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蔡联明;谢小财
目的:研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熄风定震汤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7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美多芭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熄风定震汤联合美多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为91.8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清SOD、MDA等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药物治疗后,观察组SOD值呈现上升趋势、MDA等指标值下降,P<0.05。结论为此类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中药熄风定颤汤治疗,患者血清中SOD呈现上升表现,疾病治疗效果较好,体内氧化应激速度降低。
作者:牟欣;杨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此类药物的特点。结果本组125例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4.40%(11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15/125),其中8例胃肠道反应、4例神经系统反应、3皮肤反应。口服剂型占76.00%,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高,第3代与第4代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c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用药基本合理,但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细菌耐药性,实践中应加强药物规范与管理。
作者:顾宇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科多重耐药菌情况,探讨更佳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12月内的4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对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4例患者从分离出的51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37.25%);革兰氏阴性菌32株(62.75%)。结论在医护协助的基础上,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对多重耐药菌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陈亮;唐文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小儿厌食症应用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葡萄糖酸锌片与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厌食症,联合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超诊断甲状腺肿瘤效用,分析良性者肿瘤的彩超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筛查并经手术、活检穿刺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肿瘤性疾病患者143例,良性115例,恶性28例,对于彩超血流形态学、动力学特征。结果彩超诊断敏感性92.56%(26/28),特异度74.78%(86/115),阳性预测值47.27%(26/55),阴性预测值97.73%(86/88),符合率78.32%(112/143);良性肿瘤血流形态分级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者0级、Ⅰ级高于恶性者,Ⅲ级比重低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者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RI低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效用高,血流形态学、动力学指标都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吴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22.5%);实验组产妇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产妇相应时间的出血量。以上三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延红;李蒲;张心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AS活动期患者、AS非活动期患者及健康人血清TNF-α、CRP、ESR水平。结果 AS活动期患者、AS非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期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与ES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NF-α是与AS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作为AS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以及AS活动期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作者:彭琪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进行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与参比制剂多索茶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明确其是否具有缓释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交叉试验方法,12只Beagle犬分别经口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0 mg,采用LC-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多索茶碱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经DAS 2.0统计软件计算获得。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9±0.6)和(8.4±2.1)μg/mL,Tmax分别为(2.5±0.5)和(1.7±0.4)h,T1/2分别为(1.4±0.4)和(1.0±0.3)h,AUC0-12分别为(14.0±1.7)和(14.4±2.9)μg/mL×h。受试制剂在达峰浓度上明显小于参比制剂,达峰时间延迟,半衰期延长,具有缓释制剂特征。结论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
作者:郭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颅内高压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甘露醇治疗的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静脉炎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经积极对症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在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颅内高压时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加强巡视观察,积极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付梅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降低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30例行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中药加减肾气丸,观察尿管拔除后患者排尿情况,并结合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中药加减肾气丸能有效预防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 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案的差异。结果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可知,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短,镇痛维持的时间更长,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中,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二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快且镇痛时间长,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解释和规范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离卦卦象阐释心系的归类依据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理病理联系。
作者:韦敏;钱海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实施对于减少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给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分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诱因中操作不当所占比例高,其次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经济因素所占比例低。结论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供护理干预,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效果,为相关工作人员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6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2.5±1.35)岁,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用药的同时,持续心电监护,判断疗效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完善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并且心率、血压下降,呼吸波动范围为18~26次/min,意识逐渐恢复,心电监护记录室性早搏情况明显减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抢救成功56例,占93.33%,死亡4例,占6.67%,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针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效果,可保障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莫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0%,对照组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0%,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合并顽固性低血压患者2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20例患者治疗12 w后低血压发生率15%较治疗前11 w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13 w 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价值确切。
作者: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从消除肿胀程度的角度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分别进行网格形贴扎和爪形贴扎治疗,随即采取前后肿胀体积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在7 d内和14 d内肿胀的体积均有明显的减少;且消除肿胀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肿胀均有良好的效果,且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吴晓琳;张艳正;尹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不择期方法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患者因为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将针灸择期治疗方法应用在周围性面谈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舒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比较2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3.33%,高于观察组0.0%;观察组大Bromage 分级(0.93±0.44)级,优于对照组(2.35±0.84)级;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良好,麻醉时效长,无不良反应,值得采纳与推广。
作者:卢敏;杨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从数据库建库以来一直到2015年10月有关甲状腺素治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5个研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SVR),术后房颤发生率(AF),术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感染、死亡率的效应合并量(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3(-0.08~2.95)、-1.20(-2.83~0.44)、0.1495(0.07~0.22)、-116.58(-186.33~-46.82)、0.56(0.33~0.96)、0.58(0.23~1.47)、1(0.19~5.13)、0.55(0.20~1.46)、0.83(0.23~2.99)。结论在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予补充T3可更加显著的低外周循环阻力及提高心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对于其他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未见明显的改善。
作者:徐海龙;吴靓;齐敦益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