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调控的CD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的选择性杀伤作用研究

陈竞

关键词:人端粒酶, 逆转录酶, 卵巢癌细胞, 启动区,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调控下的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5-氟胞嘧啶(CD-TK/5-FC)系统对人卵巢细胞及正常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核心启动子启动质粒pBTdel-279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3AO、正常卵巢上皮细胞(NOEC)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ELF,用荧光素酶分析检测hTERT启动子活性;应用RT-PCR技术检测hTERTmRNA的表达水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BTdel-279-CD-TK/5-FC系统和pcDNA3-CD-TK/5-FC系统对上述3种细胞不同的杀伤作用;利用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3AO和NOEC细胞中CD和TK基因的不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细胞系3AO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高,为23.2%,与pBTdel-279-TK/GCV系统作用相比,pBTdel-279-CD-TK/5 -FC +GCV系统对端粒酶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对于端粒酶阴性正常细胞NOEC和HELF则无杀伤作用;pcDNA3-CD-TK转染后,3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pBTdel-279-TK转染后,3AO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正常细胞中则呈阴性.[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下的CD自杀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选择性杀伤作用治疗是一种高效、靶向的卵巢癌基因治疗方式.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年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2008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16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24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3%.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艾柯病毒,其中ECHO30占50%.[结论]2008年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CHO30和ECHO6.

    作者:李幸乐;黄学勇;许汴利;陈豪敏;杜燕华;张保华;张爱梅;晁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前列腺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的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前列腺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射桂冷丁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镇痛,对照组采用杜冷丁间断肌内注射法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和术后48 h之内膀胱痉挛次数和膀胱冲洗液用量.[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12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膀胱冲洗液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杜冷丁用于前列腺术后镇痛,作用剂量小,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利于前列腺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甘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甘肃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居民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04~2007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3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6 672人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及心血管的健康检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高血压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级高血压除55岁组以外,其余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0%、11.8%和6.4%.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36.1%、男性36.0%、女性36.9%;1级、2级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各级高血压中城市患病率均高于农村(P< 0.01).各级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肥胖患病率高于中心性肥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农民、年龄、高血压史、海产品、豆类、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液粘稠度、心输出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中豆类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良好生活和个人行为习惯,尤其降低体重.

    作者:刘青青;于国伟;格鹏飞;海汪溪;曲红梅;雷世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生长抑素联合丹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丹参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作用.[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长抑素组、丹参组、联合组(生长抑素+丹参),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丹参组及联合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ALT、AST、TBIL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丹参组及联合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丹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AP)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张国顺;马利转;张超;王玉兰;徐晓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防治方案》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每日5~8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儿72 h内粪便情况,并记录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2±0.4)d,退热时间为(1.5±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3±0.8)d、(2.0±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可行,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联合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良俊;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上海市静安区2005~2008年分离到的志贺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08年静安区分离到的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参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试行)对志贺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鉴定志贺菌139株,其中福氏志贺菌为67株,占48.20%;宋内志贺菌为72株,占51.80%.福氏志贺菌在2005年和2006年以F4c为主,而在2007年和2008年则逐渐转为以F2a为主.福氏志贺菌对利福平、奈啶酸、氨苄青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耐药率>90%.宋内志贺菌则对利福100%耐药,对奈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 90%.[结论]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率已分别达到39.62%和27.45%,提示临床上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避免选择性压力和耐药基因的传播.

    作者:李颐;罗蓓;胡雪明;励庆;赵文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母乳喂养与婴儿因腹泻和呼吸道感染住院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评估母乳喂养对出生后8月内的婴儿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 1月~2010年2月出生的1 589例单胎、健康、足月婴儿的喂养、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通过患儿父母的报告 以获取主要的研究结果,即婴儿出生后8月内因腹泻或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情况.[结果]70%的婴儿为母乳喂养或 曾经接受母乳喂养,34%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至少4月,1.2%的婴儿为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至出生后8月龄时,有 12%的婴儿住过院(1.1%因为腹泻,3.2%因为下呼吸道感染).按出生月龄对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之 后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与非母乳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可保护要儿免于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在部分的母乳喂 养婴儿中,这种影响较小.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提示,如果采取纯母乳喂养,则每月可预防 约53%的婴儿因腹泻发生的住院,给予部分母乳喂养则可降低31%因腹泻发生的住院.与此类同,采取纯母乳喂养和部 分母乳喂养每月可分别减少27%和25%因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母乳喂养的保护效应随着母乳喂养的终止逐渐减 弱.[结论]母乳喂养,尤其是长期的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要儿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增加整个人群的长期纯母乳 喂养比例会对公众健康带来相当大的潜在裨益.

    作者:徐哲;陈华英;黄丽敏;彭敏;刘亚军;冯德刚;刘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治疗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7例难治性癫病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咪达唑0联合丙戊酸钠和中药安宫牛黄丸逐渐添加的开放性自身对照性研究,2h后达到大耐受量后维持6~12 h以上.评定药物的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h、6h、8h、12 h及24h发作频率逐渐减少,成人减少分别为56.14%、73.68%、75.44%、76.36%、78.18%,儿童分别为34.00%、66.00%、70.00%、70.83%、72.34%.部分性发作的有效率为71.2%高于全面性发作38.7%(P<0.05);其中,22例(20.56%)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药物的加量期.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的患者5例(4.67%).[结论]咪达唑仑联用丙戊酸钠及中药安宫牛黄丸能快速并且有效的改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虽然没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了临床长期用药的机会,是一种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组合.

