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刘殿武;詹思延
[目的]了解动物伤害人群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被动物伤害人群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制定相应的征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广西宾阳县大桥镇卫生院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收集2008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有608例狂犬病暴露人群,全年平均动物伤害率为831.89/10万,0~9岁组受伤率高为1 924.83/10万,伤人动物主要是家狗和猫,占总数的92.44%,暴露人群全程注射人狂犬病疫苗率为78.29%,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率为45.57%,在未全程注射人狂犬病疫苗者中因经济困难占62.12%.[结论]加强犬猫管理、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强化群众防止动物致伤的防范意识是降低动物伤害率的有效措施:狂犬病可防不可治,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为提高暴露人群人用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建议把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者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作者:黄凤英;霍小兴;韦柳青;肖海霞;张惠红;韦寅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直接入口食品中变形杆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对丰台区9类餐饮业7种直接入口食品进行了调查,检测方法按照WS/T 9-1996进行.[结果]调查的1 129件食品中检出变形杆菌117株,检出率为10.36%,其中奇异变形杆菌占71.8%;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季,8月份高达33.57%;熟肉制品及凉拌菜中变形杆菌检出率高,分别为20.00%和12.07%,炝拌菜、爆炒菜和盒饭全餐中则未检出变形杆菌.[结论]直接入口食品中变形杆菌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夏秋季严重,污染的高危食品主要是熟肉制品及凉拌菜.
作者:封会茹;董晓根;余红;赵伟;阎双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A,BPA)对断乳期SD大鼠F1雄性子代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从孕0 d对母鼠染毒50 mg/kg、100 mg/kg、200 mg/kg BPA至断乳期停止染毒,观察F1雄性子代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F0亲代母鼠经BPA持续染毒后,断乳期末200 mg/kgBPA实验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g/kg、200 mg/kg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日龄F1雄性子代200 mg/kgBPA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mg/kg,100 mg/kg,200 mg/kgBPA组血清雌二醇(E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BPA实验组血清睾酮(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日龄F1雄性子代100 mg/kg、200 mg/kg组睾丸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可导致F1雄性子代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典型的雌激素效应.
作者:吕波;詹平;姚永革;夏茵茵;黄湫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阪崎肠杆菌zpx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方法的特异性验证和灵敏度检测,并对模拟样品和实际奶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阪崎肠杆菌PCR检测方法的纯菌检测灵敏度达102 cfu/ml,6株阪崎肠杆菌菌株PCR扩增均可扩增出180 bp的目的条带,而31株非阪崎肠杆菌则无目的条带出现;模拟阪崎肠杆菌污染样品经前增菌后均可检出;对实际样品的检测显示该方法与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易于推广,可很好地应用于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检测和鉴定.
作者:李秀娟;徐保红;田会方;高伟利;宋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白喉IgG免疫水平与白喉疫苗免疫史,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白喉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和2008年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百白破(简称DPT)和白破二联(简称DT)疫苗免疫史,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白喉IgG抗体,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白喉IgG抗体水平差异、免疫史和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2008年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总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0.84%,2007年为82.49%,2008年各年龄组均高于2007年;高为2008年的1~2岁组儿童,为94.64%.低为2007年小学一年级新生4~5岁组,为70.79%.不同年龄组之同抗体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2008年已完成3针DPT基础免疫的1~3岁组儿童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4.10%,完成4针者为94.67%,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2008年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种了4针DPT疫苗和1针DT疫苗的儿童抗体阳性率为90.7%,DT加强前为60.91%,接种1周后达到94.12%,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加强接种DT疫苗2周后抗体阳性率高,为96.15%;DT加强接种1~24周后检测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省1~7岁儿童白喉IgG抗体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达到了可控制白喉流行的水平;一年级新生DT加强接种非常重要,能迅速、有效提高儿童的白喉抗体水平.
