预工作.

    作者:韦波;冯启明;陈强;潘润德;陈秋明;黄国光;唐峥华;唐海宁;苏莉;陈娜萦;陈发钦;黎火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牟县2000~2009年麻疹法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 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1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蜂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作者:韩务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CMV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及LP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拟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溶血磷脂酸(LPA)等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探讨HCMV感染、hs-CRP及LPA在AC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43例ACS患者、20例S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23例,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测定HCMV-IgG、HCMV-Ig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各组的hs-CRP、比色法测定LPA的浓度.应用SPSS version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HCMV IgG、HCMV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88.37%、85%、60.87%,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7.21%、25%、8.69%,ACS组与SA、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LPA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ACS组中HCMV IgM(+)与同组HCMV IgM(-)组比较hs-CRP、LP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s-CRP水平与LPA正相关.[结论] 急性HCMV感染或HCMV潜伏感染的活化与ACS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MV感染可能通过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导致ACS的发生.

    作者:韩卫红;李国良;王强;王燕;王淑霞;金玉怀;王红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学龄儿童微量元素摄入水平及其与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和体内抗氧化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82名1~6年级健康儿童382名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 儿童铁、硒和铜摄入量均在RNI或AI以上;锌的摄入量占RNI的60%~70%;硒、铜摄入充足的占85%以上,87%的儿童锌摄入不足或处于不足与充足之间,82.6%的儿童总铁摄入量达到了AI,但血红素铁仅占9.9%.儿童血清SOD、GSH-Px水平略低于而MDA水平略高于参考值,其不正常的比例分别占12.6%、12.0%和10.0%.锌摄入量对SOD活力和MDA有影响,硒摄入量对血清GSH-Px活力和MDA有影响,铜摄入量对血清SOD活力和MDA有影响,铁摄入量对血清SOD活力和MDA有影响.[结论] 根据体内的抗氧化状况,调整相应微量元素的摄取量,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抗氧化水平.

    作者:唐咏梅;刘毅;宁鸿珍;王茜;李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提取19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225名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扩增包括TPH2基因rs7305115位点的312 bp基因组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 在第7外显子周围未发现其他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单相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rs 73051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症状表型焦虑/躯体化、体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在3种基因型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障碍和绝望感AA基因型与AG及GG基因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无明显关联,与认知障碍和绝望感可能相关.

    作者:张玉琦;徐文炜;袁国桢;姚建军;程灶火;刘朝军;刘庆海;王爱荣;史桂芝;王宝恒;张长松;成义仁;李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药治疗武术散打运动所致急性关节扭伤疗效

    [目的] 评价针药治疗武术散打运动所致急性关节扭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9年1月~2010年6月,从本院选取80名由于散打运动所导致的急性关节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治疗.[结果] 总体有效率均在90%以上,但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扭伤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治疗所致急性关节扭伤功能治疗中疗效优于常规功能治疗.

    作者:孙超;居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问质部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25例患者术前均行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其中24例与手术及病理组织学符合,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与病理组织学符合率为96%,1例术前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为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证实为宫角妊娠.2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在破裂前获得诊断,其中19例在停经35~50 d内获得诊断,余5例在停经60 d~16周内获得诊断.[结论] 阴道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琦;张红薇;周洪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附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2009年9月共收治的17例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重建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末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SSHM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0%.17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上移等现象.[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尹志良;瞿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西城区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风疹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发病高峰从青少年向青年转移,<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40.00%下降到2008年的6.90%,15~29岁组风疹病例鼓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40.00%增加到89.66%.[结论] 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的风疹抗体筛检工作,建立综合免疫策略,对大年龄组进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办法.

    作者:王庆;孙木;崔长弘;王兆华;王红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市10所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调查在调查前12个月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结果] 调查的304名儿科护士中,有215名(70.7%)在12个月内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为68.8%,身体暴力为16.1%.暴力的类型多样,且多发于诊治护理病人时(53.1%)或患者病情恶化时(2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学历和职称的护士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犯.[结论] 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机会.

    作者:陈祖辉;林锦绒;孙上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