    作者:卫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案分析

    [目的]研究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0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急诊救治措施均为及时检查血糖,证实血糖值均低于2.8 mmol/L,立即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40~60 ml,未恢复者加以10%葡萄糖持续静滴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症状缓解迅速,意识明显好转;39例患者接受后续静脉滴注足量葡萄糖后,症状逐渐缓解,意识逐渐清醒;4例患者因并发脑水肿,加用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意识转为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及治疗必须迅速、及时、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剑矛;李巍;梁国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江苏省城乡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与模式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与模式.[方法]利用江苏省2007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3 932名15~69岁城乡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南》及美国身体活动纲要,用代谢当量(M ETs)计算身体活动量,将身体活动分为不足、中等、活跃3个水平.[结果]江苏省15~69城乡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为不足、中等、活跃的比例分别为15.90%、37.28%、46.82%(标化后分别为18.41%、39.57%、42.02%);总身体活动量来自工作、交通、休闲时间锻炼的比例分别为58.09%、33.02%、8.89%(标化后分别为53.05%、34.77%、12.12%);每日静坐、睡眠时间分别为3.59、7.86 h,每日静态时间合计为11.45 h.[结论]江苏省15~69岁城乡居民整体身体活动水平尚可,工作与交通是居民身体活动的主要来源,今后应倡导居民更多的参加休闲时间锻炼、并减少每日静坐时间.

    作者:吕淑荣;潘晓群;向全永;武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市大学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及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对相关服务的态度和需求,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及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卫生和性病知识及性态度、性行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定性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学生进行专题访谈.[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195份,其中男生590名,女生605名.(1)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性卫生、性病知识,但避孕知识方面存在不少空白.仅有23.18%的同学能够准确计算出安全期;有性行为的学生中,10.24%的男生曾使性伴侣发生意外妊娠,5.88%的女生发生过意外妊娠.(2)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较宽容.14.21%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9.7%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非婚性行为、60.05%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非婚同居.(3)大学生缺乏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但对该方面的教育有强烈的需求.59.33%的大学生接受过正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但知识不全面且欠准确;89.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及生殖健康教育.(4)大学生对学校现有生殖健康教育及学校提供的计生服务满意程度较低.仅有12.81%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学生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只有21.74%的学生在学校获得过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服务.(5)大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讲座或课程(64.90%)等正规途径获取“性心理卫生”、“两性相处”、“避孕知识”等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所获取的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认知水平较低,性态度宽容.他们普遍对为大学生提供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教育现状不满意且对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全面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作者:郭静;张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穿孔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发生情况,帮助做好临床预防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某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6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子宫穿孔是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及预后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技术规范程度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操作时,注意病史的询问,及详细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术过程中的规范是预防穿孔的必要环节,术后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抽样调查某地区老年人群痴呆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地区≥60岁人群1 826例进行抽样调查,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查,再由临床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1 826例老年人共确诊痴呆患者64例,患病率为3.5%;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3%VS 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75岁与年龄< 75岁人群确诊例数分别为46例、18例,发病率分别为2.5%、1.0%(P<0.01);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确诊例数分别为42例、22例,发病率分别为2.3%、1.2%(P<0.0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确诊例数分别为38例、26例,发病率分别为2.1%、1.4%(P<0.01).阿尔茨海瞅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1%、1.0%和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该地区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女性、年龄、卒中病史及文化程度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

    作者:樊清华;郑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体检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某校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高体重指教、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检出情况,为该校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校2009年体检资料中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异常检出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各项目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对高血压的防治,应注重多重危害因素的联合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曹艳萍;桑文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大面积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头皮缺损的一期修复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皮鳞癌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一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组65例病人头皮缺损一期修复方法,其中游离皮片移植24例、带蒂转移皮瓣33例、游离皮瓣血管吻合8例.[结果]63例皮瓣及植皮成活,一期愈合;2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结论]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一期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良好.

    作者:王炜;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简述手足口病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PCR检测方法,并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田燕;陆志刚;梁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强化健康宣教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宣教组)70例和观察组(强化宣教组)7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SF-36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健康宣教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明显.

    作者:符秀梅;王德仙;许秋月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北京市大兴区1999~2008年猩红热发病分析

    [目的]分析近10年北京市大兴区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讨大兴区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大兴区1999~2008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兴区1999~2008年共发生猩红热病例743例,年平均发病率11.34/10万,无死亡病例,全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但以春季为主;发病人群集中在1~10岁,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地区以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北部地区为主.[结论]大兴区猩红热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通过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暴发疫情发生.

    作者:李冬梅;侯文平;刘海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郑州某高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认知情况及心理焦虑的调查

    [目的]了解郑州某高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焦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某高校1 200名健康大学生和79名曾接受隔离的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情况的现况调查.[结果]认知方面,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70.1±9.6,99%的研究对象认为打喷嚏可以传播此次流感;92%的认为其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有传染性;82%认为此次流感的潜伏期为1周左右;行为方面,99%的调查对象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98%的调查对象加强了个人卫生,96%的调查对象加强了室内通风,89%的调查对象想了解此次流感的实时新闻报道;态度方面,86%的赞同早晨(6:30~7:40)监测体温(晨检),84%的赞同紧急的隔离及停课措施,81%的赞同在锅炉中添加中药预防,77%的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害怕;心理焦虑方面,SAS焦虑表得分健康大学生为:35.8±6.4,隔离大学生为:37.7±7.9,t= 11.34,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检出率健康大学生为25.8%,隔离大学生为44.3%,x2=2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较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仍有了解相关信息的强烈愿望;隔离人群的心理焦虑应得到重视.

    作者:李军;陈帅印;朱雷;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角膜炎泪液EGF、Ig和补体C3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角膜炎泪液EGF、Ig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2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4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组)22例和观察组(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2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A及IgG、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泪液EGF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中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对于降低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克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