作者:曾雪霞;孙莲英;马焱;潘婷婷;林春燕;李俊;符振旺;莫少雄;何剑;闫秀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健康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200名山东地区汉族健康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地区人群进行比较.[结果]NAT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NAT2*4(56.0%)、NAT2*5B(12.0%)、NAT2*6A(16.5%)、NAT2*7B(15.5%),与浙江健康汉族人群NAT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54,P>0.05);NAT2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NAT2*4/q(36.0%).NAT2*4/*7B(15.0%),NAT2*4/*6A(14.0%),NAT2*4/*5B(11.0%),NAT2*6A/*7B(6.0%),NAT2*6A/*6A(5.0%),NAT2*5B/*7B(4.0%).NAT2*5B/*5B(3.0%),NAT2*5B/*6A(3.0%),NAT2*7B/*7B(3.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街定律(x2=13.35,0.10
作者:王萍玉;谢书阳;张帅;王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禽流感监测期间353例流感样病例的临床特点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7~14日接诊的居住在宣武区符合流感样病例的353例(14岁以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咽拭子病毒学检测结果.[结果]该研究显示流感样病例占同类患者的52.6%,20~29岁患者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0.5%).T≥38.5℃者占71.3%(251/352).伴有咳嗽者占64.2%,有咽痛者占48.5%.14%的患者除发热外无呼吸道症状.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占87.7%),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炎者占5%.流感快诊阳性者19例,占5.4%(19/353),其中52%(10/19)的患者为季节性流感H1型病毒.[结论]353例流感样病例的强化监测中,未发现禽流感.
作者:涂银萍;田耕;王晶;吴波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3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胃炎中的疗效.[方法]9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34例给予雷贝拉唑、33例给予兰索拉唑、32例给予奥美拉唑,3组都合用莫沙必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第8周的内镜变化情况.[结果]从第2周开始,雷贝拉唑组就显示出其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更强的抑酸效果,其总有效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结果显示,在治疗第8周雷贝拉唑组就显示出其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更强的抑酸效果,其总有效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为3种质子泵抑制剂中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好,起效快的药物.
作者:杨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位数(median,M)是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位置居中的变量值(n为奇数)或位置居中的两个变量的均值(n为偶数).它可用于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频数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资料,总体分布不清楚的资料.当样本含量较小时用直接法计算,样本含量大时用频数表法计算,公式如下:
作者:李小波;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的鼠疫菌分离株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特征等.拟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传染源和传播关系.[方法]对8株于鼠疫患者(尸体)分离的鼠疫苗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检测其毒力、毒力因子、质粒、生物型、基因型;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流行的传染源.[结果]8株鼠疫菌全都为甘油+、阿胶糖+、脱氮+,生物型为古典型.具备强毒鼠疫菌的4个毒力决定因子,为Fral+、VW+、PstI+、Pgm+;对小白鼠的小致死量介于50~1 000个菌,为强毒株;具备我国多数鼠疫菌所携带的6、45和65 Mdal质粒;基因组型全部为10型.[结论]根据分子流行病学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肺鼠疫暴发流行来自同一个传染源.
作者:慕有;魏绍振;金丽霞;杨汉青;赵小龙;谢辉;王梅;赵忠智;张爱萍;罗玉丽;杨永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08年度扬州市流感监测网络数据,了解本地区流感流行情况,为今后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哨点医院每周上报流感样病例(ILI)资料,并采集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5~15份:暴发疫情由所在县市区CDC人员流调,采样.采集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病毒鉴定.[结果]2008年哨点医院上报流感样病例7 129例,病例以青少年及成人为主,2008年平均ILI%为3.92%,暴发疫情1起,为H1型.全年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标本35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8株,分离率为10.67%.其中H1N1亚型28株,占73.68%,H3N2亚型5株,占13.16%;B型Yamagata系5株,占13.16%.[结论]2008年扬州市流感流行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星现较为明显的冬春、夏秋两个流行阶段,其中1~3月由H3N2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共同流行,7~9月以H1型为主,2009年应密切关注H1型流感.
作者:黄瑶;周乐;张军;朱道建;张小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其流行病学的对照研究,探讨各个危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9年7月入住某院的447例中老年EH人群新发病例,分析中老年EH人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检测指标,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其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并估计其OR值及95%CI.[结果]高胆固醇、糖代谢异常、Hs-CRP分层≥3.0mg/L、TG水平≥1.7 mmol/L、HDL≤1.04 mmol/L、低运动量(体育锻炼<1次/周)、靶器官损伤、蔬菜摄入量过低及心情抑郁等因素都是促进中老年EH患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与中老年EH患者并发心脑急性缺血性事件存在显著相关(P<0.05).是中老年EH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发病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确定了部分中老年EH人群的主要危险包括糖代谢异常、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异常、缺乏运动量等,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积极锻炼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作者:潘国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念珠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患者,念珠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5例念珠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68.44%.念珠菌种类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为66.66%,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6.00%.医院感染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7.3%和95.1%.高龄、放疗、化疗、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操作、抗念珠菌的不规范治疗是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加强院内念珠菌感染的教育,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检查.
