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王愉乐;李涛;向道明;牛陵川

关键词:臭氧, 玻璃酸钠, 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炎
摘要:目的 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 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这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1次/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2、3、5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用WOMA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VAS、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时,观察组VAS、WOAMC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观察时间点,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均能安全有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但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起效更快,疗程更短.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手部外伤,绝大部分发生部位是近侧指间关节.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有非手术治疗、侧副韧带修复、侧副韧带重建及晚期小关节镜下治疗、指间关节表面置换术等.本文将对近年来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兆康;庄永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机体外伤应激状态时血常规的变化情况观察

    目的 探究机体外伤应激状态时血常规的变化,以期为应激性病理变化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瓦房店第二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复合骨折外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液应激标志物及血常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低于对照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体外伤应激状态患者血常规指标会出现明显改变,因此可以通过血常规变化为应激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卢秀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平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赵凤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推进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互联互通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的标准规范制定、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统一身份标识、平衡信息共享各方利益、开放共享数据、挖掘利用数据等方面总结经验,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有关思考和探讨,为我国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对加快区域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人口健康科学决策和服务管理水平.

    作者:白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疗效的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8.25±0.23)分,高于对照组(79.43±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静;刘梅;焦菊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OPD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以及炎性指标的变化,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呼吸内科收治的4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A组,对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另选取42例同期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纳入B组,并选取同期42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以及炎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组、B组三项指标均比正常体检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三项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炎性因子表达变化与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改变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及炎性指标与其他分期或健康者有较大的差异,在临床上需要对病情进行详尽分析,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罗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硒酵母对初发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初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硒酵母对疗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63例初发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加硒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加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TSH、TRAb正常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差异.结果 加用硒酵母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正常和TSH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硒组TRAb正常时间及治疗疗程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酵母能使初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缩短TRAb转阴时间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疗程.

    作者:高芸;贾冰;潘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水族整脊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水族整脊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水族整脊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39例(86.67%),高于对照组的31例(68.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族整脊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秀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侧卧位置入双管喉罩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侧卧体位置入双管美迪斯喉罩维持在PPH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行PPH术的6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对照组患者平卧体位置入喉罩.记录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时通气情况、操作简易性、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结果 两组喉罩通气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和S组操作同样简单有效;手术准备时间S组(9.63±1.31)min,高于L组(6.13±1.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罩体背部染血S组多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咽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体位置入喉罩安全简便,气道密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PPH术患者的全麻气道管理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床的利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汉银;刘红梅;柯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GICA)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在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集的共计460例血样标本,分别运用ELISA法及GICA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ELISA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7.61%,GICA法阳性率为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及GICA法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上具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ELISA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GICA法(P<0.05).结论ELISA法在阳性率、特异度及灵敏度等指标上均较GICA法高,但由于GICA法器材更为小巧、简洁直观,且无需大型设备辅助,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普查及急诊前检查中.

    作者:邬剑;李慧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或临床所证实的HCC及肝转移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CC 15例,肝转移瘤27例(胰腺癌肝转移瘤8例,结肠癌肝转移瘤7例,胆囊癌肝转移瘤5例,肺癌肝转移瘤3例,食管癌肝转移瘤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肝脏常规MRI及DTI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扩散系数(ADC)值,FA和ADC值均值比较采用多组样本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肝癌组、胰腺癌肝转移瘤、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肺癌肝转移瘤、胆囊癌肝转移瘤及食管癌肝转移瘤FA值分别为(0.486±0.0397)、(0.589±0.0461)、(0.292±0.0742)、(0.513±0.1141)、(0.264±0.0529)和(0.625±0.0262).上述各组的ADC值分别为(1.71±0.1694)×10-3、(2.02±0.1760)×10-3、(1.85±0.7322)×10-3、(1.51±0.1392)×10-3、(1.19±0.0713)×10-3、(1.66±0.2450)×10-3 mm2/s.肝癌与部分组肝转移瘤FA值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部分组肝转移瘤之间FA值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部分与肝癌组FA值及ADC值存在差异的肝转移瘤组比较得出的ROC曲线、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肝脏DTI序列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结合可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有助于肝细胞癌及部分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利娜;赵雪梅;徐云霞;胡孝鹏;王啸;刘福军;钱银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深圳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深圳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过去一年护士遭受的身体暴力事件、影响身体暴力事件伤害程度的因素及身体暴力对其心理及行为的影响.结果 身体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为7.89%,身体暴力受害人员伤害程度无明显及重度损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称、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科室之间的护士遭受不同伤害程度的身体暴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缺乏规范的暴力事件上报制度,深圳某三甲医院护士遭受身体暴力事件发生率低于以往调查数据;身体暴力事件对护士的心理及行为危害较为严重.

    作者:胡轩;蔡文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防控对策,减少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统计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2月46例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其暴露地点、方式、时机、暴露源、局部处理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高发于内科病房,占36.95%;损伤类别以锐器伤为主,占95.65%;拔针、清理废物是易发环节分别占65.21%、17.39%;乙型肝炎是高危暴露源占54.35%;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置率为95.65%;58.70%的实习护士自身没有乙肝抗体.结论 针对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高危因素,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职业安全意识,正确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是切实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环节.

    作者:易冬梅;张雪英;饶青菊;杨火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采用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乏力、失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龚立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46例患者介入治疗1次后完全缓解14例,治疗2次后完全缓解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肝脏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介入手术可有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小儿哮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肺部哮鸣音、憋喘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Cmax、FEV1、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尹静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Wnt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导致慢性肝损伤,肝脏内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调,从而导致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自身病理修复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也是发展至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可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肝纤维的发生和发展,近年Wn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Wn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其他信号通路之间的对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李顶春;李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90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2 ml 0.75%的罗哌卡因,实验组予以2 ml 1%的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滞持续时间、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与麻醉效果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实验组患者心率为(64.21±5.14)次/min,SBP(119.62±7.31)mmHg,DBP(79.41±9.06)mmHg,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心率(71.53±5.83)次/min,SBP(126.94±8.64)mmHg,DBP(85.92±7.53)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阻滞持续时间为(35.46±5.34)min,长于对照组的(26.57±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高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列腺电切手术中阻滞持续时间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阻滞持续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博;孙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口内环境中对澳丝机械性能衰减的研究

    目的 探究澳丝在口内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其机械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找合理的更换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0.014英寸、0.016英寸两种不同型号的澳丝,分别在口内使用1~5个月.使用后回收作为样本,分别检测其机械性能及表面形貌并与新弓丝进行比较.结果 0.014、0.016英寸两种尺寸的澳丝在口腔中使用长达5个月后其弹性较新丝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扫描电镜显示,澳丝在口内使用状态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表面发生了明显的腐蚀现象.结论 在口内使用长达5个月的时间内澳丝可以保持良好的弹性,但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弓丝表面变得粗糙.

    作者:张雪楠;郑嵘;吴立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创新探索与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医学高校肿瘤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面对精准医学的机遇和挑战,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终实现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作者:廖小莉;李永强;韦军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