作者:吴均竹;彭敬红;杨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介绍了洁净技术在医药、卫生、电子等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净化手术室的规格、国内外标准及应用情况,着重对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阐述,根据净化手术室洁净标准,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为洁净室的管理和使用者,在了解净化基本知识及使用和维护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赵凯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预防和减轻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CMB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2名河南省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查,用频数统计、相关和分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总体检出率达到75.5%,其中,轻度倦怠为35.4%,中度倦怠为32.2%,高度倦怠为7.9%.艾滋病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651,P<0.001).其消极应对与耗竭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r=0.242,P<0.01;r=0.144,P<0.01);积极应对与成就感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340,P<0.01).积极应对对其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6.380,P<0.01);消极应对对其耗竭和人格解体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4.338,P<0.01;t=2.215,P<0.05).[结论]应对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并考虑应对方式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
作者:崔冠宇;李慧民;张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评估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流行特征,指导血脂异常防治.[方法]调查本市在职和商退休干部职工10 736人,检测不同性别、年龄组空腹TC和TG水平.[结果]TC均值(4.86±0.39)mmol/L.男性(4.84±0.43)mmol/L,女性(4.89±0.45)mmol/L,50岁以上明显上升.TG均值(1.72±0.45)mmol/L,男性(1.86±0.50)mmol/L,女性(1.55±0.52)mmol/L.高TC血症患病率8.5%;20~49岁组3.2%~6.3%,≥50岁组12.5%~19.6%.高TG血症患病率24.7%;男性30.1%,女性17.8%,女性20~39岁组6.3%~6.9%,低于相应年龄组男性.[结论]大理市职工血脂水平与血脂异常患病率均较高,血脂异常以TG升高为主;50岁以上是TC上升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韩启定;赵月萍;李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月经生育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国内有关乳腺癌月经生育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22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各研究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初潮年龄ORc=0.540(0.450~0.648)、结婚年龄1.376(0.815~2.322)、初产年龄1.558(1.253~1.937)、生育与否0.718(0.320~1.616)、生育胎数0.97(0.705~1.335)、哺乳0.391(0.253~0.605)、哺乳时间0.94(0.884~0.999)、人工流产1.844(1.442~2.358)、绝经与否1.869(1.014~3.444)、绝经年龄1.034(0.706~1.515)、行经期1.223(1.034~1.446)、月经紊乱3.217(2.278~4.542)、月经周期0.446(0.3724~0.535)、口服避孕药1.400(0.977~2.006).[讨论]初潮年龄、哺乳和哺乳时间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初产年龄、人工流产、绝经及行经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婚年龄、生育、生育胎数、绝经年龄、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和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俊清;吴艳乔;张敏;陈春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提高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方法]按照河南省和南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对油区内所有4岁以下适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活动.活动结束后对油区各预防接种点的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工作报表以及市区两级强化免疫督导员的现场抽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农村和集贸市场漉动儿童的抽查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不同年龄的抽查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多次实施强化免疫活动可有效减少和消除易感人群的累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在短期内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避免出现免疫空白.但从0~岁至3~岁组均不同程度存在0剂次儿童.多次强化免疫并未完全解决流动儿童中0剂次免疫几童的积累问题,提示流动儿童仍是今后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重点人群之一,今后还必须加强强化免疫活动的工作力度.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在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在职的教职员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0名教职员工中疾病的检出率为85.7%,患病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脂肪肝(28.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25.9%),心电图异常(24.4%)及高血脂(22.4%).男性教职员工患病率居前4位依次为:脂肪肝、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心电图异常.女性教职员工患病率居前4位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心电圈异常、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肝.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前列腺异常的检出率为43.5%,盆腔积液为14.1%、子宫肌瘤为11.4%和宫颈曩肿为10.4%.教师的血压和血搪值低于机关人员、实验人员和工人,而工人的血压和血糖值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和血糖值也随之增加.[结论]医学院校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定期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十分必要.
作者:柳晓琳;张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6(HD-6)酵母表达载体,为研究和解析人α防御素6的功能准备了条件.[方法]采用PCR方法,设计引物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人α防御素6基因片段,将产物分离纯化后经EcoR Ⅰ和Xba Ⅰ酶切,并将其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以得到重组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HD-6,后进行琼脂糖电泳和酶切鉴定.[结果]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的HD-6基因片断大小正确;电泳和酶切结果均证明已将此片段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内.[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α防御素6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HD-6.
作者:单颖;吴学敏;李华;佟伟;卢颖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